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汪涌豪:语文的出路与人文养成

作者:汪涌豪 文章来源:全国大学语文网 点击次数:2295 次   更新时间:2019/1/9 文章录入:周治南

汪涌豪:语文的出路与人文养成

 

20181117日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上的讲演

 

录音转换:上海陈  梅

文字整理:山西杜慧琦

校    对:杭州何二元


    我从来没有上过大学语文这门课,对这一行确实也不了解,所以我下面讲的话肯定是不到位,讲错的地方请大家务必原谅,这不是客气的话,我为什么这样讲呢?就是我想吐一下槽。长久以来,我对语文是深恶痛绝的。从小学语文开始,深恶痛绝的,因为我儿子刚上预备班,他小学的语文整个都是我辅导的,他们的课文,我读得难受死了。有一次就在微信上吐槽,引来了上海《东方早报》的记者,后来给我发了很大的一篇,微信上点击量很多,点赞就有200多个,但是第二天就被和谐掉了,因为我的话太尖锐了。我对语文不懂,但是有切肤之感,所以跟大家就是吐吐槽,如果伤着你们了,请原谅,我们不必要都说每年只有过年才说的好话,这个没啥意思,还是实话实说。我讲的题目是“语文的出路与人文养成”。

首先讲讲语文的边缘化,我觉得有一个全球化的背景,语文教育从来是牵动整个社会神经的最重要的一部分,网上调查显示,这门课最让学生感到有挫折感。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最有挫折感的就是语文,因为它易学难精,中国人似乎天生就会,但是要深入进去很难,难以着手,再加上外语冲击,所以今天已经到了严重边缘化的程度。几年前,上海每年都会举办英语小说的翻译大奖赛,它是由参考消息编辑部主办,但是放在上海和外国语学院合办,每次要么就是一等奖空缺,要么就是一等奖被新加坡人拿走。为什么呢?我们这边的英语水平是很高的,这些孩子们对英语掌握得很好,但是要把英语转化成母语,总是词不达意。所以并不是他们英语不好,恰恰是他们汉语不好。那个新加坡人的头奖我看过的,其实这个语言在我看起来也就是一个中等而已。我在新加坡住过三年,新加坡现在的汉语零落得一塌糊涂。前不久李光耀去世的时候他们发了几整版的回忆文章,那都是重头文章,里面的语法错误一塌糊涂,连感情都看不出的。新加坡是一个商业化很强的社会,它不善于通过文字表达感情。

20世纪以来,因为人类赖以思想的知识范本是来自于西方的,这就决定了以西方为中心的那些示范效应被无限度的扩大,这种效应造成了一种话语霸权,还造成了一种用语霸权,比如说在国际会议的场合,明明是讨论中国问题的,但是他的工作语言就是英语,他就不附带汉语的,这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压抑了弱势民族的自我意识的自由表达。以至于弱势的人投身到交流的时候,会发现它只能用别人的语言说话,哪怕是在讨论自己国家的问题,这样在很多的时候,他们就只能成为安静的倾听者,没有自己的声音,所以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单向度的语言入超。这种语言入超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人在世界上存在感。尽管我们说中国梦,尽管我们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感觉很好,是自嗨。但是跑到国外去,你的感觉和你在报上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我有一句话,我经常自夸为“汪氏格言”,就是人再没有比开口说话更容易沉沦为他人。比如说我心里面有一个很新鲜的想法,这是我生活积累所得,关乎到我个人的喜怒哀乐,关乎到个人的走麦城的经验,是非常酷。然后我把它总结出来,但是我为了要你明白,我必须加上许多市面流通的话,这么一加以后,我汪涌豪的特点就没有了,所以每每碰到这个时候,我就不愿意讲话。我不讲话的时候,我觉得我非常的丰满,我一讲话的时候我无限寂寞,这样的话,好像鲁迅说过,对吧?我们就发现有一个需要就是人需要回归,回归对人来说是一个永久的功课。那么回归的路有很多,回到母语,回到语文是其中很根本的一条。因为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存在方式,它的表面是凝聚着历史,它背后是积淀着文化,那么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来说,处在这个和平崛起时代的中国人,要消除误解,要宣扬自己的主张,非常依赖于语言,非常依赖于语文,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这个世界并不是因为你和别人一样,别人才接受,恰恰是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才接受。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要保持自己的不一样,这个语言的重要性一下子凸显出来,语言的桥梁作用一下子凸显出来。所以我们学习外语的同时,不忘修炼自己的母语,乃至于吸引全世界更多的人来学习汉语。不是自大,也不是排外,而恰恰是为了与人更好沟通,并且让多元文化得到切实的交流。这就是我今天要在这儿讲语文的出路的一个大背景,也是我们今天必须要重视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我们应该把这一点告诉学生,这关系到他所处的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地位问题,关系他将是生活在一个自闭的国家,还是一个真正开放的国家,它是一个有远大前途的世界公民,还只不过是一个高考的成功者,或者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或者以后是某会计事务所的后备、替补之类。

