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界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界动态

教育部回应衡水一中办学模式:扭转只看升学率的倾向

作者:人民日报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点击次数:1276 次   更新时间:2017/4/15 文章录入:珍珠鸟


教育部回应衡水一中办学模式:扭转只看升学率的倾向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衡水一中位于浙江平湖的分校

近日,衡水一中在浙江平湖举办分校一事引起广泛关注,该校涉嫌违规提前招生一事更是引发多方讨论。无独有偶,4月13日,四川省绵阳市,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重点高中绵阳南山中学教师,也因抗议该地教育局和体育局对其涉嫌违规招生宣传做出的通报而走上街头。

究竟该如何界定违规招生行为,“名校办民校”模式是否合理?为此,人民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

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对相关事件引发的讨论十分关注。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普通高中学校来说,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要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为每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和良性竞争创造有利的条件,不断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该负责人表示,衡水一中在浙江平湖办分校引发的讨论,反映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学校办学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等方面的问题。教育部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推进高中普及攻坚计划,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引导广大高中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深化中考改革,指导各地规范高中招生工作,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引导全社会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切实扭转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倾向。

针对个别名校涉嫌违规招生一事,该负责人表示:要坚持规范办学,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不得违反规定跨区域、超计划和提前招生,影响正常的招生秩序。民办学校也要坚持依法办学和规范办学。

【相关评论】

人民日报评衡水中学入浙:素质教育如何硬起来?

近日,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在浙江嘉兴正式成立,却深陷舆论漩涡。反对者直言,这是“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入侵”,“浙江教育不搞落后的应试,要搞素质教育”;支持者说,欢不欢迎衡水中学模式,“是由当地家长的需求说了算”。为什么一所高中会得到如此截然相反的社会评价?

显然,这是由教育理念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所致。衡水中学素有“高考加工厂”之称,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但其军事化管理的教育模式,及全省范围内跨区域招生的掐尖行为,也让其成功饱受争议。难怪热心高考改革的人担心,衡中模式的扩散会打破素质教育生态。

然而,在“刻苦学习—金榜题名”预期仍然稳定的当下,彻底拥抱宽松教育,不像说说那么简单,学生也不敢无视考试成绩。有人对考上名校的衡水中学毕业生做回访,几乎99%的孩子都表示,如果让他们再做选择,还会去这所学校,他们对学校根本没有“怨恨”。因为他们觉得,当他们处在偏远乡村时,改变命运只有走这条路,没有别的选择。

应试教育的缺陷众所周知,但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不能仅有高悬头顶的理念做支撑。即便应试教育被口诛笔伐,许多学生还是挤破头也要挤进那些“超级中学”的大门,不是因为喜欢应试教育,而是它寄托了改变命运的梦想。在城乡、地区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的情况下,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触及优质教育资源,单方面高谈素质教育的种种好处,容易给人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讲,一个衡水中学显然背不起应试教育弊病的所有“黑锅”。把批评的火力集中到“衡中模式”,也无法纾解对教育公平过度关切引发的社会焦虑。

话说回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中国教育必然的进阶趋势。围绕“衡中模式”的意见分歧,照见教育转型期弥漫全社会的双重焦虑:一方面,害怕被应试教育的列车甩下来,掉入社会底层;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又深感应试教育不如素质教育那么能激发孩子的天性,对未来在素质教育竞争中失去先机也有隐隐的担忧。衡水中学面临冰火两重天的极端评价,正是反映了这种纠结的社会心态。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发展素质教育,道理亦然。

教育领域从来都是开放的,素质教育要想在与应试教育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斗争模式,而要取长补短,不断夯实自身的优势。归根结底,素质教育巩固阵脚,要做到最大程度保证公平,兼顾短期效益和长远未来,从而确保每个学生和家长都能从中受益。否则,再怎么狠批应试教育,也无法迎来素质教育的满园春色。社会各界最想看到的,不是教育工作者为着不同模式孰优孰劣争吵不休,埋头探索、创新实践、开拓新路,才是推动教育进步的正道。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等。何以解忧?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如果高校招生的途径不再只有考试这个独木桥,那么任何强化应试导向的教育模式都将门可罗雀。如果没有“超级学校”,没有“顶端优势”,那么谁也不会为挤入名校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就会硬气起来。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86188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