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治南:试论大学语文技能教育与人文渗透教育模块化
试论大学语文技能教育与人文渗透教育模块化
周治南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语文必须要有一个准确的角色定位。准确的定位能突显它存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生存的价值你才能被足够重视,你才有合理发展的契机。我们现在的定位侧重于“国学说”与“文学说”,是不准确的,有失偏颇的,是自己把自己边缘化了。大学语文一定要努力走出这种传统文化惯性带来的定位误区,培养深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一、走出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误区
(一)我们为什么不支持大学语文“国学”主导说
中国儒教网站站长慕朵生撰文说“儒家:不主流,毋宁死”[1]。慕老板之言其实是对自“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100年的否定,是“鸭子死了嘴巴硬”。“国学”不是没有精华可取,但糟粕过多,鱼龙混杂,我们对此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是国际现代文化的拓荒者,不是“国学”传教士。语文教育必须走出传统文化阴影,直面现代化、直面国际化大趋势。“国学”大多是“克己复礼”“不违祖制”“三纲五常”“君贵民贱”这一套,意识形态唯我独尊,从来不讨论现代化问题,更不会讨论国际化问题。
清代大儒龚自珍在他的《定庵续集》里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有史为证,“希波战争”的后果是波斯帝国占领了希腊,但侵略者大流士一世却把希腊文化当做战利品来享用。罗马人发动“布匿战争”之后,地中海成了罗马的内湖,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但从文化角度讲,则是希腊人征服了罗马,罗马成了西方希腊化进程的助推器。希腊半岛除了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出了一次历史风头外,直到今天的债务危机,历史一路走来,它多数时候都处于一蹶不振、辉煌不再的状态。这说明,文化的生命力与国家的兴衰不能简单地扯到一起,今天的国际认同价值体系中大多都是古希腊文明的进步遗产。一个强大的文明是有生命力的,不可战胜的,他是国际财富,不是哪个国家的私有财产,希腊人在这个问题上从来不自闭,从来不自傲,也从来不吝啬。北魏时期的文化大融合大繁荣,与孝文帝的文化开放政策密切相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因为鲜卑人南侵建立北魏政权而灭亡。就算是龚自珍先生自己供职的满清政府,也不是“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满清入主中原,中原文化没有被满化,倒是满人被中国化了。满清政府也没有大举灭史,而是大修《四库全书》,举国上下,四处分藏,先是手抄,继而刊印,还被译成德文、英文等流传于世界。
在世界上,欧洲人基本是反叛历史的,历史进步的步伐较快;印度人是淡化历史的,笃信神灵,迷信深重,罕有作为;只有中国人是拘泥于历史的,不违祖制,2000多年里总是裹足不前。摒弃历史文化糟粕不等于亡国,克己复礼才是亡国之道。国家这个概念面孔繁多,春秋战国、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亡了又建、建了又亡,似乎谁都没有在乎过改朝换代的问题,人民在乎的是幸福指数。并不因为你亡了,民族精神也会同时消亡,对于历史会全民失忆,不会的,绝对不会的!中华民族不乏优秀的文化遗产,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与世长存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宣誓就职的时候就援引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强调应将这种不朽的智慧应用到今天的工作中。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不去主动传承,天下人也会传承,这一点我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抹不掉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一定具备传承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支撑现代社会的是国际现代文化,由全球认同构成的全球价值体系和叙事语境。2015年,意大利人宣布废弃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2],与“民粹”“国粹”决裂,这是很需要勇气的。全球化运动使跨文化交流频繁发生。如果国人当初拿甲骨文固步自封,哪有今天的草、行、楷、宋?跨文化交流既不能是我们古板型的“之乎也者”,也不能是本土型的“甲乙丙丁”,更不会拿繁体字孤芳自赏,人们一定会以最普遍的、无障碍的交流方式进行,这便是国际现代话语体系。腐朽的文化只能遭遇自然淘汰,优秀的文化从来不怕“强拆”!有人声称: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的史观消亡——践踏民族历史,解构民族文化,涤荡民族自信,破坏民族认同。反观希腊文化,就知道这是一派胡言,甚至可以认为是在利用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态蛊惑民心,是别有用心的,其目的在于抵制国际价值认同。国际价值认同中外共有,全球共建。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视中国和谐文化为瑰宝,深得“和而不同”之要义,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级均衡”论,是中美建交的得力推手。“和而不同”在中国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拿到基辛格那里就上升到了理性高度。正所谓中国人造火药,用来玩烟花爆竹,西方人搞拿来主义,玩的却是机枪大炮。我们也搞拿来主义。据考,先秦时期的青铜器技术是从中东引进的,我们玩得炉火纯青;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不仅“德”先生“赛”先生深受欢迎,就是在生活层面,西装革履、牛仔服饰也备受追捧。
