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套用”到“活用”,从“应试”到“革新”
从“套用”到“活用”,从“应试”到“革新”
——记“应用写作”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实践
土建院 13土木(3)荣嘉莹 13土木(4)李明辉
巡司湖畔,樱花绽放的时节,13级理工科专业班有幸开设了“应用写作”课。给我们授课的是有德长者周金声教授,有感于这24学时的学习经历,我们结合课程所思所感所学,集众位意见整理出这篇教学改革实践报道,以答谢周老师的谆谆教诲,并向其不懈探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精神致敬。
周老师采取了“督导互助,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互助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成效从低层次的记忆、理解和模仿上升为积极语用、自主拓展和有效沟通的高层次思维层面,其采取的教学改革举措可以枚举如下三点。
一、沟通实务转观念,实践演练趣味生
周老师在第一次课便通过自题嵌名小诗的方式与同学们交流,既巧妙地用青春的艺术吸引了同学,又使我们领悟到诗歌写作的妙用,不动声色地教了我们沟通的新技法,可真是用心良苦!老师不仅向我们做了生动的自我介绍,还激起了我们学习沟通艺术的兴趣,也训练了我们的理解能力。周老师的授课方式生动形象,既摆脱了书本枯燥、冗杂的框架,又将“应用写作”这门课与日常生活结合,增加了我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接着,周老师以沟通理念讲解了“应用写作”的本质特点——“沟通写作”与沟通口才的关系,深入浅出,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初步的认知。由于课时太少,老师只用了2节课讲解了教材的前半部分的关于沟通口才的内容要点,要求我们自读自学,就集中精力指导我们进行沟通写作训练。
刚开始不少同学自以为学了十几年语文足够用了,应用写作不过是按照格式套套而已,所以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来上课。周教授对症下药,除讲述一些案例告诫学生外,还采取了实践验证方法,促使我们主动反思。比如让我们写一篇请假条,通过点评,大家第一次发现自己居然写不出规范得体的请假条,内心受到震撼。他还用“焦点访谈”的一个案例进行实验,写出一段话:“3月29日在某菜市场门道,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突发心脏病倒在地上,半个小时内有一百多人跨过他的身体通过。其中有三位打了120电话,一位白衣女士守在他身旁关照,直到医生赶到。”让同学阅读之后复述下传他人,结果传到第五轮,写出来成了:“有一天一位老师在菜市场摔倒,有120人从他身上踩过去,只有一个白衣女子打了120。”这与焦点访谈反映的信息歪曲成负面结果很相似,说明信息减损和曲解往往会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作为国家准精英分子的大学生说写传递信息都存在如此大的偏差,不能不引人警醒。这样一来,相当一部分同学产生了反思共鸣,激起了学习沟通写作的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任何一种知识光懂理论而不运用到实际中都只是无用功。周老师在课程中要求每位同学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或者编写学习小报并进行演讲展示。不少同学做了“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大学生思想情况调查”、“学校食堂卫生情况调查”、“大学上课真相调查”、“课堂逃课原因分析”等结合生活的探究性调查,从中了解到学校的许多情况,不仅掌握了一种文体写作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去做,让我们切实地发现了自身在写作上存在的不少问题。公众演讲也是沟通说写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周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走上讲台,向大家或展示自己精彩的调查报告,或评价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与优点,或谈谈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心得……让有话要说的人,尽兴地把话先说出来,然后再结合我们的演讲,结合沟通理论和技巧,不动声色地提升了我们的沟通说写能力。
该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关注学生学了多少”的理念,在短短的24学时里,指导我们居然完成了15种常用文体的讲解和写作训练。这得益于周老师的有效教学策略,可谓“诱导督促严要求,事实警醒求知欲”,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主与交流结合,互助学习收益广
每次授课老师用十几分钟讲解写作规范和文体特点及其注意事项,剩余的时间,让我们将上次作业先自我检查,再相互交换,互相批改,提出问题,讨论修改,然后再由老师抽取或同学推荐优秀作业,进行课堂上的讲解,一起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出普遍存在的失误,做出示范,共同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错误的症结,进行改正,重新完成作业。这样的授课方式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也不再只是老师的独角戏,而真正成为“交流互助的场所,思想碰撞的场所,反思纠错的场所,指导提高的场所”,学生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在课堂上一起交流,一起探讨,一起学习,也一起进步,其乐融融!
