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MOOC《中华文化通识教程》教学设计暨“全息对话式”混合式教学改革初探

作者:刘维 文章来源:湖工大 点击次数:2153 次   更新时间:2019-8-4 文章录入:珍珠鸟

  MOOC《中华文化通识教程》教学设计

“全息对话式”混合式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工业大学国学研究教育中心  刘维

 

【内容摘要】MOOC《中华文化通识教程》荣获湖北高校课程共享联盟首届精品在线开放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这篇文章是课程设计报告稿的一部分。凝练的体现了课程章节知识点设计的原则、特色与效果,课程资料库、“365日课”习题库、讨论区、全息音像库设计的思路与运用方略,并且对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关键词】全息对话  通识  原典  美育  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刘维(1981— ),山东人,副教授,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现从事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近现代启蒙思潮研究。刘维老师重视学以致用,以从事人文通识教育为终生志业。现任教于湖北工业大学国学研究教育中心,从事人文通识教学与研究,兼负责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大学人文语文”教学工作。Eamil:1141136365@qq.com

   

写在前面:

我们这门课程

是精心设计的体例完整的《中华文化通识教程》

是丰富的序列化、结构化、能够有效运用的资料库、数据库

更是我校全息对话式”人文教育体系化构建的凝练体现

——一所工科院校,能够开设的人文课程是很有限的,愿我们的课程是框架清晰、规范而又涵容广大的载体

引用苏轼: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一.章节知识点设计的原则、特色与效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在一门课程中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蕴,展示其核心价值?本着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有深度思考的关怀,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贯穿了几项基本的原则:

(一)以原典为依据

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由作为文化源头的经典要籍——中华文化原典所浇铸。中华原典文化早已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之中,影响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求水之长者,必先浚其泉源”,今天,青年学生直接接触原典的机会越来越少,引导他们回归原典才能找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立足于原典,才能确保本课程整体风格醇和雅正,具有规范性。

(二)以树人为依皈

本课程以凝练的知识点设计,展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展示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并最终落脚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价值引导理工学生有人文素养、文科学生有现实关怀,引导青年学子将浓厚的现实情怀落到生命实处,培养具有开阔宏博心境与深厚博雅情操的一代新人。从而实现人文通识教育的化成气象与理性担当。

(三)以美育为特色。

蔡元培先生说,“寓伦理教育于美育之中”,正合“美善相乐”这一中华儒家美学之正宗。我们的课程设计在整体上奉行“美善相乐”的原则,在课程知识点提取与运化上也以美育为旨趣,以此形成鲜明的主题格调。因此,在这门课程中,不仅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实理解,还实现着对当下的大学生的生命生活和艺术心灵的启发。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原则,我们在章节知识点的提炼与编排上精心锤炼,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教学效果上,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灵动的体系

本课程不是知识填充和灌输的教科书,而是精心设计的神完气足的有内在生命力的教程。在知识点的安排上,抓住中国文化中一些最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用典型的事例、生动的教案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以精神写意一样的艺术笔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点勾勒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对中国文化生动具体的体知。以诗歌部分为例,一般传统的讲法,可以讲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可是这在一门课程中很难涵包。我们以写意一样的笔法,把关键点勾勒出来:以“诗心与诗境——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抓住了“境界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核心”这个关键点;以“风骨与情韵——走向振奋的大唐诗歌”,领略中华最恢弘大度的盛唐气象,亦提振当代学子的气度格调;以“真情与真趣——鱼跃鸢飞的世界”,讲陶渊明、王维、苏东坡,更以诗教陶冶性情,以美育启迪人生。“谐和之美——中国古典对联艺术探幽”以对联为载体,点化“谐和”的理趣、智慧与风度。“寄托与妙化——中国花木诗词鉴赏”既远溯比兴寄托的中国诗歌传统,又落实在生活日用平常。……

(二)当下的体验

本课程追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效果,教师充满激情与朝气,学生充满兴趣与灵性。课堂上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注重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手段的运用,力争每堂课都能让学生获得对传统文化精神魅力和审美情趣的当下体认。例如,“庄周梦蝶”人蝶不分,物我两忘,浑然为一,一同领略道家所赋予中华艺术的“大美无形”,融合、不分、自由、本真等等意象,用在爱情上,就有了李商隐《锦瑟》的“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就有了“梁祝化蝶”的传奇,也有了现代版的“梁祝”名曲,再欣赏一曲巫漪丽、吕思清的《梁祝》,所有的学生都被深深触动——经典是可以活在当下,活在每个人生命里的,她可以赋予生命更多的美、德性的自觉与无穷的活力。

