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周治南: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

作者:周治南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872 次   更新时间:2022-10-4 文章录入:珍珠鸟


一、人文学科活动属于科学研究与创造的范畴

人们习惯用“硬科学”和“软科学”来区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却难以界定人文科学自身的范围,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常常笼而统之地不分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涉及对人的研究,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人是自然人、社会人和文化人的结合。自然科学探究人的自然生命及人与自然的联系,通过改造自然环境来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拓展自然生存的空间;社会科学探究的是人的社会生命及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改造社会环境来保障人的基本权益和与之相应的社会秩序;人文科学研究的是人的文化生命及人与文化的联系,通过建设精神家园来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享受人文关怀,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发展的关系。什么是人?人就是在这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组成的三维空间中不断奋斗的生命体,人是理性的动物,是社会的动物,是文化的动物。狼孩在没有回到人类社会以前,他只是一个自然的人,他回到我们的社会之后,他就有了人的尊严和权利,但他如果依然没有人的觉悟,那他就不能算作一个文化的人,他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科学世界只属于人类。科学的最终产物是文化——随人类发展而逐渐厚重的文化。文化是人文科学研究的直接对象,从文化研究中发现人文精神传统,推崇国际认同,倡导人文新风,是人文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关于“人文科学”的概念,《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有如此诠释:“人文科学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的总和。”这种分类方法是一种缺乏内涵和外延标准的简单化反映,在这里人文学者成了拾荒者,人文研究机构成了荒货部,这种说法似是而非。自然科学中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是自然科学的一个方面,但不能没有人的参与,不能没有文化的参与,之所以用“资源”来表达它,就表明了人在其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和所处的支配地位;社会科学中的政治资源,如政府、军队、议会等,也只能是社会科学的一个方面,也不能没有文化的参与;人文科学中的人文资源,如语言、艺术、哲学、文献等,它们间接地反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也只是人文科学的一些方面,不是全部,全部应该包括它们直接参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那一部分,即人文精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不能离开人的人文活动而存在。文化是人的这些活动的反映,包括神学、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人文科学的焦点是对人的文化生命的探讨,是研究人的精神存在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带普遍性的文化现象,这里蕴含着人文精神的宝藏。人们平时所归纳的人文学科,常常专指文学艺术领域,属于典型化了的人文精神现象。人文学科、人文科学、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

二、三大科学体系的互动关系与特性分野


如上图所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科学相互支持,构成一个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核心的、稳定的金字塔结构。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精神存在的科学,它支配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为一厢,人文科学是这个金字塔的底座。自然科学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成就科技创新,创造物质财富。社会科学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成就制度创新,完成对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形象地说,人文科学是天真的,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络活物(化学名词,意思是多种物质成分复合而成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活性的化学结构),人生活在现实与想象甚至幻想之间,一切创造都首先来自人们的想入非非,创新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真理的巨人面前,人类何其渺小和幼稚,从牛顿经典力学被突破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接受现代学者的挑战,我们现在所积累的人文知识,或许根本就属于盲人摸象。自然科学是纯真的,是客观的理性的世界。社会科学是逼真的,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但人类的认识水平总是相对有限的,自然界和社会领域对于人类来说,还存在着重重误区,有待进一步认识和开发。在一般情况下,人类只能尽可能地体现理性成分,按客观规律办事。人的一般创造活动都包含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方面的因素。比如建造房屋,自然科学决定了它的物质形态,如材料科学、结构科学和力学等;社会科学决定了它的实用价值,如用于居住、办公、生产等;人文科学则决定了它的审美价值,体现着它与周围环境的各种协调性,如色彩、风格等因素与地理环境、民族环境、社会环境、历史环境之间的联系。

一切科学体系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人服务的,人是科学运转的轴心。

自然科学研究人的行为,是从生理学和医学角度,研究神经组织和运动组织的生理构造,如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树突、神经传导、骨骼、肌肉等生理现象。不仅研究人体内在的物质形态对行为的支配作用,而且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延长人体器官的功能,增强人的行为能力。比如战争行为,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作战双方无不极力地延长人类自身器官的功能,包括侦察、隐蔽、威慑和攻击的功能。如要使自己看得更远更明确一点,就要使用瞭望技术、光学望远镜技术、夜视技术、卫星侦察技术、抗干扰技术等。自然科学包括了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科学等学科。

社会科学研究人的行为,是从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形态对人的影响,如社会制度、法律、社会组织、社会经济、社会教育、社区管理、公共关系、社会心理等社会存在,表达社会物质创造的成果和上层建筑对人的影响作用,特别是规范作用和强制作用。自然科学对象中的物质层面经过科学的改造后,就转化为社会科学对象中的物质层面,如土地,成为分配和支配的对象。社会科学包括了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

人文科学研究人的行为,则是把人放在人文环境中进行深入的考察。如历史文化遗产、语言教育、文学教育、艺术教育、宗教信仰、民俗惯制、哲学思想等因素,其中包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与影响,但只是局限于精神层面。相对于制度环境而言,文化环境是一种软环境,但柔能克刚,它能从本质上、本性上彻底地改造人、塑造人。因此,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就是一种人文环境,一种人文教育环境。这种人文环境主要包括语言学、哲学、伦理学、文学、文艺学、历史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活动。

