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论学术研究对应用型大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方法

作者:何立明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878 次   更新时间:2019-5-1 文章录入:珍珠鸟

湖北大语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

论学术研究对应用型大学教师职业生涯

发展的意义和方法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何立明

 

 

这几天想了一个问题:一个底层高校公共课教师的学术生涯如何炼成?

 

其实,学术活动是一门做人为学的活动。作为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我们,并无一般研究型大学具备的纯粹条件,教师学术能力含混,科研同质化严重,深感通过合适的学术研究活动提高教学教研能力品质,创新实用成果服务社会的必要。但应用型大学教师一般来讲,研究底蕴稀薄,学术资源稀缺,申请项目经费几乎无望,又要吃饭穿衣完成规定课时,很难有学术动力和富裕精力,去搞高大上的、标准化、中规中矩的“学术研究”(太难了)。所以,对于我们这些一个个在大学校园里不甘寂寞,有那么一点学术性的日常阅读、写作的爱好者,如何提撕、发掘、寻找和给出一条真实、质朴和实在的,又能维持和提升有研究兴趣老师的学术性研究活动的好思路、好办法。这对应用型大学一线老师是一个渴望和福音。即:做学术科研活动如何术业双赢?如何去既助益社会和学校,又具体地助益于一个教师做人为学的全面发展?去与时俱进的科学人文的知性生活品质,乃至职业和事业发展?其间,有什么专题研究,综合归纳出对应用型大学教师之博雅人世生活意义的指导性、职业规划上的可操作性的一二点睛之术吗?

 

这,就是本研究课题关注的焦点。于是写了下边的一个内容思路,结合前辈先贤的成功范例,铺垫以自己的一点经历感受,整理成文,与同仁分享。

 

一、应用型大学及其教师学术活动有其品质特殊性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进入“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新时代一词,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民族基质伟大飞跃;同理,高等职业教育也有“新时代”提出的相应发展要求和逻辑。基于学校的发展依靠的是教师的发展这个教育逻辑,可以说,高职教育的新时代势必有着对高职教师队伍“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要求。而教师队伍“强起来”的建设标志,则是一个个教师学术研究素质能力的提高。科研推动教学,有效服务社会,一个应用型大学教育科研不断研转出一个个现实、实用和实效的产品成果。这样的科研形势表现才是新时代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强起来”的标志。从中,教师个人“产教研”才能与新时代并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中国乃至世界职业教育创新领域也能够有中国职教的声音。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研究对象,就是新时代应用型大学教师队伍“强起来”的标志——教师学术研究活动的意义和方法。细分析之,本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不再是“科研与学校发展”方面,而提出“科研与教师个人发展”另一方面。故教师学术研究活动“强起来”,除了对学校社会的贡献“强起来”,还有对个人职业生涯“强起来”。——主题是学术研究活动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副题是一个高职教师如何认识和搭建自己的学术生涯的方法。通过分析作为个体的高职教师的职业生活结构,论述如何构建在职业生涯中的学术意义和个人品质生活。

 

推而言之,为的是在“新时代”当下,以历史性、国际性、精英性和实践性的学者达人范例为参照,提供通过学术研究获得一个完备性、幸福感的高职教师职业生涯的意义、作用和方法。这就是《论学术研究对高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方法》标题下的全部意蕴。

 

目前,对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的叙述,文献著述十分丰富,大概有三类:一是关于学术目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方法之普遍客观的一般规范。如《学术精神与学术方法: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要〉学术思想之规范意义》(贾娇燕)《新校园(当代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一文,分析了梁启超的学术著作所揭示的学术思想,对后代学者的学术研究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主要谈的是“学术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过程”,“是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基础”,没有涉及到学术研究与研究者个人生活的关系。二是给学术活动的意义划分和方法介绍,普遍地放在学问境界、研究原则上。如《学术研究的意义及方法——重温爱因斯坦〈探索的动机〉》(刘纯泽,《中国研究生》201701期)一文,将学术活动按“作为研究者职业的研究、作为研究者兴趣的研究和作为研究者宿命的研究”动机的境界分类;将研究方法按“导出明确的结论即可,不必担心这样的研究方法,是否有绝对的合理性”原则介绍。这类著述讲解高大生动,分类宏阔有启悟,但其举例说明对应用型的一线需求无痛感,并不深入骨肉。对我们“理实一体”“学用合一”属性的高职教师特殊群体,指导性几乎为零。三是历史地介绍学术研究方法的发展。如《学术研究方法:新方法的拓展性与局限性》(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1214641634.html),在传统研究(治学)方法之上,介绍了横断科学、边缘科学、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领域的全面渗透,“科学的一体化”历史背景下诸多人本主义、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很拓展眼界,给人启发。但新奇理论可以供来开拓眼界,对应用型大学教师的日常研究的示范,有牵强附会的隔膜感。

 

