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母语保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母语保健

曾凡云:林建华和他的鸿鹄(浩)之志

作者:曾凡云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2017 次   更新时间:2018/5/12 文章录入:珍珠鸟

 

湖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曾凡云


最近几天,网上很热闹,大家都在热议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致词中的白字。有的人称之为白字先生,更有甚者,希望他主动辞职。虽然,林建华校长在读白字之后,写出了一篇千言的道歉信,但这也变成了对他口诛笔伐的新依据。

看了林林总总的评论。我也开始好奇于林建华本人。根据百度消息,林建华校长的学科背景为化学。是全国十一届、十三届人大代表,在北大的任职是时间最长的,除此之外,还担任过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的校长。其学术专长在无机固体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

为什么林建华读错一个字会成为一个话题,引起这么大的各界的质疑,引起这么激烈的讨论。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或是一个普通院校的校长,又会怎么样?如果不是在建校120大典上的致辞,而是一个其它什么场合,又会怎样?

记得曾看过一个节目,曾经的大风车的著名主持人刘纯燕自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她身上的小故事。她说,有一次,带着小孩在公园里玩,玩得正高兴,旁边的一个小朋友一本正经地告诉她,她读错了一个字。小朋友说完,她道了一声谢谢。

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资深主持人、著名主持人,在生活中,由于放松了要求,也会出现念白字的现象。而对于一个化学家,念几个白字,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其理由有以下几个:

其一,中国字确实有很多,据1983年版的《汉语大字典》统计,汉字有54678个,这还不包括很多异形字、异体字,以及新近出现的一些行业用字。而普通话要求一般应会的字只有3700个字左右,只占汉语大字典的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不认识的字比认识的字多,读白字的机会比读正确的机会要多。

其二,汉语的语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呆板,就经历了 dāibăn,áibăn, dāibăn 的读音变化。

其三,汉语的语音还有一个从众、从俗的问题。譬如说,任这个字,在用作姓氏的时候,读作rén,在其它情况下读作 rèn。曾经青歌赛有一位选手,坚持说自己叫rènzhēn。导演和主持人也没办法。只能让他认真参赛了。

但为什么人们就不理解呢?不宽容呢?

作为常识,人们都知道,北京大学是以人文学科作为其标志的。也就是人常说,人文看北大,理工看清华。北大在中国大学的排名,甚至在世界大学的排名,使其成为了中国社科人文研究的风向标。任何的问题都会被放大来进行认知。就像很多知名的演员,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样。作为北大的120周年庆,对于北大来说,是一件大事,对全国搞人文社科研究的人来说,也是一件不小的事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任何一个小事件,任何一个小细节出了差错,被人们放大了看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 按照一般的常识,这份北大校长的演讲稿,或称为讲话稿,其制作流程及其展现流程,应该会有个演练的过程。在起草、演练过程中,应该是有很多人参与的。但为什么在现场还是出现了这样的低级错误呢?

或许,人们不能原谅的,并不仅仅是一个错别字,不仅仅是林建华这样一位博士生导师的一个白字本身,而是在这个错别字后面的更为深层的理由和原因吧。

在林建华的道歉信中,认为读错字有两个原因,一是人无完人,自己也有并不完美的地方,二是因为其就学时的大环境,在母语正音的最好时间里没有课本,没有正经地上课学习。所以人文基础不太厚实。如果这算作理由的话,也可以说是客观的或是历史原因。

如上文所说,人们可以原谅金龟子这一著名主持人在生活中的白字,但为什么就不能原谅作为化学家的一个白字呢?

林建华校长出现读错字,是单单一个历史原因可以解决的,还是有其个人主观原因,还是……。

2013年,人民大学把大学语文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当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在5年过后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是偶然,还是必然?

我不想过多地揣测。但我希望更多的大人重视语文,更多的大学重视大学语文,重视母语教学及研究。

毕竟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附:关于错读“鸿鹄的道歉信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功底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我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农场,只有几十户人家。现在人们很难想像当时的闭塞状态,农场离县城几十公里,距离虽不能算远,但乘马车要一整天时间。当时不但没有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连像样的书都很难找到。最近,我刚出了一本书《校长观念-大学的改革与未来》,其中还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当时都读过,中学政治课又学了一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我很幸运,77级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试前的几天,读了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刚刚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语法概念不清,上大学之后学英语也多费了很大的劲。

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再次致以歉意!

热爱你们的校长,

林建华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50438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