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大语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语博客

汪发元:身边的榜样——驱使我前进的动力

作者:汪发元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307 次   更新时间:2025/8/6 文章录入:珍珠鸟


人生的漫长轨迹,固然有命运的波澜起伏与时代的浪潮推动,但若论砥砺前行的真正引擎,于我而言,却始终是那些闪耀在平凡日常中的身边榜样。1978年,高考的恢复如一声春雷,为沉寂已久的土地带来了希望的甘霖,我有幸成为这历史机遇的见证者与参与者。然而,真正点燃我心中火焰、照亮我前行道路的,并非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朝夕相处的同窗身影。

1978年9月,当恢复高考后的录取消息传来,大家奔走相告,我们班的胡圣旗、杨尧平两位同学率先被大学录取。他们的成功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我看似平静的心湖,激荡起层层涟漪。昔日一同寒窗苦读的伙伴,如今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让原本对未来不抱奢望的我,心中第一次燃起了名为“期待”的火苗。“他们能行,我为何不能?”这个念头如种子般生根发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可能。

也是在这一年下学期,在汪场中学领导的关怀下,我放下了手中的农活,告别了棉田泥土的芬芳,再次踏入了汪场中学的校门,重启了我的大学梦想。命运的安排总是如此奇妙,我有幸与胡伏元、汪开雄、毕耕、张冰新等一众优秀的同学成为同班。他们的成绩如灯塔般耀眼,起初给了我许多无形的压力,但很快这些压力便转化为了我内心深处的动力。他们就是矗立在我求学道路上的一座座灯塔,是我心中高高飘扬的旗帜,引领我不断向前。

胡伏元同学年纪虽小于我,脸上却总是洋溢着温暖的微笑,话语间带着令人舒心的亲和力。初时,我并未察觉他有何等惊人的刻苦,然而,每当我们围坐讨论难题,尤其是数学的疑团时,他总能拨开迷雾,展现出清晰的思路与深邃的智慧。无论我们认为多么艰涩的题目,经他一点拨,往往能迎刃而解,那份举重若轻的从容,让我对他充满了敬佩与信赖。

汪开雄是我的同桌,不仅学习异常刻苦,更善于总结归纳,摸索规律。曾听闻同学提及,汪开雄对英语单词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但凡能准确读出的单词,便一定能正确书写。这让我既好奇又钦佩,便主动向他请教秘诀。他闻言淡淡一笑,先是说了一句当时我不甚明了的话,随即向我娓娓道来英语单词的构词法。那些新奇的知识如一扇扇新窗,为我打开了认知的新天地,让我第一次领略到学习方法的奇妙与无穷。虽然他的方法我未能完全掌握,但其背后蕴含的学习智慧,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古老箴言。原来榜样就在身边,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值得学习。

那个年代的学子,学习全凭自觉,无需过多的言语鞭策。老师们激励我们的话语,虽朴实无华却振聋发聩:“同学们,这是涉及到你们今后穿草鞋还是穿皮鞋的问题!”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每个渴望改变命运的青年学子心上。谁不曾梦想着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每当学习的倦怠感悄然袭来,我便会想起毕耕同学。他早已是“穿皮鞋”的人,本无我们这般“脱草鞋换皮鞋”的迫切需求,却比我们这些“穿草鞋”的同学更加专注、勤奋与刻苦。他的存在,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惰性,让我时常自问:我有何理由懈怠?

坦诚而言,我自身的缺点亦不少。学习稍感疲惫,便想与同学闲聊片刻。每晚11点半左右,便按时就寝。每当同学们论及刻苦,张冰新同学的名字总会被提及。他来自截河高中,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却有着惊人的毅力。为了攻克学业难关,他常常学习至凌晨两三点,“陈景润”的雅称便由此而来。从他身上,我才真正读懂了“勤奋”与“刻苦”的千钧分量。他的身影如同一座标杆,激励着我做出改变:清晨,我自觉将起床时间提早了半小时;闲聊的时间,也基本用于钻研学问。在这样紧张有序、充满希望的氛围中,我们共同迎来了1979年的高考。

那一年,我如愿考上了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尽管与最初的梦想尚有距离,但我已深感满足与感恩。感恩汪场中学——这所普通的公社高中,却孕育了无数不平凡的梦想与人才;更感恩命运的馈赠,让我身边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同窗。

回首来时路,我的每一步成长,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身边榜样的光辉指引。他们如同我心中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又似夜空中最亮的星,无时无刻不在激励我、鞭策我、鼓舞我。他们让我明白,真正的动力并非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源于身边那些鲜活的、具体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榜样力量。正是这些身边的榜样,汇聚成了驱动我不断前行、永不止步的磅礴动力。


作者汪发元,湖北省天门市汪场镇人,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导、高级经济师,耕耘于区域经济、农业经济、行政管理法治化等领域。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7452028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