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琼琼:武汉人在美国(游记连载)
叶琼琼:武汉人在美国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芝加哥游记(2)
第二天 自然艺术之旅:海军码头——千禧公园——艺术馆
今天要去的第一个景点是海军码头(Navy Pier)。海军码头位于芝加哥的密歇根湖边,靠近芝加哥市中心。海军码头是很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它始建于1914年,1916年开始向公众开放,当时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码头。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训练基地和使用基地。现在,它已成为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它有20.23万平方米的公园、花园、商店、餐馆。游客可以享受费里斯转轮和旋转木马的乐趣,参观芝加哥儿童博物馆、地平线舞台和乔比博普小餐馆及爵士乐厅,还可以乘坐油轮或快艇畅游天水一色的密歇根湖。这里的历史和美丽的景观,深深地吸引着外来游客。它是芝加哥的娱乐和会议首选地之一。
海军码头距离宾馆只有十分钟路程,不慌不忙地吃完早餐,慢悠悠地走到了景点。眼前豁然开朗,一汪淡蓝色的湖水在蓝天白云下微微涌动着粼粼的波光,湖水很清,很亮,虽然冷,但还是让人情不自禁弯下腰去,掬起一捧。冬日清晨的密歇根湖像一个冰清玉洁、气质清冷的美人,一见则喜,但心生敬重,凛然不可侵犯。岸上是干净细腻的沙滩,踩上去,软软的。沙滩上有许多贝壳,女儿如获至宝,立刻捡拾起来,全然不顾湖面刮来的大风。大概因为是冬天,行人寥寥,湖边很安静,天蓝,云白,水清,风从耳边刮过,并不觉得冷,我像走进了一幅色彩清淡,意境开阔的油画。我和女儿久久沉溺在这优美的异国自然风光里。
站在密歇根湖边极目了望,芝加哥城的著名摩天大楼了了可见。这些林立的庞然大物白天有完全不同的风貌。有的是中规中矩的长方体,沉稳厚重;有的是剑走偏锋的三角体,轻灵小巧,有的是斜着削上去的梯形四方体,如同削去尖角的金字塔;有的是瘦长的圆柱体,外墙雕花,精致古朴;更有建筑师别出心裁,将不同的几何体进行拼接:或是三个圆柱体拼接而成,或是一个三角体拼接一个圆柱体,或是一个三角体拼接一个长方体。最令人叫绝的是,有一座菱形立方体像被人从空中劈开,劈成两半,然后进行拼接,却又像一个毛手毛脚的孩子没有拼齐整,微微偏了一点,但恰是偏的这一点显得格外俏皮时尚。这些创意百出、气势惊人的摩天大楼静静地矗立在蓝天白云下,风很大,白云在空中缓缓飘动,一恍惚,就觉得不是云在动,是座座摩天大楼在慢慢移动,旋转,如一群在空中从容行走的巨人。这些“巨人们”组成了一道极具芝加哥特色的大都市风景线。1871年的那场大火差不多毁掉了芝加哥城,却给了建筑师们大显身手的舞台。才华横溢的建筑师们重塑了芝加哥的容貌和灵魂。
与湖边的安静相比,摩天轮下热闹非凡,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据说在摩天轮上可以看到芝加哥的全貌。我和女儿商量了一下,下午还要去千禧公园和美术馆,时间不够,摩天轮也坐过,芝加哥全貌差不多也看了,于是我们放弃了摩天轮。
看够了海军码头的风景,我们去了千禧公园,见到了那颗著名的大“豆子”(云门),这闻名中外的云门其实就是用明晃晃的金属做成的雕塑,外形酷似一颗大豆,大豆子有点像哈哈镜,大家都嘻嘻哈哈地在“豆子”前看自己一会儿拉长,一会儿变胖。走过豆子后面长长的造型奇特的桥,就来到溜冰场了。如果带了溜冰鞋,是可以免费溜冰的。溜冰场光滑得可以当镜子照,天南海北的游客在场上快乐地滑行,快节奏的美式音乐将欢乐不断推向高潮。
在千禧公园吃完饭,时间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两点了,我们决定去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不料一个黑人将去博物馆的路指反了,我相信她绝无恶意,她可能跟我一样,是个路盲而已。菲尔德五点就关门,时间来不及了。果断改为去极富盛名的美术馆。美术馆周四晚上8点关门。网上介绍芝加哥美术馆是美国三大美术馆之一,这座世界一流的美术馆汇集40个世纪以来人类创造力的精粹。从古老的中国铜器到当代艺术工艺品,囊括了众多独一无二的珍品。馆内还珍藏有大量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著名画作,包括出自莫奈(Monet)、雷诺阿(Renoir)、德加(Degas)和梵高(Van Gogh)等众多大师的杰作,而且其永久收藏馆中的著名画作,包括格兰特•伍德的美国哥特式油画、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毕加索的《老吉他手》、乔治•修拉的《1884年大碗岛的星期日》等,非常值得花时间逛逛。然而对一个没有受过多少美术熏陶和训练的人来说,去美术馆参观有点像入宝山却不识金银珠宝。据说站在价值连城的几百年前的真迹面前,有网友泪流满面,有网友说感受到心灵的震撼,然而我却暗暗心虚地想象自己呵欠连天的样子。