文化超越国界,互相浸润渗透,互相欣赏,取长补短,输出输入,在世界进步史上十分正常,往往是利弊相兼,需要当事国有足够的文化识别能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怕戴“洋奴”“汉奸”的帽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当年苏联通过共产国际输出革命,迎合了劳苦大众愤世不平的心理心境,许多贫困交集的东方国家民情激荡,致使为数不菲的左翼知识分子极度亢奋,神魂颠倒,照单全收。其实,斯大林主义不过是披了一张马克思主义的羊皮,卖的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专制”狗肉。究其根源,牵涉到基督教。基督在传播福音时宣扬善恶二元对立论,世人竞相选边站队,产生了惩恶扬善的浩大凝聚力,基督教因此有机会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马克思将善恶论根据经济学原理略加创意,便改造成阶级斗争学说,整合了劳苦大众这一人多势众的阶级斗争力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全球性革命势力。德国的希特勒在二元对立论上的表演更为拙劣,干脆结合德国国情实际,把矛头直指财产富裕的犹太人,在法西斯道路上近乎裸奔。乔装也好,裸奔也罢,由于他们强势地话语介入,具有精神教化功能的语文界深受染指。……不过,改革开放以后,有了拨乱反正,近些年来的诸多大学语文版本进行了漂洗,像鲁迅这样的语文教材主角也风光不再了。但遗憾的是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小、初、高、大各级各类语文版本无一例外地加重了所谓“国学”色彩,儒家思想又开始沉滓泛起、死灰复燃。国际认同价值是国际现代文明,不是西方的特产,也不是西方的专利。面对自由、民主、法治、宪政的价值输入,中国的新儒运动又开始顽强地表现着传统的“君子”风范:绝不吃西方人的“嗟来之食”。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可悲可泣啊!
只有与国际认同相向而行才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只有现代化才能救中国。语文教师不是“国学”传教士,决不能做了腐朽传统的炮灰。
(二)我们也不能支持大学语文“文学”说
文学只是我们教学语文的一个方面的素材,不是全部,也不是主流。不错,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中,面对中世纪的黑暗,文学的启蒙价值举足轻重。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也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代,国际认同价值体系的系统崛起,使西方告别了启蒙时代,进入了价值体系的成熟期。通识教育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语文教育具有精神成人的作用,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语文学科领域,通常称之为跨学科渗透教育。就语文的通识教育功能而言,我们受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感染,往往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从而忽略了工作素质的培养。文学的典型作用对于读者来说确有“向善”“励志”等改造和重塑灵魂的教育意义,但绝不能因为这一点我们就把大学语文搞成了取代思想品德课程的“两课教育 + ”,李代桃僵,这样做属于不务正业。教育是要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不是科举制度下所搞的“劳心者治人”的所谓执政能力教育,去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统治者。针对国民党的“党化”教育,胡适做北大校长的时候说: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为哪一宗哪一派收徒弟的地方[3]。他说的人才主要是为社会建设提供职业服务的劳动者。大学培养的不是普通劳动者,即蓝领阶层的劳动者,而是白领以上的高级劳动者。而语文能力是白领劳动者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素质。文学曾经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和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战斗武器,那是因为人们难以正面冲击腐朽政治及其文化堡垒的缘故。除非文学专业,文学充其量是一种消闲素质,尽管可以陶冶性情,丰富社会知识,也不能与工作素质同日而语,只能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性选项,绝对不能成为大学语文教材的主流!大学语文也要围绕工作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实施白领劳动者素质教育,不仅有注入励志、诚信、爱国、爱民、勤勉、务实、职业道德等人文通识教育取向,更应重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母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语文能力与工作能力结合的领域主要是办事能力,特别是办公能力。在办公能力上又要特别强调思维方式与语体应用能力的培养。中小学侧重的是语文基础知识教育,到了大学阶段,应该侧重语文技能教育。
