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功德碑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功德碑林

曹红涛:师傅报人

作者:曹红涛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571 次   更新时间:2020-5-24 文章录入:珍珠鸟


下了一夜的雨,天亮才歇。清晨,天空一碧,白云似练,难得的好天气。

没想到在这样的早晨,竟从朋友圈得到龚达发主任在武汉病逝的噩耗。

心下慌乱,还以为和新冠有关,赶紧问报社老同事。原来,他去年即因脑梗住院治疗,本已慢慢见好,未曾想这个冬天受武汉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去医院接受常规治疗,导致病情转重小脑萎缩,前几天突然在家晕倒,后出现脑死亡,直至今晨辞世。享年69岁。

何曾想新冠疫魔竟造成此等“次生灾害”!这个年纪,本该安享退休时光,发展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陪老伴走走以往没时间去的地方,没想到那么硬朗的生命,竟如此不堪一击,原本挺直的腰杆,就这样卒然而倒,再无法岸立于天地之间。

主任是报社老领导,是我媒体生涯的领路人,也是我一生敬重的人。我调离报社不久,他也退休,后来听说是回武汉老家生活了。总想着什么时候去武汉看望他,但一直未能成行。斯人既去,愿望再无法兑现,往事历历如昨,却再也无从对谈诉说,只能丝丝缕缕任它风中飘摇……

……

第一次见主任,是1999年初。彼时,经过考试面试,报社有意录取本科毕业的我,身为湖北记者站站长的他,到学校履行最后的招录程序:政审考察。

那时他还不到50岁,穿一身深灰色半长呢子风衣,方脸背头,气宇轩昂,庄重而不失亲切,凛然中透着和善,给少年人留下深刻印象。心说,党报记者就当是这个范儿!

后来我去记者站拜访,他向我介绍报社和记者站情况,一点儿也不拿架子。记得他还问我会不会发传真,这可真难倒了我这个只会在宿舍打刷卡电话的生瓜蛋子。几次交往,对这位资深报人的崇敬无以复加。想来,在后来的媒体生涯中,或多或少有对主任的刻意模仿,该是自当年就在心里种了草、埋下了根。

后来在报社做技术、做编辑,和主任联系很有限。直到2006年底调到记者站工作,彼时主任也刚调到总社记者部当负责人,正好联系国内记者站,我们的工作关系更直接,接触便多了起来。

记得主任当时一个人住在报社西门招待所,家还没从武汉搬来北京,窄小的套间堆满书籍报纸文件材料等物什。当时驻地记者回京也多住招待所,找他聊天很方便。他对我主动选择去东北的分社工作很支持,勉励我珍惜报社的好环境好平台,发挥夜班编辑的业务积累,到分社尽快打开局面,争取多出好的报道。还告诉我,汪站长人很好(时任记者站站长),一定要维护站长权威,把眼光放长远些,营造好的工作环境。

在地方工作近四年时间,在各方关心支持下,我业务上取得了一些进步。在日常联系交往中,总能感受到主任的肯定与关爱。他不爱讲什么大道理,总是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利利索索提出工作要求。他从不搞什么裙带、私相收授,而是真心为报社事业传帮带,希望年轻人快快成长。

这期间有几件事情终身难忘。

2008年5•12大地震,报社第一时间成立前方报道组,主任临危受命担任前方总指挥,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他多方调配力量,我也受召从白山黑水间奔赴抗震救灾一线。

 

西方新闻学有谚:灾难是记者的节日。但当此大难,大家心情很沉重,只不过情绪是亢奋的。怎样把民意反映好、把舆情引导好,传播正面的情绪力量,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是以主任为首的前指思考最多的东西。

冒着间歇性余震,前指谋兵布阵,运筹帷幄,源源不断把各路记者精兵洒向震区的部队、医院、抗震棚、农村社区,把那场可怕的灾难记录下来,更把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民族意志传递出来,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传递着温度、信心和力量。年轻人当时都想往重灾区跑,但主任头几天没有把人都派到一线,而是留下几个年轻人参与前指的选题策划和调度协调,手把手地培养我们的全局意识和运筹能力,可谓用心良苦。而他更是不眠不休地忘我工作,极大地调动起报道组成员的工作热情,激励大家全情投入抗震报道……

每当回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日子,除了灾区干部群众苦难中的坚强,常常忆起主任那花白头发和劳累却坚毅的眼神。临危不乱,意志坚定,身先士卒,敢打必胜,真乃将帅之风!

