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功德碑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功德碑林

周传普:沔城求学散记

作者:周传普 文章来源:通海口人 点击次数:1352 次   更新时间:2023/11/23 文章录入:珍珠鸟




古城墙下,杨柳轻飏。莲花池水,碧波荡漾。青葱岁月,三载寒窗。钟声悠悠,书声朗朗。欢声笑语,犹在耳旁。携手共度,美好时光……

这是我20176月沔城中学六六届同学聚会时所写《情系同窗》开头几句诗。

这些天来,常常在睡梦中浮现沔城中学往昔情景——那围墙那水井那教室那树那人……如此清晰真切,如此温情动人。猛然醒来,万籁俱寂,窗外明月皎洁,月光似霜洒满室内,思念之情愈加浓郁……

入校60年了,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少年面庞总在眼前浮现,那朗朗书声、悠扬钟声常在耳边回响……

光阴一年一年在流转,

我们一年一年在变老,

翻看发黄的老照片,

不变的是那纯真的笑脸。

啊,时光带走了我们的青春,

却留下了难忘的从前;

啊,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

却改变不了那份深深的怀念……

王爱华演唱的怀旧歌曲《深深的怀念》,声情并茂,把我带入久远的回忆,多少往事涌上心头——

 

 

196391日,秋高气爽,我挑着被子和衣服用品,怀揣沔城中学录取通知书,从杨场出发,沿碧绿清澈的通州河东行。

瓦蓝的天空,白云飘浮,像海上的白帆船缓缓移动。初秋的微风轻拂脸庞,惬意极了。几只喜鹊从枝繁叶茂的枫杨(江汉平原习惯称为柳树)上展翅高飞。

初秋的江汉平原如巨大的调色板,呈现五彩斑斓的绝美风景。广袤的原野,星星点点的棉花裂开,阳光下雪白耀眼。金黄稻穗沉甸甸,低垂着头。几家农户木槿篱笆上,爬满峨眉豆藤,粉红的花开得正闹。绿叶红花中,掩映一串串峨眉豆。 一个个彤红的柿子似小红灯笼,挂满柿子树。

我绕过晶莹碧透的贾家深潭,途经潘场、柳李、星红,穿过通海口街道,行走于通沔公路,来沔城中学报到。

其实,我本应是62级沔城中学学生——

1962年,我在杨场小学毕业考取了沔城中学。父母担心我年纪小,要在学校住宿,生活自理,放心不下,没让我去报到。我们家附近姚塆姚贤廷曾参加抗美援朝战斗,立下战功,获得勋章,复员后在自家开私塾,有八九个学生,父亲带我到这里读书。

私塾有小学同班同学姚道生、姚述生、张常文,他们选读《孟子》,是竖排的老式版本。姚老师拿课本为他们断句,逐句诵读讲解一段,他们再去朗读至背诵。我便记得《孟子》开头几句: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我没有读《论语》《孟子》《诗经》之类古诗文,读的是《百子杂字》,这本书是庄稼、蔬菜、瓜果名称,农具、生活用品,农事农活,诸如:水稻麦子、苹果梨子、锅盖筷子、连枷耙子……每页有配图。大概父亲希望我多认识几个字及物品,增长点知识,所以老师为我选了这本书。

在私塾学了几个月后,1963年初夏,经李厚藻校长批准,我在杨场小学毕业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参加升学考试,被沔城中学录取。可见,我和沔城中学有缘,也与同学们有缘相逢。真乃百年修得同船渡,五世修得同窗读。

我在农村长大,活动范围大都在杨场周围。来到沔城,对于乡下的孩子,好似进入一片新天地,目之所及,一切是那样好奇,那样新鲜,充满魅力。

沔城是一座有15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从南北朝西魏至新中国初期,一直是郡、道、府、州、县的治地。

沔城素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石桥、四十八寺庙” 之称。柏门外护城河边,有诸葛亮读书台;小莲花池南岸有狄公亭,狄仁杰任复州刺史时,曾在这里听政断案……

沔城重教尊儒的氛围极其浓厚。明清两代,从这里走出近百名进士,嘉靖皇帝的老师童承叙也是沔城人。


如今的沔城


1938年抗战时期,日寇飞机狂轰滥炸沔城。国民党军队撤离沔城时,实行放火烧城的焦土政策,城内外一片火海,历朝的雕梁画柱,千年的古庙亭阁,皆化为灰烬。

据住在沔城的同学说,解放后到50年代末,沔城的东门与九货门都在。沔城居民建房时,纷纷去挖城砖。之后,沔城的石人、石马、石骆驼、石牌坊等,全部被砸,拉去兴修水利工程。

我们来这里读书时,尚存一段古城墙。爬上城墙,举目四望,长条城砖大都被挖走,黄色的泥土城墙上满是狗尾草、跘根草,在微风中摇曳。城墙门洞北侧外,有直径近两米的大铁锅,传说是当年陈友谅军队做饭用的。            

仙桃诗人王永华在《沔城高中赋》(沔城中学1970年办高中,1987年命名为沔城高级中学)前二节写道:

沔水之阳,玉带衔珠兮孕其昌;莲池之畔,碧梧含情兮灿其芳。古邑风物淳厚,黉门教化源长。回汉相融而无隙,三教共雅而民骧。登高望远,福兴山拥三秋桂子;掬韵清心,复州城沁十里荷香。

嗟乎,青史浩浩,人杰堂堂。诸葛读书兮凤翥龙翔,尉迟奉旨兮整军筑墙。狄公问政而域内安详,友谅揭竿则暴元国亡。两代帝师,同出一乡。延至现代,如水汤汤。敏修播火种,沔阳暴动卷狂飚;杨刚胜须眉,总理府中为智囊。群英辈出,风流倜傥。

…………

沔城中学创办于19522月,在共和国的摇篮里诞生,其前身为沔阳县初级师范学校。19567月,改办初级中学,校名改为沔阳县第二中学,人们习惯称为沔城中学。

由此可见,沔城中学受过15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浸润、熏陶,有浓厚的历史底蕴、文化氛围。

踞道石狮守雅院,绕池杨柳迎新生。周厚忠同学用两句诗形象描述校园内外场景。

沔城中学北面大门外西方,水塘碧绿。沿岸一排柳树(江汉平原习惯称为杨树),长长的柳条轻拂池岸,似在迎接新入校的学生。


如今的沔城中学(图源沔城中学吧)


学校周围是又高又厚的砖石围墙。校园东北边有石砌的水井,相传是洪武古井、沔城四十八古井之一。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水井。白天,有阳光彩云倒影,夏天一股凉气沁心,冬天微微暖气袅袅娜娜。手握粗麻绳,将木桶缓缓放入井下水面,来回摆动,猛地将桶放入水中,将桶提上来,清彻冰凉的井水可直接饮用。紧挨着的是几间做饭的食堂。

礼堂高大宽敞,北端有演出舞台,全校师生可以在礼堂开大会看演出,南端摆放双杠、鞍马等体育器械,雨天可在这里上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校园东南方是宽阔平整的运动场,可以踢足球、打篮球。

校园内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郁郁葱葱,阵阵秋风拂过,硕大的绿叶沙沙作响,似绵绵欢快乐曲。

学校中部前后二幢教室,坐北朝南。教室是平整的水泥地坪,晚自习亮起荧光灯,比起我们以前用的桐油灯、煤油灯,感觉灯光明亮,眼睛舒服多了。


 

如今的沔城中学(图源沔城中学吧)


学校南面有双开的小门,门旁几棵刺槐绿叶婆娑,春夏交替之季,槐花雪白如玉,沁人心脾的幽香扑面而来,待纷纷扬扬飘落,地上铺满一层槐花雪。教室前的小花园,石头砌的假山,水池碧波清涟。红艳艳的月季绽放,美人蕉红色、黄色带着黑斑大朵的花,似燃烧的火,腊梅在寒冬吐蕊,一排排小叶黄杨枝条密生,椭圆形小叶片呈亮绿色,一丛丛青翠碧绿的沿阶草郁郁葱葱。偶有红蜻蜓、黄蜻蜓在绿油油的矮冬青上,扇动薄薄的透明翅膀,花蝴蝶停歇于花丛,夏夜有蛙鼓欢奏。

西南边的一排平房是男生宿舍,垂柳绿枝摇曳,北边坐东朝西一排平房是教工宿舍、医务室、女生宿舍。

再往西便是典雅的二层行政办公楼,这是1950年春在沔阳州衙废墟上兴建的原沔阳县政府办公楼。整幢楼坐北朝南,东西长35.4米,南北宽22.5米,砖木结构,四面为廊檐走道,中间为天井,在阳光照耀下,天棚亮瓦亮脊熠熠生辉。大楼开有东西南北四门,从通道北侧的楼梯拾级而上,二楼设转楼,为木质结构。各种镂空的护栏、门窗精致典雅,古色古香。南边为正门,呈圆拱形,其上方镶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老沔城中学(图源江汉热线)

 

南门前,有条几十米长由青砖铺的道路。两旁绿草茵茵,树木葳蕤wēi ruí),夹道的古石古雕形态迥异,栩栩如生。石碑上的楷体字清新秀丽,石鼓上的图案清晰漂亮,一对石狮雄踞走道尽头。

大楼东边,葡萄架风景独特。从地面沿架上爬满葡萄藤,覆苍翠繁茂的叶片,一串串晶莹透亮的葡萄从枝头垂下,散发淡淡清香。偶有蝴蝶上下飞舞,蜜蜂轻吟浅唱。白天遮住秋阳,浓荫匝地,行之则心旷神怡;夜晚泻下点点如银月光,颇有幽静之美。

杨场一带有桃、李、杏、枣、柿子,没有葡萄。如今各地引进广栽葡萄,在超市常可买新鲜葡萄品尝,我还曾在新疆葡萄沟长廊游览,葡萄已成平常之果。但在少年时代,这葡萄架乃沔城中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深留在每个同学的心中,久久回味……

学校办公室靠教师宿舍一侧的花园,蔷薇、菊花、月季、夹竹桃争芳斗艳。校园内有许多桃树、枇杷树,初二下学期开学不久,桃子丰收,学校将成熟的桃子摘下分给师生,每位同学品尝了清香味美的四五个桃子。

那时的管理体制是沔阳县辖9个区,区以下分为若干公社。我们那一届学生大都来自中西部的通海口、张沟、郭河、剅河这片区域。

通海口区是面积、人口大区,下辖官路、沔城、通海口、小河、潘场、杨场、姚嘴公社。得益于唐崇刚等毕业班老师教学有方,杨场小学1963年升学考试创造奇迹,有10人被沔城中学录取,我和芮永华、杨士杰在一班,周传松、颜泽兰、印德亮在二班,杨代刚、王寿源、邓坤伦、柳德坤在三班。

63级学生分为3个班,我所在的一班共46位同学:

汤治洋、胡中权、郑志荣、张良炽、李之钧、严泽义、吴志高、王宝福、唐登阶、董福庭、董观山、马明良、许先汉、杨明才、何其新、芮永华、杨士杰、周传普、徐之洲、余昌炎、杨传林、涂阳成、魏先洲、朱典鸿、黄芝香(后改名黄志香)、陈礼英(后改名陈斌)、雷本善、胡正平、周厚忠、周厚成、答朝茂、李克武、颜泽琼、姜耀清、李修明、张铭喜、张定坤、钟儒相(后改名钟如相)、刘德元、刘美枝、付中俊、邓昌银、冯常厚、彭功标、左永兰、欧阳光龙。 


 

1班1966年5月毕业合影 作者供图

 

 2班1966年5月毕业合影 选自聚会纪念册

 

 3班1966年5月毕业合影  选自聚会纪念册


那个年代正是我国经过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美帝西方国家封锁,卡我们的脖子,苏修与我国论战决裂,反华势力虎视眈眈。我国国民经济缓慢复苏,要发展工业,加强国防,大力兴修水利,农村实行统购统收,只留口粮,全部上交。真是国贫家穷的艰难岁月!每到生产队年终结算分红时,许多家庭只分到十几元、几元钱,有的还超支。 

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考上沔城中学不容易,许多家庭要供孩子上学困难重重。王传祥曾在《难忘的童年》写道:

春至秋冬一身衣,暑热赤身露天地。干草入炉烟熏火,野菜糊糊两顿食。常日黑灯借月明,一床破被三兄栖。

他难忘三年苦读的往事——

19633月,春暖花开,农事开始忙碌。二羊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周崇发带学生复习迎接初考之际,传祥的父亲因腿上多年生疮,突然化脓,不能干农活了。全家6口人,最小的弟弟3岁,最大的哥哥14岁,还有一个妹妹,母亲是街坊出生,不太会干农活。那个年代靠每天生产队组织安排农活,农民靠挣工分分粮分钱。有一回,母亲从生产队领了一长垅地要翻土的农活,传祥和哥哥用铲挖掘几天才整好地。每逢领回农活,母亲和传祥兄弟一起干。

624日,周老师带二羊小学12个学生,到沔城中学参加升学考试。一大早,传祥赤脚走了四五里路,到达沔城中学考场。第一次看到宽敞明亮的教室,传祥特别兴奋,心想,如果能上这好的学校多好!

820日,周老师到传祥家报喜:传祥考上了沔城中学!12个考生,只有传祥考上了沔城中学。在那个年代,虽然是中初榜,也是件喜事。

接连几天,亲戚朋友纷纷劝传祥,唉哟,你家里太遭孽了,冇得钱又冇得粮,读个么书哟?就留在屋里帮大人做哈事。

传祥却一根筋犟着要上学要读书。憋着一股气,传祥从25日起,连续从早到晚打草鞋。28日鸡叫他就起床,把打好的60双草鞋装成一担,挑到狮家巷去卖。他买回4公斤米,剩下1.2元交给母亲。

31日晚上,在用树搭起的床边,父母含着泪水愧疚地对传祥说:儿啊!对不住你了!没钱没米给你……话只说了一半,便哭着离开了。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传祥翻来覆去睡不着,直到鸡叫声才伴他入睡。

91号下午,已是开学的时间了,父母对传祥说,还是不去上学吧!传祥一听,就跑出家门,径直来到沔城中学门口,望着学校徘徊,呆到深夜才回家。92日,传祥对父母说:我要上学!学费自己找!我每周打25双草鞋!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93号,周老师又来到家,对传祥说,已经开学了,你怎么还没去?传祥告之缘由,周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元贰毛钱给传祥。传祥连忙赶到沔城中学,找了一大圈,问教导处、学工部,说他分在三班,去三班报到。

传祥匆匆走进三班,班主任、语文课教师朱振邦穿着条格衬衣、青色长裤,微笑着亲切地说,你就是王传祥呀,好!欢迎你!你考得好,成绩好!

