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功德碑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功德碑林

杨建波:“杨力耕先生纪念室”落成致意

作者:杨建波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60 次   更新时间:2024-5-1 文章录入:珍珠鸟


各位领导:各位乡贤:

        我叫杨建波,为杨力耕之二孙女。退休前是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任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参加今天杨力耕先生纪念室揭牌仪式,缺席英驻村乡贤会,非常遗憾。杨力耕先生是70年前英驻村和宜兴县的杰出乡贤,在英驻村史无前例的乡贤会上为杨力耕先生纪念室揭牌,意义非同寻常。

       杨力耕,江苏省宜兴县黄玕村人。1896年生,1954年卒,终年58岁。妻储沅薇,两人育有三男三女。三女早夭,留下三男。

抗日烽火,铸就杨力耕之传奇经历、不凡人生。19371130日,宜兴沦陷。力耕组织了一支33人的难民队避难汉口,19386月武汉保卫战打响,在“回家抗日去”的思想指导下,杨力耕独返家乡。既回乡,与当地新四军谋抗日事宜。力耕以社会贤达之身份,率先公开支持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荣任金坛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参议员。多年来辛苦转碾、出生入死,宣传统战、扩大武装、策反伪军、搜集情报、征收公粮、筹措善款、制造武器、采办药品、购置文具……,凡抗日之事,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力耕家亦为新四军之根据地、联络站。妻与子终日站岗放哨、茶饭劳军,尽其所有,支援抗日,多年来没有要过抗日民主政府任何资助。日寇深恨力耕,必欲除之,两次抓捕未果,洗劫其家。而力耕本人,为抗日大业,终不言悔。

抗战胜利前夕,粟裕率领的新四军在天目山一带遭遇国民党顽军攻击,有名的天目山三大战役便在此展开。在为期四个月的战役中,新四军共歼顽军10000余人。杨力耕在三大战役中,克服重重困难,借粮、征粮、运粮,为战役的顺利进行立下汗马功劳,得到当时金坛县党政军的表扬。

 1945年,日寇投降,部队北撤。杨力耕为新四军保存文件与军需清单,为留守人员传递情报与运送武器,几丢性命。194610月,被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司令部以“政治犯”名义逮捕,坐虎凳、吊飞鹅、吃水刑,受尽折磨,身体残疾而志节不改,始终没有透露新四军半点秘密。其妻四处借债,三百担稻款赎力耕出狱。之后虽卖田举债度日,仍矢志不渝,为新四军工作不辍。

1949年春,苏南解放。力耕受命为宜兴县军管会特派员,协助新生政权清查公粮、追捕逃犯。每日拖着被国民党打残的腿徒步奔波70余里,忍饥受累,个中辛苦,无以言表。但力耕始终不改初心,乐而为之。

1951年,在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杨力耕为人陷害,划为地主,诬为恶霸,没收家产,并以反革命罪,非法关押,游街示众、陪斗陪杀、剥夺自由、管制劳动。19541227日清晨,大雪粉飞、寒意彻骨,不堪受辱又生活无着的杨力耕于家中自缢身亡。

杨力耕子孙为力耕事倍受株连。1975年初,杨氏家族启动了为杨力耕正名与雪耻的“浩大”“工程”。于艰难竭蹶之中,调查取证、奔走呼告,仅杨力耕的小儿子杨汝峻一人就发出各种申诉材料124份。漫漫十年,在当年新四军挚友鼎力相助呼吁下,终使沉冤昭雪。1985年宜兴县人民政府发出152号文件,正式为杨力耕平反。纠正给力耕夫妇错戴之地主分子帽子,肯定其革命功绩。

1983年4月,杨力耕之长子杨支(杨克峻)提出“将原房产部分设为杨力耕先生纪念室”的设想。杨支于2000年去世。他的遗愿也因居住此间的老人的离世而得以有实现的可能。2011年杨力耕之重外孙印建清代表杨力耕之遗属,向黄玕村委会口头申请将此无人居住的一间故居归还杨家,村委会表示同意,后因隔壁人家占据此屋堆放杂物而搁置。2014年6月,印建清正式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得到村委会的支持。同年10月在向村委会缴纳了3000元人民币后,村委会将此屋正式归还了杨家。

2015年6月,杨氏家族成员集资5万多人民币,将故居改建为纪念室。故居年代久远,岌岌可危。经过两个多月的彻底翻修,二百多年前的老屋得以新生。门楣上嵌刻杨力耕长子杨支所书“杨力耕先生纪念室”的匾额。门外有宜兴著名书画家、杨力耕妻侄之子储云所书 “杨力耕故居”。屋场以水泥做地。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杨力耕纪念室”终于落成,成为英驻村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基地。

杨力耕先生是新四军与武工队中不穿军装的坚强战士。他奋斗的人生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斗争经历之缩影。他力拒外侮的民族气概、倾家卫国的抗战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九死不悔的豪侠正气永远为子孙后代仰慕学习。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杨力耕生长于斯、战斗于斯、长眠于斯的家乡正以日新月异的步伐迈向新的时代,父老乡亲们正以前所没有的智慧和热情书写着新的历史传奇。今天我们聚集在杨力耕纪念室前,以古老江南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巨变告慰杨力耕的在天之灵。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宜兴的山山水水将永远铭记杨力耕的名字!

感谢宜兴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杨力耕纪念室的重视,亲临揭牌仪式,感谢市委统战部多年来对杨力耕遗属的关照与帮助。感谢英驻村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举办了今天这样的乡贤盛会,使来自四方的乡贤得以了解杨力耕的事迹并传承杨力耕的精神。相信在习近平总书开创的新时代,在地方党政的领导下,宜兴这颗太湖边的明珠,将会闪烁更加动人的光辉;有着30位院士、108位大学校长的 “教授之乡”的宜兴和众多乡贤的英驻村,将会为江南与国家的腾飞崛起发挥更大的作用。祝愿我的家乡和共和国更加富强、更加迷人、更加美丽!               

杨建  

  201958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252310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