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教师专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专访

周艺蕊:满心怀真意 润物细无声

作者:周艺蕊 文章来源:高校思政网 点击次数:1445 次   更新时间:2022/9/18 文章录入:珍珠鸟

 


高校思政网编者按

十大良好氛围,“非凡十年·我的教育故事”宣传教育活动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征集故事作品,反映十八大以来各校师生、科研院所教育兴邦、教育树人、教育报国的鲜活生动实践。现向各位读者推出优秀作品。

 

★★★★★★★★★★★★★★★★★★★★★★★★★★★★★★★★★★★★★★★★★★


桂子山不高,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她不仅是一座大树参天、林木茂盛的山峰,更是一座人文荟萃、名师辈出的高峰!桂子山因华中师范大学而闻名遐迩,华中师范大学因桂子山而深沉厚重,桂子山上印满了华师人的足迹,有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别的一届又一届学子们奋斗的青春足迹,也有从满头青丝到华发白头的“园丁”为了“后浪”的成长而甘当铺路石的人生轨迹。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智慧挥洒在三尺讲台上,将自己的爱心和热情铺展在三尺讲台外的日常中。

我的大学语文老师——吴满珍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她从华师毕业,又在华师从教,最后在退休前往新疆支教。纵观她的教学生涯,吴满珍老师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爱的教育”,坚守着“四个统一”。她将爱心与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学生又以爱心回馈老师、回馈学校、回馈全社会。

 

 

1973年,18岁的回乡知识青年吴满珍幸运地走进了华中师范大学,成了一名大学生。不到3年时间,她因成绩优秀留校任教,成了一名年轻的大学教师。她深知,功底不扎实是自己的致命短板,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否则不能胜任工作。从此,她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行为准则。于是她便有了食堂、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日复一日的生活。她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工作计划,读书、备课、写作变成了她业余生活的全部。就这样,她坚持着在书山学海中奋力前行,不敢放过任何学习实践的机会。进修班、英语班、研究生班、各种业务培训她都积极参加,中文系很多教授的课堂成了她蹭课的“乐园”。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名农村学生终于站稳了华中师范大学的讲坛,成为了文艺理论教研室的一员。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满珍老师

 

 

 

1982年秋,吴满珍到贵州凯里黔东南民族师专任教一年,那时吴老师27岁,正值青春、激情浪漫的年华。她能挥别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三镇,只身一人来到黔东南支教,没有满怀豪情、侠肝义胆那也是很难下这个决心的,更何况还要割舍热恋中的李老师。在这里,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年轻女教师讲授文学理论课程,师专淳朴的学生们为她的才华和青春气息所折服,都称她为“老师姐姐”,也愿意与她交流和畅想未来,她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于是一本本地啃读起文学作品。

吴满珍与学生打成一片,传道授业解惑,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在她身上感受到的不仅有师爱,更有母爱。她不仅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给偏远的学生传授了许多文学理论知识,同时,她也在生活中也给予了学生温暖的帮助。当远离家乡来这里求学的学生生病住院时,她会每天抽出时间到医院陪护;当了解到学生的退学情况后她会主动写信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劝导;当学生买不到想要的书籍时,她会帮助学生购买并邮寄给学生。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圆满完成支教任务离开贵州之后,她依然没有忘记这片她曾经挥洒过青春和汗水的地方和她教过的学生们。回到武汉后,她创造机会,利用开会、讲学、放假等宝贵的时间,从武汉千里迢迢地来看望她昔日的学生们,也会在同学们来武汉时热情接待学生到家里做客,更会随时解答学生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专业问题。


 

吴老师与部分师专学生的留影

 

 

2004年至2015年退休,吴满珍担任了11年的华师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共指导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50余人。这些学生现已毕业散布于世界各地,大都结婚生子,但他们依然称呼老师为“吴妈妈”“老师妈妈”。这些学生读研期间,吴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对学生包容开放,严格细致,对于学生的论文审阅也非常细致。大到理论引用、结构布局,小至个别段落的字体、标点符号是否规范,都一一圈点标记。而且在生活中更是对学生关爱有加,她喜欢请同学到家里吃饭,和学生交心谈心,担心学生吃不饱,还让学生将饭菜打包带回宿舍。当她的一个学生在武汉找工作租不到房子的时候,她更是热情地留学生在家里住了半年。在她看来,这些学生就是她自己的孩子,因此她不仅关心学生们在校时的学习,而且关心他们毕业后的爱情婚姻,多次帮她的学生牵红线,当证婚人,先后参加了十几个学生的婚礼。她会给她的学生传授正确的婚姻观,告诉她的学生“结婚前瞪大眼睛看缺点,结婚后瞪大眼睛找优点。结婚了再浪漫的恋爱都需要回归到平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切朝前看,生气吵架的时候多想想对方的好处……”吴老师和研究生之间的趣事无数,浓浓的情谊无可言表。老师因优秀的学生而倍加快乐,学生因得此恩师而更加幸福。在她的研究生弟子们看来,吴妈妈像一名知心的前辈。对于她们这些学生,她的心里没有栅栏,没有障碍。她总是非常热情,随时欢迎她们走进她的思想、她的心灵、她的世界。她也总是热情、毫无保留地愿意走进学生的心里,并在里面点上灯,温暖她们的人生。