传祥没带被子,晚上就挤在一个同学的硬板床边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早起来,传祥回家拿了一床破棉絮、破脸盆和衣服,赶往学校。头一周,朱老师宣布王传祥担任班长。

传祥开始艰难的打草鞋换钱求学路。这3年,传祥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肚子饿得咕咕叫。有时晚上跑四五里路,回家干家务打草鞋,每个星期都打好25双草鞋,托堂哥卖,有时能卖八角钱,有时能卖一元一角钱。 

 

 

草鞋(图源见水印)

 

传祥自强不息的倔强精神令人感叹!他连续几年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传祥不负众望,干得风生水起,深得老师认可、同学喜爱。几十年来,同学们一直亲切地称他“老班长”。

回忆当年的经历,传祥感慨万千:提起那个读书的日子,虽然十分艰难,十分苦涩,但总有一股坚毅力量,“我要读书”,这种情怀、这个信念激励自己往前走,再苦再累也无所谓。

雷本权家住通海口镇,家大口阔,靠父亲30元左右工资养活全家6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镇上居民没有菜园,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用钱买,没钱就会饿肚子。当时4个小兄弟,仅本权上初中,家庭仍难以供读。为减轻家里负担,本权坚持勤工俭学,星期天,寒暑假,去干活挣点学费——

他到建筑工地做小工,凭着瘦弱的身骨,和泥浆,提灰桶,抛砖运瓦,累得腰酸腿痛,每天能挣一元多钱。

他常到郊区砍柴拾粮食,又累又饿,可为家里省点钱。有一天上午,他到三里外野地砍柴,割狗草硬梗时,用劲太猛,镰刀尖割破左小腿皮肉至前骨,流血不止。现场没条件救治,他强忍痛挑柴回家,母亲看了直流眼泪。在镇医院,医生为他简单消毒后敷料包扎伤口,没打消炎针,他也没住院,经过一段痛苦时间,伤口好后留下一寸长伤疤。

本权以坚韧毅力克服困难,勤奋刻苦学习,好几篇精彩作文被语文课老师兰毓荃当范文在全班讲解。

那时,沔城到杨场没有客运班车,我们杨场的几个同学相约每周六提着腌菜坛子,步行回家带腌菜。我总是赤脚(寒冬腊月才穿鞋)步行,穿过通海口老街,走过星红、柳李、潘场,过了杨场桥,马上就是家。星期天又相约赶回学校。那时的公路不是水泥路、沥青路,从通海口到沔城是砖渣路,走在上面硌脚,时间一长,脚板打起了茧。

我深知家庭贫穷、父母的艰辛,从不乱花一分钱。每逢回家或返校,途经通海口老街茶水摊,上面摆着玻璃杯装的茶水,一分钱一杯。那时候没有如今这样随身带的保温杯,口渴了只能忍着,我从没买茶水喝。有时走到坡度平缓的河边,下河坡蹲着,用手捧水喝几口解渴。有一次,我与颜泽兰、周传松、杨士杰返校,过通海口街几里路后,跨过木桥,到北岸行走。走了一段路,口渴难耐,便走向路边一户人家讨水喝。这家人堂屋方桌上没有茶壶,女主人进厨房,用水瓢从水缸舀水,倒在瓷碗里。那时通州河水质好,没有污染,我们一饮而尽,连声道谢,出门继续往学校赶路。

 

 

老家的茶水摊(秦岭 摄)


老师在班上反复强调学生要多订新鲜菜吃,增加营养,我总是吃鲊胡椒、腌菜,终于下决心每周订一次2分钱的青菜。偶尔与几个同学出校门,到铺满青石板的沔城老街逛逛,油条、馒头、油饼散发诱人的香味,麻花、饼干、糖果,琳琅满目,餐馆里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面条、牛肉饼、清蒸牛肉丸、藕汤,我从没有花钱买了饱口福。

艰难的求学,使许多同学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没有抱怨,没有彷徨,清贫的生活,培养了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品质,磨炼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品格,为走向社会历经波折而不退缩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时,学生的学杂费每学期2元,书本费每年十几元。困难家庭的学生可申请助学金,甲等5元,乙等3元,丙等2元。学校的经费虽然十分紧张,仍然尽力为困难的学生减免学杂费、书本费、伙食费。

19649月开学不久,颜泽琼上了几天课,一连十多天没上学。班主任熊祖华和韩天保老师多次去她家走访做工作。

原来,颜泽琼家人多贫穷,父亲在外地工作,每月只能寄20元钱回家。家有70岁奶奶,小弟弟脱肛出血,母亲乳腺增生长肿瘤,到处找医院看病,用了很多钱,仍不能起床。泽琼作为老大,要料理洗衣做饭等家务事,她还和小妹妹去拣枯枝落叶柴禾,捆好挑回来,为家里分忧。

二位老师看到她家太困难,就说,你还是去读书吧,学校不收你的学费,到街道打证明,盖个章就行了。后来,泽琼读书免费,直到初中毕业。 

196410月下旬,时已霜降,正是午睡时间,总务主任武修伦带4个学生出校门,急匆匆朝沔城街方向行走——

原来,刘美枝、颜泽琼、胡中权、涂阳成都是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

刘美枝家姊妹8个,大姐已出嫁,全靠小姐和父亲编竹器维持生活,家大口渴,穷困潦倒。美枝考上沔城中学后,家里准备让她跟着大人做手艺。小学班主任陈宜成老师多次登门劝说,美枝哭着想读书,终于上了沔城中学。

美枝没钱交伙食费,吃饭都是自带咸菜、豆瓣酱、鲊胡椒,学校提供助学金。她平时穿的是姐姐穿小的衣服,褪色了就用染料染后再穿。

 

鲊胡椒(图源网络)

 

胡中权是抱养的孩子,可叹养父母抚养他长大,却先后去世。胡中权成了孤儿,在政府的关怀下,进沔城中学读书,学校免除了他的学杂费、生活费。

涂阳成矮胖胖的,家住柳李一队,柳李小学旁。1954年大水灾后,阳成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生下遗腹子,弟弟取名腹成,母亲独自撑起苦难的家庭。

这天中午,武主任通知刘美枝、颜泽琼、胡中权、涂阳成,吃完饭在教室里等着,有好消息。几个同学吃过饭早早来教室,惊喜地揣摩着,到底是啥好消息?

在学生的印象中,武主任常穿深蓝旧上衣、黑裤,一双旧球鞋,朴素,和蔼可亲。不一会,武主任走进来,笑容满面地说,中午时间短,下午还要上课,马上到街上布店去,给你们买布料做棉衣裤,你们挑选喜欢的花色。这是校领导对你们的关心,天气渐渐冷了,考虑到你们身着单薄的衣服,以防冻坏身体,特地给你们带来了福利,髙兴不?

几个学生差点跳起来大声说,髙兴!感谢校领导!激动得眼泪汪汪,像小孩一样蹦哒地跟在主任后面。去街上的土路不宽,艳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大家争先恐后往前走。

来到沔城下关街上供销社布店,开始挑选布料。美枝个头小柜台高,踮脚寻找喜欢好看的花色,眼睛来回扫了好多遍。武主任看出大家的心思,亲切地说:“不着急,慢慢看,挑最喜欢的。”美枝选了蓝色底起桔色葡萄粒花布,泽琼选了斜纹黑布,中权、阳成选了蓝色布料。

买回的布料交给音乐课钱老师妻子郭婶,钱老师对郭婶说,这都是些遭孽的伢们,你把衣服做漂亮些,做合身呐。

郭婶量了几个人的尺码,开始裁剪缝衣裤。郭婶是河南人,对人温和,总是笑脸相迎,心灵手巧,几天后缝好了棉衣棉裤,叫学生领取。郭婶手功精细,做的对襟衣纽扣是盘的,几个学生穿上大小正合身,很暖和,很感激。

回忆几十年前的往事,泽琼心潮起伏,感慨地说,当时,新棉裤穿在身上,暖在心里,真不晓得用什么语言表达对学校对郭婶的感谢!那时候的学校真好,老师们真好,帮我们度过了难关,使我顺利完成了学业。我这一生都会记得他们所有的好亊!

美枝第一次穿上这么温暖漂亮的新衣服,别提多高兴!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激,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大爱,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党的温暖和人间真情。郭婶会心一笑说:真好,你们再不会受冻了! 

即将到元旦节,学校举办新年晚会。精彩的晚会演到元旦凌晨,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全场沸腾。晚会结束后放假了,美枝连夜步行回家,到家门口天刚蒙蒙亮。敲开门,母亲见她穿着漂亮的新衣服,目不转睛地看,惊讶地问,哪来这么合身、这么好的衣服?美枝说,是学校帮我做的!

母亲眼含热泪激动地说:孩子享共产党的福啊!你妈过去没读书受苦了,连饭餐票都不认识。我们条件差,有国家的好政策,能读上书是你的福气呀!学校还想得这么周到,一定好好读书!几个小妹妹也围过来羡慕不已。

如今,想起这些往事,美枝总是激动不已,说上发自内心的感激话语:那时的领导干部心中想的是人民,关心群众疾苦,让老百姓深感苦也甜!孙子也总缠着她讲那过去难忘的往事!

这个故事仅仅是学校关爱学生的一个缩影。在其他班、其他年级,也有类似的感人故事,温暖学生的心灵,铭记在学生的心中。

当今社会,一些青少年崇拜演艺明星,成为“追星族”,有的甚至狂热。我们在沔城中学念书时,正是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学习的号召,全国掀起向雷锋学习的热潮,全社会、全校提倡做好事。全校学生人人学雷锋,个个热忱地为他人做好事,处处想的是他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同学们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互帮互助,共度难关。

胡中权是孤儿,同学们同情他、关心他。胡中权、杨明才家在剅河范关一带,回家途经左桥杨传林家多在中午,杨传林多次热情邀他们到家中吃饭,炒豆角、烧冬瓜、炒小白莱,有时还油煎小鱼虾、炒鸡蛋,胡中权、杨明才吃完饭,连声道谢,再赶往十多里外的家。多么纯真的同学情!有一次,在吃饭的交谈中,得知杨明才带到学校的干粮吃完了,传林的妈妈连忙拿了炒米、糯米粉子、麻叶子,用布袋装好交给杨明才。杨明才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胡中权初中毕业后勤奋努力,在剅河农村信用社工作,担任管贷款的副主任,为发展乡村经济做了不少工作。

在校住读生有困难,颜泽琼热心帮助。那时都带腌菜,时间一长,容易长霉,泽琼把带的腌菜拿到自己家,用油炒一炒。有同学的衣服脏了,泽琼拿回家帮忙洗,晾干了带回学校。学校做衣这件事使颜泽琼深受感动,激励她要关心他人,尽心为別人服务。母亲身体不好,泽琼便萌生了学医治病的念头。泽琼下乡当知青后,1974年报考沔阳卫校。她觉得为病人治病,也是为别人服务,把这当成自己的责任。                

那时,学校教育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要求我们学会钉扣子,补衣服、袜子,每个人都有针线包。

 

 

沔城中学以“自信成功、自律成长、自强成才”为校训,形成了“爱国、奋进、勤学、创新”的校风,“拼搏、奉献、团结、务实”的教风以及“勤奋、守纪、博学、上进”的学风。

当年,学校围绕毛主席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开展工作,注重突出政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校长办公室门两边,一边写着教育方针,一边写着“实事求是”。各教室走廊的墙上张贴毛主席语录。学生会办公室内,贴着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每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时事政治报告,由学校领导和党团专职干部给学生讲课。学校办黑板报,介绍刘英俊、王杰、麦贤德等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宣传学校的好人好事,选登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

19638月,沔阳县教育局副局长饶书俭调任沔城中学副校长。肖运川1956年由沔阳县教育局调入沔城中学,任教导处副主任。他们要求教师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爱满天下,乐育英才”,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友善对待所有学生,用正确的知识文化培养学生。“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他们以青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写的床头联激励学生发奋苦读,力争有所作为。

校领导的教诲在大礼堂、在操场、在课堂一直在我们耳边回响:

同学们进入沔城中学读书多么幸运!你们的父母还在辛勤劳作,同学们要懂得感恩,感恩抚育你们的父母,感恩教育你们的老师。

少年强,则国家强。同学们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知书达礼,立志高远,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报效国家,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饶校长身材高挑,后背略微前倾有点弯,质朴沉稳,平时话语不多,讲话时头稍往一侧偏,关心学生,和蔼可亲。 

1964年初一下学期开学不久,芮永华突然生病发高烧。饶校长知晓后,来到永华住的寝室,见永华穿着右上小荷包下面两个大荷包的学生装,靠着床头,满脸通红,便摸摸永华的额头,“哎呀,滚烫滚烫,得赶快去医院!” 饶校长说着背起永华便走。出校门后,背着永华沿田间小路急匆匆行走。

早春的微风寒意袭人,和熙的太阳洒下暖光。永华伏在校长温暖的后背,胳膊搭在校长肩头,感受到校长平缓的呼吸渐渐加快。朦朦胧胧中,永华仿佛又浮现孩童时,父亲俯首甘为孺子牛笑眯眯背自己的情景……

走了近一公里小路,来到沔城街卫生院。 经医生诊断,永华是感冒发烧,连忙给他打针服药。永华退了烧,病慢慢好了。

 

沔城卫生院(图源见水印 摄于2021年)

 

饶校长1966年春调沔阳师范函授部任主任,后来任沔阳中学校长、沔阳县教育局局长。

上世纪80年代初,芮永华在湖北省医药研究所工作,爱人黄志香在沔阳轻工业局工作,两地分居。1982年冬,永华休探亲假,买好了汉阳车站开往沔阳的长途汽车票。等待上车时,忽然看见饶校长和爱人陈阿姨要从外面进车站,永华迅速到窗口又买了两张回沔阳的车票,交给饶校长。饶校长再三要给钱,永华连连摆手推辞:老校长,这滴噶小事您莫说了!当年您在沔城中学当校长时,我病了,您背我到沔城街上卫生院看病打针。这样的恩情,我始终没有忘记!饶校长和陈阿姨说:谢谢!问候你的老爸好。

几十年后,永华在班群中深情讲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往事。这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谊,许多同学深为感动,心中激起情感的波澜——
     大家赞扬饶校长爱生如子的美德,点赞永华知恩图报的善举。

肖主任身材壮实,梳着大背头,穿浅灰中山服上装,说话温文尔雅,给人儒雅气质的印象。

有一堂政治课,他讲述《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背着一只手,另一只手有四个手指弯曲成拳,食指略弯在空中挥动。他不用看课本和讲义,语速不急不缓,娓娓道来。

肖主任讲述抢救中毒民工的故事,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抢救人员心情之焦灼,获救民工的感激之情,情节起伏发展,深深吸引每个同学,把同学带入那难忘的年代和场景。大家屏息静听,心潮起伏。讲到特效药“二巯基丙醇”,“巯”字不常见,肖主任准确的读音qiú),让同学们记住了二巯基丙醇药名。


为了61个阶级兄弟(图源网络)

 

肖主任满怀激情地讲,这一事件虽平凡但又伟大。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平常事足以体现我们时代美好的思想、高尚的风格!这里面流淌着干部、群众之间真诚、质朴无华的深情,难道不让我们感动吗!

肖主任的讲课,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受到人们纯朴的共产主义风格。时至今日,同学们记忆犹新,真正美好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反而弥足珍贵。许先汉感慨地说,回忆当时讲课的情景,就想起可亲可敬、风度儒雅、学识渊博的肖主任,怀念那个年代良好的社会风气,怀念幸福美好的学习生活!