通过上述检索没有找到令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大学教师——这个对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活动最无助,也最有科研提升需求的群体——提供无缝对接的现成成果,回应他们当下吁求。如何将学术性研究活动融于教师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促进其职业发展、提升其存在品质?如何葆育学问与人生相得益彰?可以说,相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所述是一个崭新的、可资借鉴和反思的新话题。尤其是,对处于高等教育体系边缘的、在实践、应用和技术为导向的职教体系、应用型大学中,对那些个人职业发展感到困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们,有学术性借鉴和应用价值的当下性。

 

本论不是学术活动的实在论、认识论,而是存在论。为了实证开篇论述目的,本文除了一般文献资料的描述性内容,还结合了几个典型的“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包括研究者自己),三是作为大学语文教师的研究背景,本论文理兼收、主打通识,知识水平面放在普及性研究上。四是应用理论与技术实践相结合,探索一条“将经验技术步骤在描述过程中上升为一套技术原理话语体系”的科研成果创造的路子。

 

综之,本研究项目既要提出一个学术活动与职业发展、职业幸福关系的世界观,也要给出一个人文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自然科学研究的形式途径的方法论。

 

二、应用型大学及其教师学术活动的职业生涯意义

 

学术有高雅的一面。它是人的本质,自唐代历史起,开始了与官品分流的人品、阶品和流品。学术是文化权力,与政治权力对立;学术的本源来自春秋时期开始的与“治统”分治的“道统”与“学统”。学术活动不仅是决定一时一世的人的品象,也是推动精神源动力,更是民族质地和历史社会构成基质的渊源,故宋儒有“嗜欲杀身,财富杀子孙,学术杀天下后世之人”之论断。(何立明《中国士人》)

 

而面对等职业学校、应用型大学这个高教特殊阶层教师,学术更有人生福祉的一面。解决好学术困局,职业生涯会是一条康庄大道。美国华人教授何毓琦谈《一个大学教授在美国的生活》就是一个先贤范例,个人的人生经验告诉人们:如何将学术性研究活动融于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促进职业发展、提升其存在品质;如何葆育学问与人生相得益彰。

 

今天就大学教师而言,“教学基本上只是一个本地行为,而学术研究则是世界性的”;(何毓琦)

 

就大学学校来说,一流的研究工作的性价比比教学要高得多,因此学校更看重研究。如果说以往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是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站起来”标志,那么今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产生一大批“教学专家型教师”,则是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富起来”的标志;更进一步,未来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有冒尖的、代表性的“大师级教师”出现,(陆东海《浅谈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则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强起来”的标志。概言之,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水平的飞跃高度,与新时代民族的伟大飞跃的高度有一致的时代发展要求。这是本研究的渊源和意义。

 

学术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人做人为学有助益作用。1)使人的知识理念更自由化一些。2)可以开辟前沿研究的学术圈,视野和境界远远高于一般人。2)关键是对职业(学术)生涯的初入者,还没有被主流观点洗脑,所以更容易吸收新想法。离经叛道,“所以还是知无畏、敢想敢做的年轻人最容易出成果。”(施一公)能够在其他人脑子没洞开之前,包括给很多顶尖学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会有更多的会议邀请,甚至是国际会议,看清了所在领域内正在发生的最前沿的研究,事业由此起步。3)一系列学术事件使学校对一个平凡的研究生、新的任科老师另眼相看,或许会给提供一个助理教授职位。因为“在大学里,学校更愿意把你与校外同领域的权威放在一起比较。尽管校长和各系主任绝对不敢承认,我早早就意识到而且不断地教导年轻同事们:学院付你钱是为了让你维护并不断提高它的世界声誉的,别的都是次要的。”(何毓琦)4)学术不是一次研究活动,而是伴随一个大学教师一生的品质生涯。5.)研究的乐趣。“如果你50%的时间喜欢你正在做的工作,那么这就是一个非常棒的工作!”

 

一般科研学术活动几个条件和基本做法。1)为了搞研究,必须有经费。所以一个大学教师至少要花25%的工作时间在编写基金申请书、准备研究报告和撰写论文上。写好论文和课题申请的前提,是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重要期刊和国内外同行进行定期交流,了解什么是最前沿的课题,也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2)擅长写作和演讲。实际上,有个好想法,写篇好文章和给个好报告是三项独立的而且同等重要的工作。3)通过项目成果、期刊文章,尽早建立你的校内外、国内外的学术声誉。4)普及性讲座能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各种政府基金官员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主要就是为了了解热门研究领域,发现那些值得资助的人。5)你花费在你真心喜欢的研究工作上投入差不多50%的时间和精力。

 

为此,有人归纳了学术研究活动晋级的两大黄金法则:成名要趁早,报告要做好。

 

三、应用型大学及其教师学术活动的职业属性和方法

 

