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大学语文 首页 入网须知
学会简介
学术揽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揽胜

何为“起跑线”(2)

作者:杨建波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2160 次   更新时间:2019/5/19 文章录入:珍珠鸟



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是考试至上,中国人在应对考试方面特别是应对中考与高考,可以说是高招频出。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20多年,然而应试教育却越演越烈。

下放课程、超前学习,重复训练是应试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尽管教育部一再推出“减负令”,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使孩子的“起跑线”不断前移。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拼命往前赶,学生则疲于奔命,知识学得不扎实,眼睛也近视了,颈椎也出问题了。2007年2月11日的《长江日报》5版以大标题登载了《一年级小学生超前学方程式》的新闻,2011年9月13日的《文摘报》2版又摘登了《光明日报》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透支童年》的文章。该文说:“在各省市陆续出台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的政策通知后,以往有违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带有严重小学化倾向的学前班相继被取消。随后小学教育开始向幼儿园渗透。”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禁止学龄前儿童学习小学的知识,否则将问责于家长和老师,而我们因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就已经在做算术学外语了。

将高中三年或初中三年的课程压缩至两年学完,余下的一年专攻高考和中考。2019年4月8日的《长江日报》18版上面有一段汉阳三中丁校长与家长互动时的话很能说明问题:丁校长说:“高中三年的新课基本在4个学期内全部学完,剩下的一年就是复习。学科难度大,学习时间紧,那么就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化学科目高考考点是108个,我只选90个考点重点学习,同样能拿到不俗的分数。”《南方周末》2013年9月26日30版《“取缔”不出好汉语》一文披露了这样一个例子:中学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捕蛇者说》一文只考最后一段,于是老师让学生们将最后一段背得烂熟,而文章前面的内容连讲都不讲。不读前面,如何理解后面?没事,只需将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背下就行。这大概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吧!

2018年11月3日《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市第一中学成立了“废纸回收社团”,一年时间回收了8吨废纸,卖了一万多元,全部捐给了学校。回收废纸当然是好事,报纸也是作为“正能量”报道的,但这正能量却让人难以高兴。学生一年当中做了8吨重的试卷、作业!这8吨纸堆起来有多高?这其中有多少是属于低效的重复劳动!小学生做错了一道数学题,相同的题目要罚做几十或上百遍;写错一个生字,同一个字也要写上百遍。千遍一律的练习题麻木了学生的神经,窒息了创造力。学生除了厌倦,还有什么!尽管钱学森早就认为中国的“题海式教育”、“惩罚式教育”都应避免,美国要素主义的主要代表巴格莱也认为,美国的教育理论很久以来已经把“训练”这个词从它的词汇中摒弃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框架内,老师除此还能有什么法子?这种“述而不作”的教育,是培养人呢还是培养没有头脑的传声筒或学舌的鹦鹉?

应试教育直接摧生了社会上各种形式的补习班、培优班。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武汉市人民政府随后颁布《武汉市民办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开展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顿,但效果甚微。《长江日报》称,深谙市场“潜规则”的这些机构只是换了一件“马甲”,照旧。2018年12月31日,教育部、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广播电视总局、全国妇联九部门联合发布《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措施有30条之多。条条都在叫停教育抢跑。但学生辛苦依然如故。儿子周末有时会带我们老两口出去寻山问水,但是孙子不能去,因为他要上“班”啊;我家平台上种着各种花卉菜蔬,但是孙子很少去领略这“百草园”的乐趣和学习这属于课外的“百草”知识,晚上的作业常做到11点多啊!他还算早的,有些学生甚至做到第二天凌晨1点钟。从小学到高中,完全没上过“班”的孩子基本没有或少之又少,许许多多孩子被逼着上多个“班”,这个“班”的课上完了,立马转换战场去上另一个班。由是导致培训费用日益上涨(为什么许多家庭不愿生二胎,孩子的教育投资太高、家长在经济上和精力上付出太多是一重要原因),也导致老师上课时当讲的不讲,留待课后的培优班去讲(老师课堂上不讲,又倒逼孩子非上课外班不可,由是形成了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学生没有童年,中学生没有少年。孩子不堪重负,成了一家最辛苦、加班最多的人,完全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童年与少年的乐趣荡然无存。

近悉:今后的初中毕业生只有一半能升高中,另一半将分流到职业学校。这更加剧了教师与家长的集体恐慌。教师所教学生的升学比率决定着该教师地位与收入;而对于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的家庭,孩子不能升高中,也就意味着不能上大学。因此,不仅是起跑线超前,激烈的竞争也提前至小学便开始了!

应试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精于背书、精于考试、缺乏自主性、思想性和创造性的考试机器。笔者的一个直观的感觉是有些学生天生会考试,有些学生“天生”不怎么会考试,哪怕他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但历史证明许许多多不会考试的人,恰恰修成了正果,攀上了自已生命的高峰。而历届的高考“状元”们,也不是每个人毕业后都有建树,有相当一部分是否很平庸。为什么现在民办中学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可能就是因为民办中学的教育观念在向世界先进教育观念靠近,而与中国应试教育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文艺美学中有一个术语谓之“留空白”。中国诗文提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读者自可以从含蓄简约的文字中,去品味那文外之旨、言外之意和作家无限的情思;中国山水写意画提倡“无画处皆成妙境”,观者自可以从画面的大片空白中,看到云、看到风、看到水,看到未被画家表现的更多的内容;中国音乐家演奏民乐时,曲子中的休止符会让演奏突然停顿,听者自可以从刹那的静音中感到情感与场面的转换,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更深地沉入音乐创造的意境之中。 此所谓以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太满,太多、太露、太直,把要表现的表现尽,没有人回味想象的空间,艺术就不成为艺术了,而成为“说教”了。

教育也是一样,需要 “留空白”,不要把孩子所有的时间占满,不要怕孩子无事可做。真正无事可做的孩子你即使每晚让他学习到凌晨,门门功课都考满分将来也只是个芸芸众生。陆游曾教导自己的孩子:汝若想学诗,功夫在诗外。真正有灵气的孩子、成人后有造就的孩子,往往都不是读死书的,甚或就是“玩”出来的。他痴迷于某件事物,超呼常人地钟情于某种活动,正说明他才能的指向,即便上不了名牌大学,日后也很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甚或大师。这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人生“起跑线”,老师与家长正应适时指导,万分珍惜。

当年比尔· 盖茨因为迷上了计算机软件制作,20岁时从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法学院退学,创立了自已的微机软件公司。没有人能够理解他近乎荒唐的决定与举动,然而他的“微软”却改变了世界。他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全世界的首富,而在于他用自已的几近疯狂的兴致、超人的灵气与持久的努力既攀上了自已生命的高峰,又给全人类带来了福音。父母希望他哈佛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律师,然而他在学校却痴迷于计算机。他感到欣慰的是父母十分支持他,尊重他的兴趣与选择。比尔· 盖茨的经历充分说明了 “留空白教育”是符合教育学原理的教育。因为人生的起跑线正在学生自已的兴趣与选择之中。

随缘吧,家长们!不必拔苗助长,孩子自有孩子的造化。看重分数不如看重孩子的心理素质、人格品德、兴趣爱好。即便是有50%的孩子不能升高中,也不必为他们规划一切、包办一切,家长能做的,就是顺着孩子秉赋、个性去引导他们。请跳出现行的教育制度,给他们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

                       2019、5、18


入网须知加入收藏联系站长版权申明 ∣ 网站访问量:6755645
版权所有:湖北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 站长:周治南 ∣ 鄂ICP备2024075036号-1 | 技术维护:武汉珞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