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周治南:也谈文字改革

作者:周治南 文章来源:归元福地博客 点击次数:1954 次   更新时间:2020/4/9 文章录入:珍珠鸟

也谈文字改革

周治南

符号系统是人类的思想工具,它也是一个民族形成自己固有思维模式的浇铸模具。中国的教育落后虽然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不无瓜葛,但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容易被人们忽略,那就是僵化的方块字文化(或称为汉字文化)。我们有三大理由推动汉字改革:

1.汉字笔画繁复,构架唯美,异体字多,书写费神、费时、费工、费篇幅,难写、难认、难记住,特别不利于数字记录、音符(含乐谱)记录,不利于建立表格关系和坐标体系,不利于实现量化分析、系统性分析、方程式解构与拓扑学表达,不利于发展数理逻辑和抽象思维,不利于形成分析思维、精确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优良习惯,热衷于类似性、模糊性和笼统性的判断,这样一类的逻辑思维定式往往妨害社会的科技进步;

2.汉字源于表意文字,汉字字面与汉语词义人文性、伦理性色彩浓重,存在着历史文化浸染后产生的或浓或淡的宗法意识所遗留的价值导向痕迹,情感性、夸张性、褒贬性色彩强烈,中性词语不多,不利于中立、公正地考量问题,容易导致结论偏颇或者绝对化,容易产生思想和行为过敏性一边倒现象,特别是容易成为宗法政治的洗脑工具,产生盲目的、非理性的、弥漫性的权力崇拜和社会依附心态,致使民间智慧被普遍削弱; 

3.汉字字面词面涵义复杂多样,除了本义、引申义以外,还有假借义、转移义、偏义、形同义不同、义同形不同(异体字)等现象,缺少精确性,歧义横生,十分费解。汉语语言运用过度强调韵律、对称、工整、含蓄、文采等神秘朦胧的装饰性、创意性效果,导致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严重脱节,学习难度加大,普及性差,在中国古代社会,汉字特别是书面语言的使用权基本被统治集团所垄断,容易培养咬文嚼字的文痞习惯和形式主义政客作风。

存在的往往就是合理的,就好像吃土豆地瓜与吃大米白面都可以维持生命一样,但不得不承认生存质量会有区别。不可否认,汉字文化开创了别具生面的表现力,在推动中华文明的存续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在历史长河中,人类都向往到达理想中的彼岸世界,都在努力“摸着石头过河”,冥冥之中各有所持,西方人怀疑一切,不断地解构现象,探索本质,追求真理,走着一条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路线;中国人视“阴阳五行”、“三纲五常”为铁的定律,走的是另外一条伦理化兼艺术化的成长路线,一路之上也是可歌可泣,波澜壮阔。艺术化思维主要是一种形式思维,与汉字文化的形式美很合拍,追求的是创意和意境——一种通过“赋”“比”“兴”等艺术手法玩弄文字游戏的表现境界、玄虚境界。所以,当东方人摇头晃脑地唱读经典、陶醉在艺术天堂里的时候,西方人已经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科技大潮,由此催生了一次又一次产业革命。面对这一沉重的历史事实,我们并没有讳疾弃医,而是有所反思,有所觉悟,一方面,我们要秉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面对事实,不卑不亢,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实事求是地大胆地给我们的历史沉疴动动手术。抱残守缺,只能被动挨打,敢于自我否定,才能够自我刷新,这是西方文明后来居上的宝贵经验。

20世纪早期发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向我们的传统文化痼疾发出了诊疗信号,她所引发的白话文运动汹涌如潮,方兴未艾,迎来了中华文明史上的首轮“启蒙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后,积极推行文字改革,在横书格式、简化汉字、汉语拼音、普通话以及中西文字混排模式等方面成效卓著,补救了汉字汉语的短板,完善并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激活了我们中国人的智力潜质,充分地提升了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在文字改革这条道路上我们没有回头路可走,应该一往无前。我们的文化并不虚无,不然就走不到今天,但也并不优秀,否则就不会如此落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汉字汉语自身存在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也存在可以弥合的生理缺憾,只要在世界符号系统中纳人所长,补己之短,她定能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很明显,白话文、橫书式、简化字、汉语拼音、普通话不可废,并进一步发展中西文字混排格式,保留汉字汉语形象化的特征及其强势的文艺语体表达功能,逐步向汉字-拼音文字融合混排过渡,拓展抽象思维空间,以便配合“知识大爆炸”所带来的科技进步环境,以便适应越来越突出的科技语体的表述需要。比如OK”“BB”“CEO”“KTV”“VIP”“WTO”“PC”“TV”“PM2.5”(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空气悬浮颗粒物“DNA”(脱氧核糖核酸)“VD”(维生素D)“VC”(维生素C)“APEC”(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等一系列外来词语的英文缩略语以及汉语新语汇“¥”“RMB”(人民币)等就已经直接进入了汉语横书中西文混排格式和表格、坐标体系,其发展势头势不可挡。秦统一后统一使用秦小篆,人们对先前各类传统文字,根本没有人去守成念旧,崖刻文字、泥胎文字、钟鼎文字、石鼓文字、甲骨文字的遗存只能作为考古的工具。由此推及全球化运动,其最终结果即所谓世界大同,“世界语”将会在那个时代成熟起来并独领风骚,在那久远的将来,世界语究竟是一个什么形态,会不会夹杂部分汉语、汉字,尚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列,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相信我们后人的智慧。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93037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