同是位于大学的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的对象和方法,会因学校性质和个人训练的差异而有质和量的不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大学教育)的教师,学术研究区分研究型大学而有自己的属性。一个是“从理论到理论”,一个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概言之,1.普通高校处理的是“物”、“物体”(自足的自然),职业高校处理的是“事物”(效用的自然)。比如阴阳学问就不是职业高校的研究对象,因其“有名无形”,属于思维范畴,没有实体对象。所以,阴阳属于哲学,不属于科学;就只有思辨功能,更不属于实用技术。2.普通高校处理的,是知识的“自然原理”,职业院校科研的对象是知识的“自然效用”。作为知识基础的“自然”不是处于自由状态的自然,而是人力之下的自然——凭借人的技艺与手段,使自然脱离了其自身的状态,施加了各种压力,重新塑造过的自然。从“紧贴”的自然现象中分离、提取出自然的“形式”,这就是技术活动。

 

故相应地,高职学术研究的方法有自己的特殊性内容和方法:

 

1.辨识出事物“形式”的研究方法。人的全部对象知识,就在于辨识出它的形式。培根对那些经验事例的分析中,始终着眼于这些事例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去显示出来的“有待研究的自然”中隐含的“形式”。什么是形式?培根想要发现的“形式”,不是所谓的“给定自然”。比如:任何当热的现象不出现时出现或热衰减时增长的那些“自然”,都与“热的形式”无关。经过这一排除程序,“自然的解释”第一次允许“理智的自为”,培根称之为“初步解释”。在热的例子里,培根将“热”定义为“物体努力自我膨胀,占据比之前更大的范围或尺度的扩张性运动”。透过未被分析的“给定自然”的完整表面,找出能够产生这一现象或效果的隐秘的“自然”,即“形式”。“形式”是对自然或世界进行分析的结果,对物体过程与构造的分析,如果没有形式的知识,仍然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李猛《经验之路——培根与笛卡尔论现代科学的方法与哲学基础》)

 

2.辨识出“具有方法的‘便宜’特征”之绝对项(指标)的研究方法。本人《中国士人》课题(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完成,就证明了研究中国历史这个综合事物的过程中,确立“士人”这个“绝对项”,而获得实用工具性的“‘便宜’特征”,以切入中国士人历史之“人力下的自然”。(待述)这个带有工具性的“技艺之奥秘”,是培根经验论提供的。马克思以“剩余价值论”为工具、黄仁宇以“数目字”为工具等研究活动,都是以“‘便宜’特征”工具切入历史(事物)内部,而获得“人力下的自然”形式的典型例子。

 

3.“经验的公理化”研究方法。经验的理智化才是确定性知识的来源,即将“技术经验”步骤在描述过程中上升为一套记录并传播“技术原理”的话语体系。(【英】约翰·哈里森)

 

4.技术的社会环境研究方法。1)“为什么欧洲人能够这么快的消化、提升瓷器技术?首先就是得益于欧洲的技术环境。其次,技术的文字记录与总结,既帮助了技术的探索,更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再次,欧洲手工业的分工格局,也是促进制瓷技艺迅速发展的原因。(大规模的商业交换、经济核算、复杂的社会分工、不依赖于政治权力的社会商业组织。)从这个历史经验中可以推导出:复杂的技术后面是复杂的、多样化的社会。”(郭建《什么制约了中国人的聪明在科学技术上大放异彩》)2)“我们的科学圈里有这样一个怪异的现状:当他(她)有创造力真正能做科研的时候,是在以利益化的方式在做科研;当他(她)做到功成名就,立马会反过来再去做一些真正的科学工作。但说实话,当人超过了五十岁,已经很难做出像样的成果了。还是知无畏、敢想敢做的年轻人最容易出成果。但是现在更多的年轻人,还必须像他(她)的老师一样这么走,因为假如你过早地去钻研真问题的话,你就会被淘汰。所以你要想早点功成名就,也得去复制你老师的模式——以最快的方式爬到山顶,然后在山顶上再去悟道。”(施一公)

 

5.描述性研究方法。(龚子同、陈鸿昭、张甘霖,略)

 

6.叙事性研究方法。(【英】马林诺斯基,【美】何伟,略)

 

7.普及性研究方法。(吕思勉、胡绳、范文澜,略)

 

8.人文情怀观照下的技术研究方法。(王泉根、渠敬东,略)“以人文理念照亮技术工艺;以‘liberal’之理念照亮‘mechanic’之技术。”(【古罗马】维特鲁威)

 

到此,无论如何,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科研的知识特点,是“做学问”这件事带有“认知性、约定性和审美性知识”生产属性的“新的综合知识”,故高等职业学院(应用型大学)的科研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事业,研究的不是《土动力学》,而是《土壤改良》。应用型大学的研究活动是一个“以人文理念照亮技术工艺”的“动感情、有内容的事业”。(渠敬东)这个结论,是本论的主题亮点。 (2019.03.22.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网站访问量:6201742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