1966年,肖运川一直任教导处副主任。肖主任于去年腊月初感染新冠病毒,在张沟镇去世。

教务员杨建寅是沔城中学首届毕业生,在沔一中读高中,不到一学期,因家庭困难离校,后来在姚咀小学、通海口农中、富友垸小学工作。1962年调沔城中学教导处工作,事务杂,负担重。他要填报教职工履历登记表,整理各年级学生学籍卡,编制各年级课程表。

杨老师用钢板刻写学校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各年级复习提纲、各科考试卷等内容,特别是刻写各科考试卷,时间紧,要求高,不能有差错,便加班加点,常常忙到深更半夜。杨老师的钢板字规范标准、刚劲有力,令大家佩服。他要登记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填发成绩通知单,做好应届毕业生政审、外调工作。杨老师还指导学生会出黑板报,检查辅导各班办好墙报,通过墙报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丰富学生的生活。他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12小时。

19631964年,学校请坡场大队(现为幼松村)廖林基老人为全校师生宣讲胡幼松烈士的英雄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请城关公社金华大队贫协主任作忆苦思甜的阶级教育。

廖林基老人的宣讲把师生带入那烽火连天、惊心动魄的岁月——

 

 

胡幼松烈士

 

胡幼松1898年出生于沔阳县坡段场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其父胡成栋经营棉花、土布,往来于沙市、武汉之间,生意兴隆,家境富裕。胡幼松从小便养成了刚直不阿、见义勇为的豪侠性情。胡幼松10岁那年,父亲因生意受挫,肝病急发,死于沙市,家境从此日趋破落。

1924年春,胡幼松在沔城结识了娄敏修。娄敏修是董必武领导的湖北早期共产党员、中共沔城小组负责人。娄敏修向胡幼松宣传马列主义,说明只有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和土豪劣绅,穷人才能过上好日子等革命真理。胡幼松回到家乡后,开展革命活动。他串联皮匠廖林基、铁匠王厚福、赶马人方先德、裁缝周建新等人,发动他们与土豪劣绅斗争。

19247月,胡幼松与廖林基、周建新、王厚福、方先德扮成香客,来到沔城东岳庙开会,由邓赤中讲解党员八条:决心自愿加入共产党,严守秘密,阶级斗争,服从命令,遵守党章,交纳党费,牺牲个人,死不叛党。

在娄敏修主持下,胡幼松、廖林基等5人宣誓加入共产党,并成立沔阳县第一个农村党小组——中共段家场小组,胡幼松任组长。娄敏修告诫他们:“要严守党的机密,不要暴露身份……回去之后,要发动贫苦农民,向地主展开斗争。”

  1926年初,胡幼松建立了沔阳县第一个农民协会,组建了农民自卫队。同年10月,他到沔阳、潜江交界的拖船埠发动群众,揭露沔西头号劣绅、外号“西霸天”牛昌骃的罪恶,列出其十大罪状,刊登在汉口《国民日报》上。后来,胡幼松带领农友除掉了“西霸天”。

  19273月至6月,胡幼松被选派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他听了毛泽东、恽代英等讲授的《共产党宣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课程,受到极大的教育和影响,越发坚定革命信心。

党的八七会议后,鄂中特委在沔阳成立,胡幼松被任命为沔西区委书记。胡幼松组织和领导了坡段场、拖船埠等地秋收武装暴动,处决大土豪劣绅和民团头子,点燃了沔西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烈火。全县各地的暴动此伏彼起,反动派惊恐万状,派出大批军队和“清乡团”,逮捕了沔阳县委娄敏修、卢敬符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共沔阳县委制定了沔城暴动计划。胡幼松化装成菜农进沔城卖菜,探明敌情,及时将情报转告给鄂中特委委员邓赤中。123日,胡幼松率暴动队攻打沔城,救出了娄敏修、卢敬符等同志和革命群众。

1928年元月初,鄂中第一个革命政权——沔西区苏维埃政府建立,胡幼松任主席。他领导贫苦农民打土豪、烧田契、分土地,在潜沔边区实现了红色武装割据。


坡段乡农民协会成立 唐敦新供图

 

1929年,成立中共潜江县委员会,胡幼松为潜江县委第一任书记。19302月,在红六军前委统一指挥下,胡幼松率领潜沔游击大队、赤卫队配合红六军攻占了潜江县城。红六军副军长段德昌和潜沔游击大队政委兼潜江县委书记胡幼松在文昌宫召开群众大会,镇压了县公安局长、教育局长、堤工局长及大土豪劣绅十多人。红六军在沔西休整后,胡幼松服从前委决定,将潜沔游击大队300余人枪,编入红六军,壮大了红军主力。

1930424日,胡幼松率领游击队参加谢场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因叛徒告密,国民党潜江保安大队和清乡团200多人向会场袭来胡幼松为掩护游击队和群众转移,不幸被捕。

国民党团丁怕有“飞毛腿”之称的胡幼松逃跑,用刺刀割断他的脚筋,划破他的脚板。25日,国民党潜江县县长潘祖信和“清乡指挥部”总指挥陈樵松严刑审讯。胡幼松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先被砍伤手臂,接着被铡断双腿,昏死过去。胡幼松苏醒后问刽子手:“我的血是红的还是白的?”刽子手狞笑道:“血当然是红的。”胡幼松蔑视刽子手,斩钉截铁地说:“那就好,我的血没有白流……”

26日上午8时,国民党团丁将胡幼松双手钉在门板上,绑住残腿,以铁丝穿锁骨,抬着游潜江县城四门。胡幼松视死如归,沿途向群众宣传革命,时而呼喊“共产党员是杀不绝的!革命一定会成功!”时而历数国民党的罪行,用嘶哑的嗓子高唱《国际歌》。围观者无不潸然泪下。最后,胡幼松被敌人剁卸四肢,尸分八块,在潜江东门大桥口英勇就义,年仅32岁,头被悬于西门一棵大柳树上。3天后风雨交加的深夜,从江陵赶至潜江县城的红军战士击毙守城哨兵,收敛了胡幼松的遗体,安葬于坡段场

听完演讲,全校师生为胡幼松烈士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豪情深深感动,激发了爱党爱国的情怀。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烈士遗志,好好学习,做革命事业接班人。

我们家离胡幼松故居只有几里地。小时候,我们常听老人讲胡幼松的英雄故事,因而对胡幼松十分敬仰。我到党员生活杂志社工作后,曾参观胡幼松烈士纪念馆、纪念碑,还将武身龙、肖作玉、唐敦新写的《胡幼松传奇》编辑后,在《党员生活》连续刊载。

 

《胡幼松传奇》封面图(图源网络)

 

胡幼松是毛泽东主席亲笔签批的100个著名烈士之一。1978523日,胡幼松烈士纪念馆、纪念碑建成开馆。“当时,3万多人慕名前往,台上激情宣讲,台下泣不成声。”此番盛况,胡幼松烈士纪念馆馆长唐敦新至今记忆犹新。

2018年,仙桃市拨专款1500万元,将胡幼松烈士纪念馆、纪念碑迁址重建。如今,胡幼松烈士纪念馆是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廉政教育基地、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越来越多“追星族”来此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胡幼松烈士纪念碑 唐敦新供图

 

1964年至1965年,学校在学生中开展“反和平演变”教育。围绕反修、防修,要求学生查找自身存在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学习目的不明确、贪图享乐等问题,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了,眼更明,心更亮。

众位老师教导我们要爱国爱校爱家,做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的学生。老师真心关爱学生,抚育学生的心灵,教给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教给我们知识,为我们奉献青春和激情。众位老师如群星闪耀,擦亮了我们的眼睛,点燃心中理想的火苗,照亮学子人生之路——

19664月初,许先汉因连续高烧、头痛,疑似脑膜炎,校医赵以标让他住进校医务室观察治疗。

此时,穿着春装的韩天保老师,正急匆匆赶往二十多公里外许先汉的家……

原来,196511月,沔阳县沙湖区王场大队暴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通过呼吸道、血液、接触、虫媒、消化道等方式传播,传染性强,其主要症状是:高烧39℃左右,昏睡,甚至意识模糊、怕光,剧烈头痛,颈项强直。“流脑”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是威胁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至1966年春季,“流脑”很快波及沔阳全县,在各地大流行,不断有重症患者死亡,犹如当今的新冠疫情一样令人惊恐。

当时,沔城中学也有学生中招。在人命关天的非常时期,校领导及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指挥协调,做好“流脑”防治工作。封闭校园,设卡禁止师生随意外出,假日学生不许回家,每天统一煮芦根水预防汤剂,供师生员工喝,用磺胺水滴鼻。我们班卫生员刘美枝分发预防汤剂给每个同学喝。正在此敏感时期,许先汉开始发烧,在校医处就诊,住进医务室。

韩老师是班主任、化学课老师,得知许先汉病情后,十分焦急。那年头没有电话,没有手机,学校也没有汽车、自行车,家访或有紧急事要通知联系家长,老师们全靠步行。从学校到剅河区董庄许先汉家有二十多公里,当时,疫情严重,通行不便,有的村庄还派人把守村子入口处,禁止外来人员进入。韩老师一路风尘,受了不少苦,夕阳西下时,终于赶到先汉家,向家人说明先汉的病情。

第二天,先汉的父亲和韩老师赶到沔城中学。先汉的父亲先到学校医务室,将韩老师赴剅河的事告诉先汉。韩老师随后也到医务室了解病情。先汉的父亲陪了一晚上,当确诊先汉是伤寒病后,就回家了。

当时,医务室在学生寝室那个区域,一栋近20平方米的房子。进门是诊断室,诊断室往里走,是用砖墙隔成的两小间,右边一小间是赵医生的寝室,左边的一间有一张床,为观察室病房。“流脑”期间分年级管理,在徐自学老师、钱林申老师宿舍那边还有一间病房,住二十多人,轻症、重症分开住。

先汉躺在病床上一个多星期,体温经常是38度左右,高烧时近39度。烧得人软绵绵的,耳朵出现幻觉,有时夜晩醒来,好像听到附近生产队传来水车车水的咯叽咯叽声,时隐时现。先汉的病情牵动全班同学的心,根据隔离规定,只能由刘美枝带去大家的问候和关心。美枝常常端茶递水,一日三餐送饭菜,照顾生活,送来温暖。她送预防汤剂,查体温,记录疾病状况,是缓解了还是更严重了,每天要跟踪上报。先汉体温高且时间长,自然成了重病号。

刘美枝明白,“流脑”传染性强,学校要求严格做好防护,只有自己尽心尽责,关心保护他们,让他们有信心打败病毒,安度危险期,才能重获新生。那时,学生以吃醃菜为主。美枝有一次送饭时,送来了咸鸭蛋。对于病重的先汉,犹如天降甘露,那味道,那份同学情,让先汉珍藏到如今。

经过一个多星期精心治疗,美枝照顾护理,先汉退烧病愈。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生亲切关怀和医务工作者精心治疗下,沔城中学“流脑”患者及疑似病例全部治愈。

据《沔阳县志》记载,沔阳爆发“流脑”后,湖北省人民政府和荆州地区行署及时组织377名医护人员,拨专款169752元投入抢治,解放军军医也积极投入救治。沔阳县共发病54200例,经过精心治疗,治愈51891人,死亡2309人。至6月底终于扑灭了迅猛的疫情。

回忆往事,先汉由衷地说,韩老师值得我们敬重和永远怀念,我一辈子也会记得他的恩德。曾经生活在美丽温暖的沔城中学这个大家庭里,是我们的人生拥有过的幸福和永久的精神财富!先汉的真切感受,说出了广大同学的心声!

 

1968年12月,在老八栋教室前,几位学生与韩天保(后排右一)、罗时忠(后排左四)、 代开芝(左一)、 曾远林(前排右二)、 杨新华(后排右二)老师合影 高培章供图

 

 

“文革”后期,韩老师调任剅河高中。剅河高中因有了韩老师这样几位优秀拔尖教师,多年的高考升学率在全县名列前茅。韩老师英年早逝,众多学生仍在深深怀念,韩老师永远活在学生心中!

刘美枝后来有机会到荊州财校,走上社会不久就作为知识青年下放,两年多后进工厂当车工。她热爱工作,刻苦钻研技术,常常在晚上加班操作练习。她的师傅王庆德和邵永学、孟贤章、乔登榜师傅都称赞她动作灵敏、娴熟,车出的零件标准、漂亮。她还学会了制图,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学技术标兵,19714月,荆州农业展览馆展示了她在车间的工作照片。不久,她被调到另一家工厂。她的眼睛在工作中负伤,一只眼睛差点失明,再后来工厂倒闭失业。她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刻苦努力,掌握一技之长,在深圳闯荡10年。由于身体不适,后来转到厦门。在生活的磨砺中,她的状况好了很多。她感慨天无绝人之路,拼搏奋斗,才有希望。

 

刘美枝工作照在荆州展览馆展出 刘美枝供图

 

从初一开始,全班同学每天发生的好的不好的事,由值日班干部记入班务日志。每天午休,同学必须扒在课桌上睡觉。杨传林好动,爱打乒乓球。初一下学期,他天天溜出去打乒乓球,被班干部记在班务日志上。班主任李道荣曾多次批评杨传林,他仍不改正。

5月的一天,李老师叫杨传林搬到自己的寝室,一起睡午觉。传林只好到李老师寝室睡午觉。一个星期后,李老师问传林是哪里人,传林说,我是潘场的。李老师说,你家离学校三十多里地,你妈妈为你来过学校好几次,可见父母对你抱有多大的希望!你们这些学生每个星期六回家,星期天带上一礼拜的腌菜赶到学校上晚自习,也很辛苦。但到了学校不遵守纪律,不好好午休,会影响下午的学习。你觉得对得起你父母?还是对得起你自己?……

李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杨传林触动很大。那学期之后,他遵守纪律,回班安心午休,再没有因此上过班务日志。 

老师精心备课、教学,播洒知识的种子,为学生打开一扇扇新奇的科学大门。

我们虽衣衫陈旧,面带饥色,但眼里饱含求知的渴望,努力吮吸知识的琼浆。

我们班教室黑板上方,贴着用毛笔书写在红纸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字。教室后面靠窗户一角摆放着我们从家里拿来的菜罐子。墙上有表扬栏、学习栏。为丰富学习生活,老师号召全班学生把以前看过的小人书、书本杂志从家里拿到班里,组成读书角,让大家相互阅读。在老师提倡下,杨传林等同学还自费订《湖北青年》阅读。

 

《湖北青年》(1977年第11期)(图源网络)

 

几年的学习既紧张也快乐。早晨跑步洗漱后,我们在树林中呼吸新鲜空气,捧着课本晨读。那时没有课外培优、假日培优,没有班级年级排名,学生没有内卷,没有焦虑,更没有动不动就跳楼的。

当年,沔城中学的师资力量强,任课老师大都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等名校。此乃我们人生之幸!

“铛铛铛铛铛”,当雄浑的上课钟声渐渐沉寂,印大发老师手拿课本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微笑着面对学生。

“起——”!班长严泽义第一次喊口令,稚气中略显紧张,全班同学齐刷刷站起来。

“坐下”!大家迅速落座。

初中语文第一课开始了。印老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不到30岁,中等身材,面带微笑的瓜子脸,蓄着分头。我们把课本打开,印老师朗声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一课,《落花生》。”随即在黑板上板书“落花生”三个大字。

他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他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吧”……

印老师宏亮的普通话在教室回响,鼻音较重,卷舌音咬得比较重。他细致清晰地讲解字词句、段落大意,分析思想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技巧。这是现代作家许地山的散文,使我们感受到这篇短小简约的散文醇厚温良的人情味,劳动中的生趣、生机,落花生朴实无华的精神,作者淡远的人生理想,真挚淳朴的风格。

 

《落花生》插图(图源网络)

 

第二课是《荔枝蜜》。印老师讲解课文,进一步分析,《荔枝蜜》巧妙地运用卒章显志、借物喻人的技法。文章开头,写自己曾被蜜蜂螫了一下,因而看到蜜蜂心里就不舒服。继而,作者描写荔枝蜜的甜香,由蜜想到酿蜜的蜜蜂,便到蜂场参观。作者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感慨地说:“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印老师说,看到这里,你会觉得作者是在歌颂蜜蜂,表现蜜蜂的高尚品质。结尾又转到歌颂勤劳勇敢的农民:“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前边歌颂蜜蜂,正是为歌颂劳动人民作铺垫。这样的结尾显得自然、有力,也统贯了全篇要义。作者在结尾处写自己在梦中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表现了作者向小蜜蜂学习,向劳动人民学习,为社会、为他人忘我工作的强烈愿望,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作者以“荔枝蜜”作标题,还包含这样的意思:香甜的荔枝蜜是蜜蜂辛勤劳动的结晶;社会主义生活像荔枝蜜一样甜美,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是我国的劳动人民。

学习这篇课文后,激发我们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荔枝蜜》封面(图源网络)

 

印老师1967年曾任沔城中学校长,调到沔阳县统战部工作,后来任统战部副部长,直至退休。我在华师、党员生活杂志社工作,到仙桃出差时,曾几次看望印老师,他对学生的进步甚感欣慰。

接替印老师教我们语文课的女教师吕永清,是沔城人,一位革命后代。她从武汉大学毕业不久,缺乏教学经验。张定坤启蒙阶段曾读过三年私塾,学习过《诗经》、古文,认识一些冷僻字,还一直练毛笔字。吕老师曾称赞,大家写毛笔字要向张定坤学习,可问问他怎样才能写好。

吕老师有一次上语文课时,定坤忽然想起一个生僻字,不知怎么读,是什么意思,便向吕老师提问。吕老师一下回答不出来,思索片刻,脸憋得通红,大概是自责,竟抽泣起来,满脸泪花。全班学生惊讶而静静地望着老师,没有嘘声,没有嘲笑,没有起哄。吕老师心情平复后继续讲课。吕老师课后查阅,向张定坤讲解此生僻字的读音用意,并称赞他爱学习、肯钻研。这堂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徐自学老师1953年进华中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他意气风发,对生活满怀激情,将一些年轻气盛的所思所想写在日记中。在反右运动中,他被打成右派,大学报刊登载批判他的错误言论。1957年,徐老师毕业后被分配到沔城中学。社会上正开展整风反右,徐老师在完成教学之余,还要练习撑船,到湖上、河边去绞猪草,把猪草挑回来喂猪。1959年,徐老师看到赫然印着“沔监字001”的摘帽通知书时,流下了眼泪。

19659月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徐老师教我们班语文课。记得有一节课,徐老师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明日歌》,抑扬顿挫: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徐老师讲解课文后说,《明日歌》是明代诗人钱福创作的诗。这首诗劝告世人要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不要永远等待明日而浪费时间,蹉跎光阴。全诗内容充实,语言流畅,释理通俗明了,富有说服力和震撼力。徐老师说,我们不能总是明日复明日,拖拖拉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珍惜每时每刻,勤奋学习。

印象深的还有《口技》《核舟记》等课,徐老师讲解得深入浅出,绘声绘色,扣人心弦,引人入神,深受同学们喜爱。

曾有其他班的同学感慨地说,你们能日复一日地听徐老师授课,真是一种享受。我们只能在走廊里,偶尔听到徐老师慷慨激昂的讲课。

1965年底,临近元旦节,徐老师要我们以“三一”冠首各撰一幅春联,从中择选佳联,贴于教室门前。同学们纷纷撰联,徐老师选中两幅佳联——

其一,记不起是哪位同学撰写:

三载同窗共求进步,

一朝分手各创奇迹。

其二,由马铭良撰写:

三年同窗受教育齐走革命道路,

一朝分手为祖国各创丰功伟绩。

徐老师认为周厚忠的毛笔字写得好,叫厚忠用红纸书写,贴于教室前后门。大家看后,纷纷赞好。徐老师在课堂上讲评了这两幅对联用意、对仗、平仄等方面的优点及撰写对联的基本知识。

徐老师气质优雅,知识渊博,板书工整美观,同学们称为“徐体字”。徐老师堪称王牌语文教师,曾为通海口区语文老师讲公开课。 

1971年,沔阳县高中语文教师集训会举行几个公开课,徐老师执教的《记念刘和珍君》获得极高评价。1972年,他被选为“沔阳县初中语文老师培训班”阅读教学的主讲老师。

 

徐自学1989年在书房 徐咏梅供图

 

1978年,华中师范学院发正式文件,为徐老师错划右派评反。若干年后,有人在谈心时指摘我们党对待知识分子的错误时,徐老师诚恳地补充一句:“毕竟,这些错误由党自己纠正了过来。”

不因自己承受苦难而怨声载道,仍然心怀爱国爱党之情,何等朴素真挚!

