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艺术长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长廊

杨志翔:“漫”出来的中华好诗词《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杨志翔 文章来源: 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ICSCC 点击次数:1526 次   更新时间:2022/9/30 文章录入:珍珠鸟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Recalling the Old Days at Mianchi

in the Same Rhymes as Ziyou's Poem

 

Shi SU(Song Dynasty)

 

What do you think is human life like here or there?

It seems like a swan's traces on mud or on snow.

See the claw and nail prints by chance mud and snow bear.

Will the flying swan care what it has left below?

The old monk, dead, has left but a dagoba new;

The verse we worte was gone with the wall in decay.

What I remember of the journey made with you

Is as weary long way and the lame donkey's bray.

 

大漫画英雄说

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作于西元1061年,其时的苏轼(子瞻)正是一位二十四岁的大好青年,壮阔的人生之旅即将在他的脚下展开。有意思的是,此诗的字里行间里却充满着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沧桑感,这样的文字不像出自一位豪情干云的年轻人之手,倒像从一位饱经忧患的长者口中吟出。从标题可以看出,此诗是与其弟苏辙(子由)唱和而作。当年两兄弟结伴而行,从四川眉山老家启程,山重水复,风尘仆仆一起前往东京汴梁应科举试。两人途中经过渑池,于县中寺庙寻僧舍过夜,并同于庙中墙壁上题诗。后来兄弟二人都得中进士,各奔东西。子瞻远赴陕西凤翔做判官,子由则暂时回川赡养父亲苏辙。由于牵挂哥哥,子由于是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给苏轼。已行至渑池的苏轼收到这首出自同胞兄弟的诗后,大为感动,便写了这首意味深长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七律。

杜工部曾有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之句来感概人事变迁,苏轼则别出心裁地在诗中以鸿雁纷飞来感叹人生的聚散离合,正所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下一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衔接地非常自然流畅,词句不仅耐人寻味,更为后世贡献了一个唤作雪泥鸿爪的成语,来比喻往事在心里所留下的痕迹。至于后面所写的老僧, 新塔,坏壁,旧题这些物事,皆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往昔兄弟相伴时光的眷念之情。当年我们相依相伴,千辛万苦地去京师赶考,如今去陕西赴任的途中,只有我孤身一人前往,以前在渑池招待两兄弟的僧人已经过世,其骨灰已经置于塔中供人凭吊,那寺庙中题诗的墙壁早已成了断壁残垣,破败得已无从见到字迹,今昔对比,怎不叫人感慨万千呢?一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为后来的读者形象地勾勒了一对手足兄弟在人海茫茫中,不辞劳苦、戮力奋进的场景,此句也可谓全诗情感表达的最高潮。诗人的高妙之处在于不明写人在旅途中的劳累之态,却写蹇驴嘶吼,这吼声是累的声音,也是催人奋进的声音。读罢全诗,我们不得不叹服于青年苏轼高超的文学天赋与语言才能,更会被苏家兄弟间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所感动。由此,我们不妨揣测到,正是东坡从未忘记那些和同胞兄弟所经历的往日崎岖,才会在后来的某年的八月十五中秋夜,大醉之后兼怀子由,一笔挥就了千年不朽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语吧。

 

漫画和诗词赏析 | 志 翔

诗词 | 苏轼(宋)

参考翻译 | 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苏轼诗词,海豚出版社。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50816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