(三)全息的浸润

我们的课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与教学设计的结构体例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我们从古代礼乐文化和礼乐实践当中全息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敬天感德、敦美人伦、谐和万方的伦理底蕴;我们从对《易经》、《道德经》、《坛经》等基本典籍的解读中全息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内圣外王、道法自然、禅观自在的生命智慧;从中医、太极拳和琴棋书画当中全息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顺应自然、内外兼修、和通人心的养生之道和艺术追求。课程的体系如同画法,追求意脉贯通,全息融合。

如第十二章《六艺的启示——内外兼修与全息养成》,“六艺”统讲不仅讲知识的“六艺是什么”,第一个知识点取名为“安顿生命 熔铸贯通”“六艺”中又尤取最能化人心的诗乐,分别取名为“诗:温柔敦厚  抒情言志”、“乐:广博易良 和通人心”。这是传统儒家美学的正宗。第四节命名为“会通:内外兼修 全息养成”,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气象,也是我们课程的精神追求。

“全息对话”——课程章节知识点设计追求的内在融贯汇通的生命力,而且追求经典与人心的融合汇通。

而在教学方式上,我们线上的平台,线下的课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全息关联。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课堂营造的全息微环境,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

以下会有展开的论述:参见附件6、7、8,周三半小时人文讲座、人文纪录片影视片库、人文微短片库——课前课中精心设计的课前音乐和短片,皆是一种时间、空间和视听多元感受的“全息”浸润。

教育的过程如同“陶铸”的过程。尤其人文教育,是浸润,是体验,是升华,是以文化人,是服务于生命养成的。

 

二.资料库设计及“周三半小时人文讲座”

 

如果章节内容保障的是基本的结构与框架,资料库就是在保障教学资源的丰

富性、多样性与开放性,一样意义深远。

(一)资料库的丰富内容

电子书库、语音书库、人文纪录片、人文影院、人文微短片、授课PPT,优质翻转课堂等。我们将强化精品意识深度完善资料库建设,并注重资料库的结构性、体系性构建。这其中特别值得介绍的是“周三半小时人文讲座”的设计。因为在当前,这个项目在学生群体中的反响极佳。

 

 

(二)周三半小时人文讲座

超星平台有个很精彩的栏目叫“30分钟讲座”,我将“30分钟讲座”中关

“中华文化”的优秀内容全部遴选出来,编目了200多个,为“周三半小时人文讲座”,每周三晚,会向平台全部学生推送一场讲座,形成有趣的固定栏目。

就这样一个简单但又序列化的设计,我们平台上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持续享受国内一流大家的人文讲座了。举重若轻,我校的2018级新生因此而不同,听讲座,机锋对辨,形成一种风气。校园文化因此更充实丰富,并趋于日常化因为我们不仅把一流的资源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还由一门大一课程及其课程精神所牵引带动。这就是我们的“全息对话式”的教育思想。“对话”建立在扎实的课程结构的基础上,之后无论是讨论区,资料库,还是习题集,都体现了这种开放的“对话”精神。

记得我大学期间第一次看网络教学视频课的时候,听到有一句话非常打动我“永不下课的课堂”,现在我想告诉大家,我想奉献给学生的首先是一门好的课程,但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是永不下课的启迪!

我们的一切设计都是基于这样的思想。

 

 

 

三.“365日课”习题库设计

一门课只有32个课时,内容再好,再丰富,也只有32个课时。

我们要为大学生四年的人文生活,提供怎样的资源?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希望每天给学生一滴水,润物细无声。

2017年起,我们着手“人文365全息拓展系列”的设计与编订:极简版《中华传统修身精粹365》、《中华美文韵文精粹365》,《时文近文精编365》,《人文创新精编365》。这是一个从经典导读出发,融贯于的当下社会与现实的体系,根据当代青年碎片化阅读与接受的特点,每天选取一个小片断,配套大学生四年的日常生活。2017年起,我们将这种设计贯彻运用于各班班群,也计划经过长期实践打磨后正式出版。

2018年MOOC上线后,我们创造性的将习题设计与365精华版融合起来。精心设计《中华文化通识教程》365日课。以日课温习的形式,每天推送一道习题,习题标明课本出处(同时为方便校外同学,在讨论区发布知识帖),习题不是目的,做错了会自动打回,阅读与思考才是目的,填空选择的点,正是提点思考的关键之处。这样大大增进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大家纷纷反映,做得很开心,一样开心的是,他们每天都在积分,学习真的过程化了。

“365日课”设计的初衷在于每一道习题都是一小段阅读、思考与对话。其特色在于义理性、体验性、趣味性以及当下受益,大珠小珠落玉盘,又以内在的序列性,将珠子连成串,散点融合,浑成气象

我希望把这部分内容做非常精细的打磨。使其尽是凝练的精华,使其尽是生命智慧的提点与美的启发。也正是这种深衷,这种生命与生活中的切实,才会出现学生越做越喜欢的现象。

 

