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才艺大赛记
芳菲依旧,鹏城十一月如春。行道树族着绿,三角梅花似火,火焰簇拥,红色瀑布挂楼身,疑似飞流垂南山,既高雅又宽阔!礼堂内灯光如织。帷幕尚未拉开,空气里已浮动着无声的紧张与期待。那是一种蓄势待发的静,仿佛能听见色彩在暗处流动、旋律在胸中回响的音。我坐于台下,抚着二胡,如同一个虔诚的采撷者,预备将稍后迸发的所有光华,一一收纳于眼底与心间。
华灯骤亮,开场便是那《黑白之魅力》。没有繁复多余的色彩,只见身影幢幢,素白与墨黑交错、旋转、定格。那白,是宣纸的留白,似初雪的洁净;那黑,是墨迹的沉凝,是长夜的深邃。她们行走的不仅是舞台,更像一幅流动的太极图,在极致的对比中,演绎着简约而不简单的永恒风姿。这沉默的宣言,为整个大赛定下了高雅的基调。
才情如泉,奔涌不息。交谊舞《九儿》的缠绵悱恻尚未在空气中散尽,激昂的旋律便已接踵而至。那舞蹈《领航新时代》,动作大开大合,步伐坚定有力,舞者们眼神炯炯,以身体的律动,勾勒出一幅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壮阔图景。而后的歌舞《美丽中国》,则霎时泼洒开满台的翠色,歌声清越,舞姿翩跹,仿佛将江南的柔波、北国的晴空、无垠的沃野都浓缩于此方寸之地,令人心驰神往。
艺海无涯,各擅胜场。我所在的天璟民乐队,演奏民乐《采茶舞曲》的丝竹声起,顷刻间便将人引至云雾缭绕的江南茶园,指尖流淌的乐音,清新如沾露的茶芽,活泼如嬉闹的采茶女复制粘贴在舞台屏幕上。与之迥异的是《杨氏太极二十四式》,表演者们一袭素衣,静立如松,起势后,便进入物我两忘之境。他们的动作柔中带刚,如行云流水,在动静开合间,诠释着东方哲学独有的圆融与和谐,那周身流淌的气韵,竟让喧嚣的会场也仿佛沉静下来。
大幕再启,已转入叙事的深情。情景剧《军礼赞》以一个标准的军礼为核心,铺陈开铁血与柔情的篇章,那一声“敬礼!”吼出的,是如山岳般沉重的责任与荣光。紧随其后的健康球舞蹈《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则画风一转,充满了活泼的生气。银发舞者们手持鲜红的健康球,笑容如孩童般灿烂,他们的舞步或许不再轻盈如燕,但那蓬勃的生命力,却比朝阳更为炽热、动人。
赛至尾声,情感愈发浓烈。歌舞情景剧《十送红军》,以悠扬的民歌为骨,以深情的表演为肉,将那革命年代军民鱼水、依依惜别的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不少观众眼中已泛起晶莹的泪光。而后,舞蹈《月夜》带来一片静谧的慰藉,舞者如月下徘徊的精灵,裙裾飘飞,思念如水银泻地。最终,歌伴舞《我渴望见到你》将全场情绪推至顶峰,那歌声是炽热的呼唤,那舞姿是深切的企盼,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为这场艺术的盛宴画上了一个圆满而余韵悠长的句点。
曲终人未散。我离座回首,见灯光渐次暗去,方才的流光溢彩、悲欢交集,都已沉淀为记忆。这场大赛,与其说是一场竞技,不如说是一次生命的欢歌。它以艺术为名,让我们一行见证了平凡身躯里所能蕴藏的不凡光华,那便是——于岁月长河中,奋力舞出的,尽情唱出的,弓指奏出的永不凋零的才艺芳华。
芳华才艺大赛啊!在我心中永不落幕!铭刻天璟民乐队长王新亮校长的雅词《卜算子·天璟缘》: 弦起天璟园,韵结翁良伴。陌路相逢因二胡,十指神清婉。调里互磋磨,曲内情难断。白发犹追少年心,岁月皆如愿。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