现在我们所有的教育都成为职业养成所,父母都跟你说一定要去考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这些东西都是来钱的,是吧?这些人眼皮非常浅。我家下面就是一个工商银行,我老是去存钱,那小姐就认识我了,说我很有钱。我说我有一点,然后就聊起天来了,因为她是复旦经济学院毕业的,我说我是复旦的老师,那你是我学生,我就问问你,你赚多少钱?她说打死了也就是一个月八九千块钱。我说那你职业发展前途呢,做得好,做个副处退休,那多少钱呢?那也就是2万块钱。我说你信不信我讲半小时就不止2万块。确实是他们眼皮很浅,觉得你学经济,学管理就是来钱啊。所以这个是我们大学语文老师在上大学的语文课的时候,教书育人要必须在观念上给他们有一些提点。这个我在最后会讲到这一点,什么样的人才能去教大学语文。我是很佩服你们的。因为这门课太难教,不是谁都能承担下来的。

这是我讲的第一点,语文边缘化的一个全球化的背景,其实在这个话题下我们可以展开许多。你想中国当然现在是崛起了,但是中国的崛起,中国是一个未发达国家,在没有发达的时候,他已经赢得了大国的地位,所以它必定会招来许多人的猜忌,乃至许多人妒忌,许多人打压,许多人扭曲,所以中国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当中,他要付出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我们看那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板着脸,不许干涉中国内政,不许干涉中国内政……那些都是不会说话,都是没有学好大学语文的。对吧?你要跟他说道理,比如说我们中国军费涨价了,我们当然要涨了,我们这么大的领土能不涨吗?再涨也赶不过美国一个零头啊!然后我们的主持人只会说,我们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这个话听到下面的记者他没有感受。下面记者二十几岁的他本国史都搞不清楚,他能够搞得清楚你中国史什么吗?你要告诉他,你这样讲的话,他就明白了。问他看没看过奥赛博物馆,看没看过卢浮宫,看没看过大都会?所有的西方的绘画里面都有高头骏马,都有长矛,都有盔甲,都有拎着血淋淋的人头。你在中国的艺术上看得到吗?中国的艺术都是山水翎毛花卉。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的人,中国人说打仗是要死人的,中国从来不分战争是正义的,西方人说战争是正义的,你就是英雄,斩杀无数。如果是非正义的,你就是暴徒。中国人说战争是要死人的,他不区分正义和非正义。正义的战争也是要死人的,造成了一个新寡的妻子,造成一个倚门翘首的老父亲。那么好了,正义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尚且如此,尚且这样表达,那非正义的战争还用说嘛,这就是中国人天然的爱好和平。如果你通过这样的故事告诉下面的人,他们是不是更有感会,对吧?但是现在的那些发言人一副真理在我的样子,不管男的女的都是拉长着脸,很难看的,我就是普通话不行,不然的话我都要取代他。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解释,需要输出,需要在全球性的制度安排当中提供我们中国的元素,发出中国的声音,这个是很重要。我们不能老是跟在别人后面。如今中国的整个国运处在一个转折点,中国的文化要走出去。大家都知道,现在世界各地关于孔子学院引来的种种不适应风波,甚至于被很多地方拒绝,有些是出于别人的原因,那我们自己有没有原因呢?因为我看过他们的教材,因为我在法兰克福孔子学院和汉堡孔子学院都做过演讲。我看过,当时我翻过他们教材,那个教材实在是难受。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西安是中国的古都。老是讲这些东西,我觉得不行,所以我只能躲在家里。

第二点就是讲语文的边缘化凸显的是语文教学本身的困境。哈佛在1945年发表了一个著名的红皮书,这个在世界教育史上是划时代的,叫自由时代的通识教育,我们所说的通识教育,以后引申出来的全人教育,都是从这个地方来的。它是讲的大学教育,但是他大篇幅的从中学教育讲起,所以我今天也想在讲大学语文的时候,我也必须从中学甚至于还拖到小学的时候讲起,你千万不要觉得我跑题,因为我有哈佛大学的红头文件做背书,就是说,我们中学语文教育长期以来都是这样,教条枯燥的这种讲解,还有缺乏针对性的特色分析,还有那种结构性的肢解,还有一种无事生非的课后面练习,课后提问。这个答案这个课文里面的本文里面已经清清楚楚了,他还要再问一下,这个东西有意义吗?那作者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你还问什么问呢?没事找事,看着真难受。中学里面,以前我还听说过一个叫四遍八步法,就是每篇课文要经过跳读啊,速读啊四个环节。然后还有八步,就是先要找中心思想,然后再讲写作特点。这个东西作为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向全国的中小学生老师推广。他表面看起来很专业很语文,其实在我看起来是非常的反语文。什么叫跳读,什么叫速读?最好的“读”就是熟读,我们经常用外国文学,或外国语文的这种方法来教中国语文,结果中文没教好,外语也没教好。比如说我们出的试题,有的连这个出题的人自己可能会答不全。我辅导我女儿功课的时候,他们在复旦附中的时候,有一道语文题,现代文阅读就是我的文章,我在文化报纸时评里面发的文章。但是我自己做,它下面附带着4个大题目,12个小题目,我只做对5个。王蒙已经是吐槽过,他给他的外孙做语文辅导,就是王蒙自己的文章,他都不及格,这肯定是有问题。常常是在课堂上寻章摘句,先是背景介绍,再是范文自读,再是字词讲解,再是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路展开过去,然后是成语,然后是句式,到底是疑问句、反问句还是倒装句?然后是修辞手法,中心思想,考来考去就考这个东西。我儿子当时三四年级的现代文阅读,如果我不看标准答案,我都不大会做。它的标准答案,李白写成李太白就是错的。这真是见鬼了。

