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王路成:大学语文课堂审美化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王路成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2377 次   更新时间:2017/12/15 文章录入:珍珠鸟

大学语文课堂审美化教学实践探索

王路成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黄石,435002)

 

摘  要: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素质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目的。笔者依据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对审美化教学实践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语文 审美 教学实践

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素质课,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必修课。要达到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目的,审美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大学语文课堂审美化教学实践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教学内容上,增加审美趣味,注重教材审美知识的纳入

俗话说,你永远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教学内容没有趣味性,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就不仅是“装睡”,而变成“沉睡”。因此,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增加教学内容的审美趣味,注重教材审美知识的纳入。

教学内容的审美趣味,一方面包括所用教材审美知识的纳入,另一方面包括教师对现有作品审美特性的讲解。大学语文教材目前有1000多个版本,但不管哪个版本,都在逐渐摆脱中学语文的内容和模式,不再侧重于固定的应试篇目,不再侧重于字词句段以及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是引入各个时期经典的诗词曲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让学生视野为之扩展,眼界为之开阔。以我校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大学语文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景遐东院长主编的《大学语文新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种教材在选文时有意识地淡化了文学作品的政治性,着力凸显作品的审美特性,出现了像余光中、铁凝等当代作家作品,甚至把方文山《东风破》的流行歌曲也选入进去。

大学语文教材处处蕴涵美,语文教育的过程也应成为大学生审美心灵的感应过程。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于字词句段的模式化训练,而应该多讲解作者或作品人物身上显现出来的思想境界和优秀品质,借助中华民族智慧、博爱的心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验美好的生命情怀,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陶冶情操。

比如,在教授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可重点讲解苏东坡在艰难的境遇下表现出来的旷达的胸襟、从容的气度以及恬淡的情怀,进而深入分析:《定风波》也展现出苏轼的一种人生境界——佛教的“无差别境界”。归去之后,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这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当学生领悟到这些后,就会审视自己:在遇到困难时,能否做到苏轼般“一蓑烟雨任平生”呢?

教学过程中,创设审美情境,营造审美氛围,培养学生审美直觉

审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在审美过程中,美不是直接诉诸人的理智,而是诉诸人的情感,美的事物和美的形象将人们带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并引发出各种丰富的情感反应,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因此,在审美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审美情境,营造审美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忘情”地投入到美的世界中。

笔者在讲授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时,创设了三种审美情境。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PPT课件里呈现多幅诗意画面。如,夭夭桃花掩映柴门,一位书生在柴门前扣门;桃花女子爬上墙头,深情凝视着墙外书生,一枝“桃花”伸出墙来;灼灼桃花迎风盛开,书生在门上潇洒题诗;桃花女子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书生在旁掩面痛哭……这些画面形象直观,学生观看图画,便能很快理解“人面桃花”的诗义,并发出“物是人非”这种千万人都体验过的感叹。

其次,运用现有的《人面桃花》剧本,引导学生自演话剧。通过学生在课堂上饱含感情地诵读台词和简单表演,让学生进入人面桃花的意境中,加深对诗细节的理解。实践证明,一课时的表演让学生兴趣盎然,全班互动,课堂气氛活泼、和谐。

最后,还有十分钟时间,给学生观看《红楼梦》宝黛共读西厢的视频,感受纷纷扬扬桃花树下,宝黛共同分享青春小秘密的美好。只要学生有一瞬间内心感悟、体验到其中的诗意,获得愉悦的感受,审美教育就起到效果了。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审美情境时,还可以采用富于情感和诗意的语言,以情动人。学生不仅可以领悟作品人物的人格风范,还可以领略教师的人格魅力对自己的感染熏陶。比如,在创设人面桃花的美好情境时,教师可以吟诵一首桃花诗,民国才女林徽因写过《一首桃花》:“桃花∕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含着笑∕生姿的顾盼∕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迹!”

教学方式上,灵活运用审美素材,自由开放,教学形式不拘一格

大学语文是一门素质教育课,不受制于高考指挥棒,不应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大学语文渐趋边缘化,学生心理上不重视,上课玩手机、刷微信、做课外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课堂稍显单调和乏味,学生的注意力就飞到九霄云外。因此,在审美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切不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本宣科,应灵活运用审美素材,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拘一格,大胆创新,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在自由开放中,进入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

那么,有哪些灵活的教学方式呢?

如前所述,诗歌朗诵、话剧表演等,笔者都认为是好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话剧表演,生动活泼,赢得“学生”心。笔者还做过这样的尝试,在讲授《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时,对照文本,分为七个场景,列出出场人物,由学生自由表演。学生一开始羞涩忸怩,尤其是表演黛玉的女同学,几乎难以开口。在笔者的热情鼓励下,后面渐渐放开。在表演中,身临其境地了解宝玉、宝钗、黛玉、湘云、贾母、凤姐、翠缕、袭人等人物性格和心理,了解这些女性独具一格的美。

表演之后,让学生聆听《蒋勋细说红楼梦》这一回的音频。通过美学大师蒋勋对文本的细致讲解,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最后,笔者再进行总结:宝玉一切烦恼的根源在于对大观园姐妹们的情感。有感情,有牵挂,就达不到至高境界。——最终让学生知道,宝玉的深情是那个时代最宝贵的温暖。

除了表演、看视频、听音频、讲授等教学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幽默法、讨论法、情感法、师生互动法、故事法等。想要融入学生的世界,就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多关注学生关注的事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这一点,风趣而不古板,能够在“女生节”“愚人节”等节日跟学生互动,还时不时运用网络流行语,运用排比句,引来学生开心一笑。大学语文课堂有时活泼,有时庄重,有时诗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水平和大学生审美素养,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只有紧密结合大学生实际,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上大胆创新,不断进行审美化教学实践探索,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参考文献:

[1] 景遐东.大学语文新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吕雪.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探究:硕士论文.宁波:宁波大学,2008

[3] 叶悬冰.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和生机——论语文教学的审美转变:硕士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1

[4] 曹爱民.中学语文审美式阅读教学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5] 赵菲.成人高校大学语文审美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9

[6] 饶峻妮.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探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第22卷增刊,2002年12月

[7] 曾繁仁.论美育的现代意义汇[J].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

[8] 詹秀华.论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创新[J].学理论,2010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93128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