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云:怕
前两天,中午正吃饭时,学生发来信息,我打开一看,是学生记诵《大学》的视频。
这是我上课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学生背得比较快,熟练度上没有什么问题。
但听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点不安,一是学生始终闭着眼,好像在刻意躲避着什么一样,二是学生背诵的语速快得都有点换不过气了。这和我让学生记诵的初衷相差很远。我只想让学生通过文章的记诵,认识不一样的自己,相信自己并不是记忆能力差,不如那些上了更好大学的同龄人。同龄人能做到的,他们其实一样能做到。
看着学生的视频,我想起来当时布置作业的时候,特地说了一句:“不准做假,你作假朗读交差的话,我是会发现的。”也许就是这句话,学生有了另外的理解。
其实,我本就不担心学生做假。因为这不是课程要求,只是我想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熟读就可以,背诵其实不是必备。但学生中总有几个懒的,有几个想投机取巧的,于是在布置完作业后,我来了这样一句。
心中突然就冒出一个字“怕”。 那我究竟想要什么,要得到什么?我究竟在“怕”什么?
或许是我心中怕,怕个别学生作假,养成投机的习惯,于是在布置学生作业时,多加了一句话。因为我对少数学生的担心,却影响了大多数同学。学生的记诵视频发给我,感觉跟我想要的效果有了很大的差异。
这可真不是我想要的效果!
或许,我的这种表现,也是当前的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吧!
怕学生在网络被骗,于是设置了防骗技巧的学习项目。怕学生想不开,就有了心理健康与保护。怕学生不了解火灾逃生,于是开设了消防与安全……我们准备好多这样的学习内容,尽可能的周到,尽可能的完善。
当学校教授了学生这样内容过后,是不是就真如我们的期望,学生就不出问题了呢?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又整天在担心着什么呢?
我不知道,当我们决定学习内容的时候,有没有人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有没有人真正走进学生,了解一下他们的真实的需求。
我们现在提供的学习内容是不是就像人们常说的,世上有一种冷,是奶奶觉得你冷。以大学生的网络贷为例,我们讲过了网络贷的危害,学生是不是就不加入网络贷了呢?有谁真正去思考过学生为什么要在网络上贷款?学生贷款完全是因为高消费、恶性消费吗?为什么以前没有这么多贷款需求?……是不是我们什么都管,什么都提供,学生缺少了自保意识,缺少了防范意识?
防范意识的提高,个人觉得,是无法通过讲授让学生习得的,只能通过实践,让他们吃点苦,上点当才能获得。
我老家冬天天冷,就会烧火取暖。小侄子小的时候,我弟弟跟他说,这火炉不能摸,炉边的烟囱不能摸。那小孩子,说过就忘了,有时见有大人在旁边时,故意去摸,大人看着心惊胆颤地。有一次,我弟看他又在准备摸,试了一下温度,不太烫,也就不说了,他自己摸了一下,感觉那滋味不好受,后来再也不摸了,后来让他摸,他手缩得奇快。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有太多好奇,他们愿意尝试,这本来是没错的。
中学课本中有一个故事,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照明成功之前,为寻找能充当白炽灯灯丝的材料,做过1500多次试验。无一例外,这些实验都失败了。有人就对他说:“你试了那么多次都失败了,说明用电照明行不通。”但爱迪生说:“尝试这么多次,我发现这1500多种材料不适合作白炽灯的灯丝”。如果爱迪生当时害怕失败,不去尝试,也就没有后期的白炽灯,没有如今的万家灯火,更没有后期的电视、投影仪,更不用说霓虹灯了。
为什么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无知,所以无畏!如果老牛经常跟他们讲老虎如何可怕,小牛看见老虎就腿软。总是躲着老虎,不与老虎碰面,那是一点危险都没有。可如果不巧狭路相逢,那牛就真一点胜算都没有,只有待宰的份了。
任何行为都有成本,当然,冒险试错的成本会高一点。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些试错的机会,这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因为社会和人生的发展,不是按照剧本进行排练的,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我们绝不能以教育的名义,抹杀学生对未知的探求,对可能的探索。
抱有一份对自然和社会的敬畏,无可厚非。
我们并不就此提倡学生无谓冒险,做无谓的牺牲。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在以教育的名义传递对未知的恐惧,还是在以安全的名义传递我们的懦弱,以保护的名义传递我们的焦虑。
也许,我们多一点鼓励,多给学生一个试错的机会,我们面前可能是会思考、有灵魂,一个有血有肉,有气节,有勇气,敢负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那我们还“怕”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