19789月,徐老师由沔城中学调入沔阳中学,后来调入武汉第一师范学校。

徐老师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课堂教学,获全省中师语文教学年会示范课奖。他担任武汉第一师范学校教学副校长后,在坚持带一个普通语文教师“满工作量”的前提下,协助校长开展“小教大专班”教学实验,参加了全国《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的基础课程和《古代汉语》的编写、通稿工作、再版修订工作。他是武汉市教委直接管理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获得武汉科技进步二等奖。 

 

徐自学1990年被定为湖北省特级教师 徐咏梅供图

 

 

徐自学2006年获武汉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徐咏梅供图


20221224日,徐老师因新冠肺炎去世。他的骨灰一半随长江东去,去他向往的诗和远方,流入大海,周游世界;另一半随石盒沉入龙王庙附近的水域,守在他挚爱的滔滔长江汉江、家人儿女身旁。

胡常德老师为其他班教语文,课讲得好。后来才得知,胡老师1935 年出生于汉川县脉旺咀万福闸肖家口,1956年进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学习成绩突出,特别是在古典文学方面崭露头角,思想活跃。大鸣大放时,他在游行队伍中带头敲脸盆向学校领导示威,被划为右派。
    这位中文系的高材生,原本有希望留校,但因戴有右派帽子,毕业分配迟迟落实不了。直到19618月,他被分配到沔阳县彭场中学,教高中三年级语文。1965年春节后,调入沔城中学,担任65级一班语文课教学,精彩的讲课让学生印象深刻。

胡老师教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为打消学生盲目骄傲自满、不求甚解的傲气,胡老师常在教学中使出一些狠招,让学生慢慢懂得如何对待学习,打好牢固的知识基础。胡老师为65级一班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是《我的学校》。此前,胡老师曾听到好几个学生得意地说,自己被分到一班,是因为入校前都是成绩非常好的尖子生,平时的作文都在90分以上。胡老师意识到这些同学太自以为是。他在改第一篇作文时,全班仅一个学生60分,其余54人的分数都不及格,最低的只有38分!看到作文评分,同学们都傻了眼!

评讲作文时,胡老师语重心长地向全班学生讲了其良苦用心:同学们,你们年纪还小路还很长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学习和做学问上,除了刻苦用功,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力戒骄傲自满、不求甚解。在评讲课上,发生的小插曲挺有趣——

有位同学很不服气地说,我以前的作文都是90分以上。您布置的这篇作文我下了吃奶的功夫才写出来,您却给个不及格的分数,我不服!我想不通!!

胡老师叫他上台,念一遍自己的作文,让全班同学集体评点。然后,胡老师集中评点意见,着重指出这名学生作文中关键的不足点,全班同学口服心服。

这堂课让全班同学印象深刻,至今记忆犹新。在胡老师精心指导下,同学们勤学苦钻,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6812中旬,全校学生离校前,胡老师送给品学兼优的学生高培章红塑料包皮的小本本《毛主席语录》,在扉页上题了一首诗,最后一句是“含章建伟勋”,勉励学生回农村后好好地干出成绩!

1983年春,胡老师在仙桃八中任教。1986年,武汉大学发正式文件,为胡老师错划右派评反。1988年,胡老师调入仙桃市电视大学(与市函授学校合并)任教,主讲汉语言文学,侧重教古典文学,兼教冷门难教的韵律学、训诂学。胡老师还先后被聘为武汉大学中文系、文学院客座教授,主讲古代文学、训诂学、韵律学,在《武汉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胡老师一辈子教书育人,虽有政治风波波及,但他热爱教育事业,虽九死而犹未悔,爱生如子,似蜡烛燃烧,照亮学生前进的路。他一生教课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备课,写教案,讲课,从不马虎。他经常自编教材,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他的教课一直受到学生的赞扬! 

胡老师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是仙桃市首批评定的高级教师,在仙桃市电大获聘副教授。1995年,胡老师到了正式退休年龄,但他教的课程无人替代,便退而不休,继续坚持教学。直到2006年,他因身体健康原因不得不离开讲台。
    20213月初三,65级一班高武章、许泽明、蒋国海、严义明、董时金同学到仙桃市区胡老师家,看望86岁的胡老师和老伴刘老师,感恩老师当年的教诲,并合影留念,其乐融融。

 

    2021年4月,65级高培章、许泽明、蒋国海、严义明、董时金看望胡常德老师并留影,居中为胡常德老师和老伴刘老师 高培章供图    

 

赵咸武老师是袁市小南人,教我们班数学课,身材苗条,皮肤白里透红,三七开潇洒分头,双眼炯炯有神,是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赵老师讲课条理清晰,清脆磁性的声音,把枯燥的代数几何公式定理方程式讲得生动活泼,增添了教学氛围和课堂效果。

有一天上午第三节课,赵老师讲勾股定理,一边在黑板上画直角三角形图,一边讲解公式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勾股定理。同学们边听赵老师讲,边看课本。阵阵微风吹拂,早晨的稀饭已消化,肚子咕咕地闷响,精神欠佳的同学欲眯眼瞌睡。

赵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公式后,转身扫视全场,拍了拍手中的粉笔灰,略微停顿,朗声说道:我们读大学时学俄语,怎样记住俄语单词呢?

怎么讲俄语单词?同学们瞪大了眼睛,来了精神。

赵老师说:有一个单词“星期天”,比较长,有点拗口,不好记。有同学反复琢磨,终于想到了一句话,袜子落到靴子里。为何是这句话呢?华师校园里树林茂密,浓荫蔽日。星期天不上课,比较散漫。有的同学拿着书本,在树林中看书,有的还坐在树杈上,边读书边晃晃腿,未穿好的袜子松松垮垮,落到了鞋子里。只有星期天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所以,这个单词一下就记住了!

说到这里,赵老师微微一笑。同学们也会心一笑,瞌睡虫飞到九霄云外,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

赵老师继续讲课,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中的一个特例。早在周朝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因此,这个定理又称商高定理……

赵老师讲的许多具体运算方式方法,现在大都忘记了,这个插曲记忆犹新。学了几年的俄语单词基本忘光了,唯独“星期天”这个单词还记得发音。自此,风景优美的华师让我充满神秘和向往。若干年后,我在华师学习,桂花树漫山遍野,高大的梧桐树浓荫匝地,雪松翠柏冬青树满目苍翠,迎春花、月季花、夾竹桃、桂花、菊花、梅花四季绽放飘香,感受到大美华师的魅力。

有一天,赵咸武老师讲完数学,离下课还有点时间,讲了一个自己经历的故事——

他说,前些日子,总是阴雨绵绵。学校领导派他到潘场家访,他带着雨伞就出发了。走到离潘场不远的地方,遇到一条沟,看样子水很深,沟面有点宽,感觉好像可蹦过去,又害怕跳不过去。

思量片刻,索性将雨伞甩过去了,然后对自己说,看你过不过去啦,不过去雨伞就是别人的啦。一咬牙,后退两步,冲过去了。虽然两手抓住对岸的稀泥弄得脏脏的,但心里高兴……
    赵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今后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些困难,要学会自己给自己一点压力,压力会产生动力,让你跨过那个坎……

老师的话长留在同学们心里,刘德元同学还多次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赵老师晚年定居仙桃市区。20176月,六六届同学毕业50年聚会时,赵老师应邀与我们班同学相聚。见到这么多学生,满头白发的赵老师分外高兴,谈笑风生,与学生共忆往事,爽朗的笑声似清风吹拂学子快乐的心灵。


赵咸武老师(二排左四)2017年与1班学生合影 作者供图

 

我们那时初一初二是平面几何,初三有立体几何。傅骧远老师身材修长,蓄偏分头,常穿蓝色中山装,颇有风度!傅老师教几何课,讲课不紧不慢很幽默。他讲课用时短,一般30分钟就可讲完,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做作业。他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讲课内容滚瓜烂熟,熟记于心。他讲课时不带备课笔记,同学们有时问他什么问题,他会不加思索地告诉你书本多少面有定理。

傅老师多才多艺,爱好音乐戏曲,汉剧楚剧唱得有板有眼,一辈子从事教学工作,晚年定居仙桃城区,上世纪去世。说来也巧,傅老师的弟弟傅骅远曾作为武汉知青下放到海南军垦农场多年,后来到党员生活杂志社与我共事。我们闲聊时,才得知骧远老师是他的亲哥哥。

罗时忠老师教物理课,同学们总是期待罗老师带上该课程的实验设备和器具,有实验的课好懂又有趣——苹果为什么掉在地上?我们知道了万有引力;知晓了阿基米德定律;用条形磁棒做实验,我们明白了磁性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学会使用万用电表,明白电流、电压、电阻、电容的含义后,用并联、串联的方式,连接电池和小电珠;利用灯光,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这些课程,打开了我们求知的欲望。

有一次在3班上课时,罗老师带来一台抽气机和盛有水且密封的大玻璃瓶。他讲授热力学定律的基本原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真空状态下水的沸点只有摄氏三十多度,标准气压下沸点为一百摄氏度。

讲完理论后便做实验,即用抽气机抽出瓶内的空气。班长王传祥和童云修、白忠毛、武修齐等身强力壮的同学轮番上台,用力摇动抽气机。开始抽气时比较轻松,越往后越费力,需一人按住抽气机一人使劲摇动把抦,难免造成讲台和瓶子的振动、晃荡。当瓶内接近于真空时,瓶内的水开始翻动以至沸腾。同学们都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实验结果。

突然,坐在后排的魏章华站起来说,瓶内的水不是沸腾了,而是讲台和瓶子的晃动使水翻动了。同学们将惊愕的目光投向他……

罗老师诙谐且慢悠悠地对他说,“那你回去把你们家的水缸也抱着摇一摇,看能否让水沸腾起来?”嘎然……全教室哄堂大笑!

下课的铃声响了。这次直观、惊奇而诙谐的物理课让同学们记忆深刻。若干年后,杨代刚在西藏工作,亲身感受到,西藏拉萨空气稀薄缺氧,沸点只有八十多度,如果不用高压锅就是夹生饭。

上物理课时,罗老师讲无线电知识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教音乐的钱老师教会了我、张定坤、何其新等几个人安装矿石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图源网络)

 

我买回漆包线、扬声器、二极管、电容、电阻、调谐器等零件。我用铜板做成烙铁,挂在煤油灯罩上,焊接零件。我设计线路,焊接元件,绕制线圈,安装调试,用铁丝架设天线,埋下地线。从嘈杂的电波到刺耳的啸叫声,反反复复调谐,扬声器终于发出电台的播音声、美妙的音乐,我十分高兴。

我从学校回到农村后,又买了三极管、磁棒、可变电容、带开关电位器等更多零件,装单管(三极管)收音机,装双管、三管收音机,反复成功调试好,声音更清晰,能收到更多电台。

有了这个基础,后来我在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技术员时,在水利工地安装扩音机、架设高音喇叭,用于工地指挥讲话;在大队部建广播站,让上级精神、大队通知通过广播传遍家家户户。

韩天保老师教化学课,把我们带入新奇魔幻的世界。

我们由此知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看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知晓各种分子的质量。

各种分子式,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化学反应及复杂的计算,现在大都忘记了,但课堂上一些实验还记得若干。

上课时,韩老师带来试管、试管夹、烧杯、烧瓶、锥形瓶、集气瓶、滴瓶、漏斗、蒸发皿、水槽、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棒等仪器,告诉我们各种仪器的识别和使用方法,教我们学习化学实验简单操作:固体和液体的取用,量筒的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物质的称量,酒精灯的特点和使用。 

做水通电分解反应实验,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韩老师说,水由氢、氧元素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韩老师说,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物质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因此,镁可做照明弹。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氧气瓶,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含量越高。将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瓶中,木条的火焰熄灭。由此可见,二氧化碳可灭火。

在实验中,把紫色石蕊试剂放入酸液中变成红色,放入碱液中则变成蓝色。

韩老师说,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用石灰浆抹墙,为什么会逐渐变硬?因为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用墨书写的字画为什么常年不褪色?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稀硫酸可用来金属除锈,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氧气可用于潜水、抢救病人,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

韩老师爱好音乐,小提琴拉得好,演奏动人心弦,在班级、学校文娱演出活动中,韩老师常常拉小提琴伴奏。

 

化学实验(图源网络)

 

初三历史课学习中国近代史,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罗福群老师依照历史课本的梗概,发挥自己渊博的历史学识,逐课讲授外国列强强加于我国的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由来、背景。罗老师讲课条理清晰,语气深沉。时而慷慨激昂,振臂直呼;时而悲切低吟,如泣如诉。杨代刚回忆,他和许多同学欲听不忍,欲罢不能,心中犹如滴血,种下了立志报国的种子!

 

邹贤昆老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我们生物课,包括植物、动物及人类等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多方面内容,丰富多彩。通过讲解,我们知道植物的主要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生物可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邹老师说,适者生存。生物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耐寒冷。生物也对环境产生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是生物影响环境。

记忆深的是讲完植物细胞构造后,教我们做实验。我们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把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把它展平,放上接触水滴的盖玻片。经碘液染色后,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调准焦螺旋后,仔细观察,可清晰地看到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还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小液泡。

邹老师在学校小花园栽植了一些花草树木,带学生去小花园观察花草树木,讲解其特点性能。邹老师在课堂上讲,植物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叫做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他讲解嫁接的技术要点后,还带我们到花园、田间做嫁接。 

现在,中学的外语课都是英语,我们当年学的是俄语,由个头较矮的女老师李纪兰教俄语。我们学了俄语字母、单词、句子、语法及简单会话,由于毕业后一直没有练习运用,现在基本上都忘了,只记得几个简单的词语,好多字母都不知怎么读、怎么写了。  

各科老师认真细致批改作业,从不推给家长看、家长签字。语文老师对作文的差错、不规范处一一修改,精妙处用红笔画圈,还写眉批,对全篇的评语有分析、有肯定、有鼓励,恰如其分,似丰富精致的美食,让学生细细品尝,激励我们不断笔耕,提高写作水平。

学校图书室设在行政大楼一楼西北角,约50平方米。有政治、经济、文学、科技、工具类等各类图书。文学类有《诗经》唐诗宋词等古诗词、《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小说、现代小说《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半夜鸡叫》及外国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校领导、教导处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阅读写作水平。

学校严格控制学生加班加点,晚上睡觉钟声响起,马上熄灯,不准讲话。和现在的孩子们相比,那时学习负担少。每到考试前夕,学校强调不许学生开早车、开夜车。全校极少见到戴眼镜的学生。同学们由此感慨,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是幸运的。                      

江汉平原尊师重教的氛围浓厚。小时候,每家堂屋的神柜上供有“天地君亲师”牌位。春节年关,大人都带我们在此燃香作揖拜祭。我的父母是忠厚淳朴的穷苦农民,从我上学就一再教导: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同船过渡,五百年所修。同学是缘份,要与学生伢们和气相处。

受此氛围影响和家风熏陶,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尊敬老师,友爱同学,遵守纪律,刻苦学习,认真做作业,热爱劳动,从不调皮捣乱。中学期间,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的成绩均衡,那时不搞年级班级排名,我的各科成绩比较靠前,被评为优秀学生。我曾任班级生活委员、学习委员,尽力为同学们在生活、学习方面提供服务,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我在三年级加入共青团组织。

 

 

 

那时的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课余生活十分活跃,丰富多彩。                         

钱林申老师河南人,精通音乐,美术亦有造诣,可谓文艺全才。钱老师为我们教音乐、美术课,上音乐课时,讲解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调性等乐理知识。他说,这多种要素构成音乐语言,才能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钱老师教我们识简谱,还教五线谱,教我们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义勇军进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我们走在大路上》《赞歌》《珊瑚颂》等革命歌曲。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浓厚!

