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珍珠鸟:构建观念互补的和谐型进步社会

作者:周治南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139 次   更新时间:2022/10/30 文章录入:珍珠鸟


文化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不同。经济全球化将朝着一体化方向运动,包括产品规格的标准化、经济制度的同质化、流通渠道的共轨化,这些方面是世界物质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文化全球化的意义则刚好相反,它将维护和保持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包括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特质的传承、融合、异化和突破,这些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因此,文化的全球化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封锁,但也绝对不是全盘西化,而应该是优秀文化的相互融合,其后产生的新生文化就更具有民族特色和普遍价值。要努力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就必须要有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元素走向世界。并且,这些文化符号必须具有鲜明性、鲜活性和普适性。鲜明性是说必须带有我们的民族印记和民族色彩;鲜活性是说必须在旧有文化的基础上重构翻新,具有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普适性是说这种文化重构不能孤芳自赏,必须具备普遍价值,一带一路箪食壶浆,国际社会乐见喜闻。在经济建设领域,我们大胆引进,资源重组,市场配置,已经创造了成就斐然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要依靠两条腿走路,经济这条腿迈出去了,文化这条腿要跟上来。文化上故步自封,必然导致信仰失落、精神崩溃、道德滑坡,重庆万州大桥公汽上面对不法行为麻木不仁的满车乘客,便是这种文化塌方式堕落现象中的可窥一斑。我们现在强调中国特色,什么是中国特色?不少人仅从道德层面,将“中国特色”理解为儒家文化传统的全面复辟,带着文化的有色眼镜看待国际市场竞争,挥舞文化排斥的大棒加以应对,显然有失偏颇。抱残守缺不是进步!中国特色是文化创新的进步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和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优秀元素的有机化合。“自由观”是西方文化的支柱,“和谐观”是中国文化的大梁。“自由观”和“和谐观”是兼容性很强的两种民族文化元素。两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自由观与和谐观的整合将是文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将它们人为地对立起来,相互“妖魔化”或者“神圣化”都是一种不可取的态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自由观和和谐观都存在着理性与非理性两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情态,整合的原则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势互补,优化重组”。失控的“自由”是对和谐的破坏,同样,统死的“和谐”是对自由的钳制,二者的调节杠杆不是“冷战”意识,不是专制态度,而是科学发展观及其派生出来的法律制度和文明规则。

有人说,在中国宗教的发展史上,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佛教是请进来的,伊斯兰教是传进来的,基督教是打进来的。[8]此言不虚。就外来宗教与中国文化融合程度而言,佛教最为成功。无论外来宗教如何强势,凡进入中国,都会与大中华文化相融,无一例外。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代表民主主义的辛亥革命的胜利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华文明对异质文化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绝不拒人于千里之外,有着海纳百川的博大文化胸怀。但由于本土文化的惯性作用、侵略战争的历史创伤和冷战期间封闭的政治环境,其已和世界先进的文化趋势产生了一段距离。

要实现社会进步,就必须讲民主、讲平等。要讲民主、讲平等,首要的任务是扫清实现社会公平的障碍。社会公平的衡量标准在社会分配,分配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公民(含法人)应该享有的政治权利(即民主权利)的平等分配,其次是该权利的延伸系统,包括发展机会的分配、社会资源的分配、劳动成果的分配等。我们现在尊重科学发展规律,提倡政治、思想、文化、经济领域里的“生态性”“多样性”“公平性”,正在努力构建“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构建是政治的、经济的,其最终意义是文化的。

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两型社会”。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就是社会公平、有人权保障、社会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平等友爱、安定有序、发展目标一致,没有先进性与落后性等政治特权思想,没有暴富与赤贫等政治投机性的利害冲突,不管是人文环境还是生态环境,都不会恶性循环而是可持续发展。从《周易》阴阳平衡说到儒家的中庸之道,和谐观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观念和哲学态度。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一以贯之的社会发展目标和执着追求。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认识水平的低下和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旧时代中国社会环境就从来没有出现过和谐的局面。现在,我们有现代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有民主社会制度倡导社会公正,这一切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优越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民主社会制度就其实质而言具有兼容性,而和专制主义社会制度水火不容。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态性。鱼生活在水里不觉得呛,松柏长在雪山上不觉得冷,是因为各有各的活法。生态性主要表现为适应性、多样性、有序性和竞争性。音乐之所以悦耳动听,是因为其音符组织方法具备生态性。如果只存在一个音符,音色、音高和音强都不存在丰富性、对比性、映衬性和配合性,就谈不上“和谐”二字。单调的事物是无所谓和谐不和谐的。和谐社会首先是生态社会。对于社会治理来说,生态性就是解放思想,就是鼓励公平竞争、社会创新和科技进步,不仅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繁荣市场经济,更重要的是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建立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轴心,强调文化立国、和合发展,引领中华民族雄赳赳,气昂昂,精神焕发地走进新时代。

中国坦言:今后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对外输出革命,输出意识形态,输出发展模式。中国所做的只是解决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或者更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的“中国梦”,有别于“美国梦”、“欧洲梦”,也不同于当年的“苏联梦”。中国的内环境首先应该是和谐的生态文化环境,只有这样,中国和世界才具备兼容性和和合发展的可能性。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多少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可谓轰轰烈烈,可歌可泣,但时至今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国情实际,惯性强大,革命不可能指望一蹴而就。只有因势利导,以尊重传统、正视国情、面向世界的姿态投入改革,才能实现平稳过渡,这或许就是中国社会转型大智慧的一种表达!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51066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