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金师”锻造暨大学语文五省联盟论坛报道
2022年8月26日至28日,由江苏省大学语文研究会、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福建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和浙江省大学语文研究会联合主办,南京大学文学院和南京大学出版社承办的“大学语文‘金师’锻造暨大学语文五省联盟论坛”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青岛路华达宾馆举行。
为了尽可能多地聚合大学语文同道,本届论坛特采取线上+线下的会议形式,共收到线上线下参会人员的回执、论文百余份,涉及北京、江苏、湖北、广东、浙江、山东、河南、广西、贵州、湖南、甘肃、西藏、新疆等地的五十多所高校,线上、线下与会老师两百余人。
论坛开幕式
26日上午8:30,论坛开幕式在华达宾馆六楼东会议室举行,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祁林担任主持人。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徐兴无教授致开幕词。徐教授向参加此次论坛的老师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在总结大学语文课程现状的同时,勉励大家树立自信意识,将大学语文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事业,保持对这份事业的信念感,持续前进,即便缺乏稳定的外部评估机制和制度保证,大学语文自身的价值依然成立。
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教授对与会的各位老师表示欢迎,继而简要介绍了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情况,强调了大学语文教学帮助各专业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所学知识、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审美品位的三大功能,并指出大学语文课程和教材建设应有新思路、新理念,而不仅仅是高中语文的简单延续。最后,董教授鼓励与会的大学语文教师深入研讨,助力大学语文今后在高校中更好地发展延续。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金鑫荣教授代表论坛承办方,向与会的领导、老师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金社长总结了大学语文教学作为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基础性工程的历史意义,指出了大学语文所承载的孕育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紧扣论坛主题,阐释了“金师”的重要内涵。
江苏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南京传媒学院徐同林教授首先以“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除道,郊迎”等古雅的文言语句表达对与会老师的欢迎,进而深情回顾自己参加历届大学语文研讨会的经历,以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与对“金”字的文字学说解,阐明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教师的意义和地位,与在座的老师们共勉。
湖北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毕耕教授受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顾问、湖北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杨建波教授委托,向论坛致贺词。毕教授回顾了大学语文四省论坛联盟的缘起与发展,高度评价江苏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加盟,组成大学语文五省联盟的积极作为。毕教授向江苏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和承办本次论坛的南京大学文学院和南京大学出版社表达谢意,并勉励在座的老师们为大学语文教育事业贡献伟力,再铸辉煌。
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吴宝玲教授线上向论坛致贺词,对未能线下参会表示遗憾。吴教授首先指出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高度称赞大学语文联盟论坛在过去八年间取得的成绩,冀望大学语文论坛成为大学语文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交流学术思想的理想平台。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顾问、原副会长、杭州师范大学何二元教授受浙江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陶然教授的委托,向论坛致贺词。何教授通过自己的话语和视频短片回顾了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先生于1978年率先在南京大学恢复大学语文课程,以及撰写系列文章参与大学语文理论建设的杰出事迹,表达了对匡老的深切缅怀与敬意。
上午9:30,开幕式结束。参会的领导、老师们在华达宾馆门前合影留念。
专家讲座
上午10:00,徐兴无教授做题为《大学语文的初心与开拓》的讲座。徐教授首先追叙大学语文课程经历中断与接续,于20世纪80年代步入正轨的曲折历史,接着历数大学语文在师资队伍、教学制度、吸引力与竞争力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徐教授在阐释贴近大学语文课程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两大理念的基础上,将大学语文界定为以素质教育为本体和主体性质的经典研读课程,进而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提出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大学语文要立足素质教育的本位,吸收通识教育的理念,融入课程思政、新文科等新时代高等教育指导方针,在文化视野、经典阐释、写作修辞、审美教育等方面拓展提升,发挥培养学生文化自觉、解释能力、品格修养、自由精神的综合功能,在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中不断产生重要影响,以确立自身的课程类型,提高自身的学科地位。教材建设方面,要贯彻模块化理念,实现语言与文化、逻辑与写作、中国古典文学、近百年中国文学、跨文化与文学、文艺理论与审美鉴赏等六大知识模块的优化组合。
