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信:一路阳光任君行
毛嘴中学老三届同学之中,如果说尹大庆是靠奋斗改变命运,那么肖遂昌则是靠命运的安排、上帝的眷顾、时代的恩泽而滋润了他一辈子。
一、一表人才进毛中
肖遂昌1949年10月23日出生在原沔阳县毛嘴区郑场公社(现仙桃市郑场镇)一个叫“大有庵”的小街上,他兄弟两人,其弟肖遂义、弟媳胡美娥与我非常熟悉。
1964年,肖遂昌进入毛嘴中学。由于先天基因好,身体发育早,15岁不到的肖遂昌身高竟过了1.70米,体魄健壮,浓眉大眼,乌发满头,天圆地阔,他最出彩的地方是修长挺拔的颈脖给人以风流潇洒、玉树临风之感。可以想象,肖遂昌青少年时就是多少女生的梦中男神。肖遂昌三(2)班,我三(1)班,虽然不同班级,但由于是郑场老乡,我们经常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从毛中到家,我有两条路线供选择,一条从东面经毛嘴闸到同兴场再经新星大队回家。这条路经常与曾凡金、肖启林、田金炎等人同行。另一条则是从西经五达桥过王滩到郑场前锋再到大有庵,把肖遂昌送到家经过群兴回普庆。与肖遂昌同行时,我们总是学着他昂首挺胸军人步履的矫健姿态一路阳光并肩行。同行的还有刘先泽、潘阳美、贾礼新、卢业连、卢业勇等。途经林场,一群村姑看到鹤立鸡群的肖遂昌时总要回过头来多看几眼,有的还互相嘻笑。可以说肖遂昌是我初中时代见到的最帅的同学,现在回想起来,肖遂昌当年未被选入学校宣传队实在令人遗憾。
今年70岁的肖遂昌,身材硬朗不显老,声音宏亮中气足,腰板挺拔似青松,满头鸟发鬼见愁。
二、一身军装显风流
1968年初,正当大批老三届同学上山下乡(或回乡)成为新一代农民无可奈何行走在乡间小道时,肖遂昌应征入伍,成为原兰州军区(现西部战区)空军驻青海某基地的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当刚入伍的新兵短期集中训练结束后,大多数战士要下连队继续接受更艰苦磨炼,而肖遂昌却因人模样出众,笔杆子出尖,第一个直接被安排到空军老部队做文书。不到一年后又被领导派送到部队驻地的《青海日报》社与兰州军区机关报社学习、工作,以作“战地记者”培养使用。
三、一身戎装上蓝天
1969年为加强空军飞行员队伍建设,空军在兰州军区战士中选拔飞行员,由于肖遂昌个人表现突出,身体素质优良,经过非常严格的体检,万里挑一的他接到了身体全面检查合格的通知,但因最后一道家庭政审不能通过,被取消资格,没能成为飞行员。肖遂昌为此背上思想包袱,曾一度打消在部队干下去的念头。好的是,他很快就想通了,毕竟不是属于自己的原因,学习还是要继续,工作仍然需努力。不过他也算体验了一回飞行员的训练生活,这是他引以为自豪的又一个人生经历。
四、一篇《演讲稿》定乾坤
1970年全军上下大力倡导学习雷锋好榜样,一切工作要以毛泽东思想为行动准则,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到处都掀起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潮。兰州军区也正在这时,开展了以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为主的“三个代表”宣讲活动。时任所属某部8连指导员的苟兴智被推选参加军区“三代会”并准备届时作演讲。部队上级首长指示肖遂昌帮助苟兴智总结编写演讲稿,经两人讨论研究决定,演讲题目用“掌握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环节”的经验为主要内容,由肖遂昌执笔完成。当苟兴智拿着这个演讲稿参加兰州军区“三代会”并作了演讲后,产生了极大影响。而随后又被兰州军区“三代会”代表集体投票以全票通过选送参加全军空军系统的“三代会”。苟兴智赶赴北京,仍然以上述内容在空军“三代会”上作了演讲。而这次演讲获得更大成功,受到时任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和全军副统帅林彪的极大赏识与高度评价,他们曾分别作出“这是我军建军以来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经验”的批示以表鼓励并指示在全军推广。一时间,几乎军队各机关大小报(包括解放军报等)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苟兴智全文演讲材料内容及相关新闻报道。可能正是因为这一情况的出现和发生以及当时政治需要,原仅只是一个基层连队指导员的苟兴智,不久便开始走“官运”,即连续得到上级几次提拔,最后竟升到军队高层政治部任主任的职位。肖遂昌也因此和苟兴智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外人不知的特殊感情与关系。
48年后的深情拥抱。
2019年1月初(春节前),肖遂昌受陕西省政府部门特邀,赴西安参加有关方组织的年会。到西安后,他很希望见见从部队离职后在西安生活的老战友,老首长们。其中苟兴智是最想见到的战友与首长之一。自1971年两人依依不舍离开后,最初还曾书信往来过,但因远隔千山万水又各自忙于不同的工作,渐渐就失联了,这一别就过去了有近半个世纪。为了联系上苟兴智,肖遂昌打听了不少在西安和不在西安的战友,一时都没有结果。到年会活动已结束准备将离开西安的最后一天时,有位原不曾是一个部队的战友传来好消息,他说打听到了苟主任的手机号码。“喂,首长你好!”肖遂昌接通苟兴智手机号后开始这样打召呼。“你好!你是谁?”“我先不告诉你我是谁,让你猜猜。”“那你必须给我提示一点线索吧。”肖遂昌这时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迫不及待地说:“我们有快50年没联系更没见过面,我是湖北人,我姓肖”“你是肖遂昌”电话那头传来苟兴智声调提高一个音符的坚定并不容置疑语气的回答。当天下午,在西安市空军工程大学附近的“九号会馆”,这两个均富有不同传奇色彩的一个是四川籍军队文职高级干部与一个是湖北武汉地方企业界精英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并在会面中激动地多次深情拥抱。他们坐下来后,话题从1970年初两人共同合作起草演讲稿开始一直到2019年初两人见面时止,你一言我一语没完没了,不想这中间竟跨越了整整50年的人生旅途。特别是他们曾经在兰州空军部队共同生活战斗的日日夜夜,一切的一切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五、一帆风顺转地方
