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华:大学国文的历史见证
【按语】我国高校的语文课程从晚清开始一路走来,忽冷忽热,几经沉浮,至今仍然步履蹒跚。
1904年,清廷制定癸卯学制,规定国文科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必修科,而大学堂(即本科)为“随意科”(现称“选修课”)。
1913年,民国教育部颁布《大学规程》,亦规定国文为预科必修课。
1929年,民国教育部再次颁布《大学规程》,规定国文为“一年级学生共同必修科目”(现称公共基础课),其后大学国文逐渐演变成“大一国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一国文”,在高等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民国培养的许多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军事家不仅专业素质高超,其文字功力和文学功底深厚,同时也是著作家、文学家和诗人,这个历史经验值得我们现代高等教育好好珍惜,不能遗忘。
所幸张荣华老师收集了许多这一时期的课程计划、考试试卷和国文课程成绩单,这些史料极为珍贵,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50年代因引进前苏联教育模式而取消了大学国文课程,1978年,在教育家匡亚明、徐中玉、苏步青等倡导下复开“大学语文”课。2006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教育部的质量工程为数学、英语、计算机、大学语文立了4个建设项目。在这些政策的鼓励下,全国大学语文教育界正在摇旗呐喊,努力拼搏,继往开来,让大学语文课程光耀课堂,光照人间。
民国部编大一国文教材
|
|
书名:部定大学用书大学国文选
出版:国立编译馆大学用书编辑委员会
印行:正中书局
出版日期:1943年08月第1版
页数:358
大学一年级国文选本序
陆士衡有言,文之为用,恢万里而无閡,通亿载而为津,蓋修辞立诚,贵于达旨,言之有文,取其行远,故讽诵文章,流连篇籍,足以上下千古,感应心灵。中华自书契之兴,迄于輓近,文化以积累而弥富,著作亦阅世以滋多,顾文海浩瀚,则寻源不易,翰林緐密,则别择为难;而治学有程,限于日力,不有精选,孰示津梁?大学一年级之国文学程为共同必修科目,所以养成学者理解载籍之能力,与运用文字之技术,以期渐进而阐扬固有之精粹者也。是则踵前修之轨迹,示楷式于方来,取精用宏,宜存矩矱,先河后海,方知津逮。教材无妨其从同,进度乃臻于一致。爰聘专家,加详选择,沿波讨源,垂条立干,历代著录,其名篇大家,亦尝其一脔,庶几流变可知,体裁有别,观澜于海,是在学人。剞劂既成,用述旨趣,校订损益,儜俟谠言。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元月 吴兴陈立夫序
《大学国文选》例言
(一)本书编订要旨如左:(注:原为竖排本,故左即下)
(1)在了解方面,养成阅读古今专科书籍之能力。
(2)在欣赏方面,能欣赏本国古今文学之代表作品。
(3)在修养方面,培养高尚人格,发挥民族精神,并养成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之观念。
(二)本书共选五十目,供大学一年级国文学程之用。加星号者二十目,尽先讲授;余于一年内诵习完毕。
(三)本书依四部次第排列。
(四)本书白文与注释分别印行。(注释与白话另本)
(五)本书有无尽善处,俟后修订。
《大学国文选》目录
一 *易 乾坤文言
二 *书 秦誓
三 *诗 氓 蒹葭 七月 东山
四 礼记 礼运
五 礼记 乐记
六 左传 殽之战
七 左传 鞌之战
八 *左传 季札观乐
九 *孟子 知言养气章
一○ 许慎 说文解字序
一一 *庄子 秋水
一二 列子 杨朱篇
一三 *荀子 天论篇
一四 荀子 赋篇
一五 淮南子 览冥训
一六 论衡 艺增篇
一七 文心雕龙 神思
一八 国语 重耳之亡
一九 史记 淮阴侯列传
二○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二一 史记 货殖列传
二二 *汉书 李广苏建传
二三 汉书 张骞传
二四 汉书 霍光传
二五 *后汉书 马援传
二六 后汉书 黄宪传
二七 后汉书 郭太传
二八 后汉书 儒林传序
二九 *三国志 诸葛亮传
三○ *晋书 阮籍传
三一 北史 文苑传序
三二 *资治通鉴 淝水之战
三三 *郑樵 通志总序
三四 高僧传慧远传
三五 水经注江水(节录)
三六 洛阳伽蓝记 景林寺 白马寺
三七 *屈原 离骚
三八 *赋选 賈谊 惜誓 司馬相如 長門賦
三九 董仲舒 贤良对策
四○ 庚信 思旧铭
四一 韩愈 答李翊书
四二 柳宗元 封建论
四三 *唐宋诗选 李白 夢遊天姥 杜甫 北征 哀江頭 白居易 琵琶行 蘇軾 題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
四四 欧阳修 胡先生墓表
四五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四六 苏轼 拟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
四七 *张载 西铭
四八 *朱熹 大学章句序 中庸章句序
四九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 论拔本塞源一段
五○ 姚鼐 与鲁洁非书
注释与白话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