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构建符合汉语特点的中国大学语文教育体系

作者:杨建波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2246 次   更新时间:2019/3/28 文章录入:珍珠鸟


杨建波


《大学语文教学论》与《给大学语文教师的建议》(以下简称《教学论》与《建议》)是我的两部著作,二者系姊妹篇,也是迄今为止全国仅有的两部系统论述大语课程与大语教学的著作。《建议》(2018年长江出版社出版)是对2014年在长江出版社出版的《教学论》的补充、深化与拓展。《教学论》有许多未尽之意,这几年我在将这些未尽之意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中,又有了一些新思考、新认识,于是就写下来,仿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取名为《给大学语文教师的建议》。

《建议》中的这些“建议”是我积30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提出的,此建议有立足于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教师业务修养方面的,也有人格素质方面的;有认识论方法论上的,也有具体教学操作上的。但这一切都是围绕构建符合汉语特点的中国大学语文教育体系行文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无用之用”是大学语文的根本属性。有学者认为:教育系统有两种社会功能,一种是显在的功能,一种是潜在的功能。潜在的功能就是“无用”的功能。语文就属于这种具有潜在功能的学科与课程。语文对于人生的作用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出,然而人的灵魂、精神、气质、能力、思想和思维方式,却因语文而脱俗不凡,最终表现在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上。它不是一门求职的专业或技能,但它却是在为人生打底色,为事业打基础。这就是语文的“无用之用”。

2、“语言”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大学语文是一门研究汉语的规律性和实用性,品味汉语的审美性和艺术性,阐释汉语的民族性和文化性的课程;是一门通过语言来提升学生汉语水平、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的以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课程。语文的工具性、审美性、文化性三位一体的性质因为“语言”而得到完美结合。

3运用语言(汉语)、品味语言(汉语)、阐释语言(汉语)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  

大学语文凭借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学经典和其它文化经典,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汉语阅读、说话、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以艺术的眼光品味欣赏汉语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文化的层面阐释解读汉语的能力。简言之,即运用语言(汉语)、品味语言(汉语)、阐释语言(汉语)十二个字。说具体一点即:在读文学作品时能紧扣语言、形象、情感,通过品味语言来领悟作品的形象,体验作家和人物的情感;读非文学作品时能扣住语言、逻辑、思想六个字,从研究语言入手,厘清文章逻辑、了解作者思想。

4“思”为统率,将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自如地协调运用是大学语文的理想境界和终极目标。

《周易·系辞上》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指思想、文化、修养、法则、原理、思维方式等这些“无用”、“无形”的东西;“形而下者”指有形的器物、工具等物质形态的东西。道是大脑、器是具体的器官;道是主动的,器为被动的;道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而器只是一个具体的物件与某一种具体的技术。听说读写属于“器”的层面,工具的层面,“思”则属于“道”的层面。“思”是使听说读写摆脱纯工具性和纯技术性,由器物层面进入人文层面唯一的途径,也是中学语文与大学语文最重要的区别。故大学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与理想境界就是以“道”层面的“思”统率“器”层面的“听说读写”,使学生能够将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高品味地自如地协调运用。

5建构以语言(汉语)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普希金娜的红领巾教学法,影响中国语文教坛50年。其千篇一律的“讲读法”(或叫“串讲法”),使语文教学被锁定在一种恒久不变的范式上,致使语文教学丧失了灵气与生命力。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依据课程的“语言”性质,我在《教学论》与《建议》中提出了几种大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理论教育模式、情感教育模式、 文化育人模式、比较教育模式、拈精摘要模式、听说读写思模式、课内课外同课堂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依据 “语言是大学语文的本质特征”这个理论而创立的,经过我多年的探索实践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我也在书中强调,这些经验和模式只能借鉴不能照搬,照搬就没有个性与生命力了。一个老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人文学科的教师尤其如此。

6大数据时代,坚守语文本位。大数据容易使语文发生错位,迷失自已。运用高科技本是好事,但问题也来了,“语言”作为语文的本位被丢失了,机器与课件及视频抢占了风头,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反而成了配角。当教师的教学变成一种摁动鼠标的机械动作时,不仅文本与学生被忽略了,从教者本身也变成了机器。作为老师,你享受的不是语文,不是具有情感、思想和想象功能的语言,而是课件和视频。

电脑的技术是可以速成的,而一个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能力则需要倾其一生去探究实践才能获得。假若误把课下热衷于在网上找资料,课上热衷于用视频吸引学生,甚或将纸质教材换成平板电脑当作教学改革,那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为此我在《建议》一书中提出:“课件很好,请勿依赖”;“网络很好,请勿照搬”;“幕课很好,请勿追逐”。

7构建符合汉语特点的中国大学语文教育体系的关键在教师。为此《建议》花了大量的章节对大学语文教师做了论述。大语教师必须始终抓住“语言”这个本质特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而不是其它的课。让学生对教师本人和教师的课堂留有深刻的印象,用优质的教学迎接通识教育挑战,这是教学成败的法宝。学生没有印象的课就不是成功的课,也难以在如林的通识课程中脱颖而出。业务上,《建议》建议大语教师打造以中文专业为依托,各学科融通的“无专业”境界;教学上,《建议》建议教师注重锤炼自已的教学语言,将教材化为自已的心理品质,与学生共同展开想象,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19、3、8、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55824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