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声:加强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刻不容缓
加强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刻不容缓
——大学生沟通能力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
周金声 王丽坤
(本文系周金声主持的国家语委规划项目(YB125-59)《基于新课标语文的大学母语教育衔接与提高研究》,和湖北省教研项目《地方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及网络自学系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2279)成果之一。)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确认了多种媒体反映的大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沟通障碍,25%左右的学生对人认识有偏差,容易封闭自己,50%左右的学生对沟通原理和技巧陌生,有情绪化倾向,不善于沟通。主要因为个人人格品质、认知偏差和学校这方面的教育缺失和学生有意识的实践经验匮乏所致。所以呼吁高校要高度重视和落实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沟通能力 调查分析 呼吁培养
The Urgency of Reinforcing the Communicative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Communicative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Zhou Jinsheng Wang Likun
Abstract Our survey showed mos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problems in communication: 25% have no correct cognition about themselves and society, 50% students are unfamiliar with communicativ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and not good at communication. These problems results from personality, wrong cognition, lack of education and less experience.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of and reinforce the communicative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Communicative ability; Survey and analysis; Reinforce
沟通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才的主要标志,是一个人获得事业成功发展必备的首要能力。《武汉晚报》2013-04-13的一则报道《一盘水果考倒30多名应聘研究生》说:“面试时,主考官四次请30多位应聘研究生请吃水果,无一人应答,老师很遗憾:他们面对压力的表现、打开局面及主动沟通的能力全都是零分。”其实早在2010年7月,就出现过一名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应届毕业生黄某,错买火车票到了南昌,因不善与人沟通,没找到工作,成了流浪汉,最终倒在街头,被警察解救。高校近十年发生多起投毒和杀人事件,都与因同学沟通不畅发生纠纷有关。对此我们选择部分高校进行了系列调查。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存在较严重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沟通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从2012年5月至11月,我们在武汉市五所高校随机抽取了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专业方向上涉及了理工和文史等不同类别,在学段上覆盖了从大一到大四所有年级。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5份,其中男生212份,女生273份,有效率为97%,符合统计要求。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1、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思想道德品质较好,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存在着不利于沟通的因素。
表3-1:“不利于沟通”情况归类表
问题 |
符合 |
基本符合 |
基本不符合 |
不符合 |
当别人需要我的帮助时,我会尽力而为 |
39.5% |
50.3% |
10% |
1.2% |
对家里条件好的同学,我会另眼相看 |
6.5% |
8.7% |
28.2% |
56.6% |
被他人帮助后,我总是会诚恳地表达感谢 |
34.3% |
56.5% |
6.7% |
2.5% |
我和来自农村的同学玩不到一起去 |
4.4% |
5.8% |
29.3% |
60.5% |
同学获得了奖学金,我很生气 |
6.4% |
8.4% |
45.3% |
39.9% |
我的朋友愿意向我倾诉,我真诚且守信 |
39.7% |
49.4% |
7% |
3.9% |
如果有人害我,我一定要以牙还牙 |
28.7% |
24.1% |
40.7% |
6.5% |
我不喜欢寝室的同学,因为他们总是不听我的 |
2.9% |
6.1% |
36.2% |
54.8% |
与同学发生矛盾,经常是对方先跟我说对不起 |
12% |
14.8% |
47.7% |
25.5% |
我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很难找到我特别欣赏的人 |
9% |
18.2% |
40.6% |
32.2% |
数据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在与人沟通中有热情、善良、宽容、诚信、真诚交往的需要和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还有一定距离。同时也有少数学生由于自身人格品质的偏差,不利于沟通。比如有15.2%的人“对家里条件好的同学,我会另眼相看”、10.2%的人“和来自农村的同学玩不到一起去”,说明少数大学生爱慕虚荣,与人交往带有偏见。有14.8%的人表示“同学获得了奖学金,我很生气”,这些学生的嫉妒心不利于沟通。有9%的人“不喜欢寝室的同学,因为他们总是不听我的”,这类学生的霸道心态会影响沟通。有27.2%的人“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很难找到我特别欣赏的人”、有26.8%的人“与同学发生矛盾,经常是对方先跟我说对不起”,说明有些大学生总是考虑自己多,心胸狭隘、不宽容。有10.9%的人不够“真诚且守信”。有高达52.8%的人“如果有人害我,我一定要以牙还牙”,说明不少大学生有报复心,这可能也是目前高校打架、纠纷事件多发的一个原因。
2、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沟通意识,能够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对沟通能力训练的需求比较强烈,但也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不想主动沟通。
表3-2:“不想沟通”情况归类表
问题 |
符合 |
基本符合 |
基本不符合 |
不符合 |
我不想交朋友,因为大家都是互相利用 |
4.2% |
25.6% |
30% |
40.2% |
就找工作而言沟通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
58.8% |
23% |
10.1% |
8.1% |