1971年肖遂昌被安排到中国中部内地大山深处参与筹建另一重要秘密军事基地工作,并在当时其最高的总部机关当秘书。
1978前后,当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提出军队以及属军队编制的有关机构要大裁军,1979年初肖遂昌作为裁军指标内人员分配到地方,被安置在中央企业武钢工作。到武钢后,他的工作和生活稳定了下来,他开始用大部分业余时间自学大学课程,并参加了成人高考,拿到了《企业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二个专业的大专文凭,接着受聘为企业工程师岗位职称,同时进入武钢集团技术管理干部队伍行列。
六、一路春风战武钢
1986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地方各企业也乘此东风为搞活经济,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成立了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有关开发公司。“武钢集团工程总公司”便由冶金部负责,武钢牵头组建的准备承接当时苏联俄罗斯钢厂整体改造工程项目的机构就应运而生了。肖遂昌被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武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拟作为其助理借调到刚组建起来的总公司机关工作。当总公司一切工作安排全部到位时,结果苏联却出人意料地突然宣布解体,这个承接国际工程项目计划泡汤。董事长兼总经理以年老有病提出休息,肖遂昌才不得已临时代理并最后接管了这家资质为“工程总承包特级”的大型管理机构。国际工程做不了,就做国内工程,做武钢工程,十来年间肖遂昌带领这个资质级别高又有多方面实力的大团队竟创造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总公司便一直顺利运营到2009年。
2009年时肖遂昌已年满60花甲年龄,按国家规定该退休了。2010年年初,肖遂昌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武钢集团工程总公司”也走到了尽头,由上级宣布撤销。肖遂昌历时43个年头的“上班族”生涯也算是划上了一个较圆满的句号。
七、一往无前转战场
肖遂昌退休后,并没有像大多数离退休人员那样,闲在家休息或颐养天年,而是通过短暂休整后很快又投入到了一场新的“战斗中”。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一家公司,公司取名为“中天融通投资管理(武汉)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肖遂昌任总经理。正在这时,原湖北省省委书记李鸿忠为推动湖北经济,扶持地方企业发展,创立了以大武汉为中心,幅射全湖北省的区域性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 “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肖遂昌认为时机条件成熟,便以其公司名义与省政府搭建的这个平台建立起了紧密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湖北省内最早开始支持和帮助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并推荐它们四板挂牌以及新三板、主板等上市的中介服务机构。近几年,肖遂昌主要负责的这家公司除在武汉三镇频繁活动外,还深入到湖北省境内的不少市县,帮助并成功将上百家的中小企业完成股改和进入四板与新三板等平台挂牌上市,同时积极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肖遂昌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现在发挥点余热,既帮助别人,又充实自己,让自己“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一种享受啊。
……
附:
人生“三借”,成就一生!
第一借势:时势造英雄,读懂趋势、把握趋势,才能赢得未来。
第二借智:智慧的人把别人撞得头破血流的教训做经验,把别人的终点做自己的起点,节约人生成本、缩短成功时间。
第三借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
善用“借”字,你就是赢者!
……
以上说的“三借”,既是我的座右铭,又是我的人生经验,并以此与朋友共勉!
肖遂昌军旅生活留影
湖北仙桃籍战友欢庆参军50周年大合影(含家属)
战友庆典活动组委会负责人合影(居中者为组委会主席肖遂昌)
在古都西安与原空九军政治部副主任苟兴智大校夫妇合影
本文作者郑功信和肖遂昌在一起并为肖遂昌“退而不休”题写“壮志凌云”书法作品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