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原创与引用

作者:杨建波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955 次   更新时间:2019/2/3 文章录入:珍珠鸟


编了3 辑《大学语文论坛》,发现一个现象:有的论文总共才五六千字,而注解字数竟有千把字之多,多达几十条。昨日开省学会理事会,和老师们聊起这个话题,才敏感地知道,现在的学术文章没有足够多的注解,权威刊物便不予以登载。权威期刊刊登的文章篇目越来越少,文章越来越长,因为注解佔的篇幅越来越多。引经据典多、注解多,显示学问深、水平高、文章理论性强。反之,没有注解或注解甚少,便被认为说服力不够,文章价值自然也要大打折扣。博士生的论文假如没有众多的引文与注解支撑,导师是不予以通过的。而且浅显的道理要往深处说,明白的话语要冠上深奥的诘诎聱牙的学术术语;而且越引用西方的什么流派什么学说越好,“玄之又玄”才是“众妙之门”嘛。

这正是的软肋。我以为文章是有了感悟自然流淌出来的,而不是硬“做”出来的,即便是学术论文也如此。为此我喜欢深入浅出、我喜欢我的读者通过阅读能领会我文章内在的独特的内容,引起思想深处的思考,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揣摩那些名词术语和诘诎聱牙的语言上。我的《大学语文教学论》和《给大学语文教师的建议》两本拙作,就没有注解轰炸。大多数引文与观点已自然地揉合在我文章的论述之中(文中已注明,不需注解说明),变成了文章的一部分。我写论文与著作,当引则引,不当引则不引;需要引则引,不需要引则不引。不会为了显示自己涉猎深广为引用而引用,不故作艰深之状。当然这并不否认中西先贤前哲和当代学者专家对我的启发和引导,只是把他们思想与学说的精髓融化在了自己的血液中了。而且我的文章多出于我多年的感悟与思考,“版权”是属于我自己的,思想是属于我自己的,自然,理论也是我自己的,是“原创”的理论。难道“原创”的理论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如发挥或阐释他人的“二手”理论?

何为“理论”,窃以为以概念或原理的话语形式呈现,揭示了事物本质规律,具有概括性、逻辑性、系统性特征的理性认识即为理论。符合者,即有“理论”,反之则没有“理论”或缺乏“理论”,并不以引用他人资料的多寡而论。比如,一个老师,对自己应做加法,对学生应做减法。教授语文课,教师必须在“加法”的基础上学会“舍”,唯有舍得“舍”,学生才能更好地“得”。贪多求全往往适得其反。在“加法”与“减法”、“舍”与“得”的思想指导下,我创立了大学语文的“拈精摘要”教学模式:即资料性的、知识性的“死”东西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去获得。教师对有关资料和相关内容,进行高度的提炼概括、归纳总结,在课堂上只把最精粹的东西、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东西传授给学生。“拈精摘要”的目的是对学生形成集中的刺激,让学生对授课内容留下强烈的印象。学生没有印象的课就不是成功的课。难道这不是理论吗?它不仅是理论,而且是“原创”的理论。将此“原创”的理论写成文章,可能就没有引文,没有引文当然也就没有注解。理论源自实践,又受实践检验。这个理论源自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又被多年的课堂教学证明行之有效。当然在其形成过程中也受到谭帆会长关于“大学语文教师应有两个空间,一个空间为书房,一个空间为课堂”言论的影响,这形象的话语引起了我的共鸣,但是我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书房”与“课堂”两个“空间“上,我的研究是体系性的,有逻辑联系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进入了教育学教学论的层面。

拙作《给大学语文教师的建议》219页有这样一段对教师如何使用网络的论述:“我讲的是网上没有的,是超越资料与具体知识之上的属于抽象思维方面的可以称为概念、规律、方法的东西。网上的内容在备课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提炼概括、改造制作,已融进了这一课的教学体系之中,变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有自己创见的、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写文章也一样,文章的价值不在于引用了多少大师大家的言论,不在于有多少艰深的学术术语,不在于登在哪一种权威刊物上,而在于是否属“原创”, 是否有自己个性、有自己创见、不可复制和独一无二。唯其如此,学术才能创新,才有发展有进步。美国的大学要求他们博士生的论文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很值得我们借鉴。

吉林大学韩建立老师评论我的《给大学语文教师的建议》这样说:“引经据典虽然是现代述学文体的重要标志,但当下学术论著普遍存在着资料繁冗堆砌、引用过度、以至文气梗阻、瘀滞不通的毛病。而建波教授的大著没有这些为文之弊,读其书,真像苏轼所形容的那样,‘大略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答谢民师书》)。全书的语言是通俗的,明白的,不搞术语轰炸,不故作艰深之辞,但观点却新颖、独到,启发心智,论析深刻入理。”当然也许我做的没有这么好,但这正是我孜孜追求的一种境界。

 

                      2019125

                            126

                            127又改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92889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