美术馆很大,三层,每一层有十几个藏室,热爱艺术的人在这里泡上一两天完全没有问题。我看到的第一幅画便创作于1876年,距离今天已经140年了。仔细看,画作上面已经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细小裂缝。哪怕是百年经典,时光依旧毫不留情。再过百年,甚至千年呢?这些真迹恐怕也会灰飞烟灭吧?看着大师的手笔,大家都说它好,那必定是好吧?可是好在哪里呢?构图?用色?主题?何以成为传世经典呢?不知道,我说不出所以然来。然而小瘦同学再次给我意外的惊喜。一幅看似平淡无奇的画,在女儿清脆甜美的惊喜叫声中,在她叽叽喳喳的议论中,马上变得趣味盎然,奥妙无穷。我感觉艺术的大门徐徐向我打开了一道门缝。果然孩子与艺术是天然相通的,而女儿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似乎更加偏爱与艺术相关的东西,更加有艺术的鉴赏力和敏感度。她平常的爱好,刻章子,听音乐,羊毛毡手工等也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她最喜欢的一幅画是《大碗岛的星期天》,描绘的是巴黎西北方塞纳河中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日子,游人们被午后的温暖阳光吸引,闲散地在河滨的树林间观光休息的场景。整幅画全部由纯色小点组成,细看是千千万万个密密麻麻的点点,退后一步看整体,则是一副色彩亮丽,温馨闲适的海边休闲图。图中人物众多,不下三十个,但是疏密有序。人物衣着鲜亮,衣冠楚楚,优雅动人,很好地体现了时代风貌。整幅画明暗对比鲜明,暗绿,橙黄,淡蓝,翠绿,几个大色块很有层次地展现了树荫下的草地,阳光下的草地,大海和浓密的树叶等。色差很大的多种颜色被和谐统一在这块画布上。落在草地上的阴影衬得画面更加有立体感。点画法最令人的感到奇特的是,将清晰感和朦胧感奇妙的融为一体。画中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似乎离你很近,你能够清晰地看到男人或者女人的神态,感知他们那悠闲、放松、舒适的状态,但是整体看,所有人物似乎都是剪影,并没有清晰的五官。在画前站了一会儿,我觉得那个星期天下午的阳光似乎射进了我的心里,整个人都暖和起来,还有和煦的微风,依稀阵阵吹来。名画的魅力,果然非同一般。
风景画、生活场景画和人物画大都让人觉得亲切、温馨、宁静,充分体会到生的乐趣,但是宗教题材的画则使人令人惊悚。有一幅耶稣受难图背景是浓稠得看不到底的黑,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就像被这乌漆漆的黑顶了出来,凸显在画面上,耶稣几乎是全裸的,皮肤是苍白的,手心和脚心给漆黑的钉子钉出鲜血来,这几点鲜血在黑与白的衬托下触目惊心。我和女儿都感到害怕,赶紧“逃走”了。
缩微艺术人气很旺,有一间缩微艺术品室里站满了人,有人在讲解,配哑语讲解。嵌在墙壁里的缩微作品我只扫了一眼,便被深深吸引了:这是一个人、神共存的世界:无数的天使在最上层飞翔,中间是国王、大臣日常生活场景,第三层是普通人日常生活场景,是作品的主体。各种劳动、休闲场景栩栩如生。男主人去酒窖里扛酒,女主人殷勤倒酒,招待客人,包头巾的老妇人提了东西沿街叫卖,头发卷曲的大叔在葡萄架下弹吉他唱歌,一个不起眼的山洞里,隐约看得见有人在小憩。勤劳的妇人在院子里晒出了一串串处理过的火鸡,鸭子,羊,院子里一派丰收富足的景象。这个作品里出现的人物最少有上百个,各类场景至少有几十个,如此繁杂的材料,却处理得疏密有致,显示出恢弘的气度。女儿看得津津有味,还饶有兴致地研究缩微艺术品制作过程。
画展与雕塑之外,还有家具展,也泛着浓浓的文化艺术气息,一把椅子综合了宗教、神话、音乐等多种艺术,一张普通的桌子隐藏着神奇的遭遇和奥秘。流连在一间又一间艺术珍品室间,我产生了强烈的时空穿越感,创造这些艺术珍品的人已流淌进了滔滔历史长河,但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却保存下来,借着这些艺术品,我们和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们默默来了场对话。正是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将历史与现在紧密地连接起来,将我们从虚空中打捞出来,轻巧地放在厚实闪亮的背景上,让我们的生活不止有烦琐苟且,还有艺术和远方。
不看毕爷爷的画,不算来过美术馆。眼看闭馆只差十分钟了,我们飞奔到三楼,去瞻仰家喻户晓的毕加索。果然毕大师的画风与众不同,采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变形,夸张,拼接,浓浓的后现代主义气息。并不觉得怪诞,反而有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就好像看多了西装革履,突然看到一身牛仔休闲装,眼前一亮,心里一阵轻松。
三个小时的艺术之旅转眼就结束了。还有大量的艺术品来不及欣赏了,只好等到下次了。
芝加哥的第二天,自然风光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圆满。
小贴士:芝加哥美术馆参观,至少要预留一天的时间。三个小时太短。周四延迟到8点闭馆,其他时间下午五点就闭馆了。住宿点至关重要,住在壮丽一英里上是个绝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