下午14:00—17:00,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乔光辉教授和江苏省写作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骆冬青教授为老师们带来了《<剪灯新话>之<修文舍人传>主题解读》和《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大学写作的境界》两场讲座,湖北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军湘教授担任讲座主持。
乔光辉教授从东南大学与明代国子监的关联讲起,层层深入,引出明初曾任国子助教的文学家瞿佑及其文言小说集《剪灯新话》,并聚焦于其中的《修文舍人传》一篇。乔教授借助校勘学方法,考辨出小说中的“与言”二字当为“兴言”。进而联系瞿佑的生平与思想,指出《修文舍人传》的主题思想并非如学界主流意见所说“以阴间的公正无私反映现实社会的黑暗”,而是表达了瞿佑身处元末发达的城镇经济背景中,产生的对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人生追求的反思。乔教授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传授了文本细读的方法。
12
骆冬青教授介绍了写作课的缘起、我国大学写作课的开设现状,点明了写作的任务就是要将原本抽象的内容用概念化的、有逻辑、有层次、规范化的文字进行表达,诠释不可说的内容。然后通过对比国内外中小学与大学写作课程的开设情况,指出写作课在我国大学不受重视的现状以及原因,从而引出大学单独开设写作课的必要性。骆教授通过类比等方法,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写作之美,对人工智能时代写作课程的前景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同时希望大学生能从新的角度看待专业,用写作的力量打开学习专业的另一双眼睛,用细腻的、特殊的、完整的、严密的符号呈现对专业的思考过程。
分组研讨
27日上午8:30—11:30,与会老师分为大学语文组和写作组进行专题研讨。
大学语文组专题研讨由毕耕教授主持。老师们的发言宏观与微观兼备,内容涉及大学语文的生存困境与提升课程影响力的策略,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建设,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实践,大学语文在线课程开拓,大学语文与职场口才、应用写作等实用知识的关系,大学语文具体教学篇目解读等议题。
大学语文课程的名分、定位问题是老师们在研讨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杨建波教授指出,应加强大学语文学科化建设和本体研究,建构完整的大学语文教育体系,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凸显大学语文相对于中文专业的独立性。老师们研讨的问题直指当下大学语文课程的难点与痛点,所贡献的思考与对策对大学语文今后的稳健发展大有裨益。
图|照片集锦
写作组专题研讨由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杨晖教授主持。杨晖教授先就江南大学“写作与交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申报与建设经验做主题发言,对当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相关政策和江南大学“写作与交流”课程建设实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在场的老师们以各自的写作课程教学实际呼应杨教授的讲话,分享了自己在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心得和方法。
南京地区著名诗人雷默先生介绍了《新媒体写作》教材的内容架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江学院周丽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网络文学创作实绩与教学实践。江南大学张春梅教授以文艺批评的视角,对文学创作、写作教学的“守正”与“趋时”问题进行了深刻解读。通过此次研讨,老师们对如何优化传统写作课程教学、在写作教学内容上达成传统与新潮的会通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图|照片集锦
27日下午14:00—17:00,苏州大学文学院杨旭辉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张光芒教授做了题为《经典阅读教学筏谭》与《如何阅读鲁迅作品》的讲座,江苏省大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东南大学何平副教授担任讲座主持。
张光芒教授以“人心文化”“文化与中国文化”“鲁迅”三个关键词观照鲁迅作品,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重点解读了《祝福》《肥皂》《阿Q正传》中的鲁四老爷、四铭、赵太爷等人物形象,以抽丝剥茧式的探析,幽默风趣的语言,传达了新人耳目的见解,进而追问“是谁害死了祥林嫂”“又是谁害死了阿Q”的谜题,凸显了人心文化与鲁迅作品的深刻关联。
随后的论坛闭幕仪式上,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高校教材中心主任蔡文彬向参与论坛的领导、专家与大学语文一线教师表达了谢意,对为期两天的论坛主要议程进行了总结。呼吁与会教师巩固论坛所取得的成效,建立大学语文教学优势互补的长效机制,将教学经验的互动交流延展到论坛结束后的日常工作中,并表示南京大学出版社将为老师们日后的教学与教材出版做好服务工作。
最后,徐同林、张光芒两位教授代表大学语文研究会和南京大学文学院为与会老师依次颁发了培训证书。
图|照片集锦
“文学之都”考察活动
28日上午8:30—11:30,在论坛会务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与会老师进行了南京“文学之都”考察活动,观览了世界文学客厅和南京城墙博物馆。
本届论坛是大学语文教师的“寻根之旅”,是大学语文学科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的“回眸”。相信在论坛中的收益,可以让与会老师恢弘志气,砥砺前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具底气与信念感。
文字 / 南京大学出版社高校教材中心 刁晓静 裴维维 刘 飞 武 坦 高 军 陈 嘉 高思洋 王骁宇 提 茗
摄影 / 南京大学出版社文化与教育创新中心 陆志成 叶璟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