感性化、情绪化、形象化、侧面化是我们中国人经过历史卤化后沉淀下来的一个思维特点,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用的是“讽”,说理都用类比,转弯抹角,不敢直谏。这种思维方式是“官本位”文化的一个怪胎。要用理性思维进行矫正。培养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就成了我们大学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类比说理的缺陷在于前提概念难以周延,貌似形象,往往似是而非,逻辑其实不够严谨。培养学生的语体感受能力与语体应用能力也是矫正不良思维习惯的方法之一。
在我们的表述领域,一般有三种基本的表述风格:
1.文艺语体。主要反映在文学作品里和文学创作过程中。其特点是注重语言的装饰美,虚拟性、夸张性、模糊性色彩厚重,能够给受众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再创造的空间,想象的翅膀随意飞翔,显然务虚不务实。
2.事务语体。主要反映在日常工作环境里和常态化工作过程中。其特点是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朴实无华,实事求是,操作性强。
3.科技语体。主要反映在具有探求性的工作环境里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过程中。其特点是思维缜密,逻辑严谨,定量定性,精确度高,实践性强。
据报道,有学生用文言作文,有领导用诗歌作报告,有人欣赏有人愁。用诗歌做报告,可能激情洋溢、优美动听,用来蛊惑人心说不准能够奏效,用来真抓实干让人生疑,它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假,就是矫情做作。“撕片白云擦擦汗,凑着太阳抽担烟”形容堆垛高,写诗可以,做报告不行。
当然,并不是在所有事务语境中就不能应用文艺语体,说话形象一些、幽默一点,也不是没有好处。文艺语体、事务语体、科技语体三种语体的实际应用具有交叉性,但有主次之分,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在事务与科研语境中文艺语体只能是某种点缀,不能喧宾夺主。我们主要的培养目标不是诗人而是建设者。
事务语体与科技语体经常结伴而行,他们的基本表述格式是三点一线:目的——任务——方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模糊的问题精准化,把预期的问题可行化,把言语表达淳朴化。
二、实现语文技能教育与人文渗透教育模块化
(一)语文知识与能力教育目标模块细分
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大学语文要准确定位,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面向的是社会,说白了是职场,大学语文的教育面向也不应该游离于职场,实施语文技能教育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定位。语文技能通常是指书写、口语、听读、写作、思维这五项,实现“五项全能”模块化教学很有意义。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必须强调实践性,这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更快地融入社会环境、适应职业和岗位的需要。从这一前提出发,演绎出语文“五项全能”训练自成体系的各教学环节,形成了缜密的教学计划与施教秩序,使语文“五项全能”具有切切实实的可操作性。
模块教学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必须设定标高,然后根据标高制定《达标手册》。教学管理的重点不在于管教、管学,而在于把好考核大关,并向学生颁发通关评级证书。这种教学操作要把握一个诀窍,叫做“形散而神聚”。学习起来像一篇大散文,而考评起来,主题又十分鲜明,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这样做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不必占用过多的课时,符合高等教育的语文教学实际。
附表:语文知识与能力(~)系统表解[4]
~项 |
~目 |
序号 |
语文知识与能力细化点 |
|||||
A |
B |
C |
D |
E |
||||
阅读能力 |
文言文 |
知音读 |
1 |
认读 |
读破 |
平仄 |
古音通假 |
辨识方音 |
通义训 |
2 |
虚词用法 |
实词活用 |
古今词义 |
偏义复词 |
联 绵 词 |
||
晓句式 |
3 |
一般句式 |
特殊句式 |
句 读 |
句子的词组化 |
句 群 |
||
明辞章 |
4 |
古文辞采 |
古文体例 |
古文今译 |
历史文化知识 |
现实意义 |
||
语体文 |
认 知 |
5 |
识字量 |
词汇量 |
语法知识 |
修辞知识 |
阅读速度 |
