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公安文学言说者是否读懂武和平及其新作《铸剑》

作者:张友文 文章来源:本站(3967) 点击次数:826 次   更新时间:2022-9-28 文章录入:珍珠鸟


收到武和平的长篇小说《铸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3月)后,有点诧异,甚至可以说SHOCK(震惊)。这部38多万字的大部头为何短短两年多就创作出来了?记得2019年8月2日王仲刚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铁路第一大案解密》首发式上,又与武和平碰面了。我当时问他最近有什么创作计划,他却笑而不答,只说:“友文,我们要为人民警察唱赞歌、传播正能量!”今天看来他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带有很强的职业习惯。


    

   

    细细回想与武和平交往的点点滴滴,就不必怀疑《铸剑》由他人代笔。研读其内容,则会进一步确认,只有武和平才能写出这样的公安(题材)小说,即“武和平风格”,毕竟“风格即人”。笔者虽然只读了一小部分,便肯定地说,小说中有作者本人的影子。“每一个作者翻来覆去写的情节里,一定有他自己的某一点经历,某一点郁积的心气。”(张佳玮《每个大师都在小说里写自传》,《新民周刊》2020-11-11)  


 

     毋庸讳言,《铸剑》有作者的从警故事,这个文本中不仅有作者的成长路径,即从一名普通的户籍警如何成长为地级市公安局局长的历程,还有其创作心结,且能折射出作者的行动轨迹和创作端倪。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次武和平却不再就案写案,而是通过形形色色案件的侦破,凸显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心灵历程和个人成长过程,不再是案情的刻意罗织和穿凿,而是借案件的有机排列,由浅入深,然后由主人公一线串珠,塑造出一批性格各异的同代人在时代大潮中的不同命运,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和历史纵深感。

     武和平还有一个创作上的秘诀鲜为人知,那就是“烂笔头”式的积累,他的工作笔记本是“财鱼两吃”,即一本两用:除公务内容外,还记录了大量日常的写作素材和细节,然后定期抄录到卡片上;过上一个阶段再将卡片分类储存,遇有创作灵感,便把这些宝贝顺手拈来,派上用场。按他所说叫“零存整取、厚积薄发”,这也是他创作源源不断的真正原因。他对我说:“老牛吃了一辈子的草,该是反刍的时候了。”

    关于武和平的创作心结问题,笔者一直在思考,总算在《铸剑》中找到了答案,这算不算笔者的独到“发现”或迟到的悟性呢?到目前为止,武和平总计写作并出版10本书。他不是专门的科研人员,也不是专业作家,并没有项目经费,完全是凭着自己强烈的兴趣和一股倔强之气在创作。长篇小说《血案疑踪》《预备警官》《污点》《掩盖》《铸剑》和那本非虚构之作等6本系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笔者统统读过,而且不只读了一遍。因此,对武著的写作风格了如指掌。

    文学批评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文本出发。我不同意“作者已死”的说法,“文如其人”的审美策略,依然是一种有效的审视文学的重要方法。文学批评只有通过发掘文本和洞悉作家写作的旅程,才能找到并打通与作家的某种精神联系,才会触摸到文学血液的流淌,才会领略到柔软而不僵硬的文学风景。无论他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还是一位现代主义写手,我相信,一个作家内心深邃的生命经验一定会留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张学昕《文学批评的责任与承载力》)诚哉斯言!

    《铸剑》书写的是一对父子两代警察的热血传奇,讲述的是年轻警察在父辈影响下蜕变的成长历程,即由青涩到成熟,最终成长为有勇、有谋、有担当的职业警官,其中有如下一段:

    他的那位上级刘科长对主人公说:“侦查破案要靠群众,不是靠技术,把看脚印破案说得神乎其神,这是唯心主义的东西,这个问题不允许你再讲!我还要向上级做检查;第二,人要有自知之明,你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就敢写小说。文学创作是要基本功的,不是吹糖葫芦,我放句话撂在这儿,你要真能写出一部长篇小说,太阳会打西边出来!”(《铸剑》P138、P139)

   读到这里,笔者豁然开朗,自以为找到了武和平的创作心结:为何71岁的他至今才思敏捷、思如泉涌,且笔耕不辍。不言而喻,“才思敏捷、思如泉涌”与其人生阅历分不开。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武和平作为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高级警官,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工作的风风雨雨,因此他更有资本和优势来讲好中国警察故事。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足迹、毛发、DNA等是公安文学中的高频词汇。足迹破案并非唯心主义的东西,而是一门科学;深度研究脚印,甚至可以揣摩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并与他们的心灵进行对话,从而加速案件的侦破。《血案疑踪》和《预备警官》等小说中都在“足迹”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与此同时还强调了案发现场的重要性。武和平在小说中反复书写“足迹”,皆与上述引语分不开。

    对于案发现场的重视,不管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当下现实案件的侦破中“足迹”勘验仍然不可或缺。武著中还有许多传统的公安工作经验与方法,譬如深入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当然也包含诸多智慧,而且这些智慧通过一些细节来得以体现,如《血案疑踪》第57页:

    祁凡耐心地给鲁平生解释说:“因为小虫子总喜欢上半夜钻出洞来活动,下半夜露水重,它们不出来了。你来看,这些脚印上还留着小东西爬过的爪印呢。”