大学语文虽然没有那么呆板,但是问题很多,我们大学语文粗讲的多,精讲的很少,讲内容的多,讲形式的很少,讲修辞的多,讲到文字的很少,讲观念的多,让学生动手的也很少。比如字词,我们是只讲课文的意思,不大会讲初始意义。或许这个老师周到一点,把这个字的初始意义讲了一下,就没空讲它的延伸意义,而且初始意义也是讲里面最简单的一种,而延伸意义也通常讲最粗鄙的那个。我们去翻汉语大词典,在一个字后面,可以组成一长串词,我以前做青年教师的时候,比较直率,给学生批作业,批完以后我跟他们说:“你们写得不错,但是你的文字实在不行。学生不服气,我说那你们随便组一个词,列出一个字,你们全班九十几个人都组词,组完了本老师再加三个,加不出我滚蛋。后来他们组的词,我总可以加三个,加十个都行。我就是想让他们服,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中学的时候抄过辞海。那时没书看,有个同学家里有个老辞海,我就抄出来。比如说,我曾经让他们组过“兰”,一个人高马大的男同学站起来说:“兰花,算不算?”我说你说算就算。“兰”的初始意义还真是兰花,一种植物,但是它的延申意义很多,比如美好的时辰,叫兰时;农历的时候有兰月;你交到一个好朋友,孔子以兰为友,就是兰友;兰友、兰客说出来的话,金玉良言就叫兰言。这个兰言如果是个女性,她就住在兰室里面。如果是个男性,他就住在兰房里。你不要搞错,室和房的意思不一样。然后男女都可以住在兰堂里面,点的灯就叫兰烛,人的风度气质很好,女的就叫兰仪,男的就叫兰度。我以前接受东方早报的记者访问的时候,我就说到过这个事情,兰仪、兰度,现在学生都不会。后来报纸登出来一看,第二天我们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你以后不要接受采访。你自己文化程度都不怎么样。”为什么呢?这个记者把这个兰仪写成阿姨的“姨”,我老师一看,觉得丢他脸。所以后来我再不接受任何记者的访问。

我们再举一个初始意义的例子,比如“幽”,幽默的“幽”,幽默是译音,不是我们中国文化里的。《说文解字》中幽是隐也,段注说“幽,从山,隐也”。就是说在山里面幽隐,取其遮蔽之义。所以这幽就和幽人、幽士、幽子有关系。他们处在幽岭里面,在幽谷里面幽居着,身上带的东西就被称为幽佩,他们走的步就被称为幽步,他们喝的水就叫幽泉。他们一般都是像我这样眼高于顶的,但是领导又看不上,于是幽界之士、幽落之士、幽在山林里面,心里面有许多的幽绪、幽闷,但是我们有学问,有许多的幽报、幽信、幽念、幽思、幽情等,有一长串。但是我们现在在这个学生的作文里面,你还看得到这样的词汇吗?我的一个博士生,上课不来,给我请假条:“汪老师,我要到医院去看医生。”我说医院里面有你七大姑还是八大姨,你到医院去看病的,不是去看医生。还有一个女生,我让她校点一篇文章,是骈文,她点得一塌糊涂,我就有点生气,骈文猜也能猜出一点点的,点成这样!她看我有点生气,她也紧张,问我怎么办?我说你马上去改呀,她说那什么叫马上?我说,你说呢?她说,一顿饭工夫?我说你这个女孩子语言怎么这么粗鄙呢!本老师是很雅的,换个词。憋半天,说一袋烟工夫,越来越不像话。我说,不给你讲古汉语了,我们就讲讲民国,一盏茶的时间,一炷香的时间都可以,你这个不用,你也不要用一顿饭的工夫,我不乐见这样的词汇。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文章里面充斥的这样空洞无当的大词汇。我儿子三年级时,辅导他一篇作文,题目《啊!汤圆》,我印象太深了,一辈子记得它。它写到,雪白的汤圆随着水波在轻轻地滚动。一锅水叫水波吗?汤圆放在热汤里面还雪白的吗?还轻轻地滚动?这样对语言的感觉差到这种程度。又说,我心里在数:一碗、两碗、三碗、六碗……家里六个人刚好一人一碗——这个有意思吗?

我去听过一个专家讲语文,那个语文巡视员,好像是一手遮天,怎么老是要这样整天浑浑噩噩的人,管着编教材。说一句崇洋媚外的话,这个小学教材里凡是涉及到国外题材的,还说了一点点人话,凡是涉及到我们的题材,都说的是不像话。别人的文章,我们还按照我们的意思改,但是尽管如此,我还看得出原来的文章是蛮好的。再说古文,问题就更大了。古汉语是什么?因为他不是屈折语,他也不是粘着语,它是一字一义的孤立语。他是重意胜于重形的,所以人家说西方的语言是法治,语法规范是很确定,而汉语是人治,它可以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我们只是做些机械的语法分析,而忽略让学生去体会语感,一味地背通假字,背使动、意动、被动,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什么鬼?结果学生还是不能解释什么叫黄沙百战穿金甲。主语在哪里?黄沙怎么就百战呢?他就不知道是百战黄沙穿金甲。我为了突出边境将士条件艰苦,我把黄沙列在前面,黄沙太大,斗大一样。可以嘛?

