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教师专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专访

“为了不需教”的生动实践

作者:祖布代木·哈山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971 次   更新时间:2023/4/2 文章录入:珍珠鸟

这学期周金声教授带领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一共上了七十多节课,尽管有很长一段时间受疫情影响,主要采取网上授课,但是课堂上周教授努力营造线下授课的氛围,总是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穿插讲解、提问、案例演示,使用精到的、图文并茂的PPT,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古代文学学习语境,让课堂变得有深度、有意义、有活力。诚如周老师一开课时介绍的教学理念那样,倡导叶圣陶先生主张的“教是为了不需教”的高境界,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深入浅出而妙趣横生的讲解,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

开课伊始,周教授首先介绍了学习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接着着重讲解了教与学关系的理念和方法。他认为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最根本的,崇尚叶圣陶先生主张的“教是为了不需教”,也就是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学习,学会学习。最理想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知识不能只靠教师教授,而应该主要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习惯的养成也是一样。所有一切教学的起源是学生的内心,学生要面对的是“我想要学的、要改变的”而不是“教师要我学的”。而教师则是一个陪练者、引导者。叶老也曾指出,“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教”是手段,“达到”过程,“不需要教”是目的。他还说,教师教任何功课,“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也就是肯定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发展创造。

周教授教学的着眼点是力图改善学生的学习观,培养学生自主自觉自悟的精神和能力,通过讲述道理、背景导入、示范案例激励学生自探志趣

周教授从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导入,给我们搭建起一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框架,重点点播每一个知识点的要素,帮助我们梳理和评介文学史的脉络,示范讲解一些代表性作家作品,穿插讲述背景知识、历史事实和一些生动的细节故事,让话题更饱满生动有趣。引导我们研读名著名篇,体悟文学作品的艺术妙道。这样的教学比较容易适应学生的需要,比如教学《论语》和《道德经》时,老师一边讲解其中的名言警句,一边结合一些案例进行分析,阐释句子的意思,再要求学生在课下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学习查阅网络资料书籍撰写作业。不同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我随机找了两名同学交流分享经验。阿依娜扎尔同学这样说,学习古代文学课她会按老师要求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了解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事件等。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和思考,同时做好笔记比如老师讲的典故事例或者精彩分析特别是老师的全新的见解和周教授的讲解启发获得自己的独到感悟。课后整理这个笔记,还把老师讲的内容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同时代或跨时代的比较,找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再进行作业,就会有更多的体悟热甫克.热杰同学说:“周教授在给们教《论语》,刚开始其实听的还不是很认真,认为距离我们遥。但是教授用一些故事或以自己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让我产生兴趣,想去更深入的去了解。因为我发现我之前知道的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没有去往深入去学习,就比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前总认为‘学而时习之’翻译是‘把学过的东西在温习一遍’。但其实是错误的。应该翻译成‘学习了的知识能及时练习而且会用’。这里的深层意思是让我们要‘学以致用’才会带来真正的满足感、愉悦感,这是孔子的学习方法论,与孔子主张实践、主张思考学而不思则罔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这样的启发讲解,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所以越学越有兴趣了。”是的,回顾这堂课的内容非常值得阅读和掌握,教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和体会。在经过老师的点拨,反复的讨论,深入的思考我们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作为学生要不断地学习,恰到好处的练习,和朋友相互学习又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习。作为老师,要去指导、督促孩子们学习,这样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句话的主旨是“学以致用”!隐含的意思是追求真理,并能在实践中获得检验、应用与完善,在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价值,这才是令人开心的事!

阿依波塔同学人认为:通过一系列问题,以及一些深入的了解和查资料让我知道了读《论语》是一种学习在品读间,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在的思维熏陶下,感悟人心之伟岸,让仁义之花盛开在每一位贤士心中于感悟中,学习修身治学之法

抓重点、亮点、讲故事润心灵,正是这门课程的特点,老师经常会发现一些特殊的背景知识、深刻含义、人生经历、独到的体会课程内容丰富起来才刺激到了我们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让我们爱上了古典文学的学习。的确,通过一学期对古代圣贤的解读,让我认识到要想学好这门课,就必须培养志趣。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古典文学的美,在学习过程中不受别人的支配,得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改善与升华。

