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教师专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专访

吴满珍:《不了情 ,桂子山》之二

作者:吴满珍 文章来源:微信 点击次数:3552 次   更新时间:2017/1/7 文章录入:珍珠鸟
 《不了情 ,桂子山》之二

 

二、如沐春风桂子山

    上大学之前,我属于回乡知识青年。先后担任着大队的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等职。渴求知识,喜爱读书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兴趣。来到桂子山,我制订学习计划,刻苦钻研知识,每次上课都会认真记笔记,就是听政治报告,也会记上满满几页纸,回到宿舍加以整理分析,写出心得体会。

    在桂子山这片沃土上,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我有如沐春风般感觉。当时中文系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石声淮先生讲解《离骚》从不用讲稿,原文能倒背如流,甚至连教材中的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注释有错误都能准确无误地指出来;高庆赐先生讲古代汉语常会在课堂上给我们吟诵一些古典诗词;汪文汉老师的写作课生动有趣;涂光雍老师的群众文化创作妙趣横生;张永健老师的诗歌朗诵激情澎湃;黄曼君老师和陈安湖老师对鲁迅作品的讲解深入独到;陶才碧老师和邱铸昌老师为我们写的作文逐字逐句批改点评;还有温洪隆、丁成泉、黄清泉、朱宗尧等几位老师的古典文学;梁异华、奠自佳、宋寅展等老师的外国文学;周宝珠老师的毛泽东诗词赏析;田蕙兰老师的现代文学作品选讲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桂子山,在华师这所人民教师的摇篮,名师、大师渊博的学识像丝丝细雨滋润我成长,如涓涓溪流浇灌我成熟,让我回味无穷,令我享用终生!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一晃两年多过去了。197512月,20岁的我大学毕业了。当时分配我到函授教研室工作。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接受任务到湖北宜昌、恩施地区进行面授讲课。那时同去的有教外国文学的王忠祥老师、教写作的李旭初老师、教现代文学的徐纪明老师、教现代汉语的郑远志老师。真真是一个幸运儿,几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我一个青年教师。是这些恩师给了我帮助,给了我勇气,给了我信心!

    我幸福地沐浴在老师们的呵护关爱之中,他们在我从学校转入社会的人生驿站给了我无尽的春天般的温暖。尤其是王忠祥老师,学习上指导耐心细致。函授期间,每次上课前他都要检查我的讲稿,对古文的串讲部分总要认真核对每一个注释。有时为了增强文章讲解的生动性,还为我一遍又一遍的作示范教学。生活上的关爱也无微不至。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1976年初冬在巴东县函授期间发生的一件事。70年代中期那里的旅社连厕所都没有,要到百米外的公共厕所(吊楼厕所)才能方便。恩施之行,只有我一个女老师。临睡前王老师像父亲样的叮嘱我:“小吴,晚上要是上厕所,你就敲我的房门喊我起来陪你去啊,一个女孩子怕不安全……”当时我感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1978年,我从函授教研室又分到了文艺理论教研室,除了指定的孙子威老师悉心指导外,其他老师也很关心我。1982年我在凯里支教时,陈竹老师专程去黔东南民族师专看我,并多次用毛笔写信指导我的工作和学习;曾祖荫老师推荐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方面的书藉要我读,时刻提醒我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特别令我感动的是王先霈老师,不仅给我修改讲稿,听我试教,而且在我上讲台的十几分钟前,特地从华师二附中的住地赶到教研室,及时调整讲稿内容,还从教态、语气、吐词、板书、肢体语言运用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传授讲课真经,使我的教学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文艺理论教研室的那些日子,我被爱包围着,被情感动着: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得了重感冒,发高烧,整个人几乎虚脱。教研室每一个老师轮流值一天班,为我送饭送汤。吴惠芳老师来的最多,因为她是女老师上楼方便些。彭立勋老师自己不能上楼,就和他的太太袁老师一起来到我楼下,然后由袁老师将香喷喷的排骨海带汤和绿豆稀饭送到我的手中……

    在桂子山的生活中,还有一个亦师亦友的恩师不得不提,那就是教古典文学的蒋松源老师。1982年,位于贵州省凯里的黔东南民族师专刚刚恢复招生,师资力量缺乏,教育部决定在中南几省抽调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去那里支教,这项光荣的任务落到我头上,当我欣然接受任务时,曾任过我班主任的蒋松源老师很关心我的安全,真心地劝我不要去。我想这一任务光荣,再说可以锻炼锻炼,还是决定服从安排。蒋老师见我决心已定,于是又建议:要去也行,最好把结婚证领了再去。我采纳了蒋老师的建议,在赴凯里支教的前一天领了结婚证。从此,我有了另一半,有了一个支持我关爱我的丈夫,有了一个美满幸福温馨的家,我的学习、我的教学有了动力,我的生活更充满激情。支教任务也完成得很出色。

    1984年我的宝贝女儿在华师出生,我与桂子山的情更深,意更浓!在东区8栋和新36家住时,条件很简陋。几家共一个厨房一间厕所,经常谁家有好吃的共同分享,哪家有电视大家齐聚观赏。在那里我们邻里之间共同唱响一曲和谐的歌。我们的邻居谢守成、吴毅华、李汛、吴爱芝、林琍、黄永林、邓儒伯、胡水堂、程春秀等老师后来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几十年来都保持着友好的联系。尤其是我的老同学胡金枝大姐,在我怀孕和哺育期间对我的关爱和照顾更是没齿不忘!当时我俩住楼上楼下,她的家成了我的饭堂!

    我们这辈人幸福地沐浴着桂子山的春风,我们的下一代又何尚不是如此呢!女儿长大了也爱桂子山,就是在桂子山从华师生命科学院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硕士以及和日本东京国立病毒感染研究所联合培养的博士。学成归国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情意浓浓的桂子山啊,你赐给我的一切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是你给了我一个诗情画意的平台;是你给了我一个充满幸福快乐的驿站;是你的精心培育使一位农民的女儿当上了大学的教授!在桂子山的每一天,我那颗满怀感恩的心一刻也不曾停止过跳动!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50555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