大学语文靠的是中国人,所以如果我们不对中国母语的古汉语的特质有一个确定性的了解,你怎么可能教好大学语文?古汉语的丰富、渊厚,雅洁、生僻之美,现在能领略的人很少了,你比如说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以前我看余秋雨大师主持的青年歌手大赛,有个女歌手叫王丽达,文化题,给她四个人,一个陶渊明,三个唐代诗人,问题是哪一位诗人和其他三位不是同一个朝代?请问是谁?就瞪着大眼睛,眼大无光,不知道。连陶渊明你都不知道。然后就问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谁写的?她当然不知道。第三个问题,问她的就是《戏为六绝句》,什么叫“不薄今人爱古人”?她也不知道。那么余大师就跟小王说:那我就给你解释一下,“不薄今人爱古人”就是不菲薄今人,更爱古人一点。你说这是什么人?这是互文见义。好比秦时明月汉时关,你不能解释为秦朝时候的明月,汉朝时候的关。那汉朝的时候没有明月的吗?秦朝时候没有关了吗?应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候的关,对吧?这是中国人常见的省文啊,所以现在的许多大师,你都没法说。我们一直说汉语是母语,是人的精神家园。但其实汉语有它的上源。这个上源是什么?就是古汉语。它是这么的丰富、渊厚,雅洁、生僻之美,世上少见,非现代汉语可以替代。现代汉语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是他的省文而已,就是它减省的版。但是语言被糟蹋的很厉害,上世纪70年代,台湾的余光中就说中文式微,到了90年代,白先勇就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这个当时在语文学界有很大的影响,都是台湾人说的。这种直贯而下的干净的洗练的汉语的正宗,受到太多人的忽视,甚至于是冒犯。往前开始讲言文一致,五四的时候白话运动,再到后来有拉丁化,汉字简化,把寡妇的“寡”写成“一人”,这谁想出来的?还好,后来刹车。可以说100年间,没有哪一种语言,像汉语那样饱受这么剧烈的变动。

我到国外去,我五年前到过的这个地方,五年后他还在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挺亲切,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十年以后这个主持人还在,这个栏目还在,我对这个电视台就有好感。而我们呢,上来一个副台长就换一套节目,上来一个副台长换一个屏幕,换到后面就没法看。我先觉得新闻没法看,这个节目没法看,这个电视剧实在没法看,那我就看看动物世界,动物世界天天跟我讲动物交配,蝴蝶交配,老鼠交配,什么都交配!也没法看。整个社会陷入极端的粗鄙化,个性没有了,特别是优雅的个性没有了。你看我们每个人穿的衣服一样,脑子里面怀揣的想法一样,小车换大车,两室户换三室户,还有没有什么新鲜的想法?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独一份,但是其实你根本不是独一份,你的生活方式,你的理想都和别人一样,当然你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和别人一样,所以我们说百年的汉语一直在进行的剧烈变化,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要做的是让它回到本来的面目。

新文化运动风头正健的时候,林琴南就说过了,他就坚持纯真的古文,他就以为制器可以求新,你制造一个新的器物,一个新的机器,但是文言文不能改。当时他的这种说法就被称为是保守,受到许多人的攻击。今天看起来这样的声音少了,这样声音少才导致整整几代人的语文的断层。那么现在好了,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母语越来越受到重视,民间都有新古文运动,古诗文的网站全面复兴。现在写诗的人不是百万计的,是几千万。当然写诗词赋多,能写纯真古文的,相对来说较少,因为他们有文义,没有文辞;有古汉语的文词,没有古汉语的文法。他用今天的句法,去写古的东西,所以我们看今天许多人写出来的古体诗,我们称为是老干体,老干部写的,到处是莺歌燕舞,它和古代没什么关系,和我们正宗的母语也没什么关系。但是不管怎么样,现在古汉语受人重视,前些年还有个小孩子写了一篇《赤兔之死》,高考的满分,当时有许多大学老师把他称为是古文字达人,古文奇才。我当时看了报道以后,再找来这篇《赤兔之死》,我一看就笑死了。我不是笑这个孩子,我笑这些大学老师,我都羞于做你们的同行。你们这个夸奖太水了,他里面写什么?比如说里面有个词,叫睇眄,眄是斜视的意思,或者是顾盼的意思,都是形容女孩子,女孩子有这些细小的动作,是吧?发展到后来古人对女孩子不尊敬了,把它称为是淫视,淫乱的淫。就是你可能有想法,你春情涌上脸了,所以这个时候你就是勾人家一下,现在看到小鲜肉,我们许多女同胞都是不要脸。我们如果走在路上多看一个女性一眼,你们就说这个人不正经。而你们呢?看到小鲜肉上台拼命地狂叫,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这个时代怎么了?是不是?太恶心了,他发育都没有发好,你这么激动干什么?这个小孩子后来接受采访,说他喜欢古文,他就只看了一本古汉语词典。那么只看过一本古汉语词典,怀着对古汉语的热爱写成这样已经不容易了。你鼓励他都是应该。但是你把他说得那么好,那就过了。这个不能怪孩子,是足显出我们大学老师的浅薄、没学问。现在一些文化学者——学者就是有文化的,不需要再加“文化”两个字修饰“学者”。但是为什么还要在于丹阿姨身上再添一个文化学者呢?因为她是没学问,她不自信,她完全没学过一天文化。谁见过叫文化学者谭帆的吗?谁见过文化学者汪涌豪的吗?但凡网络上爆红的,引来无数笑声、掌声的,我都怀疑。你不能取悦学生,要引导学生跟着你走,你要掌控教室,要对这些孩子负责,你让他们开心,有什么意思吗?开心的话我比她能说了。所以这是个问题,造成现在的大学生连一封信都写不好。当初没有微信的时候,我的学生给我写信,她是在山区里面来的,不容易,没有电脑,所以给我寄信。“汪涌豪老师”,这个老师还加括弧,字还小一点。这个老师是假的吗?那“老师”为什么加括弧?你们收到过这样的信吗?我说这是谁教你的?连规矩都没有了。然后写到后来就是此致、敬礼,就不会说声道安,教师应该用教安,他不知道。

