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工大 陈寒晗: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经济与管理学院14信管1班 陈寒晗
又到了一学期选择选修课的时间,感兴趣的课转眼间就抢空了,我被迫调剂去选修“中华经典导读”。当时看到课程名称,我头都大了。可是开课以后,我却认为被这门课程选中是我的幸运。我知道,“中华经典导读”这个课程名称可能吓退了一大批学生,因为从上学以来,我们只知道读跟考试有关的书,很少读课外的书籍,更别说什么经典了。
带着一丝无奈,我拖着脚步进到了教室。望了一眼周围,很多人跟我一样一脸茫然的样子,不是带着手机,就是拿着专业书籍,打算混的人可能不少。周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并没有急于给我们灌输“经典”,而是不紧不慢地抛给我们一个并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在大学学什么?我能感觉到虽然寂静无声但是大家一个个心里已经炸开锅了。可不是吗?这的确是隐藏在我们心中困惑的问题。大家一直以来虽然都有追寻的理想,可碍于自己的专业没办法得到发展,大部分同学可能把专业学习看得比发展更重要,不得不把重心放在专业上,而无瑕深思自身发展的问题。更有一些同学公开声明:只要学好专业技术,能够找到工作挣钱就行了,学习语文和经典有何用?于是,周老师就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文艺复兴与科技革命等方面给我们分析,让我们逐步理解了人文艺术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接着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通”与“专”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一时间教室里议论纷纷,大部分同学认为“术业有专攻”嘛,当然“专”比“通”重要了,也因此好多人不愿意接触新的非专业领域。出人意料的是,老师当即打出大教育家、西南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名言:“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老师又用大量的古今中外的事实说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仿佛在我们心里丢进了一颗重磅炸弹,让我们惊醒!由此我才知道原来进大学特别是大学前两年并不是要以专业学习为主,而应该以健全人格、发展心智为本。诚如爱因斯坦所说:“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只是就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则要培养全面的自我辨别力,而这取决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中华经典导读”就是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的通识教育课程。只有当你真正用心去听去读了,你才会明白这些话的真正意义。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对于经典研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不再像原来一样持无所谓的态度,现在我觉得这是十分有必要的。时下快节奏的生活有时候真的让人压力很大,不论是来自学习还是来自生活,我觉得我们总能从阅读中找到能让自己的心灵栖息的地方。
作为一名信管专业的学生,我的专业课都是各种数据和代码,时间久了总是很压抑,但是又很难找到地方释放。我很庆幸,这门课程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枯燥。课程总是短暂性的,结束了就结束了,但是对于《论语》的研读确实不应该结束的。我们总能从中得到前所未有的体会,这对于我们是大有裨益的。读书能让人内心安宁,而读《论语》却是一种新的体验,如果能细细品味,那真是可谓:世界那么大,孔子带你去看看!