钱老师还组织跨班级的课外乐器训练课,以二胡、笛子、箫为主。钱老师有视如宝贝的二胡,其音色深厚宽广。他说,有一年发大水时,我没抢别的东西,只把二胡高举头顶才保住。钱老师的二胡演奏如泣如诉,或低吟婉转,或高亢激昂,优美动听,听得人如痴如醉。他曾在通海口剧院表演二胡独奏《洪湖水浪打浪》。他自刻油印了《二泉映月》、《良宵》、《汉宫秋月》、《江河水》等多首二胡乐曲,发给学生。

 

2002年5月2日,沔城中学校庆50周年,几位老师和学生在八栋教室前合影。前排左起,依次为赵复超、郭婶(钱老师的夫人)、宋文珠、徐自学、罗时忠、武超群、邹贤琨、钱林申、张老师、兰毓荃 高培章供图

 

钱老师组织排演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全程担当导演、音乐配曲、唱腔设计、舞台设计、布景道具、音响效果等全部剧情剧务安排。钱老师根据各位老师的特点选择演员角色:李玉和——徐自学老师,李铁梅——熊祖华老师,李奶奶——钟开芝老师,鸠山——武超群老师,王连举——吴敦银老师,伍长——胡常德老师,课长——魏章福老师,磨刀师傅——赵复超老师,交通联络员——罗时忠老师,扳道工人——匡升桃老师,特务(假磨刀人)——赵咸武老师,宪兵——朱振邦老师、曾远林老师、姚开银老师等。

经反复排练,1965年国庆节,在学校大礼堂演出《红灯记》。大礼堂挤满了人,除全校师生员工外,沔城城关一些单位的人员及周边居民闻讯纷纷赶来看演出。

老师和学生演奏小提琴、二胡组成乐队,场务服务和其他人员全是学生,张得付、杨成新、童云修负责灯光服务,当时沒有电,用汽灯照明,用红绿绸布罩着变换色彩。火烧村庄时,用人口喷煤油燃起大火。

徐老师演李玉和,唱腔和动作惟妙惟肖。

“刑场斗争”这场戏,李玉和戴铁镣裹铁链出场,“回龙腔”动人心弦:“休看我,戴铁镣,裹铁链,锁住我的双脚和双手,锁不住我的雄心壮志冲云天”。表达了坚强斗志和豪迈气概。

“赴刑场,气昂昂,抬头远看”,“看”字用拖腔,眼神往远处看,脸带笑容接唱:“我看到,革命的红旗高举起,抗日的烽火已燎原。日寇,看你横行霸道能有几天。”唱腔充满了藐视敌人和胜利的信心。

“但等那,风雨过,百花吐艳”,唱腔和形体动作缓慢下来,转入“慢板”:“新中国,似朝阳,光照人间。那时候,全中国,红旗插遍,想到此,信心增,意志更坚。”以满含希望的眼神,从右到左,往远处看,脸上微露笑容,抒发了李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之情。

徐老师的眼神、亮相、身段精雕细刻完美配合,造成强烈的舞台气氛感染观众。

这是人们首次观看革命现代戏,从第一场“接应交通员”到第三场“粥棚脱险”,第六场“赴宴斗鸠山”到第八场“刑场斗争”,第九场“前赴后继”到第十场“伏击歼敌”,演出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获得全场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参与演出的老师一再谢幕,广大观众再次鼓掌,久久不愿离去。

这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同学们印象极为深刻!李玉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赴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令同学们深深感动。

 

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剧照


“东方升起了红太阳,哎嗨升起了红太阳,手捧书本心向党,心呀么心向党哎,嗨心呀么心向党哎。要问我,要问我,要问我读的什么书哎,毛主席著作哎闪金光哎,闪金光……”

清晨,在人来人往的沔城街道,传来清脆悠扬的《毛主席著作闪金光》歌声,人们纷纷围过来观看。原来,这是沔城中学的学生在表演革命歌曲、舞蹈——

在全国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时,沔城中学抽调各班文艺骨干组成学校文娱宣传队,钱老师组织排演节目,在城关早市时间到沔城街道、附近生产队宣传演出,有时晚上也演出。《毛主席著作闪金光》由3班演唱,演唱女生是陈崇玉、何德满、李和秀、董桂芬,男生是舒振中、张芝频、王顺银、杨代刚,钱老师拉二胡、严正伟吹笛子伴奏。

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宣传队自编、改编一些相声、快板、道琴、歌舞《大海航行靠舵手》《北京的金山上》《想起往日苦》等节目演出。当时,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我们多次破获窜入大陆的蒋匪特务,经常击落敌机,活捉蒋匪飞行员。宣传队据此编排故事,化妆表演,由杨传林、熊永发扮演被抓的蒋匪飞行员,群众看得笑声不断,拍手叫好。还结合学雷锋做好事等方面的素材编故事表演,类似如今春晚演出的小品,颇受欢迎。

钱老师这把二胡的传奇经历让我着迷,我也梦想有二胡拉一拉。没有钱买,就自己动手做。父母找来梨树枣树,我做成琴筒、琴杆、琴轴。蛇皮很难弄到,便想方设法找来羊皮,还有细竹、马尾毛、丝弦等,终于做成了简陋的二胡。

我后来在家里反复练习,学会拉《北京的金山上》《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流行歌曲,接着练习拉《良宵》《二泉映月》《江河水》等二胡名曲,后来拉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洪湖水浪打浪》许多唱段,样板戏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经典唱段。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学校组织师生举行迎新年晚会。我们班每年晚会都演出一个节目,全班在一年级排练并成功演出了《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宏伟的民族音乐史诗,唤起了无数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唱《保卫黄河》,斗志昂扬地奔赴抗击侵略的最前线。

《黄河大合唱》共8个乐章,演唱由韩老师指挥。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答朝茂宏亮地喊:开船啰!领唱汤治洋及合唱的同学互相呼应:

咳哟!划哟!划哟!划哟!划哟!

努力划哟!努力划哟!努力划哟!努力划哟!

划哟……

乌云啊,遮满天!波涛啊,高如山!

冷风啊,扑上脸!浪花啊,打进船!

咳哟!划哟……

伙伴啊,睁开眼!舵手啊,把住腕!

当心啊,别偷懒!拼命啊,莫胆寒!

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

歌声气势磅礴,展现船夫勇敢地与黄河惊涛骇浪搏斗的动人场面。

 

黄河船夫(图源网络)

 

第二乐章《黄河颂》由汤治洋男声独唱,热情、深切地歌唱黄河的雄姿,赞美五千年的文化,颂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四乐章《黄水谣》由黄志香、刘美枝女声二部合唱,唱出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控诉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浪又高,

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筑堤防,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

豆花儿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

一片凄凉,(凄凉)

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逃亡)

丢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乡!

黄水奔流日夜忙,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是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叙述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人民的斗争决心。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全班同学齐唱、轮唱——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韩老师挥动双臂,坚定有力地指挥,轮唱声部间旋律此起彼伏,歌声奔放、豪迈,铿锵有力,形象地表现了汹涌澎湃的抗日浪潮,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高亢嘹亮、激情豪迈的歌声在大礼堂回荡,现场气氛热烈,演唱完毕,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唱得热血沸腾,深切地感受到黄河的屈辱、黄河的觉醒、黄河的力量,中华民族气吞山河的崇高气节,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精神上得到洗礼升华。今天重温当时的情景,仍令人心潮起伏。《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鼓舞群众奋起抗战的战斗号角,今天仍然激励我们永远向着胜利前进!

 

黄河大合唱 总谱(图源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官网)

 

初三上学期,熊祖华老师考虑我们班在迎元旦晚会演出《洪湖赤卫队》第四场,挑选了主要演员,召集主要演员讲解剧情及演出的意义,动员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活动,做好群众演员及排演等各项准备工作。

那时没有收音机、录音机供收听练习,如何熟练演唱是个难题。熊老师刻写油印演出剧本及歌单发给同学们,利用课外活动和晚自习时间,向主要演员一句句重复耐心地教唱主要唱段。每个演员看台词背台词,互相串词,下功夫练习唱段,琢磨情感、动作、表情,熊老师指导大家初排、彩排,反复打磨,提高表演水平。

全校师生迎接1966年元旦晚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各班歌舞文艺节目精彩上演。“下一个节目,由三(1)班表演歌剧《洪湖赤卫队》!

幕布徐徐拉开,一间用磨坊改装的牢房,由黄志香扮演的韩英身穿蓝底白花衣服,双手戴着镣铐,深情地望着窗外的月光和浩荡的洪湖,唱道——

月儿高高挂在天上,

秋风阵阵,湖水浩荡。

洪湖啊,我的家乡,

洪湖啊,我的亲娘!

自从韩英生下地,

从小我就在你的身旁。

喝的是湖中水,

吃的是岸边粮。

就在你的土地上,

韩英我加入了共产党。

我虽今朝入罗网,

同志们仍然

战斗在你的身旁。

看见洪湖水,

韩英我无比坚强;

听到洪湖浪,

韩英我浑身都是力量。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只有仇恨满胸膛!

任你敌人逞疯狂,

夕阳西下不久长;

任你是火海刀山,

难动我韩英半点心肠!

…………

唱段旋律优美动人,演唱难度高。黄志香运用纯朴的音色,唱低声时不压不硬,唱高音时明亮纯净,通过细腻、感人又赋予无限深情的独唱和与幕后合唱、对唱呼应配合,表现了狱中韩英对革命无限忠诚、对战友无限思念、对敌人无限仇恨的情感,刻画出韩英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和崇高的精神风貌。


《洪湖赤卫队》电影海报(图源网络)

 

彭霸天(杨传林扮演)威逼利诱,企图以母女之情劝降韩英。韩英与母亲(陈礼英扮演)在狱中相见,韩母见女儿遍体鳞伤,好似钢刀割心肠,悲愤地唱道:

儿啊——

你听那催命的更鼓三声响!

儿啊——

为娘怎能看着我儿赴刑场!

心如刀绞,

好似乱箭穿胸膛!

韩英面对母亲,深情地唱道——

娘的眼泪似水淌,

点点洒在儿的心上。

满腹的话儿不知从何讲,

含着眼泪叫亲娘……

娘啊!

娘说过那二十六年前,

数九寒冬北风狂。

彭霸天,丧天良,

霸走田地,

抢占茅房,

把我的爹娘

赶到那洪湖上。

那天大雪纷纷下,

我娘生我在船舱。

没有钱泪汪汪,

撕块破被做衣裳。

湖上北风呼呼地响,

舱内雪花白茫茫,

一床破絮像渔网。

我的爹和娘,

日夜把儿贴在胸口上。

从此后,

一条破船一张网,

风里来,雨里往,

日夜辛劳在洪湖上。

狗湖霸,活阎王,

抢走了渔船撕破了网。

爹爹棍下把命丧,

我娘带儿去逃荒。

……

娘啊!

生我是娘,

教我是党!

为革命,

砍头只当风吹帽!

为了党,

洒尽鲜血心欢畅!

……

娘啊,

儿死后,

你要把儿

埋在那大路旁,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让儿看红军凯旋归,

听见乡亲再歌唱。

娘啊,

儿死后,

你要把儿

埋在那高坡上,

将儿的坟墓向东方,

儿要看白匪消灭光!

儿要看,

天下的劳苦人民

都解放!

这一咏叹调,黄志香唱得声声悲恸,感人至深,催人泪下!震撼人的心灵!整曲音调表现得凄楚悲壮又含阳刚之气,表现了韩英坚贞不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崇高的革命情操和信仰。

彭霸天、老幺下场后,张副官(芮永华扮演)机智救韩英。韩英砸破窗棂,在张副官帮助下,跃出窗去。张副官击毙匪徒,掩护韩英出走,最后弹尽,壮烈牺牲。

为了角色尽量与原剧角色接近,熊老师自掏腰包给杨传林二元五角钱,让他到沔城理发店理发,烫成原剧中彭霸天一样的后背头,上发胶定型,杨传林口袋里放着傅骧远老师的怀表。杨传林扮演的彭霸天形似又神似,表现了彭霸天的阴险毒辣。芮永华扮演的张副官冷静沉着、机智勇敢。

几位演员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演出紧张惊险,精彩纷呈,扣人心弦。演出结束,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许多老师称赞演出精彩。这次演出,使我们学英雄提高了思想觉悟,感受全班团结一心的力量,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及人生经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洪湖赤卫队》电影海报(图源网络)

 

文四喜老师教一年级体育课,湖南人,说话湖南腔较浓,脾气比较急躁,同学们有点怕他,幽默风趣的邹云彪却能把文老师逗笑。一年后,文老师调回湖南。

接任的体育老师曾以芳个子不高,蓄平头,常穿运动服装,上装印有“湖北”二字。他曾是省体操队队员,因腰部伤病从省体操队退下来,跟我们上课时还时不时扭一扭腰。曾老师讲课慢条斯理,和蔼可亲,边讲解,边示范。     

体育课老师教我们短跑中长跑接力跑,利用沙坑,练习跳高、跳远,推铅球,练习规范学生广播体操,反复练习打乒乓球的技巧,练习踢足球。曾老师利用在省体操队学习的技巧,教我们在垫子上练习前滚翻、后滚翻、头手倒立,练习跳跃跨越鞍马动作技术。

曾老师还教我们练习中华武术。他说,练习武术,有益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增强体质。先教我们学习冲拳、抱拳、砸拳,挑掌、穿掌、架掌等基本手型手法,弓步、马步、歇步、仆步等基本步型步法,压腿、踢腿等基本腿法,再讲解示范武术动作。全班同学反复练习,达到动作整齐、规范、有力,姿势舒展、大方。

学校每学年度举行学生运动会,进行篮球赛、长跑、短跑、跳高、跳远、爬杆、推铅球、双杠、体操等比赛,是学校综合性体育盛事。同学们涌跃参加,运动场龙腾虎跃。

刘美枝勇破女子60米短跑校运动会纪录曾震惊校园,为许多同学津津乐道。

刘美枝说,回忆中学时代,自己就是一个假小子,喜欢打篮球、游泳、打乒乓球等各项体育运动,还和三班李和秀、董桂芬到县里参加过乒乓球赛,坚持经常参加的就是跑步。 

美枝刚进校时蓄中长头发。因每天早晨全校学生都要跑步,绕操场跑五圈,为早晨迅速加入跑步,熊祖华老师帮她剪成短发。女生睡觉的床是高低二层,美枝爱住上层,上下动作敏捷,同学们喜称她为运动健将。

19645月下旬的一天上午,艳阳高照,微风吹拂。学校举行春季运动会,各项竞赛都按赛程有序进行。女子60米短跑决赛即将进行,穿短袖衬衣的刘美枝精神抖擞,与几位决赛运动员各就各位。当发令枪“砰”地响起,运动员似离弦之箭冲出去,美枝像野马一样向前狂奔,第一个到达终点,两位护理员搀扶她慢慢来回走动。片刻,广播员激动地髙声宣布:女子60米短跑冠军刘美枝,83,打破我校纪录!