人们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改造自然,但这种改造精神(即动机)与人文传统有关。这种改造成果又积淀为文化,世代沿袭,形成人文传统。它渗透于自然科学研究之中,却不属于自然科学,而是属于人文科学。人们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改造社会,但这种改造精神(即动机)与人文传统有关。这种改造成果又积淀为文化(政治文化),世代沿袭,形成人文传统,它渗透于社会科学研究之中,却不属于社会科学,而是属于人文科学。科技文化和政治文化都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都是人文精神的矿床,都是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哥白尼首先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叛逆者,然后才是科学家,完成了科学史上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历史进步。敢于反叛传统就是一种可贵的人文精神。

改造自然或将改造的成果实现分配所产生的指导思想是精神层面的,改造或分配所形成的方案及其实现是物质层面的。人文科学研究领域主要是探讨人的本质,建立价值体系和倡导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们实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原动力。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以人为核心展开的,体现着人的主体地位。

三、甄别人文精神传统的进步性与腐朽性

人是文化的动物,人有自然生命,人也有文化生命。人的自然生命体现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创造与满足,人的文化生命体现为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创造与满足。后者的活动范围与规律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体现着人在他们建设的精神家园里所处的地位和价值取向。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把人放在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之中来体现人的存在价值,促进人的发展、进步和完善,反对把人归结为自然的、经济的或者是宗教意义上的附庸,强调人的社会性和独立性。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各自从不同的侧面以人为研究对象,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人文科学和人文主义也就存在某些交叉关系或统属关系,但绝不是同一关系。人文主义代表了西方社会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科学的成果和人文精神传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人文主义不是人文科学的全部,更不是人文科学发展的巅峰。

四、倡导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

人文科学所要表达的是人文科学研究领域里的最新成果。一方面,它是对迄今为止的所有人类文化传统的概括,建立在对过去人文精神进行彻底反思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它代表着进步文化发展的方向,置身于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现实空间,发现、设计和倡导着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

人文科学探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什么?是有能够劳动的双手,具有制造和利用工具的能力,是高度发达的大脑及其娴熟运用的符号系统,归根结底,是不断地进行文化创造,这种创造形成了人类厚重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借助人的文化生命向前延续。人文科学是以人类的文化传统和人的文化生活为对象的科学现象。它的基本任务不仅是探讨人的本质,而且要建立价值体系和提供精神风范。人是文化的动物,文化是全人类的灵魂,是全人类的生命线,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就是人类文化生命成长进步的过程。人与动物存在的根本区别是:人有历史感觉,人有文化生命,而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得过且过。动物的发展依靠自然进化,以亿万年为单位。人类的发展依靠文化积淀,日新月异。文化以符号体系为标志,以价值体系为轴心,人因此而有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这种价值取向就是以合理性和竞争性为原则,对历史给予评价和反思,对现实采取制度规范和创新,对将来进行预见和规划,集中体现为“公平”与“效率”、“平衡”与“竞争”、“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人文精神。进步的人文精神传递着社会科学发展的信号,是建构国际认同体系的坚强支柱。

人文科学不仅建立价值体系,而且由此创造人的精神世界,满足人的精神生活,塑造人的精神状态,为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文明的精神风范。人类创造的文化世界包括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培育社会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是生产力进步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前哨先锋。精神文明是意识形态进步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引擎和推进器。政治文明居于社会发展的中军,是控制力量和指挥系统。

人们习惯地把“科教兴国”理解为“自然科学创造”和“自然科学教育”,突出自然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其实这种理解是极其片面的,有害的。科教兴国不能把人文科学的研究和教育排斥在外。国家如果缺乏一种合理的人文精神,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创造和社会领域里的制度创新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或者是空中楼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华民族有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中国人能在20世纪中后期极其艰苦的经济环境下,照样研制出“两弹一星”,就是这种精神的现实写照。人必须有文化生命,并且是健康的文化生命,代表进步文化发展方向的文化生命。人文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不断积淀的过程和结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成果不断发挥创造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创造性能力包括创造性觉悟、创造性知识和创造性环境三个方面,其中创造性觉悟是首要的条件,即人文精神,创造性觉悟主要靠人文教育来造就。

不管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人文精神都起着挑大梁的作用。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撑,没有经常性的人文教育补充、人文精神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人在自然界或社会面前就会缺乏自信而显得非常脆弱。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锻铸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充实自我,坚强信念。

近代人文精神的代表是人文主义,没有启蒙运动作为精神先导,就没有西方世界灿烂的工业文明。现代人文精神的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自身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典型范例。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响亮的人文科学命题,没有这种引领时代潮流的人文精神风范,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科学发展观这样重大的理论突破。

与时俱进是对文化传统的批判与继承。人文世界是文化传统弥漫的世界。传统作为价值观念的行为规范体系,对个人的行为起着制约和规范的作用。通过文化的教化作用,人就会把这些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但是,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种内化过程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因人而异的,是客观存在与主观精神的统一。强调传统对人的制约和塑造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意识。相反,人文教育要容许个性的存在,容许批判,容许挑战,要秉持和体现中立教育与个性教育原则。任何创造都是个性突破的结果,个性是创造新生文化的形成层。因此,我们也不能容忍人文精神塑造成为消融个性和创造力的囚笼。价值观与信仰教育应该是涵泳化教育,让受教育者在通识教育的海洋里游泳,通过切身感受自主选择价值取向,自由确立个人信仰。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93967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