再说到作文,现在的中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其实他看到周作人,他应该更怕。周树人有激情,有思想,他锐利的,他有时候会刻薄的。周作人抄书不是随便抄,有大学问的,人家一唱三叹,闷骚型的。学生问我周作人到底好在哪里?我说:“我跟你没法说,我们不是一类人”。现在有高分作文策略,写作来去都有固定的程式。以前老师教我女儿的,和现在老师教我儿子的一模一样。首先第一段开门见山,最后一段照应前面。当中分开了两三段,每一段都个小标题,这就成了。得不到好分数,及格总是有的。但求无过,所以写出来都是开门见山。有一篇课文《在金色的沙滩上》,说一个画家碰到一个小女孩子,两个人搭伴去找贝壳,等他找到贝壳以后,说小孩也有功劳,贝壳分一点。小孩子说什么也不要,老师说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吓人吧,虚伪吧?我们从小就教你虚伪嘛,最后那个画家故意把自己裤兜弄破,把这个贝壳从裤兜里面漏出来,让小女孩捡到,小女孩捡到以后,就还给了这个画家,我们也可以以为小女孩被洗脑。然而最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是一个50多岁画家,和我年龄一样,课文说,这个画家的眼睛湿润了!这是什么作文呢?这是什么范文呢?这上海的教材,这是什么东西啊?难道最后出现主题不行吗?你们就没有这么耐心吗?你们没,读者有啊!难道一上来主题最后被推翻不行吗?你们的心脏就这么脆弱吗?难道没有主题不行吗?没有主题就是主题,无题诗就是主题,难道有些作文的基调比较调皮,偏离主旨,比较颓废就不行了!颓废就是对健康的一种向往。由于规矩太多,学生的存货本来就少,他们应付这些规矩,没办法,只能课上背教条,课后背广告,当写作文的时候,他死了的心都有,但是他写出来的东西还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信吗?我儿子在学校犯规,老师罚的措施是写400字作文。作文弄成这样,还有人喜欢作文吗?我儿子看到作文,看到老师恨得是牙根痒痒,他就叫老师是叫“老死”啦,他经常被放学留下来,这点像我。试想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自然不能适应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自然不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化思想,所以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是非常的担忧啊!等到这种人考研究生,初试好过,复试肯定不行,因为死记知识不能过关。如果复试好,口试肯定不行。我们要看综合素质,以至毕业以后写作都成问题,自我感觉良好,眼空心大,眼高手低,写出来的东西清汤寡水,绝无波澜。当然当公务员是可以的,公务员就是清汤寡水。那些领导都是说,同志们我讲三点,他应该讲十三点。尽管我们如此,许多大学还是把大学下调为选修课,并且全国高校里面不足三成,所以我对各位充满了敬意。在这样的时间,我们还坚持大学语文,我们还在会聚一堂研究大学语文。现在不重视大学语文了,课时也越来越少,但是,事实上习大大上来以后,高考改革,语文的分值在提升,这里面很大的落差,学生也不爱学,他们把它称为是高四语文,对吧?这个课太水了,教材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按文学史的构架来编的,变成文学赏析了;有的是按主题分的,弄不好变成思政;有的是按文体分类,就变成应用写作,总的来说目标定位不清楚。然后是和专业教育脱节,教育质量不大均衡,还有师资的投入不够,这造成了学生的普遍不满。那么原因是什么?一言蔽之,就是缺乏对学生自由创造个性表达力的培养。我们对“语文”通行的理解是什么?“语”口语,“文”书面语。这个当然没错。但是还有一种更深刻的意思,更重要的意思,希望不被大家忽视,那就是所谓“语”者吾之言也;言字旁边是个吾。所谓“文”者言之文也,特别是“文”这个词,它的初始意义叫有文彰,两物相交叫“文”,后来延申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有文辞”,或者“擅文辞”。中国人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称为“文”。一个皇帝死了,有几十项谥号,只要他有这些德政,这些品质的,都可以称为文帝。你去查看辞书。所以文字又可以解释为美也,善也。语文的目的正是让你立足于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至真至善的话,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获得外部世界的新知,可以受到别人的濡染,从而体验到新生力,从而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想象力的养护尤其重要。