刘美枝听闻欣喜若狂,同学们围过来,纷纷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美枝还获得接下来举行的400米接力赛亚军400米个人赛冠军、1000米个人赛亚军。    

运动会颁发给美枝几本精致的硬壳笔记本奖品,有一本上面写着:刘美枝同学以83的时间夺得60米短跑冠军,以资鼓励。捧着奖品,美枝非常高兴。

我查了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中,初中女生60米短跑标准成绩为——

合格:1030——1062;中等:975——1029;优秀:942——974

可见,美枝60米短跑的成绩放在今天,也超越了优秀,确实值得骄傲!

 

校运会女子400米跑(图源网络)

 

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大江大河中去锻炼,学校组织老师学生去游泳。我们在校期间进行过两次大规模游泳,第一次是从沔通公路旁边的一条河下水,游到官路那条河,游泳500米。那天,师生们兴高采烈,河岸边许多人为游泳的学生老师鼓劲加油。傅老师的游泳很厉害,以自由式游泳第一个到达终点。第二次是到前面的湖里游,游泳100米。我们班严泽义等同学两次游泳都参加了,学校发给他们体能达标的小证书。 

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田径、体操、球类等各项目都达标,但没有突出的技能。和许多同学一样,我爱好打乒乓球,无奈球台少,要排队等候。即使轮到获得资格,往往打一局就下来了。我是班足球队员,与其他班比赛时,我总是作为后卫队员上场。        

学校注重学生的劳动锻炼,增强学生爱劳动的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农方面,学校还放农忙假,让学生回家到生产队参加劳动。

校门口有近30亩菜地,一年级时校内东边还有近20亩菜地。学校农场在二老坡以东两里多,有130多亩地,是县政府留下来给沔师又转给沔城中学的。农场种蔬菜为主,旱地种少量小麦、黄豆、芝麻、油菜、棉花,水田种水稻。农场姓杜的农工五十多岁,常年住在农场负责种植管理,安排去劳动的学生做农活。

每周有半天劳动课,有时全班都去农场劳动,有时只去身强力壮的男生,用运粪车给农场送肥料。在二老坡有急转弯下坡,去时是上坡,拉粪车在此处有危险,要特别注意。一年级学生不让拉粪车,二年级多半由老师掌车。三年级时,班主任韩老师多次掌车,特别关心学生,也特别细心!运粪时掌握车把手的人要力大稳得住,我们班张定坤班长、何其新、郑志荣、杨明才掌过车把手,有时张德付老师、武修伦主任掌过车,几位同学背着绳子帮忙拉车,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劳动虽然辛苦,同学们都很高兴,把拉粪车戏称驾辕。有一次,每个学生发一把镰刀,去割稻谷。由于缺乏锻炼,割稻谷的时间长,有的同学手里打起了血泡,大家仍然热情高涨,感到开心。         

196510月下旬的一天,匆匆吃完早餐,全年级同学集合,分别由班主任带队,向排湖原种场进发。

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十多公里行军路上歌声嘹亮,此起彼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到达排湖原种场,大片棉花雪白耀眼,大家散开去摘棉花。蓝天白云,秋风吹拂,沔城中学红旗在雪白的花海漫卷。中午在农场吃饭,下午继续摘棉花,干到5点后,夕阳西下,师生步行回学校。

摘棉花使我们得到了锻炼,看到了集体大干的热火朝天场面。每个学生摘了几十斤棉花。当时,农场领导感动地夸奖:这些学生真能干!            

初三那年插秧的季节,我们班到城关公社洲岭大队支农一周,吃住都在社员家里。张铭喜被分配到王会计家里,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家里有5个孩子,年龄相差都不大。王会计夫妇告诉铭喜扯秧、插秧的技巧,手要把秧捏紧,秧根要齐整,才能插快、插好。铭喜干了一个星期,扯的秧越来越整齐,洗得越来越干净,插秧速度也快些了。

 

插秧(图源网络)

 

在学习雷锋的热潮中,我们班用勤工俭学的钱买了理发推剪、条剪、剃头刀、毛刷,成立理发组,为同学们义务理发。那时候男生都是蓄平头和分头,我和刘德元、周厚忠等同学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同学们理发。

刚开始剪头时,使用推剪、条剪不够利索,剪过的地方不平整,三七分发型难以把握准。通过一段时间摸索,技术逐步熟练,注意手眼心配合,根据每个人的脸型和头骨形状,控制发型的轮廓,恰当划好三七分线,使分头的发型恰到好处,大方而有风度;平头剃得板板正正,齐齐刷刷。3年时间,在剪刀的咔嚓咔嚓声中,记不清为多少同学理发,剪出美丽青春、快乐青春。每次为同学剪完头发,拿毛刷把头上、衣服上的头发屑刷干净,取下披风,看他们焕然一新高兴地离开,快乐油然而生。

有一次星期六上午,我拿绿化专用大剪刀,去修剪矮冬青枝叶。以前在农村没干过这活。我两手握紧把柄,一开一合,响起咔嚓咔嚓的声音,冬青上面的枝叶被剪断,边剪边往前,还回头看看,将不平整的地方再修剪一下,一米一米平整的冬青围栏渐渐出现。突然,从里面飞出来黄蜂。要是被黄蜂蜇了可疼得要命,我只觉得头皮发麻,拿起大剪刀飞快往远处跑。过了一会,我慢慢走回来,发现冬青丛中有一个黄蜂窝。我远离此处,再继续修剪冬青枝叶,直到全部修剪完毕。

王传祥回忆,初中三年,一晃而过,但在人生岁月里特殊而精彩。那时的课外活动多样,很有意义,为学生增添活力。

他记得开学的第三周周五下午,夕阳西下,三班组织在教室后边给刚出芽的大白菜地里浇水。白菜初露的两片小叶,恰似豆芽。同学们手拿脸盆,排成长队,从厨房门前的水井打水,传递五十多米到菜地。打出的水清凉清凉,浇到嫩芽菜上,直摇直跳,掉落身上,好似冰片洗身。

不到一个小时,两块菜地浇完了水。班长王传祥一声喊叫,可以自由发挥了!只见一盆盆水挥洒,水花飞溅,互相打起水仗。男生喊,女生叫,个个淋得像落汤鸡,哈哈直笑,好不快哉。

直到毕业前夕,不少同学建议,让我们再来一次传递脸盆浇水打水漂吧!  

我们生活在这爱意浓浓的校园里——老师爱学生,学生爱学生,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互帮互助互励互爱。多么纯真,多么质朴,多么真诚,多么可爱!没有怨恨,没有内卷,没有颓废,没有早恋,没有跳楼,没有混混。虽苦,虽累,却多么开心,多么快乐!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

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还记得钱老师教我们唱《毕业歌》的情景。《毕业歌》是聂耳在1934年为故事片《桃李劫》所创作的主题歌,节奏鲜明,唱腔高亢,富有激情。通过《毕业歌》描写这群青年在毕业典礼上集体高歌的场面,表现青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满腔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当时,我和同学们唱得热血沸腾,深为感动,形成强烈的振奋精神。三年学习,转眼间,1966年夏季,到了我们毕业的日子。

我在《情系同窗》诗中写道:

校园挥别,奔向八方。峥嵘岁月,播种理想。栉风沐雨,搏风击浪。花艳果硕,书写华章……

同学们从母校沔城中学的怀抱走向大社会。历经“文革”的急风暴雨,上山下乡的风起云涌,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几十载春风秋雨,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我们趟过泥泞,迈过坎坷,敢于正视现实的磨难,乐于付出拼搏的汗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没有退却颓废,没有怨恨悲伤,虽九死而犹未悔,心中始终充满阳光,理想的旗帜呼啦啦高扬!交出了令人荡气回肠的人生答卷——

杨代刚初中毕业后,进沔阳县农业机械厂技工学校读书。时值“文革”,正式开课少,有很多时间向工人师傅学习,他先后学习钳工、锻工、翻砂工、电焊工、修理工。这些经历让他以后当技术员时受益匪浅。

1968年春,代刚应征入伍。同年5月,随部奉命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多次受奖,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退伍后回到农村老家。大学招生犹如春风吹来,他随即报考,考试成绩为全县第一名。他在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为湖北中医学院,因其母癌症早逝,立志学医为百姓治病;第二志愿为湖北农业机械学院,他在“双抢”中感知农民的辛苦,立志要用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结果,他被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船舶工程系录取,对口六机部海军绝密专业。我那时在华师学习,与代刚互相走动,有时在周末来往于桂子山、喻家山,交流学习体会、校园生活,倾谈社会百相、人生理想。聊着聊着到吃饭时间了,则去学生食堂买饭吃。1975年有一次应约,与陈崇玉、向德荣、夏新华、李华贵老师等十多位老乡相聚,还在照相馆照了合影。

 

杨代刚(前排右一)1975年与夏新华、陈崇玉(前排右二、三)、李老师、向德荣、周传普(后排右一、二、四)在武汉关山合影 

陈崇玉供图

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报名奔赴边疆西藏,被分配到昌都县面达区任区委秘书。住地与青海玉树相邻,平均海拔4500米,只有他一个汉族干部。没有公路,下乡靠骑马,来回得6天路程,生活与西藏农牧民一个样。环境艰苦,生活条件极差,但他工作劲头十足。1979年,他调县农机厂任技术员。 1982年后,任昌都行署计划经济委员会科长、副主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据政策许可和财力物力的许可,他为农牧民和基层单位办好事办实事。

 

杨代刚1996年9月在农牧区调研 杨代刚供图

 

1988年起,他调任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经贸体改委副主任,2001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西藏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依靠团队的努力和集体领导的智慧,他研究制定推行实践国企改革、宏观经济、体制变革、引资改造、发展特色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创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扭转企业亏损,增加地方财政税收,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为推动西藏经济全面好转做出了贡献。

 

杨代刚2004年7月在西藏林芝考察 杨代刚供图

 

在藏工作生活几十年,面对高寒缺氧的气候地理环境,远低于内地的物质生活条件,完全不一样的民族习俗和工作氛围,上有老下有小的各种后顾之忧,他发扬18军前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老西藏精神”,树立“立志报国,初心不改”的信念,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治藏方略,在工作中有开创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实践,为西藏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各族人民过上好日子,贡献了力量,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1966年,钟如相(原名钟儒相,后改名钟如相)被招为飞行员。在学习解放军、崇拜解放军,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年代,成为沔城中学轰动一时的新闻,引起许多同学羡慕。他是我们班的骄傲,更是学校的骄傲。

如相的招飞过程也有点小波折——

19663月,空军飞行学员摸底体检在沔城中学结束,钟如相初检合格。

参军当飞行学员,政审非常苛刻,几乎把钟家所有亲戚都翻了个底朝天,不能有任何海外关系,不能有现行反革命的亲戚。他家的穷亲戚都清白无汚,政审合格。

5月,武修伦主任带如相到县城,接受省专家体检组全面检查。全县各校初检达标30多人,为节约开支,借住在县教育局的一个办公室里,睡地铺。办公室没有纱窗、蚊帐,蚊子很厉害,住3个晚上被咬得够呛。

体检结束,没发现如相身体有任何毛病,让回家等通知。谁知回来的路上,如相突然浑身寒颤怕冷。武主任与如相商量在郭河下车,就近找医生看。如相住郭河工农3队,看完病就可回家休息。在郭河卫生院捡查后,诊断是虐疾。医生开了中药喹啉,武主任搀扶如相回工农3队,让他在家好好吃药休息,病好后返校。3天后,如相身体恢复正常回校,他感谢武主任慈父般的关爱!

根椐体检对体重的要求,初三年龄段是45公斤,如相刚好达标。但生病后只有44.5公斤,校领导特别是武主任很着急,研究决定给如相开小灶,在教师食堂给他每天中、晚餐加一个菜。到6月份,如相体重就达标了。

610日,如相接到入伍通知书,715日到湖北省军区招待所报到,16号晚上,他坐闷罐火车离开武昌站。当天,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如相记住了这个伟大的日子。

 

钟如相1966年招飞时在汉留影 张定坤供图

 

入伍进长春空军航空第一预备学校学习半年,1967年初到连云港某陆军师当兵锻炼1年,1968年初进西安某飞行学院学习2年,毕业后分配到空军侦察航空兵独立团,开始战斗部队生活。

如相热爱战机,热爱祖国的蓝天,刻苦训练空战战术,驾驶战机飞翔,金色的朝霞在身边飞舞,脚下是锦绣河山。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他和战友们做好了准备,只要祖国召唤,就会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领空的尊严,保卫人民的幸福生活。如相在航空兵部队18年,空中飞行总时间1200小时。

1985年,他因身体原因改做后勤工作,调空军桂林场站仼参谋长、站长。1992年,调南宁空军某军任后勤部副部长,空军大校军衔。

如相军旅生涯30年,1996年,他转业到广西政府打击走私办公室工作,至2009年退休。

如相上进心强,入伍后积极要求进步,工作勤奋努力,1967年入党。他深知一个乡下出来的娃只身闯荡江湖,前进的道路充满艰险与挑战。他在后勤系统的领导岗位上工作11年,管钱管物,每年经手的财物都是千千万,能做到警钟常鸣,绝不做出格的事。他转业在打击走私办公室领导岗位上,经常打交道的都是一些不择手段铤而走险的危险分子。如相组织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走私、贩私行为,促进广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14年地方工作他没出任何问题。

 

胡正平、钟如相、李克武(从左至右)2023年9月在广州合影 李克武供图

 

咱们这届学生正长身体就挨饿,营养不良,身体瘦小,二班李水清更是瘦骨嶙峋。他住通海口街上,家庭贫寒,衣着与我们一样陈旧,众人笑称其为“柴禾棍”。

1969年,水清作为知青下放到我们家乡杨场公社,勤奋实干,当上公社团委书记,曾到我们红星大队(现为芮湾村)作路线教育动员讲话,挥动手臂,慷慨激昂。

197012月,我在排湖电排河工地劳动。寒冬腊月,寒风凛冽,雪花飘扬。我们赤脚挑泥,裤子卷到大腿。水清是公社带队人,大声鼓劲:我们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拼命再拼命,开好战备渠;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李水清先后任姚咀公社副书记、通海口副书记、杨林尾(区)镇委书记等职。1991年起,任市委候补委员、市外贸局局长,1992年兼任市纺织总厂厂长、党委书记。1994年起任市委常委,市仙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199812月起,任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2003年起,任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2007年起,任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无论是在乡镇科局还是在市领导岗位上,他都敢挑重担,不怕苦,不怕累,干事风风火火,恰似“拼命三郎”,获得好评。

199881日夜晚,嘉鱼县簰洲湾大垸决口,垸内5万多群众及152名解放军官兵,淹没在滔滔江水中。根据省“防总”的命令,仙桃市连夜派出3艘大船,由市委常委李水清带队赶赴簰洲湾,连续奋战,共救出受灾群众1300多人、财产物资20多吨。

200391118时,东荆河仙桃杨林尾站水位达3189米,超警戒水位039米。据水文部门预报,东荆河洪峰将于12日凌晨1时通过杨林尾站,峰值将达32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03米。市委副书记李水清与宣传部长陈伯台、副市长周谊群分三段坐镇指挥,沿东荆河乡镇主要负责人到险工险段检查督办,分段把守。1万多名干部群众严防死守,全力迎战东荆河洪峰。

李水清任仙桃市政协主席后,与政协领导把反映社情民意作为人民政协履职的重要形式,充分调动委员反映社情民意的积极性,促使一批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发挥了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作用。

在仙桃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水清与政协领导引导委员围绕打造实力、诚信、生态、和谐仙桃的目标,开展“我为发展献一策”活动,关于招商引资、重视发展出口水产品等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批示相关部门迅速研究落实,对促进仙桃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水清与政协领导关注民生,开展“我为民生说句话”的活动,许多委员抓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如《办好寄宿制学校,解决农民工孩子读书问题》、《整治商业噪声,还静于民》、《根治城市牛皮癣,树立城市新形象》、《尽快解决城区背街小巷亮化、净化、硬化问题》等建议,这些问题在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下,处理较好,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令群众满意。

20074月,李水清在龙华山与委员们座谈时,了解到委员和群众对那些品学兼优而家庭困难的学生就学问题表示关注的情况后,立即召开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市政协委员中发起“奖学济困”爱心工程,帮助一批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高中生顺利完成学业。倡议发出后,全体委员积极响应,募集了10万多元支助款,对口帮扶108名学生。