我会阅读一些书籍用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
18.6% |
36.2% |
29.7% |
15.5% |
我希望学习沟通交往的课程 |
73.9% |
16.1% |
7.5% |
2.5% |
我比较内向,总怕说错话 |
8.6% |
10.1% |
28.6% |
52.7% |
我很想知道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 |
88.5% |
9.8% |
1.1% |
0.6% |
我被同学嘲笑过以后再也不想和他讲话了 |
8.6% |
16.9% |
30% |
44.5% |
我觉得可以相信的人很少,我宁愿一个人呆着 |
9.3% |
13.2% |
7.7% |
69.8% |
所买商品若有问题,我会尝试退货 |
35.5% |
20.7% |
28.7% |
15.1% |
无论是亲人、朋友、家人之间都需要深入沟通 |
61.4% |
25.4% |
8.6% |
4.6% |
被调查者中86.8%的学生认为“无论是亲人、朋友、家人之间都需要深入沟通”,81.8%的学生肯定了“就找工作而言沟通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说明大学生普遍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有98.3%的大学生“很想知道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分别有90%、54.8%的大学生希望“学习沟通交往的课程”和“阅读一些书籍用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表明大学生对沟通能力培养的需求是强烈的,尤其是希望通过企业实践和课程培训的途径来提高沟通能力。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到,有部分大学生因种种原因不想沟通、不愿沟通,其中,认为“大家都是互相利用”占29.8%,遭受“被同学嘲笑过”的占25.5%,觉得“可以相信的人很少”占22.5%,自以为性格“比较内向”的占18.7%,这些都反映出学生对人认识有偏差,就不愿意与人沟通,甚至封闭自己。
3、当代大学生有基本的沟通实践,也掌握了一些沟通技巧。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学生明显表现出不善于沟通。
表3-3:“不善于沟通”情况归类表
问题 |
符合 |
基本符合 |
基本不符合 |
不符合 |
我经常邀请朋友到我家做客 |
25.5% |
20.7% |
28.7% |
25.1% |
我比较情绪化,心情都写在脸上 |
13.3% |
39% |
32.4% |
15.3% |
课余时间我经常参加社团活动或兼职 |
26.4% |
26.1% |
20.9% |
26.6% |
我讲话幽默,并且善于倾听和回应 |
24% |
38.8% |
32.2% |
5% |
我有时会通过暗示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27.2% |
41.1% |
22.1% |
9.6% |
我会写简历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 |
8.5% |
35.4% |
45.9% |
10.2% |
谈话中我会尽量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
75.4% |
14% |
10% |
0.6% |
我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说出来 |
15% |
31.3% |
27.1% |
26.6% |
老师上完课就走了,课下我们基本没什么交流 |
60.5% |
16.2% |
20.6% |
2.7% |
我说话很直,同学有错误我会毫不留情的指出 |
4.3% |
28% |
32.2% |
35.5% |
大学生沟通实践并不多,“课余时间我经常参加社团活动或兼职”的、“经常邀请朋友到我家做客”的、“写简历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都只占到一半左右,分别是52.5%、46.2%、43.9%。对沟通技巧的掌握情况更是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沟通,比如有53.7%的学生不善于发现和表达别人的优点、52.3%的学生“比较情绪化”、37.2%的学生不善于倾听和回应、32.3%的学生对别人的缺点“毫不留情”。
为了弥补问卷覆盖内容的不足,我们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反映出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性别、专业、学段和成长背景上的差异:男生比女生的沟通能力弱,理工类学生比文史类学生的沟通能力弱,社团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随着年级增长沟通能力明显提高,而从不参与校内外活动的学生,高年级反而比低年级的沟通能力减弱,独身子女比非独身子女沟通能力稍弱。
诚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谢克海所说:“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方面是不错的,从能力角度说,喜欢变革,愿望很强,但缺乏沟通能力,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质量意识也相对欠缺。客观上说,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把一件事说清楚的能力,这是缺乏沟通能力的表现。”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些专业人士和各类媒体报道的评价: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普遍匮乏。那么这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人格品质的偏差不利于沟通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每个家庭基本只有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下,很多大学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在与人交往中习惯于从自己的需要和好恶出发,不能换位思考,忽视别人的想法、观点、情感。特别是独身子女进入大学后,暴露出了不少的人格品质问题,往往不能适应集体生活,造成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部分大学生嫉妒心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优点,看到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就采取讽刺、挖苦、打击、嘲笑等不当方式,给别人造成伤害。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响下,有些学生爱慕虚荣,巴结家庭有钱有势的同学,看不起困难家庭的同学,不愿与农村同学多打交道,加剧了大学生之间的隔阂。还有些学生缺乏诚信意识,经常失信于人,久而久之没人愿意与之交往。杀人犯马加爵和中国政法大学因求职失败而成流浪汉的应届毕业生黄某就是这类典型,暴露出高校对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严重缺失。
2、认知的偏差导致不想沟通
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中,历来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就是分数。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家长和老师普遍认为只要分数上去,其他能力都是次要的,从小就没有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意识淡薄。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忙于钻研专业课,只关心学习成绩,认为考研、出国这些更重要,从来没想过有意识的培养自身沟通能力。也有一些学生受社会或家庭不良风气的影响,把沟通看作交易,认为人与人之间就是利益关系,人际交往就是拉关系相互利用,因此只与对自己有利的人交往,而不屑与一般同学沟通。