二、热情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和创意作业,引导学生加强自学

班内学生主要分为四个层次:自觉、能动、受动和被动。对于自觉型学生教授主要采用将知识将课堂交给学生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学自悟,大量阅读史书典籍,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从而是使学生视野开阔,这类学生独到、个性的思想观点再加上老师奖励标新立异,认同不同见解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对于能动型学生教授注重关注其能力发展,希望自己有深度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愿意去思考,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就是阅读量还不太够,视野不够宽广。对此,教授采用鼓励自由发表意见的方式积极引导自学。受动型的学生往往对未来没有规划,这一层次的学生基本靠教学,因为知识面不够宽广,思维能力也不够强。教授对此改变了策略,尝试积极引导,多鼓励,适当批评,循序渐进。而较低水平的被动型学生,总想着浑水摸鱼,及格万岁,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对未来茫然。对于这类学生教授坚持自己教学的基本标准,严格要求再加上督促引导,一学期下来学习态度也有了改变。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是有联系的,因此,教授教学关注到了每一个层次的学习,也更加重视自觉型学生,因为这类学生学习主动性、自学性强符合时代需求,不断鼓励发挥个性见解才能培育出适应潮流的创新型人才。

阅读先秦文学中的《周易》《尚书》,老师先引导我们收集和阅读著作《周易》中的“卦卜辞”和《尚书》中的殷商之文,整理主要思想和主题思想,以便对《周易》《尚书》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性的知识,上课时老师抛出的问题不会一头雾水,而是将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引入到著作中,再去做深层次的分析。最后老师会让我们归纳总结自己体悟的感想并鼓励背诵名句。不少同学写出了精彩的作业,有的同学不但集锦了许多名言警句,还进行了翻译解释,更有一部分同学还结合自身写出了自己的“体悟”。老师就及时将这些优秀作业与大家分享,促进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周教授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会将课堂让给学生,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把自己的特长展示给所有同学以得到赞赏,尝到成功的喜悦。此外,周教授与学生建立关系:一是保持快乐与和善,在各个节日来临之际都会献上最诚挚的祝福,他面对屏幕的每一次灿烂微笑,每一声真诚的问候,每一个善意的举动,都深深影响着我们,拉近了师生距离。二是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建立影响力。网课期间,周教授感冒发高烧,嗓子干咳到说不出话,也依然坚持上课。害怕我们复习不到位,课间都会忘记休息,他用自己作表率,用专业知识鼓励学生,我们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当然也会以认真的态度回报老师。能遇见这么好的老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三、一丝不苟批改作业,让学生不断改过提升

周教授一般会利用PPT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在情景中产生矛盾,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利用老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和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从背景和理论上检验自己的假设,再由老师进行评阅,引出结论。周教授独特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创生出思维力和创新力,在教给我们正确的练习方法以后,会对我们的练习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反馈。在练习的过程中,会花很多心思培养我们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习惯。在我看来,这种方法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会让我转动脑筋去思考、去想象、去代入,提升了我的认知能力,充分发挥了大脑的潜能,完成了知识和心智的双重发展。

平时上课提问答疑和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很讲究沟通方式,宽严结合,对因为不认真的言行绝不放任,比如,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抄袭、简陋的地方,会严肃批评,责令同学改过,但只要发现同学一丁点的创新观点,哪怕与老师的观点不一样,老师总是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每一次作业批改是都会把对学生的要求、表扬、批评、建议等写在作业后面。老师还经常在班级群里,用文字方式的与学生沟通,让我们不断品读和反思,将课堂的指导延伸到课外,达到了可持续的更好效果。当有失误的同学改正了老师马上就会用孔子的话给予勉励:“过之,人皆见之;更之,人皆仰之。”让受到批评而改进了的同学既获得的提高又得到了成就荣光感。

周教授作业方面采取全批全改,而且必须是两遍及两遍以上。会通过作业监督学习并通过集体讲评和个人讲评相结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帮扶。前两遍是老师亲自批改,第三遍会让同学们去互评,批改完需要打分,写出此作业的优缺点。这一做法,首先肯定了学生的能力,其次,学生在去批改别人作业的同时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别人的优点,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提高了作业质量,保证了效率。

周教授常以特定的“教”为前提。通过“教”为我们搭建学习的“支架”,从而为不教留下空间。始终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将教学落到实处。让我在学习的同时也不禁去思索以后如何教我的学生。