其实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经验,我们知道,美国是地方分权制,联邦政府不能管教育,所以他们也没有教育部长。但是政府有一个权限,号召推动创造力培养和批判性思考。为了扭转美国人阅读写作能力的下降,以前美国人是读写算老三样,三大基础。现在强调的是道德、思考和创造性三个词。有鉴于语文和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们从小就强调整体语言教学法,就是以项目为中心,注意是以项目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学习。落实到写作,提出的是自主写作的概念,不求结构完整,首重想象创造,它意在激发人的想象力,然后激发想象力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因为最能激发你个体想象力的是你所经历的生活,把你所经历的现实生活写出来,就是让你在一个特殊的时刻,经历的一种精神性的生活,这个人才能长成。英国人提出创造性的想像,他们的语文是读莎翁的剧本。我现在有个朋友的孩子就在英国读书,前不久他给我微信,他要演这个哈姆雷特,他说有些什么东西要看,老师就分派给他,他就必须要去找这个哈姆雷特这个人物,搞清楚民间故事流传过来怎么样一代一代的成型。他找了很多的资料,他不仅是背个台词演完就算,他得有做功课的过程,对这个角色设计分析,这份设计报告就是他的语文。回到家的作业是读小说,读《呼啸山庄》,然后到霍沃斯去,霍沃斯就是布朗特三姐妹的故地。我以前读《呼啸山庄》《简爱》没什么感觉。后来我到了霍沃斯这个地方,我走了荒原,那天还下着毛毛雨,就我、我太太和孩子三个人走,到后来心里有点慌兮兮的,那你就会看到那个大天大地当中刮着风、下着雨,这个弱女子在当时社会里面,所遭受到的生活当中的种种的重压。当时的这个世界里面,英国女性是绝对没有地位,拍照片都不能正式露脸,在家里面从兄,兄弟死了以后要从堂兄的。你除了做家庭教师以外,没有任何体面的生活。所以她们才会整天算计人家给的嫁妆,能不能给的丰厚,家里有多少钱,才有《傲慢与偏见》这样的小说。你不到这个地方去,你就体会不到简?奥斯汀最强阵容的一种精神自主,一种自我意识,在当时是多么难得!对后来影响是多么的大!在世界上一百部小说里面都排得上号的。所以他们就读小说,小说完了以后带他到霍沃斯荒原去走,这感觉就完全两样了,对吧?我们现在有经费,是吧?你读到鲁迅到绍兴去走一回,没钱吗?学生家长也愿意掏钱的。

尽管我们说这些西方国家的语文教育并不完美,但是像我们那样,把语文思维积累视为鸡肋、视为畏途、视为仇敌的还真没有。中学已经如此了,到了大学会怎么样?我强烈的呼吁要终结以课堂教师教科书为中心的这种教学模式,这种全与之,全垄断的教学方法,特别反对配参考书、题解集,有的大学语文还有大学语文题解,编这种书是越俎代庖。我们要变复现性教育为创造性教育,要变命题写作为创意写作、个性写作,要真正的在开放的、自主的和实践相结合的环境当中全面成就学生表达和创造欲望。以前,我女儿写的水是活泼的,被老师是猛批了一通,这是什么话?他说我爸爸觉得蛮好,“把你爸叫来!”后来我被这个老师训了20分钟:“我告诉你,不要干扰我的教育,不要干扰我的教学”。水是活泼的,为什么不可以说?我也不给你顶嘴,我女儿在你手上,对吧?但这个老师有前途吗?

最后一点讲语文的出路在于人文养成。我们说语文固然不离工具性,但是它更有人文性,更关乎人心和教化,更关乎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智慧的生存。在西方,文法、修辞、逻辑,古希腊人视为能够促进人心智成熟的著名的“三艺”,绝对重视。在中国也有“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为什么是人?就是因为他有语言,当然这个语言是连通着思想。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这样的古训。猩猩也能说话,不离禽兽,鹦鹉也能学舌呀,不通文法,一切的鸟虫禽兽所发出的声音都可以称为“语”,所以叫鸟语花香,但是唯有人之语,它有连通的思想,贯穿着文化,流淌的是我们从来所承载自己的文化,还有对个性发扬的一种创造性的激情。它应该回到它的本身,所以回归它的本身,语文回归它的本身就是回归人文性。当然我们已经注意到这样的情况,大学语文在一些高职院校被弄成了应用写作,在一些本科院校被弄成了通识教育。我所说的人文和这个通识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有一些不同,我后面会讲到,不然的话会变成通俗教育。像复旦现在各种各样的书院都是进行通识教育,那还要大学语文吗?还是要。也就说它有相对通识教育的独立性,当然更有相对应用写作的独立性。因为大学语文的本身的特殊性,它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许多时候并不是一种职业培养一句话可以概括尽的。对大多数从学的学生来说,它是一种根本性的基础性的人文精神的启蒙和熏染,它是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从他的立身做事言行举止当中体现出他自身的价值。受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滋养,因此我们必须要拒绝一切实用主义、技术主义的游离,并且不要放弃对世界、对人生、对语言所带出的人的意识的一种本质的体验,根源性的体验。这样它才能真正的进入到学生的生活,并对读过这门课的学生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乃至于形成为他的一种重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今天我们大学都学美国,美国在这个上世纪也有传统的断裂和经典教育断裂,但是后来他们马上就意识到了,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是个移民的国家,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知识共同体,他们就用西方文明、西方的经典作为共同点。所以早期学习英国模式,就是希腊文、拉丁文为中心,讲古典语言的训练,古典文本的这个研读。但是到了后面有一个转型,19世纪末转型为德国模式,注重研究性。今天我们都在讲研究性。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又转,他们觉得研究型大学过分的突出研究,人文通识没有了,所以人文通识在20世纪30年代又全面的回归。人文通识的核心是什么?要反对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专业主义、唯科学主义、唯技术主义,唯市场取向的庸俗倾向,这些所反对的东西,今天在中国的大学里面都畅行无阻。美国人认为不同的学科专业需要一个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这就是芝加哥大学的哈钦斯所提倡的通识教育,他把这个通识教育定为文明传承之所,它的目的是要培养有教养的人。再以后到了50年代才是哈佛红皮书,就是继承了哈钦斯的说法,要关注人的道德主体的成长,而这种道德主体成长是在历史教育、人文教育中完成的。