谈到沟通能力,人们习惯性的认为外向的人沟通能力更强。从调查中也反映出,许多性格较内向的大学生由于自卑、羞怯而不敢与人交流。其实,有研究表明,沟通水平的高低与性格没有必然的关系。即使性格内向的人,他们处事谦虚、诚恳、有分寸,说话温和得体,仍然可以达到会很好的沟通效果;而很多外向的人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往往过分的幽默、调侃、夸张,反而可能让别人产生厌恶的心理。还有一类学生特别不自信,但自尊心很强,常常因为一次沟通失败,比如被同学嘲笑,而错误地认为自己很丢脸很没用,是个别人不愿接纳的人。久而久之,内向的学生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就养成了“不想沟通”的习惯。
3、实践的薄弱造成不善于沟通
学生从小的生活空间基本上就是从家庭到学校、从教室到寝室的两点一线、简单重复,接触最多的就是语、数、外等各学科的书了,与人交往的范围窄、对象单一,加之独身子女被家庭过度的保护,缺乏起码的与他人、社会交流沟通的历练实践。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轻者不善言谈,重者甚至无法独自生活。湖南神童魏康永2003年从中科院肄业回家就是一个缺乏因沟通实践而无法独立面对社会的典型案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对沟通能力培养的需求还是很强烈的,他们能够认识到沟通能力对于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希望学校可以提供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从目前少数高校很有限的言语交际类选修课的教学情况来看,基本上都采取的是与专业课教学无异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老师从概念、原理、意义讲到语言表达的技巧和应用文写作的方法,一条一条的“灌”给学生,案例训练较少。各高校看似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但是那些辩论赛、演讲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仅仅成为了能言善辩学生表演的舞台。当他们站在台上光彩照人时,不善交流的学生在台下更自卑了。
三、对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薄弱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软肋
通过文献检索和调查发现,从整体上看,大多数高校没有以培养大学生沟通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有少数高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职业口才”等课程,但多数都是选修课,还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应用文写作”基础课,却也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教材教法,强调“为用而写”,都是讲清说和写的方法、格式,强调从信息传递者的角度如何说明白写规范,而很少关注沟通的功能和原理。
近年来,有一部分学校开设了“职业沟通”、“沟通学”或“公关与沟通”等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但师资奇缺,受益面还很小。而且,多是从就业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方法技巧的训练。还远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教育理念和较深入的普适有效的教学方法。
而反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近百年来推行的通识教育,始终将对大学生母语沟通能力的培养视作核心课程来对待。比如哈佛大学在通识核心课程中开设了“英语写作(母语写作)”、“美国历史”、“经典阅读”和“沟通”等基础必修课。斯坦福大学实施的是“分类必修型”课程模式,由写作要求(theFreshmanWritingRequirement)、语言要求(theLanguageRequirement)和均匀要求(theDistributionRequirement)三部分组成。其中,“写作要求”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含英文写作、科学论文写作、专业论文写作等必修课程。“语言要求”是在母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增强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介绍,美国以哈佛为代表的大学都强调将培养“表达能力”视作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认为:“所有的本科生都需要提高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其中最为广为人知的是精确而优美的书面表达能力,其次是清晰而有说服力的口头表达能力。……人们很难找到其他哪门大学课程能像口头和书面表达课程那样,让如此多本科生终身受益。”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母语沟通教育课程都是基础必修课,对沟通的基本原理与技能均有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也新颖多变。例如,美国大学沟通教学的公共演讲课,课堂上教师会教授学生许多公共演讲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后,还要立即付诸实践。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全班做至少4次不同类型的演讲,教师或同学当场评分。演讲的分数是他们期末成绩的70%。一学期结束,许多学生就消除了面对公众的羞怯感,克服了公共发言的紧张感,在组织发言、沟通交流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无疑,国外高校的沟通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经验等均可为我们进行系统的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加强对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是信息时代的迫切要求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新通信技术已经帮助我们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全天候的交流。QQ、MSN、短信、彩信、微博、视频播客等交流方式不断出现。高科技手段使人们之间的交流缩短了时间,缩小了空间,但另一方面在无限缩短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时,也无限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出现了一系列交际失衡状况,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现代人精神家园的失落,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接受着严峻的挑战。“高科技必然会引起高情感,而高情感又必然会引起人们相聚在一起的需要。”面对人际关系扁平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沟通合作越来越成为当代人才要必备的第一能力。
