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琛:我与“大学人文语文”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低水平的教师,只是向学生奉献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周金声老师在大学人文语文的课堂上就是这么带领着我们研读国学经典文化,品味人文艺术精品,在提高我们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语用写作实践能力。离开大学人文语文的课堂将近五年了,但在大学人文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却令我受用终生。
刚见到周老师的样子,想着这么一位衣着朴素、年过半百的长者上课应该是循规蹈矩,崇尚经典,不太喜欢我们这群追求个性与独立的吵吵闹闹的90后的。但是周老师在课堂上饱含的激情却令我们出乎意料。他在课堂上注重同学生们的交流互动,往往在我们阅读完一篇文章后会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他会提出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发大家的兴趣,让大家把关注的对象从书本转移到他身上。周老师作为课堂上的主导,收放自如,既能让学生徜徉在书海,又能激发学生交流讨论的热情。我们跟着周老师那仿佛演讲式的授课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学习精卫填海的锲而不舍,愚公移山的自强不息,在《论语》中学习“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操守,在《道德经》中感受“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人生境界。他上课力求紧扣语言生活,突出思想主线,揭示承传规律,贴近青年心灵,关注现实热点,还参照了“百家讲坛”模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评介了相关大师、学派、思潮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以期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汲取语言运用经验,最终获得审美艺术的享受和精神品味的提升。
特别是他主编的课本《大学人文语文》,厚重而人文气息浓郁,与教学相得益彰。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包括中国上古人文语文,中国中古人文语文,中国近古人文语文,中国现代人文语文,外国人文语文。每一章都设置了名家名著与专题和作品研读,其中专题都是顺着错综复杂的中国文化脉络和文化取向,筛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语言文学艺术和语言文化,通过专题的形式梳理出古今中外语言文学和精神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为大学生搭建起合理的人文文化知识结构。名著导读这一块搜集了数篇能经受得起时间考验、长久不衰的经典,特别是上古轴心时代出现的元典巨著《论语》《道德经》,帮助学生提升了阅读品位。作品研读中选取了丰富的优秀短篇作品,比如《谏逐客书》字字珠玑、文采飞扬,通过教师点拨和引导同学们讨论,让我们充分明白了如何用恰到好处的修辞与人沟通的策略和写作技巧。通过讲解、讨论和自我研读,使我们大大开阔了视野,获得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在课外,我们借助推介读书目录,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老师还鼓励我们参加“读书协会”和“国学社”,积极投身演讲、论辩、征文大赛等各类人文类活动,选派大学生参加国学知识大赛和企业家德行教育活动,老师还带我们四五个学弟学妹一起参加了拜访企业家的“知行合一”实践活动,从中受益匪浅。另外老师还鼓励学生创编报刊,开展展览交流活动;每次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千字左右的课后感、读后感,这些内容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依据。记得当年我和周老师的相识就是因为周老师看了我写的读书笔记后觉得我写作功底扎实,在课堂上表扬了我文笔灵动创新,对我是个极大的激励。后来我在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了文学创作,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是当年那几篇读书笔记的相识开端,也不会有之后的文学创作动力。
开始还是周老师推荐我在“中华大学语文网”和“写作世界”发表了处女作,得到了同学的好评,我也在该网站上读到了好多大学语文的的好作品,获得了启发和历练。正如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这种全新的教学法培养了我自学自悟,大量阅读,主动实践,善于动脑,不厌深思,大胆想象,小心求证,为我今后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打下了坚实基础。
于是,不记得具体是怎么样情境的一个夜晚,因为那一夜在当时的我看来是无数个像往常一样,伴随着一阵阵火车呼啸而过的汽笛声开进漫漫长夜的其中之一,我开始构思起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想过我笔下的主人公会是江湖上叱咤风云的仗剑豪侠,会是都市里平步青云的企业白领,又或者是舞台上绽放光芒的歌坛新秀,他或者她可以是任何一朵被作者冠以离奇身世的纸上奇葩。可是那个晚上,当我脑海中的主人公忽然同现实中的拾荒者印象重叠的时候,弹指间,我笔下的主人公诞生了,我把自己的笔名赐给她,她就叫“苏幻”。
仅仅是动了一个念头,但偏偏遇到我这个敢想就敢做的热血青年,所以之后的故事发展速度就像一枚雪球从山坡上往下滚,越滚越大,最后引发一场文字雪崩。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很多人很多时候有很多机会去做自己心里一直计划着要去做的事情,可是由于种种内因外因而最终遗憾地选择了放弃,为了让自己没有机会在“做还是不做”上犹豫再三,我毅然选择了前者。在小说创作中,周金声老师在百忙中仍抽出时间给我提供修改建议,我们经常会为一句话中某个词的使用而争执不休,正是这种多讨论、多质疑、多启发、多探究的精神指引着我十易书稿,完成了最终的定稿。最后还是在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的小说《拾爱不昧》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
接着,大学毕业后周老师有鼓励和指导为参加了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选拔考试。虽然我并不是汉语专业相关的人才,但是语文素养给我加了分,为我成功走向汉语国际推广的道路铺上金砖,我一举通过了选拔去泰国做了两年汉语教师志愿者。
现在,我回到了我的祖国,我的母校,继续奔赴对外汉语教学第一线,给外国学生讲授中国概况这门课程,每每在讲台上面对着那群对中国文化具有浓厚兴趣的外国学生,就会想起自己当年坐在周老师的大学人文语文课堂上渴望品读人文经典的身影。周老师为我的人生上了重要一课,那就是“大学之大,悟大道提升文化品位;高教之高,尚高雅浸润幸福人生。”
2016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