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界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界动态

尚永亮:一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治学功力

作者:尚永亮(何立明整理)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239 次   更新时间:2017-12-15 文章录入:珍珠鸟

一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治学功力

——在湖北省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第十三届年会上的发言

 

武汉大学教授 尚永亮

 

一个大学教育,教师、学生和教材是三元素。其中,教师是决定因素;决定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下面,谈谈一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治学功力问题。

 先说说知识结构。

 综观时下年轻教师有诸多欠缺,一是治学狭窄、学养欠缺;二是学术深度上达不到标准。故而,作为一个年轻教师,要打造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它包括五个层面:文献学、文艺学、文化学、人本学和哲学。(详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五个层面》,尚永亮,《光明日报》20030730日)

 这里说说知识要有几个打通。

 一是文学与语言学的打通。文学教育的老师往往忽视了语言学。语言学包括文字、训诂和音韵。如果没有这三个方面的基础,要把文学搞实不容易。

比如古音韵基本定律不清楚,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后蜀花蕊夫人诗《述亡国》有:“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杜甫诗《题乌江亭》有:“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这里,“儿”古音读“倪”。比如,日语源自出使唐朝的遣唐使,保留了许多唐代古音韵,所以今天日语“二”仍然读“ní”;故而“包羞忍耻是男儿”原应读作“包羞忍耻是男儿(ní)”。

 又如训诂。汉司马迁《屈原列传》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一句。这里的“夺”不是“抢夺”,考先秦训诂“夺”,《老子》有“将欲夺之,必固予之”;《论语》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知“夺”是“改变(志向或意愿)”的意思,上官想让屈原改变自己的想法。

 还如文字“跬”。荀子《劝学》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现在一般用“小步、半步”来解释“跬步”。细考之下,问一步与半步的区别在哪里?考察古代社会生活看,原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用现在话说,左右脚各迈一步为“步”,单脚迈一步为“跬”。今天的一步,在古代是半步。

 二是文史哲打通。学者有“哲(学)长在新,短在空;史(学)长在深,短在窄;文(学)长在博,短在泛”一说,故文史哲要打通互补,史哲是文学研究的基础;而矫正文学的泛,可以史学系之。中国《二十四史》,前四史要通读。读史尤其读《资治通鉴》,要反复读。这样,唐以前有了把握,文学依之可靠了。哲学治思想眼光,以往学者对哲学,泛而不深。李泽厚对康德哲学有研究,写《美德历程》有了哲学视角,入木眼光从二三分,进到八九分,著述则深厚得多。建议读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萨特……,读皮亚杰、伽达默尔、福柯、德里达……,读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由此,文学插上了翅膀。

 三是学科的打通。原本文史哲不分家,学科化本来是学术进步,后来越分越细。学者专业越来越细,学科贯通越来越窄。如文学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分文体学……,成了人学习知识的桎梏。

 最后说说治学功力。

 王蒙曾提出“作家学者化”,就是针对学者的文化底蕴不够提出的。学科要打通,但学者也要有看家本领,一生要反复读若干本书籍。必须对某一些书进行反复阅读。这些书是你的主攻阵地,是你的子弟兵。有了基本阅读,才能蚕吐丝来。

 

(何立明根据笔记整理)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88968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