1、这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整个人类依赖于诸多关系而存在,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有三种——即人与自然(生态)、人与人(世态)、身与心(心态),简称人类三态。只有这三态和谐,才能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健康的生命、快乐的生活来自于有效沟通,即人与自然、与他人、与自身的有效沟通。作为生命存在方式的沟通,它担负着传承人类文化的重任和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的使命。如同史密斯指出:“哪儿有人类交往哪里就有交流,交流是人们存在于社会以及保存自身文化的必由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指出:“学会共处”是对现代人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学会思考、学会共处、学会共赢,已成为每个现代人驾驭自我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加强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可以指导大学生把无意识的沟通行为转化成为有意识的、科学的沟通行为,在享受沟通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促进个体的健全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运行。因此,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必须要从技巧操作层面上升到理性智慧的层面,再升华到人的灵魂层面,为社会文明和发展输送健康的血液。
2、这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时代是对于价值伦理呼唤最为强烈的时代。人人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复杂、更快速,呈现出鲜明的现代特征。在这样的时代,生存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成功就更加困难。一个人要拥有和洽、平衡的身心,拥有成功的事业,就需要具备完成复杂沟通的能力。
学习和就业压力让当代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虚荣、人际关系敏感、社会责任感欠缺、亲情淡漠,甚至自杀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与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风气有关外,与大学生自身沟通能力的不足也有很大关系。加强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事业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教育不仅仅要培养专业与非专业的技能、技巧,还要注意到学生的基本教养方面,尤其通识教育、人文教育类课程,更应深得这种旨趣。大学教育是社会的良心,沟通能力培养作为日常人际活动能力的训练,必然会深入到教养的层面,为学生健全健康的社会生活和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打下基础。
3、这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保证
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职业活动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独立的、不与外界和他人交往协作的工作几乎不再存在。当代大学生应努力培养与他人建立友谊、平等相处、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协作公关、合作共事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不仅是现代人才竞争的重要素质之一,更是影响大学生未来成功最为重要的因素。很多参加工作多年的大学生在谈到沟通能力时无不感慨万千,他们有的虽然工作认真努力,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就因为不善于沟通,导致一次次发展的机会与自己失之交臂。有的甚至因为沟通能力差,导致工作协调失败,造成上下级之间或同事之间关系紧张,工作效率降低,甚而直接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深职院花了4年多的时间,对珠三角2000多家企业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最看重的几项能力依次为:积极主动性,占82%,其次是责任心,占77%,接下来是团队精神和执行力,各占72.7%,再接下来是沟通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其中能够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和团队合作的主要渠道还是沟通。美国劳工部在测算劳动力的教育准备时,对1015名有工作的成年人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显示:87%的被调查者认为沟通能力对完成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在职场中,有效的职业沟通已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基本能力,拥有了沟通能力就等于掌握了创业成功的钥匙。
沟通能力关系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是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因此,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是个综合工程,需要建构科学的教学和培训体系。理想的沟通课程不但要凝聚古今中外成功者生存和发展智慧的结晶,还应该例举和概括大量的成功者的职场经验案例,佐之以深入浅出、伴随实战演练的教学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提升沟通能力,进而真正帮助他们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1.中国政法大学应届生因求职失败流浪街头[N].现代快报,2010-7-14.
2.熊丙奇.天下无墙—世界500强给求职者的11条建议[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3.齐蓓.当代大学生的“软实力”及其培育[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7
4.孙美花.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5.德雷克·博克新.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2.
6.邓慧.论高校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58.
7.约翰·奈比斯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大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8.拉里·A·萨摩瓦、理查德·E波特(著),闵惠泉、王纬(译).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
9.丁夫.清华能力培养完全手册[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314
10.于志英.浅论当代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10,(11):180
11.深圳新闻网.文化引领技能型人才培养 [Z/OL].http://www.sznews.com/zhuanti/content/2012-01/10/content_6381897_2.htm,201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