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大语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语博客

刘英:良师导航自主探究是有效学习的根本途径

作者:刘英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444 次   更新时间:2022-9-5 文章录入:珍珠鸟


摘要:《沟通与写作》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写作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表达与沟通的普遍能力已成大学教育的必备要求,是合格大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是成为现代人才的主要标志。学好这门课程,首先要有自主探究的积极态度,自觉接受良师指导,虚心与同学互动学习,深悟苦练,加强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也将受益终身。
    关键词:沟通写作 自主学习 经验总结


  本学期,我选择了《沟通与写作》作为我的选修课程,在周金声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讲解、课堂演示、课下作业、学习网课等丰富的教与学的形式,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关于沟通与写作的基础知识,而且对沟通文书的写作与运用有了更加规范的掌握。针对本学年的学习,就个人理解与体会,做如下总结。
1.对课程的整体认识与理解
1.1“沟通与写作”的概念及联系
  沟通,顾名思义,“开沟使水道相通,泛指采用多种方法使双方或多方彼此相通。”写作,用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所谓“我手写我”,用手,即笔杆子,写出里想说出的话。两者都是经过深入思考然后输出的结果。人具有社会性,生活在集体社会中,与他人的交流接触自然避不可免。如同史密斯指出:“哪儿有人类交往哪里就有交流,交流是人们存在与社会以及保存自身文化的必由之路。”沟通分为言语沟通与书面沟通,书面沟通依靠的就是我们的写作能力,而写作最开始就是日常沟通。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我进一步地理解了“沟通写作”较“应用写作”的一大革新,从“为用而写”发展为“为沟通而写作”,使得写作有清楚的方向。[]因为有沟通的需要,所以更易于激发沟通写作的欲望和动力。从“应用写作”的要求你写,转化为主动去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习者自行去体悟领略写作的要义与技巧,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从而能有效地推动学习者沟通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1.2沟通与写作的重要性
  《庄子》有言:“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则琐碎无方、没完没了。要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唯有以“大言”作为我们表达的标准,时时整理思路与逻辑,准确合理地遣词造句。
  在授课中,我了解到这门课程是周老师专门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新设立的。究其原因,近年来,“大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差”的问题日益突出,逻辑混乱、错字病句频出、表达含糊不清等情况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论文写作,造成学术研究水平的低下,而且更加对其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训练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中高考的作文,固定的模式,千篇一律的套路,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重视,而是转化为一场大型记忆力的展示,机械化背诵优秀范文,却丧失了自行组织语言、梳理逻辑思路的能力。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流行词汇层出不穷,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那些不符合语言规范却时时活跃在人们的口中的网络词、流行语,也极大影响我们对语言交流的学习。大学生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语言合理的表达与运用是我们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是获得成功和发展必备的重要条件,绝不能轻易忽视。
2.学习过程
  周老师采取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外加自主观看网课的教学方式。线下课,老师更加注重与我们之间的交流互动,或者讲解难点疑点,举例分析,示范讲解,或者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鼓励同学讨论,或者抽查作业或者笔记,鼓励先进,指出不足,促进改进等等,因地制宜、应才择优的多种方式方法,可直观的发现我们的对必要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教学效果,避免了死气沉沉的状态。在老师精彩的讲座式的讲授中,古代汉字的奇妙演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与古人伟大的创造思维能力;求职短片的播放与分析,让我们体会到了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语用能力对从业者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课后作业的点评与反复修改,让我们察觉到自己公文书写能力的欠缺与亟待加强………线上课,老师的授课也并没有懈怠,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常常现身说法,将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穿插在他的教学之中。如沟通文书之一“通报”的写作这节课,周老师结合自己在疫情间的亲身经历,特地举出所在单位发布的“通报”病文之例,分析其写作存在的语气、用字措辞不规范之处,又举出近日厦门和张家界公务部门撰写的走心入情的公开信和通告,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悟到语文写作的魅力,也让我们明白了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交流互动中,文字不应该是冰冷的,它是具有力量与温度的,应该体现出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温良。书面语言文字的运用,有其特殊性,不能像口语沟通那样可以用音声色调或表情动作进行修饰,只能靠字词的选择和搭配来传情达意,因此只有准确的表达,才能保证信息的不走样、不变质,使读者准确无误的接受和理解。
  此外,在接受老师授课的同时,我坚持每周有规律地在网络平台积极观看网课视频。网课打造了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分视频讲解、见面课、章节测试等学习板块,对学生进行应用文体写作和演讲、辩论、求职、面试等口语交际教学及训练。网课的资源质量十分优质,老师的讲解清晰详细,将逻辑严谨的理论知识与贴近生活的教学范例相结合,在每个章节的视频学习结束后,会辅之以相应的课后练习题,使我对学习要点的掌握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记忆,提高了对这门课程的了解程度。当然,网课可以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和足够的自学空间,但缺点也很明显,没有老师的监督指导,缺少线下课堂的互动氛围,视频时间过长枯燥乏味等等。网课学习的效果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对于自学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大的部分同学来说,上网挂机,混水摸鱼,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

3.学习收获
  我是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这门选修课于我而言,可以称上是专业对口,但深入学习才知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与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警醒,也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
  通过这半学期的课程,我的收获颇多。我们主要学习了沟通的原理策略和各类沟通文书写作的格式、要领及策略。同学们进行作业的课堂展示,老师开展作业的审批与点评,在实践中检验我们的理解与掌握水平。交出那一份份错字、病句连篇或因无从动笔而硬凑字数、简单潦草的各类作业时,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自行惭愧。叶圣陶先生曾言:“大学毕业生不一定得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老师才更严格地对待我们,课上认真听讲是一方面,课后的主观能动性更是重中之重。线上通知群时不时会发布一些老师专门搜来供我们课外学习的资料与视频,用来开拓我们眼界,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在周老师详细的讲解与自己的课后练习下,我对沟通文书的写作格式与注意事项较之前有了更深的理解记忆,并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将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回顾这段选修课所得,自觉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之中,不断地再学习再提高。
4.学习经验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切实的经验体悟。