四、身体力行,新见频出,启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师首先要做到修身养性、表里如一。这其中的修是根本,是藏于内心的文化修养。在灵魂层面修己、觉悟;理性层面修身、做人;操作层面修为、做事,润物细无声。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翻译:非常谦虚的君子,即便身处卑微,也能靠谦虚约束自我。对这个网上拷贝的翻译,周教授启发说不能简单拿别人的观点来作为我们的看法,要联系实际独立思考,自由发表意见。翻阅古籍,经过深思我得出了这样的体悟:1.谦虚是正人君子必备的品质,谦虚与身份名望无关,即便身处卑微仍能操持谦虚品质;2.谦虚百利而无一害,从未见过因为谦虚而招致灾祸的事情,所以谦虚是君子持之以恒的追求;3.如若不幸陷入卑微,不要自以为是,更不可妄自菲薄,要以谦虚的姿态待人接物,定能加快摆脱卑微的进程。我将这些写进作业,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也获得了同学们的点赞,更使自己心灵获得了洗礼。

“比兴”为例,原来中学语文都只是引用朱熹的“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话进行解释,也就是仅仅理解为起兴、发端,开头+衬音,通过具体物象来感发意志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但是,周教授引用了数家更早的解释,用具体的案例和绘画,深入浅出的新论,还推荐了自己发表在权威期刊《文艺理论与评论》的《论“兴”》一文,让我们研读,使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兴”是用富有暗示意义 (包括比喻象征性) 的意象进行艺术组合, 激发读者的感情活动和联想, 使之从中体味到形象以外或字面潜在的意义, 这就是 “兴”。换言之,兴即是一种借此言彼、托物寄情的方法后来述渐扩大为创作原则和审美原则。“兴”可以说是贯穿中国古今诗歌创作和诗论的“诗学的核心 ”这样的教学,使得我们在中学语文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学会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懂得了批判性思维的价值。

论语》中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一般著作、教材都是这样翻译的夷狄即使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对此,老师说应该放在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孔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信奉者,对当时周代和中原各国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痛心疾首,遂以救世为己任,期望通过传播“爱人”为核心的仁学思想体系,推行仁,以遏制上下相残征伐攻占等混乱的蔓延所以发出了这个感叹!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边远的夷狄都懂得遵奉君主,不像中原各诸侯国无视周朝君王的存在。”这句话中不但没有丝毫轻视边疆少数民族的意思,反而是褒扬夷狄,斥责中原诸侯背离周礼的行径。这样的新解既有理有据,又符合孔子的一贯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和谐文化精神。

周教授常常鼓励我们先思考再做题,让我们形成系统化的解题思路。讲解《谏逐客书》时,周教授先点明本课的学习要点1.论证和说服的方法。2.修辞艺术和翻译技巧直接点明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进入本文内容。再由背景导入,分析战国末期的各国形势,秦、楚、齐等大国兼并战争十分激烈,各国主要依从“连横”或者“合纵”的策略,站在什么立场看问题就成了成败的关键。在这种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又结合当代彭德怀元帅写过万言书而遭受误解与这篇千字奏章获得再次启用进行比较,一下子引发了同学们渴望读懂这篇优秀沟通文书的强烈兴趣!老师就水到渠成地要求同学们自己查阅资料进行原文翻译。第二节课再从文本结构以及各类论证方法切入,展开讨论和讲解。最后又提出此文“说服刚愎自用的秦王成功的原因”这一问题,让同学们完成作业。我完成作业的题目是《李斯是如何将自己的人生与秦国绑定的呢?》第一遍的时候教授对我的行文格式方面表示赞赏,但同时也指明了问题:内容衔接性与逻辑性不够。第二遍修改时教授引导我先从秦国的背景入手,其次从李斯的写作心理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从写作策略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巧妙地启发了我的自主学习方向,在教授的鼓励指导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对我以后的毕业论文起到了指导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部分学生不敢自主参与,正好借助网课,周老师积极鼓励一些内向、不敢发言的同学主动参与互动,让我们的学习劲头高涨。在教授的引导下,我们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转变了我的学习观念,进入了自学自悟自我提升的角色,给予我巨大的启发!我们只要不怕辛苦,努力挖掘潜能,学习能力就一定会与日俱增,创生出思维力、创新力。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810035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