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杨建波:请锤炼你的教学语言

作者:杨建波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2416 次   更新时间:2017/5/8 文章录入:珍珠鸟

 

 请锤炼你的教学语言

  杨建波


    现在多媒体普及了,上课不用PPT的老师少而又少了,但这是否意味着“讲”的能力如何、讲的效果如何就不重要了,教学语言就是无足轻重了?否!

    为了不让多媒体喧宾夺主、“独占风头”,变成课堂的“主角”,教师应当比以往更注重对教学语言的锤炼,更注重对自己语言风格的创造,尤其是语文老师。因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的重要目的,语文老师自己这几方面的能力如何、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言传身教,这是多媒体不可能取代的功夫。

    我们语文老师,给学生讲语法讲修辞,可如果讲起课来,没有一句新颖的比喻、没有一句奇妙的夸涨,不会用反问加强表达效果,不会用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不会用反复来强调感情,讲不出发人深省的哲理,道不出独辟蹊径的见解。不风趣、不幽默、缺乏节奏感、音律美,如此呆板的、平铺直叙的、没有任何波澜、起伏与跌宕的语言风格,学生也许不会欢迎。用这种平庸的语言风格讲课,也许创造不了优化的课堂。

    那么就“念”吧,“念”也算一种风格。持这种风格的教师,眼睛看的不是学生,而是讲稿,用的不是生动活泼口头语言,而是文皱皱的书面语,用不着把教材融会贯通,烂熟于心,只用照本宣科,至于眼神,表情、手势、走动、速度、停顿、以及本应由声音带出的感受、体验、期望感、幽默感、启发性、点拨性全没了,于是台上口干舌燥,台下昏头昏脑。

    那么,学生究竟喜欢教师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呢?这恐怕很难有一个定论,但从以下几则学生当年的评估中大约可以知道学生喜欢老师怎样的语言风格:

    “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讲课从不用讲稿,洋洋洒洒,每一句都蕴含着知识和哲理。要讲的,该讲的,都在脑海里。”

    “我有一个大毛病,就是老师如果上课没有一点生气,那我就没有听课的力量。您富于幽默和风趣的谈吐,伴着那抑扬顿挫的节奏,都让人有一种听而不厌的感觉。您讲课时思想的开阔性、想象的丰富性、知识的渊博性,更令我佩服。”

    老师的“每首诗都讲得声情并茂、高低起伏、妙趣横生,使人耳目一新,忍不住在心中暗暗叫绝。每讲到高潮部分,语调渐缓,语音细微,象是在冬天的黑夜里用手指在琵琶的高音部分轻轻一挑而漾起的尖细而又圆润的弦音。我们凝神屏气,生怕漏掉一个字。这时您话锋一转,精辟的分析、独到的见解如汩汩的泉水,滔滔不绝。”

    从以上这几位同学的评估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文老师讲课的语言有四个要求:

    其一,形式美,即是说老师的语言形式上首先要能吸引人,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高低起伏”、“幽默风趣”;

    其二,内容美,这是比形式美更重要的。所讲能给人启迪,分析“精辟”、见解“独到”、思想“开阔”,“蕴含着知识和哲理”;

    其三,老师对所讲的内容烂熟于胸,“不用讲稿,洋洋洒洒”。

    其四,“有生气”,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这样才能达到使学生“听而不厌”、“凝神屏气,生怕漏掉一个字”的效果。

    教学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创造,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努力去探索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是与教师的人格力量融合在一起的,它就象一首诗、一幅画,言有尽意无穷;又象是一支进行曲,给人希望、催人奋进。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大体具有以下几个共性:

    声调宜抑扬顿挫、变化有致,切勿象和尚念经一样,使人昏昏欲睡;

    声音宜宏亮悦耳,要使坐在每一个方位的学生都听得清哳、舒适,切勿让学生竭尽全力拉长耳朵也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几个字音;

    语速要适中,太快,学生没有思考消化的时间;过慢,神经易被抑制,兴趣难于调动。

    讲述宜富有情感力度,或慷慨激昂、或低沉悲壮、或热情奔放、或轻柔细微、或诙谐幽默,切忌任何时候都充当一个客观叙述者或任何时候都只用一种局外人平静甚或冷漠的态度讲课。

    思维要敏捷,即事而发论,出口能成章;

    词汇要丰富,抒情状物,句句有文彩;

    功底要厚实,评点作品,篇篇有灼见。

    总之,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既要有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优美性;更要有概括性、精炼性、缜密性、逻辑性;还要有启发性、点拨性、感召力。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能够用15-20种声调说同一句话——‘到这里来’!才算一个好教师。”这是一种基本功,一个好的老师必须具备这种基本功。这里面包括语言因素,还包括一些非语言因素,如:用手势来帮助表达感情,用停顿来留给学生回味,用面部表情来加深内容表达,用眼神来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语言风格还取决于思想和思维能力。语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是思想的物质外壳。离开语言形式的思维和离开思想内容的语言都是没有的,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存在的。思想贫泛浅薄的人,多半平时懒于思考,喜欢囿于陈说,故其语言也缺乏新意,表达时往往力不从心。这种人不仅讲课速度慢,单位时间给出的信息量少,而且难以讲出发人深省的哲理和警句,评析文章也难以有别开生面的超凡见解。语言又是交流思想的物质工具、物质手段。离开语言,人们就不可能进行交流。纳于言的老师课上课下与学生的学业和思想交流都会受到影响,学生也不容易亲近他。思想深邃、思维敏捷的老师讲课更具有一种学者风范,上课效率也更高,课下也更便于与学生沟通,更受学生欢迎。

    好好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吧!如果我们的课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感到其乐无穷,有时高兴地回味几天,甚至产生把每堂课都录下来,再去尽情地品味的想法”(学生语),那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境界。


                                                                   2017.5.5改定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55825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