|
理 解 |
6 |
词语理解 |
语段理解 |
层次与条理 |
归纳中心 |
链接发散 |
||
鉴 赏 |
7 |
语言美 |
结构美 |
意境美 |
精神美 |
再造美 |
||
研 读 |
8 |
分析与综合 |
比较与概括 |
取向与评价 |
联系实际 |
举一反三 |
||
听 说 能 力 |
倾 听 |
9 |
倾注 |
速记 |
察言观色 |
要领 |
复述 |
|
朗 读 |
10 |
读音准确 |
语流连贯 |
表情达意 |
音量适度 |
有角色感 |
||
演 说 |
11 |
选题得当 |
声情并茂 |
辅以态势 |
随机应变 |
压轴收场 |
||
论 辩 |
12 |
即兴应对 |
论证有序 |
材料充实 |
注意礼节 |
集体配合 |
||
写
作
能
力 |
书 写 |
13 |
笔画规范 |
结构得体 |
行款有致 |
文面整洁 |
*电脑打字 |
|
采 访 |
14 |
观察概况 |
观察层次 |
观察差异 |
现场采访 |
间接采访 |
||
立 意 |
15 |
正 确 |
鲜 明 |
集 中 |
深 刻 |
新 颖 |
||
选 材 |
16 |
与观点一致 |
源于实际 |
典型 |
新鲜 |
活泼 |
||
语 体 |
17 |
口头语体 |
事务语体 |
文艺语体 |
科技语体 |
综合运用 |
||
表 达 |
18 |
记叙 |
描写 |
说明 |
议论 |
抒情 |
||
运 思 |
19 |
正面铺叙 |
侧面烘染 |
托物言志 |
以反取正 |
意识流 |
||
谋 篇 |
20 |
开头与结尾 |
层次与段落 |
过渡与照应 |
铺垫与点眼 |
碎片缝合 |
||
修 改 |
21 |
深化主题 |
增删材料 |
推敲语言 |
调整结构 |
勘校错漏 |
||
思 维 能 力 |
形象思维 |
22 |
具象 |
意象 |
联想 |
想象 |
抽象 |
|
逻辑思维 |
23 |
概念 |
判断 |
归纳推理 |
演绎推理 |
基本规律 |
||
辨证思维 |
24 |
实事求是 |
全面考察 |
对立统一 |
发展眼光 |
群众观念 |
||
创造思维 |
25 |
发散思维 |
整合思维 |
逆转思维 |
求异思维 |
灵感思维 |
(二)语文人文通识教育目标模块细分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同志把“模块教学”理解为一种单纯性的专业技术教学模式。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它的教学内容还包括从事这项专业技术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态度。语文知识与能力是一切教育形式的基础,是学习和形成一切专业能力的基础,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一谈到人文学科,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文学;一谈到人文素质教育,人们就往往用文学教育来取代。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原因是人们受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冲击和影响,常常把人文主义和人文学科、人文精神、人文素质这些概念等同起来,从而夸大了文学教育的作用。人文学科主要包括语言学、哲学、伦理学、文学、文艺学、历史学等,这些知识的积淀,只是人文素质的某些方面,而不是所有。人文素质教育比人文学科教育要宽泛得多,它建立在人类文化遗产所反映的全部人文精神之上。因此,全面推进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建立在人文通识教育基础之上的。由于语言文字的记录作用,使语文的教育资源涵盖了人文学科的全部,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重要依托。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内涵极其丰富,外延也相当广泛,它是多种人文素质的集合。个人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产生的,而是日积月累、常抓不懈的结果,可称为素质积淀过程,或称为人的社会化过程。不管是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一种通识教育,即普世精神教育、世界观教育和价值观念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核心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通识教育也称为职业基本素质教育、全面人文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创新底气教育。现将“大语文人文素质渗透教育”所构筑的知识体系作如下梳理(见下表)。
附表:大语文人文渗透教育知识系列表解[5]
项目 |
要 素 |
||||
01人生信念 |
积极的 世界观 |
健康的 人生观 |
民主、自由 与法制意识 |
集体主义 精神 |
爱国主义 精神 |
02性格情操 |
活泼、开朗、 机警、明智 |
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
宽容大度、 乐观向上 |
热情大方、 文明礼貌 |
敢想、敢干、 敢负责任 |
03心理素质 |
敏感、有悟性 |
明智、有信心 |
热心、有激情 |
冷静、有自制力 |
坚强、有毅力 |
04思维能力 |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
逻辑思维能力 |
形象思维能力 |
辩证思维能力 |
创造性思维 能力 |
05审美能力 |
正确的审美观 |
注意自身美 |
注意环境美 |
热爱大自然 |
鉴赏与创 造艺术美 |
