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大语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语博客

易中天的“文人”观

作者:易中天 文章来源:不文学 点击次数:1265 次   更新时间:2022/6/21 文章录入:珍珠鸟

 


 

士人、学人、诗人的特点是真,文人是伪。

士人有真风骨,学人有真学问,诗人有真性情。

文人呢?只有花腔,没有学养;只有欲望,没有理想;只有风向,没有信仰。所以,他们也只有姿态,没有立场。尽管那姿态,往往会秀得绚丽多彩,能够颠倒众生,甚至惊世骇俗

这也并不奇怪。前面说过,文人的本职工作历史使命,就是帮闲和帮腔,偶尔帮凶。

只不过,有帮得上和帮不上、受重用和被排挤、体制内和体制外之别。

但,无论当班还是待业、在岗还是编外,甚至不过闲杂人等,其实自作多情,也都要走台、献艺、开屏,而且是秀给别人看的。

既然如此,便并不需要什么学养、理想、信仰,也不需要自己独立的立场,风姿绰约即可。

故,文人也可能有学问,但那是用来卖弄的;可能有性情,但那是用来表演的;还多半会有聪明才智,但那是用来舔痔疮的。

有一次,一个文人进上书房,懵里懵懂,随口问了句老头子来了吗。不料乾隆从屏风后转出,问他老头子是什么意思。这文人立马跪下来奏道:万寿无疆谓之老,至高无上谓之头,父天母地谓之子。皇上龙颜大悦,这文人也转危为安。

看来,正如士人有傲骨,并不妨碍他谦和;文人多傲气,也不妨碍他谄媚。甚至他们的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就是用来干这个的。

显然,文人这一类型或品种,实在颇具中国特色

当然,是D制时代的。现在虽已共和,奈何其阴魂不散!于是,帮闲者有之,帮腔者有之,帮凶者亦有之。

文人的德性,统治者心知肚明。最早把话说穿的,是魏文帝曹丕。他在《与吴质书》中说: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在《典论论文》中,则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就是成语文人无行文人相轻的出典。

前面说过,文人一词,有三种用法和定义。起先指有文德的人,后来指文秘。再后来,指舞文弄墨的人,所以也叫文人墨客。这种用法,最早就出现在曹丕的这两篇文章。可见,后世通用的文人一词,刚一出现,就伴随着恶评。与文人相关的好词,却似乎没有。

这就意味深长了。要知道,在统治者中,曹氏父子对文人,要算最好的。他们自己就是诗人,曹丕还是文艺理论家。他甚至曾以副君之重,参加王粲的追悼会,还带头学驴叫。曹丕尚且这样说,则文人口碑之差,品位之低,便可想而知。

 

 

 

可惜,像曹丕这样的明白人,并不多。

说来也不奇怪,因为文人原本就有两副嘴脸,一副叫谄媚,还有一副叫狂傲。谄媚当然没人看得起,狂傲却有吸引力。

因此,坊间流传的,便多半是文人狂傲的故事,比如让杨贵妃磨墨,高力士捧靴之类。祢衡的击鼓骂曹,也为众人津津乐道。

这类故事之所以广为传播,又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奇。所谓传奇,不奇谁传?但既云传奇,当然稀少罕见。这岂非反过来证明,文人当中,其实狂者不多?

第二个原因,就是替代性满足了。也就是说,在民众的内心深处,至少有某些统治者,比如昏君和暴君,奸臣和阉竖,是该骂的。或者,是可以表示一下蔑视的。

但当真自己来骂,尤其是骂正在台上的,又不敢。最好是有别人来骂,还骂得出彩;有别人来蔑视,最后又没出问题。这就皆大欢喜。文人狂傲的传奇,便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这当然有相当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可惜说到底,还是一种意淫

意淫也是有快感的,故很能迷惑一些人。而且,哪怕明知靠不住,也宁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久而久之,便信以为真,把假象当成了真相。