我们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本应是再明白不过的事实,但在最初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难以适应,因为习惯于听讲记考模式,总想等待老师提供标准或答案。在老师反复督促和引导下,我们才逐渐明白了“解惑”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自己,自我探究和领悟更重要,就像老师多次强调的“教学是教学生学,以学为本,教是为了不需教”。解惑的前提需要自主学习,只有提前预习了才有惑可解。每个人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方法需求也不一样,自主学习的时候身心具动,是立体化接受和体悟知识的状态,而后经过老师的点拨就会有更大的飞跃。周老师总是要求我们“殚精竭虑写出来,互助互评说出来,联系生活悟出来”,这逐渐浸入了我们的心灵,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最好的学习方法,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限制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思考问题过于“固定化”、“模式化”,我们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已,但周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仅活化了我们的思维,还使我们改变了以往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习惯,转变为为了充实自己的身心和提高能力而学习。我们在周教授的课上才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随着自学能力的提升,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比原来的传统方法学到得更多。正如荣同学在《沟通文书学习总结》所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堂课同学们都会相互交流批改对方的作业。我认为这是最能锻炼沟通能力的事,相互学习可以让我发现自己未能察觉到的错误,也能帮助其他同学学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程度,也提高了我的说话技巧。”很多同学也认为自学能力是周老师带给我们的最好“礼物”。13电科1班高铭泽同学在《让我们“玩”起应用写作》中写道:“我是贼爱上这门课,说到这我就开始期待下一次课了哦!……这样下来我们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会了写作格式,还有那认真做事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这样的课才有意思,才‘玩’得开心!”
沟通交流,是该课程改革的关键。周老师倡导:要敢于提问题,敢于与老师交流甚至挑战。有不少学生通过QQ与老师交流讨论,写了十几封沟通函,有的还被介绍到课堂上做范文进行点评和示范,使学习内容从学生生活来再回到生活中去;有的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困惑与疑问,与老师交流探讨;有的同学一个人就与给老师写了6封沟通信,周老师每次都认真回信开导,还约时间并当面交谈。不少同学从先前对这种督导自学的教学法不理解到后来的赞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们有好几位同学在课程结束半年之后还与周老师保持着交流讨论的关系。
三、开放考试促提高,端正态度增能力
《毛主席论教育革命》中一段批评现行考试方法、评分标准的话:“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应用写作课程采取了开放式考试的方法,将平时作业与最终考试相关联,通过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保证对每个人的学习状态评出最公正的分数。老师将“态度决定一切,反思才能进步,认真就是水平,负责就是能力”作为教学口号,这极大鼓励了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只要学习态度认真,务实完成每一项作业,“量变”最终必将导致“质变”。有的同学对写作的悟性不高,但能坚持每周花两天左右的时间来练习或修改文章,首先让自己满意,然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多次下,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说写沟通能力。
从教育的宗旨来说,考试只是检验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效果的工具,或者说是手段,而不应是评价学生惟一的标准。13土木1班曹美晨同学有一次由于感冒而未到课。第二周课她专门写了一封信给老师,结合课程特点与刚学的沟通写作的知识反思自己,说明了原因,写出了一篇有效解决问题的沟通信。老师认为她不仅态度诚恳而且也能对知识“活学活用”,批评的同时也给予了赞赏,并对此做出加分。同学们都认为这种将学习态度与考试相结合的操作方法正是教育所需,也符合学生的普遍心理——不愿一“考”定音。
开卷考试采用这样的题目:“为迎接世界读书日,请为某单位设计一些活动,并写出三篇合适的应用文书”;“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纲要》写一篇摘要,并结合阅读我校相关文件,联系实际生活写一篇评论”;“为学校某部门策划落实《纲要》,写出2篇公文”;“对平时练习所做的调查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写出总结”,等等。这样的题目出5道左右,基本上无处可抄。老师在考试结束后还有意与以往考试方式进行比较,通过QQ的方式来和我们交流开卷考试的优缺点,以便完善。
考试题目促使我们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再学习,将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进行探索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新的启示和提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只有不断地对旧的知识进行温习回顾,才能临危不乱地迎接新的挑战。开卷考试相对闭卷考试的灵活度更大,所以更能检验出我们的学习能力。通过调查,我们都发现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都能在开卷考试中学有所得,如13太阳能1班熊瑞写了一篇《应用文写作期末考试改革》的简报中说:“开卷考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的资源不仅仅是课本,课外书、网络等都能为我们提供学习的资源,这就让我们接触到的知识更加广阔,高于课本了。……考试时间持续一周,给予了同学们提升能力的时间,更让同学们拥有了一个充分展示才华与能力的机会,让这次考试成为自己最出色的一次作业。这样的考试实际上也是在教我们怎样学习,将知识的要点在运用中再领会一遍,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