924日,在仙桃市政协“奖学济困”助学金颁发仪式现场,李水清向家住龙华山办事处杜台社区的胡永毅同学颁发1000元助学金。胡永毅喜悦挂满眉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只是仙桃市政协开展结对济困助学的一个缩影。

李水清在助学金颁发仪式现场讲话:

万事之重,莫过育人;万代之重,莫过青年;万时之重,莫过春天。我们今天伸出希望之手,帮扶的是祖国的春天、时代的青年、社会的希望。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慈善之举。

这项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响应。2007年,全市社会各界济困助学捐款达3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000余人。献爱心活动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在仙桃传为佳话。

我在党员生活杂志社工作时,多次到仙桃采访。李水清经多年历练,乃一位地方父母官了。老同学相会,但见他脸色红润,握手拍肩,嗓门宏亮,那正是他大展宏图之际,然他已发福,与少年“柴禾棍”判若两人。孰料若干年后,水清58岁就因病去世了,令人惋惜。

 

1968年,陈崇玉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杨场公社。她虚心向农民学习,育秧、插秧、耕田,一身水,一身泥,不怕吃苦不怕累。棉花田被洪水淹没后,她跳进堤坝倒口处,用身体堵住决口,确保了棉苗生长,受到公社领导好评。

在焦枝铁路钟祥段建设中,为响应中央加快完工的要求,她77夜没睡觉,背道钉、扛枕木,一百多斤扛起来就跑。铁轨来了铺上后,她甩锤打道钉。鞋子磨烂了,她穿着袜子在石子上跑;袜子磨烂了,就光着脚在石子上跑着干。建设完工后,她被评为焦枝铁路建设先进工作者。

1971年至1973年,她在沔阳县电信局报务班当报务员、班长,刻苦学习,15天赶上已培训3个月同事的水平。除报务员本职工作外,她还争做其它工作,被评为荆州地区劳动摸范。

1973年,陈崇玉考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无线电系学习。1976年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电视台,期间任湖北电视台发射科科长、技术部副主任,龟山广播电视发射台副台长。1989年任湖北电视台副台长,1992年被破格评聘为高级工程师。

1989年,作为分管技术的副台长,陈崇玉主持了湖北电视台新彩电中心大楼内所有机房的设计、设备选型配套、安装调试等重大工程。8大系统的设计、安装圆满成功,为以后迎接全功能、大容量、高质量、数字化的电视节目播出和电视节目制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物质基础。1990年,新彩电中心大楼交付使用。她领导并指挥所有制作电视节目的设备拆迁、安装、投入使用的工作。凌晨2点,在搬迁中她坐的车突然与出租车相橦,她坐在副驾驶位置,头撞出去将车前挡风玻璃砸碎。为确保早晨7点新闻播出,她坚持33夜不停工作,直到顺利迁址,确保了安全播出,确保了在搬迁过程中设备无一损坏,电视台工作全部正常才住进医院。

她是全省乃至全国大型晚会、大型活动、各种赛事现场直播的总指挥。直播前,她都到现场实地考察,制定方案,现场指挥。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农民运动会还写了2本书,指导现场人员、设备、场地的配备及节目的播出内容。每次直播都做到图像清晰、伴音流畅、现场气氛强烈,做到全国首次不同两地节目表演切换到一个屏幕上,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领导、省市领导表扬。

她考虑组织科学合理地购置更新电视摄像、制作和传输设备,节约了大量资金。她制定了一系列适应电视宣传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确保全台宣传工作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她的努力下,1993年成立了索尼维修站,为电视台每年节约资金200多万元。她牵头在中南地区成立了创新技术评审委员会,给全台技术人员提供了评优、晋级的平台,为技术人员评定职称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199410月起,她兼任湖北有线电视台台长。创建初期,无资金,无设备,无编播技术人员,无一个网络用户,举步艰难。短短两年中,在她的领导下,合理策划,统筹安排,艰苦创业。首先要建设一条能传输电视、传输其它功能的光缆线路,武汉电视台已经做了5年的有线电视,占有武汉市80%的客户,再建一个有线电视台难度极大。她和同事白天录卫星节目、制作拍摄节目、编排播出节目,晚上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等单位开发客户,将各单位、各居民区的闭路电视洽谈合作,引进湖北有线电视网。不知有多少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不知有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她主持设计,和同事们共同建立了高起点、高速度、高质量的有线播出和传输系统。网络从零突破到35万户,传送节目32套。有线电视台自办节目多次受到领导和观众好评,第一年创收2000多万元,以后每年创收几千万元。

她多次被评为湖北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湖北华盛铝电有限责任公司曾是湖北企业的一面旗帜,但由于选址、设计、布局、干部配备等不合理,导致从初期鼎盛走向临近倒闭,资金链断了,省政府决定移主。陈崇玉率队临危上任,主谈收购、交接到经营全过程。

她任电厂、铝厂两个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后,把政策要够,把政策用足,把潜在的风险和漏洞化小、化掉。在厂房交接过程中,她和大家白天分片清点盘查,晚上集中碰头,用智慧和正义冲破各种阻力,每天工作到凌晨3点,和同事们一道同心同德,奋力拼博,圆满完成了8亿资产的交接,为公司争回2041 万元资产,开创了全国在动态中交接的先河。

经营过程中,她调整干部,改革不合理规定,重新制定制度,开拓市场,从产、供、销管理中节约2000多万元。她与工人拦截河坝,让水位升高,工厂存水,确保不停产。公司开展技术革新改造,节约能源,通过压歪风、树正气、交责任、定人心等多方面工作,在短时间里,发电13216kw,生产原铝5081吨、铝锭4040吨、铝棒1405吨,完成产值17518万元。使亏损严重即将倒闭的企业一年内达到销售额6亿多元,上交税金3000多万元,利润1亿多元,受到省政府表扬。

随后,陈崇玉应邀到北京新奥特集团工作,先后担任集团执行总裁、总裁,兼任硅谷电脑城董事长、总经理。

 

陈崇玉(前排左一)1998年在建楼工地 陈崇玉供图

 

她参与集团多个重大项目,负责完成了近10多万平方米3幢大楼的建设。她妥善处理从晋标、设计、报批、招标施工、监理单位、融资到进度监管所有环节中的问题,加快进度,直至大楼验收并开展经营业务。后来经历了电子市场的扩张和打压,硅谷电脑城的辉煌与转型。不管局面多么复杂,无论矛盾多么尖锐,她总是认真负责、敢于担当,注重效益、开源节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任期间,年年增收,给集团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为公司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21年,新奥特集团授予陈崇玉“新奥特先锋人物”荣誉称号。

 

陈崇玉2006年在硅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周年庆典时讲话 陈崇玉供图

 

在此期间,她获得“高级经营师”、“特级经营管理大师”资格证书,获得荣誉博士证书。她先后被中国电子商会连续4年评为全国“十佳经营者”,多次被评为中国电子市场风云人物、中国电子市场领军人物,荣获中国首届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评选,获得在人民大会堂颁发的 “中国企业最具执行力的企业经理”奖。

    

有十几位同学奔赴石油战线,为祖国的石油工业奋战拼搏,奉献青春和热血。正如《石油工人之歌》豪迈放歌——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曾在石油战线工作的,一班有严泽义、张定坤、杨明才、雷本善、付中俊,二班有李元忠、肖家祥、龚时林、许功照,三班有王传祥、白忠毛、张志平、丁冬昌、刘朝海、邹云彪、谢守炎。三班城镇知青下乡后又到石油企业的有严正伟、雷本权。现在华北的有许功照,在江苏的有李元忠,在河南的有张定坤,在山东的有付中俊。

张定坤曾在石油勘探系统一线工作10年,这是艰辛的10年。“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他深有体会,当石油工人虽然荣耀也是有巨大奉献的。

定坤在地调工作时,每到施工期,他们早上5点起床。吃完饭用饭盒装上中午的饭菜,7点出发(夏季早一个小时),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去放炮地调勘察。江汉平原土地水多,道路泥泞,要抬三百多斤重一个的测试仪,要扛木三角架、导索、火药……一般晚上7点收工,八九点钟坐车回基地。汗水、泥水、困倦,本是青春正茂的年轻人也觉得十分难受。草草吃完晚饭就去睡觉,因为第二天早上5点还要继续……他们队的指导员是个女大学生,样样带头干,33岁还没结婚,对待工作十分认真,得了一身病。工人们以她为榜样,像她这样努力工作。

定坤曾在井下工具试验单位工作过2年,进行井下采油工具实验工作,经常性多次反复、多次研究,多次起下作业,把人的急性子都磨没了,只剩下细心、认真……在进行井下同位素测试(找串)试验时,对人的要求非常高:认识要有高度,安全防护要做得特别到位。因同位素对人体伤害很大,如果不小心,碰上一点,就会对生育有影响、掉头发、致癌,减少人的生存年龄……他们一直处在重体力劳动,必须一丝不苟、心理压力大的工作环境中……

 

张定坤1978年去周口途经中岳嵩山时留影 张定坤供图

 

10年勘探工作,定坤主要在试油作业一线工作,工作重,条件差,十分艰苦。

当时的工作环境差,道路不通车。为抓紧工作,在当地现场,经常人抬钻杆、套管、油管,还经常扛水泥、抬井架、抬施工设备。

工作的连续性强。只要开工了,就得24小时连续不能停。有一年冬天,有几次他们射孔后进行试油作业下管套,大雪纷飞。有一次大年三十,他们在井场进行下油管作业,累得外面浑身是雪,内面浑身是汗。下班后在宿舍过年,已是初一零点四十分了。有时人有点病都得带病工作。定坤有一次胳膊工伤后,还被安排给全队看夜守护。

钻井后决定井是否出油,出多少油。完成地质油藏资料的工作过程,是既脏又累的活,经常冒着井喷,抡下油管作业。有一次夏天的晚上,他们上零点起下油管。8个职工一个班,分2个组轮换作业。光着上身,穿三角裤,穿着雨衣、雨裤、水鞋,30多度的高温,油从十多米的高空喷出,淋在井口工作的作业工身上,脸上都是油。8个人从零点到5点,喝光了一大桶凉开水。5点后只能喝井旁河沟里含有百草百虫的水。全身上下,外面全是油,里面全是汗。每过一小时,都要从水鞋中倒出不少汗水……打扫卫生时,先用柴油擦,再用汽油擦。光清洗自身的卫生就用了一个多小时。下班回家,平常半小时的路程,走了一个小时。他们虽然用尽清洗方法,3天后,身上还能闻到原油、柴油、汽油味。

 

张定坤1977年在河南油田泌七井施工现场视频。油井喷油一天多,周围坑地都喷满了油,油田研究决定冒险抢装井口关井。经过一个多小时三次施工,终于完成关井任务! 

张定坤提供视频(能源飞讯)

会战期间,为尽快拿下大油田,工作时间长,有时要连轴转(即24小时工作)。他们多次搬离施工现场,转到新的工作现场。住宿的地方,派人先做芦席棚房,后安家。当时,他们实行当天搬家,当天安装,当天下油,当天洗井。就是当天搬完住地、井场,在新井场安装井架,做好准备工作,下油管,洗井完毕。一般都是从早上4点到晚上12点完成这些工作。按正常条件下应该是3天的工作量。

在勘探基层工作的10年中,定坤还从事过副业工作,种过菜,插过秧,养过鸭,当过炊事班长,当过管理员、毛泽东思想宣传员、放映员……

10年勘探野外工作,炼就了定坤不怕苦的意志,炼就了他对基层工作者的同情,还炼就了对石油工业发展来之不易的认识:石油工人光荣、伟大、辛苦、坚强、无私奉献……

 

张定坤(右四)2017年在莲花池畔与同学合影 选自聚会纪念册

 

1977年底,定坤已是单位的老师傅、优秀工作者,写完所在的先进队年终总结后,调到企业机关工作,加入了党组织。定坤觉得那时人单纯,讲道德,讲奉献,不怕苦,不怕死,好像基层小队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党员似的。实际上党员只占八分之一,党员大多是部队转业的优秀战士或干部。定坤在机关工作勤奋扎实,在河南石油勘探局采油厂试油大队任党委书记,后来任采油厂工会主席。退休前3年,他主动带队参加新疆油田会战,直到退休。他觉得,难忘的前线工作是最应该牢记和骄傲的!

初中三年,是王传祥这一代老三届走过连续在校学习终点,也是在职学习的起点。说是招入江汉石油半工半读学校,谁知1966917日,汉江拖轮把王传祥等78名仙桃学生拖到沙洋码头,由两辆解放牌汽车拉到离沙洋镇4公里多的小山坡上。这里只有5小栋干打垒的土坯房。

因为传祥在沔城中学是三好生、团员、班长,学校的黄校长宣布王传祥为学生会主席,大家的任务是先修补干打垒房子。

传祥心里一时好不是滋味:明明是来上半工半读学校,为啥只有5栋破房、3个教职员工?看来要学习的梦难以圆?他左思右想,终于有了答案——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正是这一信念,激励他走在石油路上,克服了许多困难,赢得了自认的成果。

初考是196611月初,调他下队锻炼,到当时208地震队(队驻地在泽口附近)放大线。寒风刺骨,传祥身背一百多米大线,逢水过水,遇坡爬坡,把大线放成一条直线。每天披星戴月,一月下来,瘦了四五斤,脚冻得红肿,被中队评为满分。他后来在小钻井队实习,到新疆油田、军工七四三五工厂学习。

当时中央发了通知,国务院也发文,要求停课的学校要开学,学生要返校。196710月到19685月,传祥在新疆油田学习修理汽车技术,带他的是一个八级老师傅,技术全面过硬,有绝活。19688月,传祥到军工七四三五工厂,进一步学习汽车全车修理技术。通过两次学习,掌握了变速箱盖轨道杆(弹簧安装)一秒钟装一个、调气门间隙的绝活,比好多地方的师傅技术还厉害。

1969年下半年,他做汽车运输修理。1970年代理宣传干事,下半年,在大修厂当团委书记。

 

王传祥1997年在浅海现场调研 王传祥供图

 

工作磨练,是人的意志体现。1973年,传祥入党,任油田运输处新闻干事。1976年在宣传岗位任科长,连续多年被评为处、局劳模,1985年初走上领导岗位。他先在油田运输处任领导,1988年任中国石油第三仪表厂党委副书记,1992年任第三仪表厂党委书记,1994年任第三仪表厂书记、厂长,1999年底调任江汉石油管理局销售公司总经理。期间岗位变动,由党务转入技术、经济管理。要做好每项工作,仍然是信念坚定,刻苦学习。

传祥接任仪表厂厂长、书记时,工厂多年亏损,从美国引进的固井测试仪,前后投入一千多万元资金,由于技术消化、组装调试难度大,加之缺乏零部件,一直没有见成效。他白天下基层摸情况,晚上找关键人员分析问题,请专家讲技术要点。经过半个月思考,决定成立专题攻关小组。分析消化技术难题,所缺零部件找国内厂家完成,同时与现场测试结合。

 

王传祥(中)1996年5月在仪表厂与工程技术人员研讨有关问题

王传祥供图


  8个月日日夜夜,他天天都到凌晨才休息,许多职工称他是勇汉厂长。刻苦努力,必有回报。固井测试仪终于研制装配成功,国内仅此一家,获得市场认可,在许多油田运用。当年底工厂扭亏为盈,以后每年盈利五六百万元,获得中石油奖励。

 

19693月,雷本权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号召,作为通海口镇首届知青,落户杨场公社沈湾大队。他以知青组长身份团结大家迎难而上,磨炼意志,刻苦向乡亲学习农活。

一年后,本权被公社领导选进公社大型水利工程指挥部政工组,参加了天门汉北河修扩、焦枝铁路大会战等工程。其间,为工程宣传,鼓舞斗志,做出了贡献。从工程下来,作为公社工作队成员,进驻企业、财贸单位,进行调研整顿工作。其间,调查处理了一起盗窃公物案件。后服从分配,担任小学老师,为培养祖国花朵付出了心血。

1972年冬,应征入伍野战54军。他积极响应“备战备荒”号召,苦练军事基本功,在部队入党。曾任连队军人委员会主任,获得营奖励2次、连队奖励3次。

19765月退伍,他被安排到江汉油田工作,任管道一处政治处秘书。石油工人为国家,哪里需要哪安家,他先后参加了河南油田至荆门石化总厂输油管道施工会战、辽宁省盘锦油田等会战。

