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文:文学的力量不可小视
编者按: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张洛副教授参加大学语文“金师”锻造暨大学语文五省联盟论坛时激情澎湃,有感而发,且连接写了两篇参会感。在他的影响与启发下,“双十一张友文”也试着写写,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实录此会。时代的洪流需要有人记述,我们虽然做不了大事,像写写画画这样的小事还是可以胜任的。
2022年8月28日21时许动车抵汉,标志着南京之行正式结束。在我的已知人生中这是第四次赴宁,每次感受都不一样,正如小时读“窗前明月光”与现在读会不一样。今早6时不到就去瞻仰位于南京大学(以下简称“南大”)校内的赛珍珠纪念馆,“双十一张友文”以为是文学的力量指引自己前行。昨夜21时左右,华中农业大学毕耕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军湘教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罗国仕教授和陈泽新副教授、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张洛副教授、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朱桂华老师等游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张洛老师在南京求学时间较长,对南大比较熟悉,便给我们当向导,他先是引导我们看校内的那个圆大鼎。
张老师解释说:“鼎,一言九鼎,意味着守诚信、讲规矩。”此话与我当天会议上的自由发言不谋而合。那时我说的话题是《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适度拓展》,即增强使命意识;穿插辩证、批判思维;普及规则意识及法治思维。有老师指着大鼎说,这是一个烧饭的大锅,意味着有饭吃,因此“鼎”就是权威或财富的象征,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带着笑意再前行,在光线不怎么好的校园内不知怎么就转到了匡亚明先生塑像前,大家顿时肃然起敬,不再嘻嘻哈哈,因为匡先生是大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倡导者,我们这一行就是来参加大学语文“金师”锻造暨大学语文五省联盟论坛。李军湘教授提议向匡先生三鞠躬,窃以为这就是高校知识人在践行感恩之举,这也是敬畏之心的外化。
仪式结束,毕教授倡导去寻访赛珍珠纪念馆。先是问守门大叔,他说不知道在哪;又问骑电动车小伙子,他说不远;他这么说时还用手指了指方向,并说那个地方正在维修,估计过不去。朝圣心切的毕老师带领我们朝小伙子指引的方向摸黑前行,在手机亮光的关照下深一脚浅一脚地挪步。由于维修,路面不平坦,但我们知难而进。差不多接近赛珍珠当年居住的三层楼,却可望而不可及,因为被维修的隔板挡着了。湖北大学语文研究会毕副会长冒着崴脚的风险爬上数级台阶,并颠着脚尖说:“我看到了,从那边绕过去……”彼刻我的手机步数已突破2万步,脚肚子有了酸胀之感,依然拖着疲惫的身躯不甘落后。其时我背包中还有数本大学语文教材,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幸亏这一行人多,在赛珍珠塑像前几个手机同时补光,我才有机会摄像。赛珍珠这一位国际友人在中国生活了40年之久,在镇江生活20多年,在南大教了数年英语……她视中文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她那部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是她将中国农民形象推向了世界。
数名高校教工之所以在道路难行、地方难觅、光线不佳的情况下瞻仰赛珍珠塑像,窃以为纯粹是文学的力量。大学语文不管如何改革,艺术文(文学作品)仍然占大头。被称为无用之学的文学不像粮食、棉花那样,使肉体对其有直接的感知,它只会对人的心灵起作用,旨在唤醒人的灵魂,“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在教育这一行业中文学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这一行摸黑前行,且拖着疲惫的身躯挪步,皆是来自内心的力量,与外力无关。彼刻,我们不接受任何人的命令,一个提议、一声倡议就够了。
