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网上说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说课

和合之道:变与不变的协奏

作者:张勇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2341 次   更新时间:2018/10/23 文章录入:珍珠鸟


和合之道:变与不变的协奏

武汉理工大学

张勇

 

内容:《道德经》“道可道”和《论语》“礼之用和为贵”的解读。

方法:义理、考据、辞章三结合。

理念:作品解读要以文本的理解为基础,加上现代新的理解,才能变化新意。本文的两段经典的内涵是相通的。

目录:(一)道体和道用的关系(道家);(二)礼的实质和变通(儒家);(三)和合之道的现代启示——以文学写作为例。

 

(一)变与不变:道体和道用的关系

1、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名词解释

:不是。

:恒常

:初。

:本、源。

无欲:心念。

:窍、边际

:产生 

3、白话文翻译

道可以表述,就不是恒常之道;名可以指称,就不是恒常之名。无名是天地的开始,有名是万物的根源。因此,无心无念以观察道法本体的玄妙;起心动念以顺察世间万用的变化。无名和有名、无念和有念,一体两面,名字不同而内容一样,都可以称作玄妙,玄妙又玄妙啊,就是万物变化的总纲。

4、层次分析

依照现代行文习惯,可分为四个层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内容分析

核心概念:”;“无/”,“无/”;道和道 

中心:本章主要谈是天地万物的开始(根源)——(“母”)

内容:和合之道。宇宙(万物)起源既有无名(不可道、不可名)之始,又有有名(可道、可名)之母——“无名”与“有名”同是宇宙之本根的属性,概念相反,所指相同,所以是“同出而异名”,相反而相同、可知又不可知,所以是“玄之又玄”——代表了“众妙之门”的根本属性。 

“无欲”之心,观万物本根“无名”之妙。

“有欲”之心,观万物本根“有名”之所归。

 

6、案例故事

“你手里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世界是自我的投射,这是“有名”、 “有欲”。知道世界是自我的投射,也就明白了世界万物本体的空虚而又能显现变化的奇妙出来。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拥有的往往有恃无恐。”

爬山小段子

父亲和儿子一起爬山。

爬到山顶后,父亲说:“你看山下的景色多美呀!”

儿子说:“既然山下面的景色那么好,我们为什么还要用几个小时爬上来?”

爬上山顶才能更好地了解山脚。反之亦然。 ——比喻无心无念和有心有念之间的微妙关系。

7、类证著作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周易》) 

无名、有名,无欲、有欲之辩。

任运自然,不关心虑,是无思也;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既无思无为,故寂然不动。有感必应,万事皆通,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孔颖达《周易正义》)

8、总结

道是变化与不变的和谐统一体。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能说它确定是有,当然也不能说他没有。道在身中不远求。

 

(二)和与不和:礼的实质和变通

1、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字词解释

:礼节

先王之道:借指古代文化。

:节制

3、白话文翻译

有子说:“礼的运用,以中和为贵。传统文化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不论大事小事,都由礼的精神来处理。但也有行不通的地方。知道中和之道而过分追求中和,不以礼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4、内容分析

礼的核心在于中和作用,就是调整均衡;但是若是一味调和,就会矫枉过正,还要通过礼节的规范约束调整过来。

所以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

有礼无和不可行,有和无礼亦不可行。

5、现实生活案例:“客气”“不客气”?

两种礼节、两种作法、态度对比:

A、很客气: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拘束呆板、敏感自尊、谨小慎微。 

B、不客气:大大咧咧、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大模大样、满不在乎。

当然,以上二种都失之偏颇。

无论礼节的规范是什么,它的精神实质是——相互尊重、信任、平等。所以礼貌、礼节(外在表现)的确重要,但不能舍本逐末,忽视了礼节的本质。

 

(三)和合之道的现代启示——以文学写作为例

 

1文学写作中一个常见问答

问:“文学作品到底是要描写永恒不变的人性,还是描写当下切实的现实生活?”

答:理想的文学作品能在一中写出全,能将整个世界装进一件事情、或者是一个作品中间来“滴水藏海”),是一和全、变和不变的高度统一“刹那永恒”)

2、案例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分析:”、“是眼前之景,千秋”、“万里是遥远的时间和辽阔的空间;”、“是当下、是有限的,千秋”、“万里是无限的。

作者通过眼前的景物写无尽之意,在有限中显现出无限。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3、启示:寓万变于不变、寓不变于万变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看法,抛砖引玉,以期各位大方之家斧正。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51108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