 

 

1985年开始,吴满珍老师在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之余也一直与华师文学院本科学生有着密切的往来。在这期间,吴老师曾是本科生实习的带队老师。在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吴老师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在工作中,吴老师坚持亲自听每一位实习生讲的每一节课,在听课过程中会仔细做好记录并在课下耐心提出修改意见。比如她的一名实习生在讲课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就直接让学生坐下,继续后面的讲课时,吴老师就在课后提醒实习生说:“课堂上你提了问题,学生回答了,你一定要及时点评,这样他们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是错。”在生活中,吴老师更是非常关照实习生的起居生活,给实习生提来亲自煲的香气四溢的排骨莲藕汤、鸡汤,中秋节请实习小组吃一餐团圆饭等等。中文本科的学生人数虽少,但他们与吴老师的情感如钻石般永恒闪耀。正如他们写道“又见那一帧画面,笑吟吟的你这一身红呢。青春的欢声正在你四周飞扬、飞扬!”回首过往,青春的欢声依旧萦绕耳畔!


 

吴老师和部分实习生的合照

 

 

在给文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上专业课之余,吴老师还承担起了学校通识课——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自1987年在学校教授大学语文课程至2015年退休,吴满珍教授在大学语文课程讲台上耕耘了28个春秋,教授不同专业的学生千千万,播撒爱心无数。吴老师的大学语文教学始终以“四个统一”为指导,着重于人文精神的教育。她不仅在课堂上帮助非文学专业学生提高文学素养,还教会他们君子之道,“学知识首先学做人,这是立身之本!”“机会给有准备的人,这是成功之本!”“开心快乐过每一天,这是健康之本!”始终是贯穿于她整个课堂的宗旨。如对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的讲授,她以切身体会讲说父女之情、亲人之情,在课堂上潸然泪下,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展露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学生行孝当及时。她的课堂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她会鼓励那些从来没有发过言的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制作成课件先发给自己看,提出修改意见后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展示。每到期末,她都会收到大量的学习体会、读书报告和PPT,为了避开上网高峰期,吴老师经常忙于修改、评价学生的课件作业到深夜两三点钟才睡觉。

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用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而撼动学生的途径就是爱的教育。吴老师用温婉、热情、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课上课下和学生结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吴老师用如水的教育来浸润人心,用言传身教让学生领悟为人之道和为师之道。缘起缘不断,儿女散天涯,即便远隔万水千山,师生真爱永不断。

 

 

 

2015年,退休后的吴满珍教授被华师文学院返聘为师范1406班班主任,成了全校范围内年龄最大的班主任。吴老师将这个班级命名为“满珍班”。在吴老师的带领下,这个充满凝聚力的班集体,渐渐成长。每学年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被评为校“三好学生”,该班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优秀团支部”,并在2015年获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的荣誉称号。

2015年班歌大赛中师生共同演绎《光阴的故事》,“满珍班”爱的历程自此开始。“孝心不能等待”的讲座令许多人潸然泪下,学生们开始大胆地表达他们的孝心;2015年端午节学生们在吴老师精心准备的粽子和咸鸭蛋中感受到妈妈的温暖,对此《武汉晨报》特意报道——《退休教师带出最暖示范班》;2016年元宵节“满珍班”相聚,自己动手包饺子;2016年吴老师带来月饼等礼物,又请客让“满珍班”相聚欢庆教师节和中秋佳节;2017年吴老师请“满珍班”到家里做客,盛情招待庆祝大家顺利找到工作。三年来不仅每一个节日或重要时刻的陪伴,更有日常的问候、关怀、帮助,点滴浸润,“满珍班”在爱的灌溉下长得郁郁葱葱。临近毕业,“儿女们”即将四散天涯,各地生根、发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光阴的故事从不停歇。

 

 

2022年春季开学,67岁的吴满珍老师志愿去新疆援教,签约了喀什大学人文学院一个学期写作课教学任务。在这一年的支教生活中,她始终秉承“教书先教人,成才先成人”的理念,用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言传身教。她一直保持着最初的激情,与学生分享人生经历与生活感悟,用真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转化成有温度的关怀。以爱育爱,以德育德,在银龄之年继续发光发热,将爱与关怀的种子洒遍整个南疆。为祖国边疆地区培养精英人才,推动祖国边疆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吴老师与喀什大学学生的合照

  

从扎根桂子山、扎根华中师范大学以来,吴满珍老师时刻以华师“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精神要求自己。不仅注重教学更注重育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对教育的热爱变成自己的抱负和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吴老师用温婉、热情、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如水的教育来浸润学生的心,用言传身教让学生领悟为人之道和为师之道。与学生们即便远隔万水千山,师生情也永不落幕。

  从18岁走进华师到60岁以教授的身份退休,从华师到贵州再到新疆,她把努力、奋斗、精彩都献给了华师,献给了她走过的那些地方,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信息来源:光明网

高校思政网执行编辑:曹玉蕊(西南石油大学)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812325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