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文:拉扯文学(“双十一张友文”在武汉播报第56则
自从“闭关”“思过”以来,每天大清早从床上爬起来的第一桩事不是放水,而是看看自己绞尽脑汁熬制的“日记”推送与否。如果不能“发表”,还是有些沮丧的,说明自己的心血白费了。打理“双十一张友文”微信公众号不足半年,发了近百篇(次)文章,只有一次没有按时推出。经过一番琢磨,顿悟!原来标题中含有“雷”字,生活中可以有雷声、雷雨和“雷语”,但不能有“雷”字(白纸黑字),否则系统不认,这是我得出的结论,也许不一定正确。如今添加我微信公众号的受众越来越多,觉得越活越有味,写作兴趣似乎陡增。“在武汉播报”经营至今,成书没问题,但我不能浅尝辄止,躺在所谓的成绩上睡大觉,而是要趁火上,要像培养小孩那样更加精心地侍弄好自己的公众号。公众号相当于自己的责任田,要把这块自留地种好,的确不易。譬如大清早,在一个400多人的微信群中推送了第55则“在武汉播报”,有人提出质疑。对此,我是高兴的,说明人家细读了,我得对他表示感谢才对。但是这位仁兄说话不中听,说我不该提死去的人,紧接着我把一篇所谓的证据文章给甩出来……后来经过湖北省委党校万小艳教授从中斡旋,我才不与他计较,这是自玩公众号以来第一次遇到的不愉悦之事,特此记之。我多次说过玩微信公众号有风险,但必须勇敢地面对,要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否则遭致诟病。自认为自己还算一个知识人,看问题还比较理性,也知耻。如果我意识到自己错了,立马改正并道歉,毕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我早就说要拉扯文学的,直到今天才有时间说道说道。自从武汉事件发生以来,大作家方方的日记火得不得了,堪称史无前例。外地文友还给我转发不少关于方方的文字及相关评论。实际上,我大都知晓,有的还细读过。鲁迅文学院同学李树范摄影师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要求武汉市委领导与方方对话,用“非非视界”微信公众号推出后,反响还不错。
每天的海量信息根本看不过来,方方的日记,只读过一些。如果有时间,我还是想全读的。不少读者每天半夜时分坐等方方日记,如果不读的话,他们就不睡觉。而且,她的日记放出之后的数小时就有“十万加”的阅读量。我相信这些数字是真的,毕竟微信不像微博,后者出钱就可以增加点击量,微信公众号目前还没有开通这个业务。
与此同时,我也相信方方写的都是真的。方方是一个十分老道的作家,早就出名出道了。有人质疑方方的文字,方方还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么?她公开地宣称要起诉某人,某人怕了,马上将相关文字删掉,致使自己长年累月拼凑的粉丝也没有了。方方为何敢这么说,人家的实力摆在这儿。在我看来,她现在不需要名声,反倒为名声所累。当前,她要的是清静,以便专心写作。
当年我还在读大学时,围绕方方的一篇小说写了一篇所谓的评论,发表在《湖北法制报》(现已停办),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她当时好像在《长江文艺》坐班当编辑。如果按时间推算,应该是二十多年前。她在电话中说“谢谢”后就表现出相当淡定,说明她早就不在乎人家是否评论自己的作品了。后来,我学习了当代文学史,才知方方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方方的作品很多,我读过不少。她所有写警察的作品,自名为“公安文学言说者”的我都读过。她的《过程》《行为艺术》《埋伏》《时于此间》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公安文学作品。这些文本与非公安系统作家笔下的文本完全不同。方方真正是“跳出公安写公安”,因此其作品显得真实无比。而有些公安系统作家因受某种束缚,似乎少了一点真味。当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是,真正能进入当代文学史的,能进入高校课堂的正是像方方这样的作品,有些不可思议。
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不知有多少读者读过?初读之时,我也为“涂自强”叹息,说涂兄的命怎么这么苦呢?再读,我的想法就变了。直到上海的《文学报》开辟专版讨论此作,才悟到了一点什么。那次讨论时间长达近两个月(也许是一个月),从各方学者的评论中,我才悟到一点真意。如是不懂文学的读者会认为此小说不真实,还会议论说“涂自强”怎么这么背时云云。在我品来,此文本是一篇隐喻之作,从主人公人物的名字就能悟到,涂兄的悲伤并不只是个人的悲伤……现在的大学生如果读读此作,才知自己是多么地幸福和幸运!
如今,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方方的日记,才晓得是多么地真实!有许多读者只探寻表面之真,还说日记应该如何写之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个自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任何写作都是合法的。如果不合法,相关部门就会封号。但是,有的不应该屏蔽的却给盖住了,又另当别论,那篇写“吹Shao人”的文章就是一个例子。
我预测,方方的日记将会成为重要的文学史料,因为方方的身份是作家,不是官员,有一些人误以为她是厅级干部。对此,方方多次申明,可惜有人不相信。既然方方的身份是一个专业作家,我们就要以文学的眼光来打量她、评价她。
方方的长篇小说《软埋》曾引发很大的争议,以至于后来下架了。我在听一位中国作协领导讲座时,有人向此领导提问,问他如何评价《软埋》,那位领导却说我们不谈这个吧。
因此,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方方及其作品,还有其日记,我心目中有一杆称。她的长(中)篇小说《奔跑的火光》《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刀锋上的蚂蚁》等都不错,尤其是《刀锋上的蚂蚁》值得海外留学生细读。此作讲的是一个德国退休的律师费舍尔和一个穷苦潦倒的画家鲁昌南的故事。鲁昌南在费舍尔的帮助下,到德国接受西方最新的艺术思想,并让他拥有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费舍尔想“改变这个中国人的命运”,以显示自己退休后仍然有能力……从中可以读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当病毒在全球肆虐之时,读书可以让人心静下来。在此,我向大学生(含留学生)推荐方方的两篇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和《刀锋上的蚂蚁》。在“禁足”期间,读了方方的文学作品,再来看方方日记,也许会比较理性的评价方方及其文字。
今天注意到营运商已开始在我的文字中投放广告,上午还收到了三分钱人民币的劳动合法所得,而且是税后收入。我勇于说出这个数额,表明我不怕嘲笑。在我看来,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说明我的文字还有人在读。“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人生三不巧。前两者已不具备资格,也没有机会了,但后者有可能,只须坚持与努力。
本文作者张友文简介:文学博士、副教授;自诩“双十一张友文”(参评“副教授”和“攻博”各十一次)、自名“公安文学言说者”、自号“功不唐捐斋主”;出版《回望公安文学》等专著四部,受邀至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公安实战部门讲授“公安文学”43场次,并在部分高级中学和高校进行(公益)励志讲座数场次。微信公众号:gh_7b4e98b35f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