 

雷本权在工地检查(摄于1988.6) 雷本权供图

 

19822月,他到荆门石油化工总厂工作,这是国家三线建设的大型备战炼油厂。为国家备战和建设炼好高级成品油,是每个炼油工人的奋斗目标。他积极学习,勤奋工作,努力奉献是座佑标,历任车间领导、党办主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等职。他为企业改革发展,升为国家特大型企业,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做出了贡献。

 

雷本权在办公室(摄于2006.12) 雷本权供图

 

他坚持在职学习,获得中央党校本科文凭。2003年,他被中国石化总公司批准为高级工程师。 2010年,他获荆门市五一劳动奖章。他在《中国石化报》、湖北《党员生活》、湖北广播电视台、《荆门石化报》等报刊电台发表数十篇文章及论文,多次获奖。

我在党员生活杂志社工作时,本权到武汉参加本战线及有关经济方面的会议,抽时间来杂志社坐一坐,有时送他写的企业报道、理论文章,我俩聊同窗往事、同学近况,谈时政新闻,交流探讨企业改革、党建理论信息,畅快而有收获。

周厚成从湖北省商业学校调任湖北省供销合作社办公室副主任,1993年任省供销合作社科技开发贸易公司法人代表,1996年任经济发展处处长,2003年任湖北创新职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他认真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深入调研,常常加班加点撰写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依据,为推动农村供销合作经济改革发展做出了贡献,获评高级经济师。       

芮永华从学校回到老家芮湾后,在生产队插秧、割稻子、挑稻子、车水,打棉花药水、摘棉花,用石滚打稻子,割青草,挑粪积肥。他不怕累、不怕脏,干过好多农活。

他是独生子,要父亲写保证书,坚决要当兵。196912月,他参军入伍,1973年从铁道兵后勤部沈阳办事处复员,到沔阳县民政局工作,这一年到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现为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学习,毕业后到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从事药品研究,获得过省科研成果三等奖。

 

1992年11月,芮永华(前排左一)在北京与参加百强县博览会的仙桃市领导合影

(芮永华供图)

 

因照顾年迈的父亲,他于1984年调沔阳县燃化医药局工作,任总工程师,主管医药质量、化工的安全。他深知这都是与生命相关旳业务工作,重任在肩,因而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多次被评为省地市、行业先进工作者。他对仙桃医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县市评审通过了4GMP评审药业:仙桃市第一制药厂,仙桃市第二制药厂,仙桃市通海口制药厂,还新批准建了丝宝药厂,在全省绝无仅有。后来,他被聘为凯亚药业建设副指挥长、总工程师,为仙桃医药工业创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黄志香沔城初中毕业后,被招聘到红庙供销社工作,主要从事卖布柜组。1969年,通海口知识青年下乡到杨场公社,黄志香、荣延珍、肖家英、王菊英4位女生安置在卫东九队。下放期间,黄志香到焦枝铁路当过文娱宣传队员,后在卫东小学教书。招工时,与李和秀一起被招到岳阳化工总厂。

1972年,志香到上海纺织工学院机织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分配到蒲圻纺织总厂织布分厂任车间技术员。1978年,调到沔阳县轻工业局工作。

 

黄志香(左)参加第二届全国纺织技术成果交易会留影 黄志香供图

 

1978年,黄志香通过了专业课和高等数学考试,被评为助理工程师,当时在沔阳县是少见的女工程师。黄志香参加沔阳县棉纺总厂的筹建和扩建,和县长一起考察,志香参与棉纺总厂的设计、施工、招工培训、投产,尤其是产品质量检验把关、创优,花了大量精力。棉纺厂建设上马后,她又帮助建经编毛毯厂。

 

黄志香(左一)参加政协仙桃市三届二次会议留影 黄志香供图

 

仙桃市纺织局单独成立后,志香在纺织局从事生产、技术、质量专业管理,还加强全市纺织行业的专业管理。当时,各乡镇的轻纺企业较多,行业管理很重要,尤其产品质量更需抓紧抓细,品牌很重要,不让搞假冒伪劣。作为仙桃市纺织专业权威,黄志香为仙桃市轻纺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连续几届任政协委员,每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42位同学曾在教育战线工作——

一班徐之洲在陈场教育组,黄志香在杨场卫东小学,许先汉剅河镇董庄小学,张良炽在毛场双剅小学,胡中权在毛场苏湾小学,杨士杰在陈场镇杨场中学,李修明在陈场镇小河口小学,周厚忠在通海口中学,杨传林在潘场左桥小学,      朱典鸿在通海口镇堤湾小学,颜泽琼在沔城南桥小学,刘德元在张沟镇红阳小学,  

冯常厚在新里仁口中学,雷本善在江汉油田技校。   

二班金祖绪历任通海口高中副校长、通海口一中校长、通海口二中书记、通海口镇教育总支书记等,林进荣在通海口中学,谭先明在通海口小学,夏志然历任剅河二中校长、剅河教育组副组长,夏祖千在范关中学,程家镐在范关职业高中,黄绪柏在陈场镇姚咀中学,金彩林在陈场镇教育组,肖云新在潘场左桥小学,王玉泉在通海口菜园小学,高文平在郭河镇官伟小学,唐从诚在郭河镇经伟小学,肖汉玉在武汉国棉一厂子弟学校。

三班武修齐在沔城高中,刘传林剅河中学,李忠诚在九合垸原种场职工子弟学校,王寿源任九合垸曾台小学校长,许承金剅河镇董庄小学,光正新剅河镇光塆小学,邓坤伦在杨场红星小学,雷本权在杨场高台小学,王自标在通海口镇大河小学,魏保章在通海口镇红庙小学,张相权在郭河镇铁泥小学,敖先海在郭河镇光辉小学,范先元在张沟镇二小,邹云彪在江汉油田水电厂学校。

 无论是短暂的一年半载,还是几十年一辈子,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教师,他们都在教育战线拼搏奋斗,奉献青春热血,三尺讲台挥洒汗水,一支粉笔书写忠诚,浇灌祖国的花朵,播撒希望的种子,用知识托举起学子的明天。  

1970年,金祖绪进入沔阳师范学习,毕业后被安排到武汉大学进修。结业后在沔城高中、通海口高中任教,后调通海口教委工作。1979——1984年在华师数学系本科函授毕业。

金祖绪历任通海口高中副校长、通海口一中校长、通海口二中书记、通海口镇教育总支书记等职。1994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他负责组织并参与近10届高考辅导,为上级学校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人才。

他在通海口高中是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他负责主持每年的高考备考,还担任毕业年级理科复读班的数学教学。1982年,他所带的学科均分列全县第一,所在学校取得数学、语文、化学第一,物理、政治第二的好成绩,在全县高考总结会上作经验介绍。学生遍及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工等名校,当时可谓名声大噪。

在通海口教育组期间,他大力开展教学研究,着重抓好师资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努力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1994年,仙桃市评选首批学科带头人12人,其中,通海口占5人。

夏志然在剅河二中任校长多年,后任剅河镇教育组副组长,为剅河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金祖绪(右一)2017年在莲花池畔与同学合影 选自聚会纪念册

 

从沔城中学毕业后,熊振明回到农村。因父亲在通海口小学任教,他就跟随父亲生活。一次在街上闲玩时,熊振明巧遇家兄在通海口建筑队工作,便到其施工工地玩。振明看到他们在施工中运用的大多是自己在学校学习的文化知识的实践,便很感兴趣。

有一次,师徒二人在墙基放线和平水操作,二人在高低不平的现场来回奔跑半天无果。振明对家兄说:你能不能将尺寸告诉我,按现场实情和我的方法操作放线?家兄说,你是个小鬼晓得啥?他们失败多次就去吃午饭了。下午,家兄在振明的劝导下明白了,首先确定一条直线,再取直角边线,在地基高低不平处垂直取点,不就尺寸精准了吗?随后对房子的角度运用勾股定理进行尺寸核实。整个施工程序运用几何知识中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平形四边形的平水测量和一条直线无限延长定律。振明将学习的文化知识运用在建筑实践中,此事使他增强了自信。

几天后,家兄师傅问振明想不想学瓦工手艺,振明从此步入建筑行业,在建筑队做小工,开始学艺。

由于家庭出身逆境,几个月后他回到乡下,成了生产队的突击手,开荒造田,参加生产劳动。每年冬春他上水利工地开河挑堤,东荆河堤从姚咀到白庙、杨丰、杨林尾、冯家口、沙湖、杨明、大垸子至长江出口黄陵基,都留下他的脚印。特别是在杨明、大垸子挑堤,那里是没有人烟的重鼠疫区,都在堤边搭棚住宿,防黑老鼠传染出血热。洪湖、天门电排河,焦枝、枝柳铁路,长江三三0工程、二江截流,都有他的付出……

1978年改革开放后,振明到洪湖新堤从事建筑施工,从中找到了乐趣,下定决心励志做人。他先后在医药公司、公安局、财政局、水利局等单位任施工长、洪湖沙口镇建筑队副队长,主管新堤地区的建筑施工技术工作。3年后,家兄师傅因文化水平低,在江汉油田无法主持承担施工技术。经多人劝导,振明挑起通海口建筑队副队长的重担,负责主持江汉油田钻头厂施工技术工作。

面对施工中的诸多难题,激发了他求知求学的上进心。白天,他领班现场施工,晚上刻苦钻研建筑施工技术。特别是对图纸在心中模糊无法施工的部位,直到研究剖析清楚才罢休,深感高兴。

在钻头厂热处理车间施工中,他接触到一些化学方面的知识,生产出的钻头要根椐各项、各级强度配备各种化学元素和辅料及柴油,循环进行高温焠火。这对施工技术也是极限挑战。有高温油池、高温防腐罐,地基、地坪也要耐温防腐,处理车间还有地下风道和地上回风设施,必须确保均衡,杜绝减小设备与设施变形。此工程投产后,得到美国休斯钻头公司负责人和高工的好评。他们为钻头厂施工的幼儿院、干部住宅楼,获江汉油田建筑全优工程奖。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队伍的质量、技术要求更高,振明的求知欲望更强了。他结合实践,挤时间自学,订阅建筑杂志,在油田设计院工作的白中毛同学为他购买并送给他一些建筑教材和实用手册。振明还引导全队施工技术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后来经单位推荐,振明到荆州、武汉参加培训学习。1989年,他在荆州被考评为工民建工程师。

从那以后,他在广州东莞、贵州六盘水、北京来广营、上海步行街、武汉、随州、黄冈、仙桃等地从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他主管施工的建筑项目多次被评为全优、优良工程,他有2篇关于建筑施工管理的论文在《建筑工人》杂志发表。

2008年汶川地震,振明患结肠癌,手术治疗后在家服药调理一年。2009年,侄子陪振明携父亲到成都游览。他们在宜昌登上游轮,振明环顾四周,顿感这就是伟人说的高峡出平湖壮景!两岸青山绕绿水,江面波光粼粼,山峦连绵起伏,树木郁郁葱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游轮经巴东、恩施、奉节、云阳、忠县、涪陵等地,后登岸乘车游观到成都。因地震后道路抢修,无法进入汶川,观都江堰便返回。见到都江堰壮景和地震后的伤痕,振明心潮起伏——我历经同共和国成长的岁月,还末到退休年龄,我还要建设美丽的祖国……

成都之行后,振明反复思考:我花甲转头,不正是又一次人生起步的开始吗?在亲朋好友的关心下,他以乐观的心态,再次投入建筑活动,一直忙碌于工地到如今,从而找到了快乐,找到了幸福。 

    人物顺序从右至左:前排:熊振明、黄志香、张定坤、吴志高、朱典鸿后排:李修明、周厚忠、童云修、肖宏禄、金祖绪摄于2021年5月熊振明家(熊振明供图)

 

答朝茂长期奋战在水利工程战线,他根据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刻苦自学钻研,出色地完成了许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获评水利高级工程师。白忠毛在江汉油田当石油工人,经历过不少坎坷和艰辛。他以坚强的毅力业余时间坚持自学,获得高等教育文凭,进入油田设计院工作,聘为热能工程设计工程师,为油田的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廖生元从铁道兵后勤部上海办事处转业后,任办事处主任。

冯常厚、余昌炎、邓昆伦、王寿源、敖先海、许才智、胡才斌、刘德元、柳德坤等同学成为科局乡村干部、企业主管、科技标兵、致富能人,为家乡发展挥洒汗水,奉献青春才智,历尽艰辛,书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篇章。

这里还要记述长期奋战在基层、坚持业余文艺创作的几位同学——

周厚忠多年担任语文课教学,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古典诗词,业余时间坚持创作律诗古词,在《中华诗词》《诗词天地》等刊物发表过一些诗词作品。

平成银辍学后做过记工员、会计、队长、村支部副书记、村长,他任村会计时,所做的账被镇财所作为范本展示。他被评为乡镇模范党员,在村工作到六十多岁才离岗。他在劳动工作之余喜爱读诗写诗,曾在《诗词天地》发表过诗词作品,近年来,每天都在班群发新创作的诗词。

胡才斌创办服装厂,闲暇之余,长期坚持填写古词近千篇,他整理成册,将由仙桃市有关机构印刷出版。 

童云修在农村劳动,熟读古典诗词,长期坚持诗歌创作,写景抒情可谓出口成章。如今,每天都创作几首诗发于班群。

他们的创作不为发表赚稿费,不为出书得名利,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抒写。他们生活底蕴扎实,心系父老乡亲,对故土爱得深沉,吮吸泥土芳香,勤奋笔耕,一首首诗词犹如一泓清泉汩汩涌出。

我曾写《乡土诗人平成银 童云修》发表于20201125日《通海口人》公众号,称赞他们的作品虽不如牡丹那样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却似乡间无名小花,默默绽放,装扮大地,散发淡淡幽香。

我多次在同学群点评他们的好诗好词——真情实感,新风荡漾,清新活泼,婉转悠扬,辛勤笔耕,百花芬芳!

2017年6月,1班在沔城高中合影选自聚会纪念册

 

2017年6月,2班在沔城高中合影选自聚会纪念册

 

2017年6月,3班在沔城高中合影选自聚会纪念册0652017年6月,在沔城高中聚会合影(前排居中为现任校领导) 选自聚会纪念册

 

 

2017年6月聚会,向母校赠送工艺品 选自聚会纪念册

 

沔城求学,成为我们人生历程中浓艳而精彩的一幅画,清新而铿锵的一首诗。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者念吾师。我们这些古稀老人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如今写下关于沔城求学的记忆,是让同学们回望当年纯真的梦幻岁月,品味珍藏心中醇香悠长的陈年老酒。是让我们永远铭记,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人生征途的起点,是我们心灵的家园。让我们永远铭记,昔日恩师的谆谆教导、潜心耕耘、辛勤培育、无私奉献

祝愿千年古城、莲花湖畔的母校传承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续写教坛华章,再创新的辉煌!祝恩师在未来的日子,永远充盈幸福、快乐!

祝福各位同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忘真情,山高水长;爱到永远,地老天荒。夕阳如火,晚霞瑰丽,快哉乐哉,幸福安康!

后记

本文写作过程中,张定坤、芮永华、刘德元、严泽义、钟如相、杨传林、李克武、许先汉、周厚忠、张明喜、黄志香、颜泽琼、刘美枝、答朝茂、周厚成、王传祥、杨代刚、陈崇玉、雷本权、熊振明、武修齐、金祖绪、胡才斌、白忠毛、童云修及63级其他同学热心提供文字、图片资料信息,接受采访,在此表示感谢!

还要特别感谢曾在沔城中学教导处工作的杨建寅老师多次手写资料,提供宝贵的信息;徐自学老师的家人提供文字、照片资料;88岁高龄的胡常德老师欣然接受采访;65级校友高培章热心提供照片及资料;“中国好人榜”入选者、胡幼松烈士纪念馆馆长唐敦新热心提供照片及资料;省档案馆资深研究馆员莫列义、省台办原副主任涂阳斌帮助查询有关资料。来自大家的支持鼓励,使我得以完成这篇习作。

2023年11月16日定稿于武汉水果湖

 

全文完,感谢您的阅读!

文字丨周  

图片和视频丨见  

音乐丨源自网络

原版编辑丨光头陈青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68377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