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帆:《大学语文论坛》卷首语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谭帆
即将问世,我们的“大学语文”终于有了自己的园地。这是我们期盼很久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是值得每一位“大学语文人”高兴的。在《论坛》即将出版之际,杨建波老师希望我也说几句作为《论坛》的卷首语,以下我便糅合前几届年会的发言内容略作陈述:
大学之需要“语文”,一方面受传统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一国文”是中国大学的必修课程,在高等教育中曾产生过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现实的需要,“语文”自小学到中学均为必读课程,学生修读“语文”的时间不可谓不长,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长期的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弊端已日益明显,以考试为目的,以成绩为标杆,已深深影响了本来应为素质养成和能力培养的语文教育。而大学开设“语文”正避开了语文的“应试性”,让语文在很大程度上回归到语文的本然特性,大学之需要“语文”正是由于这种相对的“无功利性”,她对国民素质的培养、母语水准的提升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大学语文走到今天是不容易的,我们有过坎坷、有过艰辛、有过生存的压力,假如这三十多年我们以每一个十年作为一个基数的话,那第一个十年可以说是起步和发展的十年,非常辉煌;第二个十年是痛苦的十年,大学语文逐步边缘化,大学语文老师的心态严重失衡、彷徨;第三个十年慢慢走向了正轨,我们走出了危机,走向了成熟。而现在正是第四个十年。我们“生存”的压力可以说是越来越小了,但我们仍然任重道远,未来还有许多工作值得我们去做,为此,我谨提三点建议:
第一,为了提升我们学科的实力,为了发展我们的大学语文,我们大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其实一个学科也好,一门课也好,真正发展的核心是我们教师,没好的教师哪来好的教学?我这里不提学术,我提学术素养,因为提学术的话,大家马上想到的是课题和论文。这些外在的东西,我们也要,我们也要去竞争,我们也要去获得。但作为一个大学语文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素养,是学术的素养。大学语文有它的特殊性,我们不能以一个二级学科来加以比拟,甚至我们也不能与一个一级学科来比。大学语文实际上超越了二级学科,也超越了一级学科。我们要读哲学,要读历史,要读艺术,要读文学,这些都应该融汇在我们的教学里面,都应该在我们教师的素养上体现出来。所以,要做好一个大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好好读书,好好把自己的修养提上去。我想,一个好的大学语文教师,无非应具备三方面的素质:是一个读书“种子”;有相应的专业背景;热爱教学、热爱学生。而做一个读书“种子”无疑是成为一个优秀大学语文教师的首要条件。
第二,我们要发展大学语文这一我们共同的事业,我们有好多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做,如学术层面的,如资料层面的。比如说,从民国时期的大一国文到我们现在的大学语文,这中间是怎么过来的,我们可以梳理它的历史,而梳理它的历史,也是我们建立一个学科的必要准备。这些工作现在陆陆续续在做,但我们规模可以做得更大一点,我们还可以编文选,把民国以来留下经典痕迹的文章收集起来。再如教材研究,教材建设是大学语文三十年来成果最为明显的一个领域,影响非常大,如果光从数量的角度看,三十年来我们大学语文的教材建设成果可以说是非常“辉煌”,甚至“辉煌”得令人瞠目结舌,据不完全统计,三十年来我们的大学语文教材总数1400余种,其中有不少好的教材,但确实良莠不齐,质量不一。教材是一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不要把教材捆绑在“功利车”上,提倡精品,追求精品,让教材真正为教学服务,这是对学生的负责、对教学的负责,更是对历史的负责。这么一个非常庞大的研究对象,值得我们好好去做。
第三,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师要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以教学作为我们生命的一个部分。而把教学作为我们的生命事业来看待,实际上就是将育人成为我们大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文化,有这么一个高度,有这么一种精神,我们就能够把大学语文做得更好。假如我们有了这么一种文化,有了我们高素质的老师,有了我们扎实的研究基础,我们大学语文的发展会是非常可喜的,我们大学语文的春天也一定会来的。
最后感谢以杨建波教授为带头人的湖北大学语文学会的老师们,正是他们的不懈坚持和辛勤工作才使《论坛》顺利出版。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慷慨相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可以说与大学语文相伴而行,见证了大学语文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