2009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主任给我打电话,让我了解一下省内一上访户反映的情况,可能的话去实地采访,并给了我对方电话。此人是一老上访户,不知从哪里弄到主任的电话。他可能是搂草打兔子,而主任却是认真的。

主任交办任务,分社不敢怠慢,由于路远,我次日乘飞机去的当地。一圈了解下来,实情让人哭笑不得。上访者多年前遭遇一场车祸,因赔偿达不到个人预期,就此踏上漫漫上访路。实质上,因为与县委书记有同学关系,各方多年来对其关照有加,但就是“拢不住他的心”,所谓“冤情”把他变成“祥林嫂”,靠在政府身上成了他谋生之道。这些情况,我从县委书记那里得到证实,上访者本人也并没有否认。

当晚在上访者家里,我很是费了一番苦口婆心,临走时还留下200元钱,打内心里希望他从自己挖的坑里跳出来,别再猥猥琐琐让人瞧不起。我想,主任在的话,应该也会那样做。但从对方混浊眼神里一闪而过的狡黠失意中,我体会到,人的沉沦可能只因一个选择,而自醒自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主任知情后,颇为唏嘘,没想到对方会是这种状况。我知道主任不是识人不明,更不是文人傻天真,只是嫉恶如仇,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不是所有身在其位者,都会这样对待一个陌生上访者的电话。他没有怀疑,是因为有相信,而正是这份相信支撑起一位老报人的价值观,更影响到很多像我这样年轻记者的人生追求。我们会不知不觉活成主任的样子,永远难以对人横眉冷对颐指气使,而正义感和同理心却是从来不缺的。

有一次回京述职,主任得知我父母也在京,就盛情邀请二老一起吃个饭。主任两口子自己带酒,安排饭店包间宴请我们一家三口。他当老人面把我好一通夸,也颇以识人自诩,更多是赞扬老人培养孩子不易,感谢老人支持孩子扎根边疆建功立业。知道我30过了还单身,两口子又合计着给我介绍合适的姑娘。

当着这样的好领导,父母一餐饭乐得合不拢嘴,那天他陪父亲也很是喝了几杯,席间温馨画面历历在目。事后父母常常念及这两口子。老主任突然去世的消息,我都不敢告诉父母。那顿饭,是我和老主任唯一一次私人聚餐,还是他老两口花的钱。

回忆至此,窗外一改晴朗黯淡下来,阴云翻卷密织,很快,一场急雨劈头浇下,胸中块垒再也无法掩抑……

这样一位器局开阔、正直无私、思想渊深的报人,怎会脑梗甚至脑萎缩?是湖北饮食重盐重油引发,还是退休后生活不适所致?呜呼,何以天不假年,仁不多寿?只恨这场疫情,伤及无辜,何其无奈!惜哉,国失良臣,社失巨椽!哀哉,夺我尊者,没我师父!痛哉,无由聆训,永隔阴阳!!!

神思怅然间,不知过了多久,风停雨住,天朗气清,蓝天丽日复现。想来,老主任一生坦坦荡荡,亮亮堂堂,这朗朗乾坤,该是他心之所向。

武汉尚处防疫紧要阶段,难以亲至祭奠,就以此文心祭老领导,送一送这位如师如父的老报人吧!您的情操与品德,日月可鉴,您的教导和恩情,终身不忘!愿您早升极乐,在上天继续守护这片您深爱的土地……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97572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