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林、何亚新)中华文化如何实现整体传承与传播?文化传播应当具备怎样的思维与目标?儒道思想对后疫情时期的心理重建有何启示?如何开展国际汉语的对外教学与研究?近日,2020中华文化传播国际论坛在线上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7位专家学者借助云端会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共计310余人参与了线上交流。
与会学者们在线交流(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供图)
本次论坛由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汉字文化杂志社、中华大学语文网和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联合主办,华中农业大学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论坛围绕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与会学者们围绕中华文化及其传播的历史发展、现实意义、内容体系、实践特色、方法途径及其对策研究,汉语言、文学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教学研究,以及新文科建设语境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
中华文化及其传播研究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来自香港岭南大学的龚浩敏、上海大学的郝雨和黄冈师范学院的周美华分别从中西文化交流的“界面”理论、中华文化的整体传承与传播、传播中华文化应当具备的思维与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东华理工大学的杨宁和天津理工大学的蒋希妍从实践角度剖析了汤显祖在韩国的传播与“梁祝”故事的传播案例,台湾学者、中华文化大学的朱荣智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揭示出儒道思想对后疫情时期心理重建的启示,武汉船舶职院的周治南探讨了克服交流障碍、促进跨文化传播的方法途径。
在语言文字研究方面,被誉为“汉字叔叔”的查理德·西尔斯汇报了自己数十年来潜心研究汉字和创办汉字字源网的艰辛历程与未来规划,日本成城大学的陈力卫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严复的译词与日本的译词的区别与联系,华中农业大学的留学生阮邓春莺从历史角度论述了越南汉喃字的历史发展与基本特征,湖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的孙青华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诗词论述问题的方法,南京传媒学院的徐同林探讨了强秦话语范式及其启示,华中农业大学的兰霞以例示范声情并茂地讲解了古诗文诵读的方法与技巧。
在国际汉语教育方面,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公派教师、印尼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的卢鹏介绍了印尼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的布利布利和湖北工业大学的陈启祥阐述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现状和当代大学生的国学教育状况,柬埔寨中英国际学校的毛箭、武昌理工学院的周金声、华中农业大学的金艳和武汉理工大学的叶琼琼先后分享了国际汉语教育教学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方法,湖北工业大学的刘维、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赵巍和黄冈师范学院的周敏华主要聚焦于当代中华人文教育的本土化路径、大学语文教学交互活动设计与教师素质培养等问题,华中农业大学的方宪分析了国语讲习运动中的著名教材《新著国语文学史》的写作历程与基本特色。
此外,我校文法学院的研究生刘江、程琳和梁美姿等三位同学发言,分别从中国女性教育、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探讨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与影响,他们精彩的报告得到了与会学者的好评。
本次国际论坛是我校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自今年七月创建以来开展的首次学术活动,也是在全国高校开展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的一次重要尝试,文法学院毕耕教授表示,学院将以这次网络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开展汉语言文学与文化课程的教研工作,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及其国际传播的研究水平,为推动学校人文学科的改革创新与融合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审核:瞿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