中国的文化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的人文性。从孔子时代开始,一直到后来的书院教育,哪怕到以后民国的私塾教育,都是非常重视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各种形成的观念规范的一种礼敬。所以尤其引起非常强烈的人文性,这个人文性和西方世界可以构成许多的对照,我们今天讲以人为贵,中国甲骨文就有“人”字,殷商的时候“率民以神”是鬼神崇拜,造成巫祝文化,但到周的时候,由“地”走向“天”再走向“人”,最终还是解决的还是人神的问题。所以,《尚书》以后就开始讲人为万物之灵,为天地之心,又是以人为本。管子首先提出,天不是苍苍茫茫就叫天,没有人的话就无所谓天。所以朱熹后来说,如果这个人没有人管,这个天就不成其为天;所以王夫之就说我们善言天的人是善言人之天,还有它是以德行为尊,中国人率性,率性是什么?不是说你想杀人就杀人放火,要仁义理智充实进去,率性为道,所以说人性是听命于道性。中国人讲天生、讲地养、讲人治,它不是自然主义,它是人文主义,就是时时留心、讨论和自我检点日常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关系。关于人文是什么意思?有许多解释,但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他处理的是人的日常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关系。今天我们在社会上泡久了,每个人谈到日常世界种种事情,你可以谈一整天、两整天,边搓麻边谈,侃大山谁不会啊?但是我现在找个学生,我说我们不谈日常世界,就谈价值世界,你调动什么、点击什么人物,什么概念范畴,什么命题,跟我讨论两个小时关于价值世界的问题,绝大部分的孩子张口结舌,因为在他们的日常世界里面已经没有价值世界。你告诉他人生有田园诗意和精神梦境,他看到你像看到鬼一样。什么叫田园诗意和精神梦境啊?你都这把年纪了,怎么还这样?但如果人生不是田园诗意和精神梦境在吸引着我,我还有什么活头?在我的前方,这个社会给我什么,我们复旦大学能够给我什么,我都算得出来的,对不对?这些东西能到手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那些没到手的东西,它像一个开放结构,你无限度的接近他它,但是你永远得不到它,这才是好东西。这东西对我是什么?就是田园诗意和精神梦境。我是为这个东西活的。这些孩子都笨成猪一样了,你懂吗?你跟他没什么话说。他对这个很不理解,我有一次晚上上完课回来打的,在门口等车,旁边有两个女孩子,很早的时候,阿拉法特刚死,有个人说阿拉法特死了,这个女孩子就说,阿拉法特就是一座岛吗?我当时就笑出来,我说你什么系的?我更气的是他她是国政系,阿拉法特就是一座岛呀!我以前家里冰箱坏了,在保修期,我找师傅来修,那个时候科索沃战争打得正猛烈的时候,那个师傅一进来就说给我倒杯水,我想应该倒杯水,我就给他拿杯水,他说把电视打开,我说师傅弄错了,我冰箱坏了。他说,我知道,打开电视。因为我好说话,就打开电视,问他看什么?他想看看科索沃战争怎么了。我当时肃然起敬,这就是男人,他修冰箱的,科索沃战争跟他有什么关系?那女生你不服,你告诉我科索沃战争的原委,你知道吗?你不知道,那个师傅知道。我的冰箱只要五块钱就修好了,换了小东西,我给了他一百块钱。我就很感动,天生地养人治,中国人同时又远天近人、又法天敬神,最后是乐天知命,所以他追求的是大化中的人生,千古当中的个体,他的眼界绝对是超越当下的东西。

我最后讲的是如何将人文贯穿到大学语文中,各位都是专家,长期的积累,然后受到许多误解,冷落、委屈,对吧?我就谈一点粗浅的。我觉的要将人文养成贯穿到大学语文中,言易行难,真正的落实很难。怎么样落实呢?需要探索,不求一律,但是有个重点,绝对不能等同于通识课;第二点,绝对不能上成理论课;第三点最重要需要学生动手写,讲的部分可以消减。如果你本来是讲三分二的,学生写三分一,我的强烈的建议是你讲三分一,学生写三分二。任何一本大学语文,大学生没有一个看不懂的,再加上你有许多的提示,而且还有文体知识的介绍,还有注释。你怕他看不懂吗?怀特海很了不起,以前这种大师都是综合性的,又是哲学家,又是逻辑学家,又是数学家,又是教育家,他说,大学存在的理由在于他联合了青年人和老年人,老年人就是我们老师,共同对学习进行充满想象力的研究,保持知识和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第四点还必须讲人文传统写作与当下生活的联系。如果让我上大学语文的第一课,我就会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先写起来,叫孔子在1919年。五四不是要打倒孔家店吗?如果孔子穿越到1919年,他会为自己怎么样的辩解?这不是我突发异想、匪夷所思,老外通常都是这样的题目,让老子重回楼观台,楼观台在陕西周至,许多人去旅游,这个尹喜就在那个地方截下了老子,老子在这地方写了5000言,不然老子重回楼观台,这种穿越交互,里面可以有许多增长点,有一个知识体系像一个棵大树,每个不同的人投向这棵大树的光束是不同的,然后可以使这根树干长出新的枝条,这多好!那么这样的题目可以写成散文,可以写成诗歌,可以写成小说,更可以写成戏剧,然后可以发表、可以朗诵、可以分角色扮演,形式活泼,不能满堂灌。最后一点,过程当中一定要讲评。从用字到修辞到间架结构到整体,一定要讲评。

