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小荷秀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小荷秀尖

冷漫阳:穿在身上的礼义

作者:冷漫阳 文章来源: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点击次数:2469 次   更新时间:2017/10/24 文章录入:珍珠鸟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冷漫阳

 

【摘要】:“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似乎从一开始,汉服就和礼仪连在一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无论是其形制、做工、历史,都告诉我们,汉服不仅仅只是一件衣服;而《礼记》作为“三礼”之一,对汉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有相应的介绍,从《礼记》来看汉服,方明了“服”亦可载道。

 

【关键词】:汉服、礼义。

 

一、汉服的由来

    

       众所周知,我们的先民最初是不穿衣服的,后来渐渐有了人的意识,才逐渐开始用树叶、兽皮等来做衣服,以达到遮羞、避寒等目的。那么,汉服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最普遍的说法是它“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史记》中也说“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而据史,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和丝纺,由此可知,汉服是“源自皇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并通过汉朝依据各类经典来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1]。


二、汉服“天人和”的内涵

    

       前文说,服亦载道。大多物什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汉服更是如此。如我们学过的《礼记·深衣第三十九》就有介绍说:“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规与矩,取其大公无私之义;绳,取其正义之义;权与衡,取其公平之义。作为汉服的一种,深衣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了。它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智慧与民族精神。“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前后正中,出均有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为人中庸;腰系大带,象征权衡;上衣下裳,象征天地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个月。”[2]一件衣服,融汇的是天、地、道法,几许绸纱,重如千钧。

而在帝王冕服上,用“千钧”怕是已经不足以衡量了。除上述之外,还加上了十二章纹等,绣以日、月、星辰、山、龙、花虫等等。他穿起的何止是朝服,更是万里乾坤,生民福祉。为帝为王,从来都不是炫耀,而是责任。

一件汉服,美的不仅仅是做工、样式,更是那一身沉甸甸的文化内涵。“着此衣,则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合四时之序。”[3]

 


三、汉服中的等级制度

   

      “礼主敬,主别。”汉服的礼义也体现了这一点,在这里我主要想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是形制。《礼记》有载:“天子龙兖,诸侯如黼,大夫黼,士玄衣裳。”再如典章记录的天子袍上绣龙, 太子绣蟒,文官绣飞禽(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武将绣走兽(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选自《清会典录》)对于这一点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古装电视剧中,皇太子因袍上绣龙,或是多绣了几只爪子而引得帝王震怒,被废除储位的桥段了。盖因衣上纹饰有违礼法,有僭越之嫌。

    二是颜色。在电视剧或小说中,我们通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子:“某某一介白衣……”白衣即指平民,而柳永“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选自柳永《鹤冲天》),更多的是一种自诩自嘲。由于“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选自柳永《鹤冲天》),所以他还是平民,只是他自己觉得他有足够的资望做卿相。

    诗文中提到衣服颜色的,还有一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选自刘禹锡《乌衣巷》)。乌衣巷我们知道,是官宦之第,传为三国时吴军在石头城的驻扎地,因军士都穿黑衣而得名。但更为人们所熟知的,还是东晋时期王谢家族曾在此居住。只是不论怎样还是表明,“乌衣”是官职人员所穿。当然官员之间也有不同,所以才有诗说:“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选自韦庄《轻肥》)。

不过,不同时代,规定也有所差异。如《中国历代服饰记载》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各色衣服,各级人等,一目了然。

另外,汉服的配色也非常有讲究。《礼记·玉藻》中说:“衣正色,裳间色。”正色为黄、黑、赤、青、白(《千字文》中说“天地玄黄”,天为玄地为黄,而皇帝身着黄色,或可看成君权神授,君为地上最尊?),间色呢就是正色中两两搭配而得到的颜色。仅仅是色彩方面就被刻上了等级印记,而孔子说“恶紫之夺朱也”(选自《论语·阳货》)不正是他维护周礼、别尊卑思想的体现么?

由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古装剧中太子或大臣家中藏有明黄衣物即被定为有不臣之心了,因为黄色乃天子之色,其他人是禁止使用的。衣着等级,可见一斑。


四、结论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大多物品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原理,沉淀千年的汉服,又如何只是一件衣服呢?《易·系辞》中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垂衣裳”是“天下治”的前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而之后,周公制礼乐,这两种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华夏民族文明时代及族群个性的到来。”(摘自百度知道)

     

      古说:圣人秉天道人情,以制礼义。而舜取诸乾坤,依照乾坤二卦以制衣裳,如何不是一种礼呢?“取诸乾坤”更是表明,自五帝时期始,我们的服装已经从单纯的工具性向审美性、文化性迈进了,它不止是遮体避寒的工具,更昭示着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对自身的期许,这是先民们最朴素的世界观,也是他们智慧的又一集中提现。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如今汉服大热,复兴之风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我们当然希望为我们的传统服饰正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这件衣服它代表了什么。有人说:你加入汉服社。除了穿上这一身衣服,还学到了什么?汉服复兴,不仅仅是要复兴一件衣服,更是要复兴它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多看看书,看看《礼记》,你会明了,你穿上的,并不只是一件华美的衣服,更是一份厚重的文化、煌煌的礼义。

 

参考资料:[1][2][3]摘自百度百科。

         《礼记》南京大学出版社

         《清会典录》中华书局

         《论语·阳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夏惠敏推荐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56187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