诸葛遗梦鲁墅村

溯源:诸葛血脉的迁徙传奇
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姓氏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那便是诸葛。而追寻诸葛姓氏的源头,目光会聚焦到山东琅琊诸县,这里便是智慧化身诸葛亮的原籍。
岁月匆匆,六代的时光转瞬即逝,转眼间到了宋末元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此时,诸葛亮的三十二世孙诸葛维贤登场。当时的天下,局势动荡不安,宋末的混乱局势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广陵(扬州)大片土地被胡人占据。诸葛维贤深知时局艰难,毅然决定致士归乡。他从大华里迁至金沙之澎溪渡口,也就是现在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洮湖东岸,并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云墅,他也成为云墅的始迁祖。

诸葛维贤育有二子,长子永龄,次子永昌。在儒林镇,诸葛维贤为两个儿子分别建造了村庄,大儿子永龄的村庄叫鲁墅,小儿子永昌的村庄叫云墅。为纪念祖先及故乡,诸葛维贤给长子永龄的村庄起名为“鲁墅”,寓意着这是山东的一个别墅,一个承载着诸葛家族对故土深深眷恋的村庄。随着家族的不断壮大,后来又陆续建造了八个村庄。每一个村庄的命名,都饱含着深意,而鲁墅村的名字,更是凝聚着诸葛家族对先祖的敬仰和对故乡的思念。
护村:阵图的岁月坚守
元初的天空,像是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社会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黑道势力肆意横行,土匪盗贼如蝗虫般四处劫掠,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每一日都充满未知的危险。
在这样动荡的时局下,诸葛维贤深知,若想守护家族的安宁,必须有万全的防御之策。于是,他将目光投向先祖诸葛亮留下的阵法——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无尽的军事奥秘。
诸葛维贤率领族人,怀着坚定的信念,开始了一项浩大的工程——按八阵图图谱开挖护村河。他们的身影在土地上忙碌穿梭,汗水湿透衣衫,但没有一人喊累。每一寸土地的挖掘,每一道河道的开凿,都凝聚着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家族的责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护村河逐渐成型。河道纵横交错,仿佛一张巨大的棋盘,又似一个神秘的迷宫。它不仅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更是一道坚固的防线,将鲁墅村紧紧地守护在其中。

先人英勇战斗的故事,更是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村民们的心中。清同治二年,面对太平军的进攻,诸葛家族的人们毫不畏惧,凭借着护村河的险要,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着家园和亲人。虽然最终村庄遭受重创,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鲁墅村的村民们同样不屈不挠。他们利用护村河的玄机,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成功地保护了新四军47团团长诸葛慎的母亲等人。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村民们的英勇抵抗,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人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在那些动荡的岁月里,护村河用自己的身躯,为鲁墅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它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见证了诸葛家族的英勇与顽强。
变迁:时光中的沧桑印记
20世纪40年代,鲁墅村宛如一颗镶嵌在江南水乡的明珠,散发着古朴而独特的魅力。村庄四周,护村河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河道宽阔而清澈,水波荡漾,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和古朴的房屋。四座吊桥横跨在护村河上,宛如连接村庄与外界的纽带。它们造型简洁而坚固,木板铺设的桥面,在行人的踩踏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然而,时光的车轮无情地滚滚向前,70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给鲁墅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宽阔清澈的护村河,如今部分河道已被填埋,变成平坦的道路或新建的房屋,剩下的河道也变得狭窄而浑浊。如今,当我们漫步在鲁墅村,只能从少数残留的河道和依稀可辨的遗迹中,去想象它曾经的模样。那几处残存的河道,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河道边的石块,历经岁月的侵蚀,变得斑驳不堪,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虽然鲁墅村的外貌已发生巨大改变,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却永远不会消失。诸葛家族的后人依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传承着祖先的智慧和美德,将家族的故事代代相传。那些关于诸葛维贤带领族人建造村庄、开挖护村河的传说,以及先辈们在战争中英勇抵抗的事迹,都成为后人心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文化之光永不灭
尽管岁月的洪流无情地改变了鲁墅村的外貌,但那些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文化传统,却如同一盏盏明灯,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从未熄灭。 诸葛家族,一直以来都对教育极为重视,这份重视犹如一条坚韧的纽带,将家族的智慧与精神代代相传。在鲁墅村,每年大暑,诸葛家族会举办盛大的“耕读洗礼节”。全村人在“砚台仙岛”举行隆重的仪式,唱“耕读之歌”、吃本地特产黄金瓜、喝砚台仙岛之水。这一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之中。 除“耕读洗礼节”,鲁墅村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它们如同璀璨的繁星,点缀着村庄的历史天空。有人说,岛上藏着一本绝世的兵书,只有心地善良、智慧超群的人才能找到它。

七星坛,也是鲁墅村的一处神秘古迹。相传,18岁时的诸葛亮,为避兵燹,与胞兄诸葛瑾随叔父诸葛玄前往豫章赴任,行至江南吴郡(包括今常州),适逢“山越”作乱,只得在诸葛瑾的好友弘咨处躲避,滞留了将近两年时间,直至建安元年(196年)才去荆州投靠刘表。诸葛亮在常州的两年里,到过金坛洮湖东岸。因他对这一带地形熟悉,所以预先在洮湖东岸暗设“七星坛”,据说设在此处,可借东海之风和茅山神力。如今,七星坛上,北斗七星的图案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那段传奇。
这些故事,被长辈们口口相传,从一个孩子的耳畔,传到另一个孩子的心中。它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诸葛家族后人,要勇敢面对困难,坚守正义,传承家族精神。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