首先,是学习的自主性。教与学是什么关系?犹记周老师第一堂课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鲜明的教育理念——“教是为了不需教”,即凡为教,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现在的教育不再是填鸭式教育,身处大数据时代,知识信息的广度密度前所未有,就算全天24小时不间断学习,那接收的知识也只是知识海洋里的一滴小水珠。因此老师充当的角色也在无形中发生了变化,诚如周老师所说“教是为了学生学,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就是以学为本。老师讲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周老师倡导“督导自探互动学习法”,用“坎儿井”作比喻提出了“坎儿井教学理论”,主张教师只是学习的指导者、示范者和教练,引领和鼓励学生像挖坎儿井那样去探寻知识的源泉,获得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遇到难题的时候,他总是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欣赏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对作业互批互评,有助于提高审美眼光,有时自己亲自写出作品以作示范,介绍如何推敲的道理,教的是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才是目的,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只会适得其反。然而能否成人成才的关键还在于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的程度,所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语)。沟通与写作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领悟的课程,仅凭课堂90分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平时材料的积累、课后作业的自主完成度、网课观看的积极性、课外书籍的广泛涉猎等,都是影响你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因素。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自主性这点对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是适用的。由于疫情爆发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很多同学不能按时返校学习,不再是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不再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不再是校园里同好友嘻笑玩闹的熟悉身影,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屏幕,科学技术使我们缩短了距离,也拉开了距离。我们或许慌乱、或许无奈,但现实情况的倒逼,让我们撕开了传统教育的一角,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线上教学。学生不再局限于学校里,教室里,他们的学习与正在发生的社会实践相互关联。尤其对于正在备考的莘莘学子,没有老师的约束,没有同学竞相向上的努力氛围,有的是温暖舒适的大床、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可以挂机应付的各类网课等无限诱惑。这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对手的竞争。青年学子们面临的重大考验就是自觉自主能力,唯有自救,才能上岸。

其次,学会自我探究与思考。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智慧穿越漫漫历史长河,至今仍然发出真理的光芒,“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提问,并非意味无知,而是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思考,在学习知识和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周老师主张“督导自探互动学习教学法”,其主要特点是鼓励自主学习,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索研究;具体做法表现为认可不同见解,要求同学之间作业互批互改,进行课堂讨论与点评,激励创新见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就是学生的自我探究与思考能力,人非生而全知,我们都是学海求知的沧海一粟,只有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我们才能处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然后解决问题,最终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学问。早在千百年,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已提出启发式诱导教学法,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人先天没多大差别,只是后天教育的作用起到关键作用。孔夫子教导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说:没有求知的激情和欲望者启而难发;没有经历学后知困渴求解惑的心态则启而不发;没有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动心智,就不需要重复教了。学生如果自己不奋其力,连大教育家孔夫子都没有办法使之成才呀!所以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奋其力是教师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课外网络互动和自主学习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并促进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基于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巧记苦练,学以致用。记忆是提高认知能力的基础,是酝熟于胸付诸于实践的桥梁。关于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沟通文书写作的格式与规范、教材中的细节等等,都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熟记,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将其记忆理解,当我们表达和运用时,才能更加灵活自如,得心应手。要有意识地揣摩他人沟通成功的案例和优秀作品的妙道,对其表达技巧和方法用心领悟,应用于生活实践和自己的写作之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诚哉斯言。运用文书进行沟通是现代信息社会最稳妥而又具有长效性的沟通方式之一,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直接用来处理公私事务、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并具有惯用格式文体的总称。因此,这是我们面对社会挑选必备的选择,加强平时的文书写作练习,多看例文,琢磨其行文格式、遣词造句,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加以改正,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确切地掌握词义,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关于这点,印象很深的一个举例就是老师对“沟通”“交际”“交流”“传播”这四个词汇的区分解释,乍一看,心觉简单,都是常见词汇,可细细思索,又好似没那么简单,每个词汇的含义都有交叉之处,都是在表达信息之间的传递,但侧重点自己却又说不出所以然。琢磨半天,只觉思维混乱、语言匮乏,这是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吗?最后,在老师的引导解释下才恍然大悟,这四者之间的区别是微妙的,我们应该把落脚点立于字本身的结构,把词语中每个词素逐个分析,然后结合起来理解。“沟通”即开沟使水道相通,泛指双方或多方能连通,所以是强调不但完成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而且追求获得理解甚至认同的效果;“交际”的“际”有边缘、缝隙之义,则侧重的是信息传播的范围;“交流”侧重双方信息传递的状态和方式;“传播”侧重于甲向乙输送信息的动态过程和影响面,强调信息的广泛发布和传递。[]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回顾这点点滴滴的过往恍然大悟,无怪乎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5.结语
  以上,便是我对这半学期以来沟通与写作课程的全部总结与反思。点滴的积累,让我深深的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将不断巩固,一路学习,培养沟通与写作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品味沟通的妙道。


参考文献:

  [1]周金声,赵立玲.沟通说写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周金声, 潘宏. 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异同之我见[J]. 国学, 2018, 6(2): 16-21.

[3] 周金声,张祥平,赵丽玲.用“沟通写作"的新理念指导应用写作教学中国大学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48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87897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