以《老子》的几道习题为例:

 

德国人尤利斯噶尔在1910年写了一本书:《老子的书----来自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他说:“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大学人文教程》P19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七章)

中国武侠小说中的高手过招,胜利者会真诚道一句(承让)”,谦虚地表示“承蒙您相让,使我优先”。圣人更是如此,“后其身”、“外其身”舍弃小我而成就大我。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弱者,道之用”。唯有“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厚德之人才与道最近。古人云“(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大学人文教程》P17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先生曾说:“我一生读书为学得益最大的莫过于老子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我认为,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这五个字,抵得上黑格尔的千言万语。”————《大学人文教程》P17

 

小注:升级版《百日在线锦囊》正在编制设计中。

 

 

  1. 讨论区的设计

     

    讨论区分为三部分:教师设计题目、小组线上讨论区(由助教或各小组长召集)、学生发起的讨论帖。

     

    (一)教师设计的讨论题

    教师设计的讨论题,内容很多,主体部分是各个章节对应的常规性话题,已经有一套初步的题目,(参见P47讨论区教师设计章节讨论题一览),我们将在此基础上逐步整理、规范化。

    “第十讲,美与韵——诗词与艺术”,有一道教师讨论题这样出:

     

从艺术中的“创造精神”说开去

国画大家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如果只求外形的相似,他画小虾,你也画小虾,他画金鱼,你也画金鱼,即使学得唯妙唯肖,可以乱真,也是死的东西。
齐白石的真魂何在?四个字:创造精神。

 

     另有一些随机、即时性的讨论,这些题目,体现课程浓厚的社会关怀、人文与人生关怀,以及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优良风尚。

 

难度题:论史

习近平主席在2017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讲话说道:“世界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再大的困难,都不可能阻挡人类前行的步伐。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让我们拿出信心、采取行动,携手向着未来前进!”
有专家点评:2017年,中国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创新趋向,一言以蔽之:走向“公共阐释”。它意味着中国历史学由偏重史实重建,开始向注重历史阐释转移。即以理性逻辑为主导,不以细微史实重建为主导;以历史逻辑之澄明性为目标,不以众多史实之芜杂迭加遮蔽澄明;以可公度性为规则,不以探寻独特性、唯一性为指归;以整体建构性为取向,不以要素功能性为决断;以超越学科壁垒为要求,以反思学术史为契机门径。
阅读材料,请你选取以下三个论题中的一个思考并论述
1)新时代的史学应汲取国外、域外史学的有益经验,加强思想创新、理念创新、表达形式创新、传播路径创新。
2)重建中国历史的叙述结构以及历史书写的新视角。
3)从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构建中国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又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教师给出一道材料讨论: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1周年公祭日。附材料:《91岁侵华日本老兵发声——我不能死,我死后日本制造毒气的证词就没有了……》。

 

这既提醒大家勿忘国耻,兴我中华,又可以沿着人性、战争、自省、仁爱、悲悯、恕道等多个角度展开思考与体知。刚刚学习过的传统价值理念,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刻,会重新提起,在思辨中升华。我们一贯的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干巴巴的知识,优秀传统文化是心灵世界,是价值与理性,是生命与生活的态度,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她源深流长而又当时立世、过化存神,在当下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我们的课程设计也必须具足这种力量。

 

  (二)小组“民主集中制”讨论

课程注重线上互动与对话氛围的营建。这种讨论由小组牵头,这是一种小组“民主集中制”。

 

1)各组自由选题,就一个话题在线上线下进行广泛讨论。

2)由组长牵头,大家合作完成一份专题汇报PPT并派代表面向全体同学讲课。

3)全体同学就各组的汇报现场评分,PPT上传讨论区,感兴趣的同学继续发表意见。

 

例如,关于儒家文化的选题报告,大家研讨出形形色色的小专题,其中有一小组选题为:“孟子的人生观”,学生总结道:

 

国家因为忧患而得以生存,因为沉迷安乐而消亡;
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孟子强调的是:人要生存,就必须有忧患意识,才能有所成就有所发展,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孟子的"仁政""舍生取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人生观,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现实的光芒,对今天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在思想史的教学中应大力弘扬。

 

有一道小组选题: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谈谈“中庸之道”

教师引导如下: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是如何在言行上贯彻中庸之道的。

这道题很具有典型性,教师就把它吸收到章节题库中了。

 

 

                       .全息音像库设计

 

全息音像库设计分为两部分:与课程章节对应的“人文纪录片影视片库”和“人文微短片库”。

“人文纪录片影视片库”主要是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们的,大家按照兴趣取舍。例如:“历史的星空——以史为鉴”的纪录影视片库设计了以下内容:

