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大语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语博客

杨建波推荐:大学语文与我

作者:杨建波推荐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755 次   更新时间:2018-5-31 文章录入:珍珠鸟


一个学期大学语文的学习我有收获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而且还应当打上一个重重的感叹号。

学习大学语文,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许多方法,得到了许多打开文学宝库的钥匙。

大学语文的教学使我对诗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应当怎样阅读诗词。学习《长恨歌》后,我知道诗长于抒情,短于叙事。诗的特点为抒情言志。诗中仅“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  裳羽衣曲”两句就扼要地交代了安史之乱,又如只用“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就概括了马嵬兵变,叙事何等精炼!而杨贵妃“宛转”“死亡“的神态便也如在眼前,以此写李隆基当时的感受和反应,表现其“无奈何”的心情,具有多么浓烈的抒情色彩。写李隆基触景念旧、见物怀人那些句子,则尤为突出地表现了诗长于抒情的特点。学过辛弃疾的《摸鱼儿》,我明白了读诗要读出文外旨、象外象,由实至虚,读出情,由有限读出无限。词作的惜春、留春、怨春、伤春之感,系采用比兴手法,有着象征意义。不光象征词人自己青春岁月的流逝,而且象征抗金的大好形势,也象征南宋政权的风雨飘摇……。这些的确需要根据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人身经历,把词中只透露了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才能理解体会。另外,我还了解到诗人写事可以变形、夸张,而情一定要真。意境的构成,须有情与景的交融等等。

大学语文的教学使我掌握了一些写作要领。李煜的《虞美人》一句景语、一句情语,情景交融,以情生文,把万斛愁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正是“国家不幸词人幸,话到沧桑诗便工”。看来作文的确要有真情实感呀!李密《陈情表》的第一段叙述身世,真情所至,人见人怜,以情动人,为后文说服晋武帝打下了基础。的确,越是个性化的感情,就越感人,而越是公式化,共性的东西,则难以引起人深层的感动。至此,我已把“情真意切”四字牢记心中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含真情而不露,表面是写景、写天气,实则全篇落在一个“愁”字上。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写作方法应当好好揣度。可见,文章有时写得含蓄一点,更能令人回味,效果要好得多。作文忌空泛、忌概念化,有了细节描写,人物个性也就出来了。这是学习《石崇要客燕集》一文我得到的最深感受。“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一个善良、忍让、有同情心的丞相形象跃然纸上。|而大将军则“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这句描写使大将军的性格一步步展现,直至大将军说出了“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的话,一个铁石心肠禽兽一般的令人赠恶的将军形象也呼之欲出了。此外,通过《陈情表》与《上枢密韩太尉书》两文的学习,我懂得了如何选择素材谋篇布局,以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迎得攻心战的胜利。

大学语文的教学使我掌握了分析名句的方法。名句要从是否富有哲理和是否有审美效果两方面去分析。而达到审美的重要手段即语形美,既有齐一美、又有错落美的句子更能体现汉语的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是语形美的句子。

大学语文的教学使我明白了景与情的关系。以前我只知道触景生情,只要是见到有写景的句子便批上这么一句,学习了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我才搞清楚景与情的关系有三种(触景生情、因情看景和缘情造景)及其他们的区别。这无疑是一把分析写景作用的钥匙。

学习大学语文不仅得到了一把把金钥匙,而且学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增强了自身修养和素质。庄子的《逍遥游》使我懂得了人不应为功名利禄、赞誉诽谤所左右;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使我懂得了应当顺应社会和万物发展的规律,万万不能“好烦其令”;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使我懂得了人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否则就会“汩没“,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与自身的渺小,也就难以有更大的成就……。这些渗透在文章中的道理对可能以后从事政治工作的我来说,该有多大的意义啊!

这个学期的语文课,我还学到了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打破中学专注字词不注重整篇理解的框框,用几个主要问题统率全篇的学习,如比较阅读的方法(包括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如让学生自提问题,充当老师训练学生能力的方法……。还有一点更加值得我这个政教专业的学生学习的,那就是杨老师一丝不苟、热心于教育事业的精神。那么多作文,改起来本来就够辛苦的了,可是不合要求的还是要学生重写,自己再重改一遍又一遍。记得我的一篇文章就接连写了三、四次,给杨老师带来诸多麻烦,实在不好意思。

至于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欣赏水平的提高、知识面的扩展和语言功底的增强,在此我就不一一详述了。总之大学语文的学习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我真想把她留住、留住……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144079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