最后我想说的是什么样的人可以上大学语文。首先最重要的一点,知识分子才能上大学语文。在座的说难道我们不是知识分子?有的时候你就不是,你只是个知道分子,你懂得很多。以前中央电视台有个叫王小丫,现在嫁人了不出来了,一个知识题,请问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一个傻冒他答对了。恭喜你答对了,后台领奖品,他乐呵呵抱回去了,这就叫知道分子。对你知道的知识进行解构怀疑批判,然后催生出新的知识,这才叫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特点就是批判。大家看过洪堡写的《德意志道路》吗,知识分子永远站在社会的彼岸,对着此岸的社会保持高度的警惕,哪怕这个此岸社会里面东西已经形成优势力量,比如说经过议会的推动,总统已经签署了,你不说话了吗?你依然要说话。为什么?从来没有完美的东西?不好的让它变好,好的让它变得更好,要让人说话。我们要做知识分子,不要做知道分子。当一个小孩子写出来作文越出你的知识边界,越出你的接受度了,你应该为他感到高兴。我跟学生是不来往,但是我看到考卷里面有一份好的,我就会找到他,我就请他吃饭。我请他吃饭不是为了他,我有私心的是为了我,我就看我的产品,你在我的调教之下,这个人像点人了。第二点,老师不能只懂一个专业,门外皆成陌路。我是搞现当代文学的,古代文学就不懂,我搞古代文学,就可以现当代文学一概不知了,搞文学的,理论就不懂,现在遍地都是这样的人。尽管王国维说得好,今天是一个分业的时代,百科全书式的专家的确是越来越少,但是我们还应该是有一个广阔的、融合的视野。特别是我们上的大学语文,我们一定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一个专业,走出门外皆成陌路。我们要有许多的朋友,我们有许多的眼睛,要多变户籍,以前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到水边去照照镜子,他家里没镜子,一个小户人家有个梳妆台有一面镜子。大户人家是什么?我坐着,前面一面镜子,下面三个丫头,侧面、后面。这个时候你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的自己,才能把自己看得清楚。如果一个老师的武库里面只有一两件装备,问到古代懂得,问到现代时不懂得。难道大学语文里面只有古代的东西吗?难道大学语文里面只有中国的东西,没有外国的东西吗?所以我刚才翻了谭老师主编的《大学语文》,最后一篇是钱谷融先生的,他的格言里面说到,他看了阿波罗神庙里面写的,希腊人的认识你自己,或者翻译成知道你自己,了解你自己。因为我去过,我知道其实应该是德尔菲神庙。如果有个学生指出这不是阿波罗神庙,是德尔菲神庙的,那我就要请他吃饭。那你教课的老师,你在备课的时候,你也要全面看一看。这个小问题对全国来说,不伤害。这个没有关系的,每个人都会在这个知识点,有的时候随便一说说漏了,而且德尔菲神庙里面确实还有太阳神的庙,这都没关系的,但是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能备课备到这样细致的程度,或者你的知识储备里面,你看过施瓦布的《希腊神话故事》这样的书,你就会自然的知道这个地方有可以说的。还有希腊的神话可以展开去很多的东西可以讲的,对照着读书。如果你只局限于一点知识,你就不能讲到这一点。还有就是我要冒犯大家,上大学语文,以后不能老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不够格的,他自己都没有想明白。我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真正的成熟是在40岁以后,我30岁以前是混蛋一个,尽管我当时觉得自己很拽,很有才。我的感觉比现在好多了。当时我长发披肩,我们肃清反精神污染的时候,一道禁令,女生长发不许过肩,男生不许过耳,我就过肩,被学生会勒令去剪头发,剪了三回都通不过。我们党办主任把我找去,我说我辨证法,一分为二(分头)。他说你这小孩聪明,不剪了!当时自我感觉很良好,但是当时你懂吗?这里面所选的那些优秀的课文里面所包含的深意,比如钱谷融先生说的那种散淡的人生,那里面许多东西好挖掘的,钱谷融先生是我们很佩服的一位老学者,他的为人处事是我们学不来的。他不仅是华师大的财富,是我们共同的财富。他有许多的深意可挖,既联系当下,又连通着传统。钱先生非常喜欢《世说新语》,为什么处在当下的时代,他喜欢《世说新语》呢?大可玩味,很有深意。老先生智慧啊,这里面许多东西可以讲,一个青年教师讲得明白吗?还有最后一个,老师不能在自己专业论文之外,没有别的心灵文字,最好还能创作,最好还会写诗。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93040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