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笔耕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笔耕园地

“双十一张友文”说倔强一世而非一时(功不唐捐之八)

作者:张友文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次数:1561 次   更新时间:2020-8-16 文章录入:朴双

下午把《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完成后,才开始写此推文。前几天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震惊不已,当天因为忙于其他事项,只记了一个大概,便没有及时“曝光”。现在稍稍得空,就得详细地铺展开来,为故事的主角给力,也给自己鼓劲。

每个人都会死的。那么,活着就要活得像个人样,把自身潜力充分地发掘出来。为了认真地活在人世间,精神支撑须臾不可缺。当下,不少人衣食无忧,却活不出个人样,惜也!无他,骨子里乏精、气、神。

我每天写作,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正常,因时间受限,并不是每天都公开推送。“双十一张友文”还是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一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因此,如果有动内心深处的故事或情景,必须及时实录,并公开,才不愧为时代书记的名号。

几天前,遇到一应届生的爷爷和奶奶,自然聊起了学生的情况。我以为此生早被网上录取,正在等大学录取通知或通知早到手了,毕竟这孩子考了570多分。奶奶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说孙子连高考志愿都没填报,决心复读,还请求爷爷、奶奶帮他做其父母的工作,让他们同意并支持他复读。

刚开始,奶奶并不赞成孙子复读。借用奶奶的话说,我孙子比重点本科还高出四五十分,已经考得很不错,已经很努力了,不必再吃苦了。于是劝他说,再读一年太辛苦,不知复读一年会是什么结果,万一没有今年考得好怎么办?万万没有想到学生是这么回答的:奶奶,人生路还很长,不在乎晚一年;即使比今年考得差些,无怨无悔,至少我打拼过、磨砺过……

在决心复读前,此生还向父母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句。从此,让我下意识地想起了一伟人当年走出家乡的情景。在他离开韶山冲之前,在父亲的账本中夹了一个纸条,上面手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何其壮也!也就是壮志凌云。

此生在《复读保证书》中写有这么一段:“在这一年里,我坚决不碰智能手机。固然此种手机有其好的一面,但弊远大于利。高中三年,因为玩手机而耽误学习,我深有感触。为了不分心,直到2021年6月8日17:00分之前,我决定不碰智能手机,只用诺基亚按键手机;除偶尔和朋友联系之外,坚决不使用社交软件……”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的是一股倔强之气和自律意识。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藩给九弟沅甫的信中说道:“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毋庸言,此生是男儿,让“双十一张友文”感佩!年纪轻轻的高中生竟然有如此决心和克制力,不易,不易!回首我像他这么大时,怎么就没他这么豪气和勇敢呢?这孩子多么有毅力!多么有志气!

如今,此生已进入了紧张的复习状态。学习累了就唱歌,妈妈以为他的神经出了问题,问他唱的什么歌,他答曰《五月天的倔强》。

 

美国心理学家Daniel Goldman指出,儿童未来的学业表现、事业成就、生活的幸福程度,只有不足20%取决于智商,其余绝大部分是由情商决定。为此,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提出了七项指标:Grit坚毅、Zest激情、Self-control自制力、Optimism乐观态度、Gratitude感恩精神、Social intelligence社交智力、Curiosity 好奇心。这些指标才是预示孩子未来成功的“七大秘密武器”;我国的西南联大校训则是“刚毅坚卓”,充分说明中外人文精神是相通的:坚毅、刚毅都被置于首位。换言之,人要有骨头,要有不服输的倔强之气。

收笔之时,我祝愿此生心想事成,并送他一语:“苦难就是财富”。再读一年高三,相当于再爬一次高山;每爬一次高山,对于磨练意志、强化内心、积攒福分大有裨益。我们老家松滋有一句老话,那就是“吃多少苦享多少福”,与“厚德载物”有点类似。有父母或长辈纵然为孩子铺好了所谓的幸福之路,实际上反倒折损孩子的福分,毕竟不是孩子自己打拼奋斗得来的;孩子不知珍惜不说,而且还消受不起,古今中外的例子还少么?

为什么有些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在学业或生活一旦受阻就纵身一跃?窃以为,那是因为他们的人生太顺了,“太幸福了”,没有经过磨难,没有经历挫折,因此内心脆弱到不堪一击。像“双十一张友文”这样“攻博”十一次,参评“副教授”十一次,何惧之有?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不过,我还得向这位年轻的后生学习,后生可畏!目前看来,他还是我学习的榜样。等到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学之后,他还有没有倔强之气呢?但愿。于是我希望他倔强一世,而不是倔强一时(年)。


作者张友文自诩“双十一张友文”(参评“副教授”和“攻博”各十一次)、自名“公安文学言说者”、自号“功不唐捐斋主”;出版《回望公安文学》等专著四部,受邀至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公安实战部门讲授“公安文学”45场次,并在部分高级中学和高校进行(公益)励志讲座数场次。微信公众号:gh_7b4e98b35f4e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39869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