    “笔耕不辍”则是因为当年“刘科长”对他的奚落和排挤,内心深处便生发出一股倔强之气:我这个连初中都没有读完的人也能写小说,而且写得不差。别人越是瞧不起我,我就越努力;别人越是打击我,我就越要做出成绩!就像石灰一样,越泼冷水越沸腾!用武和平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倒逼自我”,这是一种潜意识,估计连他本人也没有意识到

    如今武和平写了10本书,他得感谢这位“刘科长”。笔者之所以与武和平成为忘年交,就是因为我们的性格相似、脾性相投。我在讲课和日常写作中多次说到倔强之气的重要性,并引用曾国藩之语印证:“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谨言慎行的武和平虽然没有像笔者这么“口无遮拦”,但是他的作品却暴露了一切。

 

 

   《铸剑》的问世与武和平的勤奋分不开。像武和平这么勤奋的,实属罕见!譬如他在创作的紧张阶段常4点半起床,写上一两小时后再打个盹,而后抖擞精神去上班。笔者给学生讲曾国藩8字家训中的“早”字时就以武和平为例。2013年,鲁迅文学院第二期公安作家班学员李晓平大姐特地做过试验:她于4时半给武和平打电话,才知他的确已经起床。《铸剑》中的鲁沂蒙“第二天凌晨4时半准时醒来”后奋笔疾书,这个“鲁沂蒙”无疑就是作者的化身。

     除了早起这一情节之外,“一边写作,一边用脚晃动摇车”也是武和平的真实写照。2013年下半年,武和平给我们第二期公安作家班学员们讲课时就说到这一情景,也有“刘科长”的故事……现在在《铸剑》中出现了,原来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铸剑》就是一部鲜活而真实的个人成长史,犹如一条江河,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成绩和教训;经验和反思……

    武和平在创作起步阶段何其艰难!“有时孤独和绝望堵在胸口,开始真正怀疑自己压根儿不具备创作的能力,或许刘科长看的是准的。”“到了最后,简直就是炼狱般的打熬,只剩下意志力在支撑,是在向自己的极限挑战。”“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踉跄前行,冬去春来,故事在笔下蜿蜒,纸页在渐渐加厚,中指磨出了茧子,骨节也开始变弯,还是要继续写下去,写下去……”

    从上述细节可以读出真实的武和平:他既能吃苦,又很勤奋,而且还好学。鲁迅文学院第二期公安作家班学员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高警楼”上课时,武和平作为旁听生,大部分时间随堂听课;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缺课”,他就吩咐我帮他录下来。他的勤奋好学感染了在场每一位学员,以至于课间休息时分,好多同学买来一大摞他的作品请他签名,那也是一道不寻常的风景呵!经过一段时间的旁听,他与学员们产生了深厚的友情。为此,他还给每位学员送了一本签名的《公开,才有力量》和一盒《九一八大案》录像带,多么细心哦!

    与武和平探讨公安文学的机会并不少,于是我们成了忘年交。窃以为,人生路上总得有几个忘年交。莫言曾说:“朋友或是情人,能走过三个月的已不容易,能坚持六个月的值得珍惜,能相守一年的堪称奇迹,能熬过两年的才叫知己,超过三年的值得记忆,五年后还在的,应该请进生命里。十年后依然在的,那就不是朋友了,已经是亲人,是生命的一部分了!”我们因公安文学而结缘,如今称武和平为“老友”,应该比较妥帖。

    重读《铸剑》后才发现与第一次细读的感觉大有不同。第一次从中读出的是警察成长史,读得热血沸腾;第二次却读出了法治思维和批判意识,譬如郭喜成犯法后,为何与其父扯到一块了呢?而且,郭喜成的死刑复核相当快,加上遇到“集中严打”这一特殊时期,对他执行的是从重从快的审判原则……

     很明显,此举与法治思维相违背。在大力倡导并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当下,《铸剑》中这一案例,应当具有反思的意义。

    至于批判思维及反思意识就多了,如果不细品,是读不出的。譬如郭喜成临死前的一番话颇深刻:“我是强盗军阀的儿子,你是公安局长的儿子……”还有不少思政元素,也就是做人的艺术,这对于预备警官的立德树人大有裨益……

    武和平在授课中指出:“公安文学创作与时代需求、队伍业绩、肩负任务不适应、不相称、不匹配。面对火热斗争生活、可歌可泣的民警事迹、高品位的富矿,每日每时层出不穷的正义与邪恶、罪与罚、情与理的题材素材,我们仍处在‘一流业绩,但缺一流表达’的景况……具体表现为:一、量少质弱,精品稀缺;二、单兵作战,阵地有限;三、情节取胜,开掘不深;四、形浅神散,人物苍白。”这说明他对公安文学的思考还是颇有深度,同时了表明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创作,下一步还要向更高和更难处开进,前几天我们还在一起探讨公安文学究竟如何突围,如何形成中国流派及风格……



在新时代文学浪涛风起云涌中笔者还从《铸剑》中读出了几许沉重和忧思,读出了挫折使人转折、坎坷使人深刻、放弃使人获得、压力使人拼搏……《铸剑》是不是公安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笔者说了不算,要由时间和读者来检验。但是,从武和平的锐意求新这一点来看,他无疑是公安系统里的一根标杆。《铸剑》问世是否引发热议,我们拭目以待。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94716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