其实这事,应该说是亦真亦幻。前面说过,凡文人,皆御用,只有在岗待岗之别。这就要见用。用不上,就会闹情绪,发牢骚,甚至恼羞成怒,破口大骂。比如祢衡,就曾怀揣名片,奔走许都。求职不成,这才骂遍朝野。

就连文人的反叛反骨,也当作如是观。要知道,历史上的文人,原本就是皇帝的弄臣。当上了的如宠姬,没当上的如怨妇,但都无不盼临幸如望云霓,展菊花似绽新蕊。只要皇上的龙体能够眷顾,哪怕去当夜壶。皇家的夜壶,也总归是金贵的。

如果连夜壶都当不上呢?那就破罐子破摔,由文人变成狂人。这跟后宫嫔妃为了争宠,由撒娇而撒泼,没什么两样,甚至就是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正所谓:夜壶不能当,就去做宋江;一朝天子唤,没人不上床。文人会有两副嘴脸,原因就在这里。

至于新文人,则不过换了东家。东家不定就是谁。可能是政府,也可能是民众。他们自己,则既可当五毛,也可扮草根

反正,秀场就是官场,人前即是御前,都是只有姿态,没有立场。既然本无立场,也就无所谓左右。左也好,右也罢,都是走台,都是作秀。正如我在《韩寒的新衣》中所说,对于他们来说,为民请命含泪劝告没有本质区别,只看画眉深浅入时无

 

 

 

除了狂傲,清高也是文人的一张脸,一副牌。

文人清高吗?当然。清高,是文人的Logo(标志)。但,也只是Logo。真正的清高,属于士人。文人,其实是表演清高,或自命清高。只不过,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有时也变成了真清高。这就正如世界上本没有路。走得多了,也就成了路。

这样的清高,也有三种。

第一种是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自以为天下第一,谁都不放在眼里。这种名为清高,实为傲慢

第二种是忸怩作态,待价而沽,口头上唱的是归去来兮,骨子里想的是终南捷径。这种名为淡泊,其实钻营

第三种就是演技颇高,或半真半假,甚至本有清高的一面。这就正如三陪小姐,未必都是风尘女子,也有清纯少女型,卖艺不卖身的。看走了眼,上当受骗,那是你自己的事。

文人,为什么要故作清高呢?因为卖相较好。要知道,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古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文人也好,士人也罢,都一样。只不过,士人是去帮忙,文人却只能帮闲和帮腔。这就让其中一些也有理想抱负的,难免愤愤不平。如果连帮闲和帮腔的份都没有,更要抱怨。因此,不才明主弃,其实是撒娇;天子呼来不上船,则其实是撒气。因为李白,是并不甘心当文人的。

撒娇和撒气,有没有用?难讲。但狂傲和清高,则肯定有利于讲价。人都是容易犯贱的,皇帝或掌权者也一样。你越是谄媚,他越是看不起。你要是摆摆谱,没准他更想要。这道理,有经验的交际花都懂。你不把银子花够,功夫做足,她决不会跟你上床。

这就是文人的清高。其中,有做出来的,也有演出来的,都是姿态。至于恃才自傲,则其实是狂傲,是嘴脸,也是姿态。但无论哪种,都不敢蔑视权力,尤其是最高权力。不但不敢得罪,还要受其荫庇,分其杯羹。所以,谄媚也是真嘴脸。

故,古之文人,有两副嘴脸:谄媚和狂傲;也有两种姿态:狂傲和清高。但这是老皇历。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思想改造,七十年代斗私批修。狂傲和清高,是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这是连撒娇和撒气,都被不允许,谁还敢故伎重演?

现在就更没市场。改革开放后,公民作为个人,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选择权。进入互联网时代,更可以对他人的作品和言论,自由地表达好恶和爱憎。

这个时候,如果还傲气十足,牛皮哄哄,或者自视甚高,目中无人,谁尿你呀?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51250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