此次会议论坛主要围绕“大学语文”展开讨论。有的高校领导认为大学语文没有必要上,遂改为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及新媒体写作等短、平、快的课程。事实上,所谓的“改革”只是短视之举。正如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吃饭、找工作一样,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教导学生像人一样活着。人都没有做好,如何做事呢?一个人只要人品不差,且能吃苦勤劳,知晓感恩,哪怕不读书都会有饭吃,这是我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观点。譬如大冬天大清早能早起的人就不至于饿死。曾国藩说:“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要义”。老话说“乞丐不讨早饭”。如果乞丐能早起的话,也就不至于沦落到乞讨的地步。
如果说读书是为了就业,那么富家子弟就不用读书了。有些大学生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即不肯放下身段,自视甚高,最后成为啃老一族,活得不像人样。大学语文除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之外,还可以立德树人,即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
张光芒教授在讲授《如何解读鲁迅作品》时从一部电影《让子弹飞》切入。此文本中的老六遭诬陷吃两碗凉粉给一碗的钱,被逼剖腹自证。这是因为老六生性耿直,原则性极强,才用自己的生命自证清白。事实上,此法不可取。老六这么做就上了黄四郎的当。在满嘴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的时代,好死不如赖活着。正如张教授在解读时说,只有受尽侮辱、受尽挫折之后就不会自杀了。“双十一张友文”如果顺着张教授的话说,又有话要说了,只是还没有到说的时候。
江苏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何平秘书长进行总结时说解读文本不能浮于表面,立足于文本的同时还要进一步细读。湖北大学语文名誉会长杨建波教授发言时说有些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作品讲不够,文学史来凑,这也是文本细读不够使然。
28日上午,部分会议代表还参观了世界文学客厅。2019年,南京荣获“世界文学之都”的称号。在写申报书时,张光芒教授是参与者之一。为了打动评委、说服评委,他们必须陈述理由:南京南北交汇、东西碰撞、新旧杂糅、雅俗共赏。譬如江南贡院与秦淮河相邻……
笔者参加这次论坛倒是感觉到文学气息相当浓厚,可谓得意忘言、得鱼忘筌。但是,无论忘记什么,老师的教育初心却不能忘,即教导学生像人一样活着不能忘。会议中,结识了青年才俊陈如今,他对我的“武汉日记”(“双十一张友文”微信公众号及今日头条、知乎、简书、百家号等平台上可见)倒是蛮感兴趣。他说:“张教授,大概浏览了不少你公众号的内容,用平常的语言描写出了一幅幅画面来,尤其那些有关于乡土的文字,同一种食材,一般人做的味道大概也就那样了,但是五星级厨师把食材做出了五星级品质来,我相信文字也如此,能否驾驭文字的关键,在于能用平常化的语言写出不平常的见解和感慨来。
还有,今晚我跟你说的乡土题材为什么是出版业的选题之一,在于现代很多九零后零零后居住在都市,居住在毫无传统中国社会邻里关系里,虽然是邻居,但是毫无交集,故乡对他们来说也只是文学上的意象,而不是亲身在那里成长并且埋葬先祖的地方,而故乡题材的书籍主要在于勾起这一类人群的思考,他们也是比较主要的图书购买群体。
故乡对于文学者来说是灵感的源头,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却是梦里时时想着荣归,但是现实大多无能为力的归途,看书,是通过别人的文字幻想去经历别人的故事,再从中得出些有利于精神世界的慨叹来,通过阅读你的公众号文章,我大致知道你的笔风和写作方向,能一直坚持写几百万日记的人,那必将也是把文学爱到骨子里的人,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做法,也是可以成为你作品亮点之一,十分期待能与你当面深入交谈。”
此前,两家出版社准备出版“双十一张友文”的“武汉日记”,但是没有现金给我,只是用一些书充抵稿费。我这个人虽然不灵活,但也不笨。我想,这么多书给了我,没地方放;送给别人还要花邮费(快递费)……这样的折本生意我是不会做的。因此,本人对于“武汉日记”的出版并不着急。我倒是相信我的日常书写会像陈年老酒那样,放的时间越长就会越香。哪怕不香,但也绝不至于发臭、长蛆或发霉。如今这个年轻的学人都觉得有读头、有价值,便觉得自己活着有价值了,坚持写作的信心也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