06职业道德 |
忠于职守、事业心强 |
工作勤奋、勇于奉献 |
团结同志、善于合作 |
实事求是、 公平竞争 |
保守行业 机密 |
07经济头脑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市场与竞争 意识 |
投资理财能力 |
创造与风险 意识 |
经营管理能力 |
08科学头脑 |
基础学科普及知识 |
工程应用学科普及知识 |
科技发展史知识 |
对科技信息敏感 |
科研成果开发能力 |
09语文能力 |
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 |
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 |
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
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
具备信息采编能力 |
10公关能力 |
懂礼仪善接待 |
懂沟通善交流 |
形象策划与设计能力 |
公关活动能力 |
危机处理能力 |
11外事能力 |
涉外接待能力 |
涉外沟通能力 |
获取国际资讯 |
起草涉外文书 |
涉外经贸能力 |
12现代办公 |
文字输入能力 |
文档编辑能力 |
办公室文印操作能力 |
电子信息发布 |
召集网络会议 |
13国防意识 |
具备足够的战备意识 |
具备一定的战略意识 |
具备相应的战术运用能力 |
了解现代战争规律 |
了解现代武器特点 |
14身体素质 |
身体发育正常 |
脏器功能正常 |
感官功能正常 |
热爱锻炼,运动能力强 |
热爱工作,精力充沛 |
15休闲素质 |
文学鉴赏与赋闲创作能力 |
美术鉴赏与赋闲创作能力 |
音乐鉴赏与赋闲创作能力 |
舞蹈、表演与赋闲创作能力 |
棋牌与游艺等休闲活动能力 |
该表所述15项75个细化点只是我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参照体系,它表明家庭、社会和学校都必须按“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原则开展教育活动,如果缺少一个音符,奏出的音乐就会缺乏和谐。巧妙的是,这15项75个素质点都能体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体系中,语文在实施人的全面素质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其教育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往往,语文老师是学生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人之一。为什么,因为语文老师不仅教学生读书、写字、说话、作文、思考问题,而且还善于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做人是有大诀窍的,但“人从书里乖”,其实是阅读能力与阅读活动的显效。语文能力越强,涉猎的社会信息量越大,思想水平就越高,反过来,思想水平越高的人,驾驭语文工具的能力就越强。对于一个好学上进的人来说,语文技能与人文修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语文教育的另一个教育目标是促进人的社会化。语文技能的娴熟程度和人的社会化程度同步发展,成正比例关系。和理科教育的线性推进有所不同,语文知识是一种滚雪球似的积累方式。知识体系具有语文技能与人文修养双重目标取向,致使语文学习的知识点纷繁庞杂,如果胡子头发一把抓,教与学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势必泥沙俱下,收效甚微。本文在此提供的知识体系不一定十分精当和全面,但已经是经纬有致,眉目清晰,便于教学操作,有序推进,以资提高学习效率。
要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请做到四不四要:一不要把自己当成了国学传教士,那样犹如井底之蛙,而要胸怀世界,放眼全球,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进步成果;二不要局限于文学,单纯发展脱离生活实际的艺术思维,而是要面向实际人生需求,帮助学生切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好语文;三不要胡子头发一把抓,无序列,打乱仗,而要努力掌握语文技能的知识体系,有条有理,循序渐进;四不要唯语文而语文,专注于“句读”,而是要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人文渗透意识,开发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顺势而为,推进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参考资料:
[1]慕朵生:儒家:不主流,毋宁死!——在儒家与当代中国思想之创生暨“儒生文丛”第二辑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儒家网http://www.rujiazg.com/article/id/3771/
[2]楚天都市报,罗马宣布弃用罗马数字(据英国《电讯报》消息)2015.07.25.
[3]胡适:今日教会教育的难关,《胡适论教育》,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6.
[4]周治南,语文实用技能教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6.
[5]周治南,素质积淀与能力凸显原理,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