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大语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语博客

杨建波推荐:回顾

作者:杨建波推荐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715 次   更新时间:2018-5-31 文章录入:珍珠鸟


匆忙之间,一个学期已近尾声。这是我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个学期,所有对大学校园的新奇感受已渐渐化为平常,于是我开始问问从各位任课教师那里都得到了什么。

记得刚入学时给老同学写信说:大学老师确实有水平,在谈吐、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和中学老师大不一样。比如我们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不由得你不细心去听。也确实,老师们口才好是由各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正是由于老师的好口才吸引了他的学生们怀着一种尊敬的心理去聆听,才达到了一种极好的效果。

大学语文课给我的印象是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因为老师口才好,重要的是老师讲课时讲进了思想,不仅讲入了她自己的思想,也讲入了民族的、社会的各种现实情况。就我本人而论,我不赞成死扣书本,我们不是中文系,我们学语文需要的是在思想上的汲取而非拘泥于字词上的探究。我们需要的是修养的提高,人生观的完善而非仅仅领略某一篇作品原意。我们的杨老师很明白这一点。她使自己的学生觉得上她的课近乎一种享受,她使自己的学生在品格上受到许多良好的熏陶。还记得学《前赤壁赋》时,杨老师把古人对岁月短暂的感慨引发到今人应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自己的价值,这种指引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有力的激励。又如学《社稷坛抒情》时,杨老师一再强调最后一句话:“好好地安排在无穷的时间之中一个人仅有一次,而我们又恰逢其时的宝贵生命。”这句话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我们确实需要好好安排自己的时间。杨老师讲课喜欢讲述作品背景,我认为了解作品背景应该比了解作品本身更重要,因为只有了解了作品的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才能使作品的灵魂得到显现,这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听杨老师的课,我曾流过两次泪,一次是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杨老师结合课文讲到她看过的一个抗战电影,一位被死神追赶的麻木的老妇人,坦然面对前来搜索的日本士兵,那份凄惨无奈从杨老师口中淋漓尽致地被描述出来,我一时既为老妇人悲哀,又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悲哀。同时为我们民族的前途、为改变整个中国的现状感到了沉重的压力,我的眼泪无声地流下,那是我第一次被老师讲课感动的流泪。再一次是学《春之声》。杨老师讲起文化大革命,虽然我没经历过,虽然我对“文革”有着比一般年轻人更深的认识,但再次听到杨老师的描述时,我还是被震动了。那个疯狂的时代,应该说是整个人类的悲哀。我的眼泪又下来了,这是第二次。我想我对要学的课文在杨老师这样深刻的提示下,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更重要的是从对这些背景的了解中我认识到必须珍惜宝贵的年轻时光,不仅为自己、更为整个国家、整个社会。

我一直认为在杨老师的课上我从思想上所得到的永远是最珍贵的,而在学习方法上所得的也不失为至贵。杨老师讲课是一种提纲挈领的讲法,她讲课不仅针对某一篇讲,而是针对所有的文学作品。虽然我不敢把杨老师的方法学得很好,但至少可以说我学会了许多,即使做得不怎么好,但得到了一把钥匙,总有长远意义。有了这把钥匙,我相信会比以前更好地学习文学作品、领会文学作品。

杨老师教我们学会想象。对一篇作品要缘文驰想,再造作品中的形象,以达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而杨老师本人讲课时对课文的深刻剖析及贴切丰富的想象对我们来说不失为难得的欣赏。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杨老师反复描绘了一幅幅海阔月明、江流婉转的图画,在她的感化下我们更深切领略了那首诗的意境。虽然我们做的不能让杨老师满意,但我们确实领略了许多。至少在学习了一篇作品时,我可以先凭文字的叙述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图画,然后再根据图画的意境去品味作品中字句的含义。比如读《水龙吟》,想象辛弃疾身披上好的宝剑,独自一人无助地徘徊在赏心亭上,眼看江山破落却只能“栏杆拍遍”却“无人会”的场景,此时的我怎能不更深地理解这首词?把文字还原成其真实的形象才能显示文学的作用。

从杨老师那里我还学会了古为今用。杨老师喜欢讲古文,其思想意义与今日也有许多吻合之处。《朋党论》中提到的若干应用人才的观念方法与今日的改革开放对人才的需求不是一致的吗?《长恨歌》中杨玉环的结局也提醒我们,人生若只为享乐,对民族对国家不负责任,最终也将被历史惩罚。《陈情表》、《朋党论》、《谏逐客书》等篇抓住人物心理特征来论述的写作方法,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很有启迪,也暗示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如何做得更好。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一一而述。

总之杨老师教我们学习语文要系统化、规律化、整体化。我认为这样做很对,我会尽力这样做。而我在杨老师课上所得的思想上、品格上的教诲将永久不忘。很幸运我曾上过这样的大学语文课!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98399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