 

百集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社科院监制);《天涯共此时——钱穆》;《陈寅恪》;《梁启超》、BBC《中国故事》;《长城——中国的故事》;《玄奘之路》;《瓷路》;《丝路》;《甲午》;《楚国八百年》

 

“人文微短片的特点是时间短,通常在3-5分钟。有教师制作,也有短片成片。其编排大体对应各个章节,也有未归类的综合副编。其设计思想也是对应当前大众接受特点的。

微短片库分为三种:课前音乐短片课程素材片课程拓展片课前短片暖场收心效果很好;课中素材片运用恰当有点铁成金,直指人心之效。另搜罗制作了一些拓展片,感兴趣的同学可看,也备日后之用。

 

课前音乐或短片如:《逍遥自在 过化存神》课前播放小短片《庄周梦蝶》;《历史的星空——以史为鉴》课前播放“东周列国”主题曲“黎民百姓长久”;《六艺的启示——内外兼修与全息养成》课前播放古琴曲《鸥鹭忘机》。

 

课程素材片如:《礼乐文化与知行合一》课中播放极有仪式感的配乐片,成人“士冠礼”,已届成人的大一学生会被深深触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课中播放《丝路辉煌·大道之行》;《人文创新 慧行天下》课中播放素材片《固本开新——建筑设计大家程泰宁》。等等。

 

  1. 翻转课堂实践及教师总结反思

     

    主讲教师的课程是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的,但好在教师本人足够开放。教师本身善于讲,经年累积锤炼了精良的课程内容,很受欢迎。MOOC建成之后,学生看视频很积极。从前那套教学设计中最精华的教师讲的部分已经到线上去了,教师所眷恋的洋洋洒洒的三尺讲台,就要经常性的拱手让给学生了。

    课程上线仅仅3个月,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我正在新一轮摸索、研究与实践中,谈不上经验。只是学生一次又一次给我惊喜!也赋予我更多的教学的灵感与创造力。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更加共生共振的关系。教师的创发与学生是相互的。以此,我也更了解了西方的通识课堂的好处所在。有人说:西方的课堂是不可能复制的,他们是“小班”教学。我们从来就没有想去机械的复制西方式的教学。我长期从事大班教学,很理解工科学校当前的现实情况,小班不大现实。从前经常300人的选修课,从那时起,我探索并体验到一种效率窍诀——组织管理能力是大班制课堂教学效率的灵魂。大班也可以互动,大班也可以有很高的效率。迄今线上已经有7800名学生在学习。无论纯线上学习班还是混合教学班,我依然坚定的相信那个效率窍诀,而且我觉得这更加重要了。于是明确提出“全息对话式”教学理念,全息的良性的共振,那是一种线上氛围的营建。同时,深深希望在我自己的学校,那是一种线上线下良性共振的氛围。希望这不仅是一门好课程,而且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使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

     

    所以,我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全息对话式”教学探索的逐步深化。理论研究的不断提升,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不断系统。一定要有理论,高度重视理论研究,也要外出观摩学习。

  1. 组织管理也包括对于教学材料的组织管理。首先要保证教学主体内容框架清晰、体例规范;历经两年的努力与多方面论证,我们的章节框架已经比较完善,但是还要打磨。第三,互联网加的时代,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同时是教学资料的组织者、提供者。虽然我们很重视资料库建设,但是资料库不是内容的简单累加,一定要更加结构化、序列化,以高度的精品意识,不断优化组合。我的思路是像建设一个优秀网站一样去建设资料库。这方面还有很多努力需要做。

    第四,这个学期的教学已经结束了。我很负责任的讲——虽然翻转课堂剥夺了许多我洋洋洒洒站三尺讲台的“权利”,但是因为楚课平台的运用,教学效率是呈2倍增长的。我是个性情比较宽容的老师,过去总是舍不得给学生压过多的任务。一切以引导自觉为主。楚课平台运用后,因为多元化的调动带动以及日常化化整为零的任务与学习,学生很充实,最后是深深的收获的喜悦。我才明白,教师一定不要害怕超容量,一定要提升驾驭超容量学习的灵活与智慧。丰富的收获才是最大的快乐与喜悦,要让学生尤其大一的学生感受到。

    第五,如何实现永不下课的启迪”?本学期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方式及阅读内容是多元化的,日后“周三半小时讲座”仍会发挥作用。还有一条不困难,但极其重要,是我在最后一次课的时候检讨自己做的不够的:就是要鼓励学生至少精读一部中华原典,比如《论语》、《老子》、《孟子》、《诗经》、《庄子》等。以后依托学生社团第二课课堂,我们还可以继续推动。

    2019年元月10日

     

    附录:MOOC链接:http://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01858534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95509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